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皮肤科会诊病例回顾性分析
1
作者 温字平 钟全斌 陆东庆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74-576,共3页
院内会诊为皮肤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国内外关于皮肤科会诊资料的文献报道不多。为了解本地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皮肤病会诊情况,本文收集本院2002年—2014年3730例皮肤科会诊患者,并对其分类整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皮肤病 住院患者 会诊 构成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小细胞型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然 肖佐环 董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1-363,共3页
患者女 ,2 3岁 ,以孤立皮肤结节并溃疡为首发表现 ,溃疡面大而深 ,局部淋巴结肿大、溃烂坏死 ,反复新发 ,难以愈合 ,且病情进展迅速 ,伴多系统侵袭 ,皮肤病理及免疫组化示淋巴瘤 ,T细胞来源 ,CD3 0 (Ki 1)阳性 ,分期属IV期。予放化疗联... 患者女 ,2 3岁 ,以孤立皮肤结节并溃疡为首发表现 ,溃疡面大而深 ,局部淋巴结肿大、溃烂坏死 ,反复新发 ,难以愈合 ,且病情进展迅速 ,伴多系统侵袭 ,皮肤病理及免疫组化示淋巴瘤 ,T细胞来源 ,CD3 0 (Ki 1)阳性 ,分期属IV期。予放化疗联合治疗 ,无效死亡 ,总病程 9个月。本文重点讨论本病的诊断、病理免疫学分类及相关预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小细胞型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病理免疫学 诊断 皮肤结节 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血竭胶囊外用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肖佐环 罗文基 叶礼红 《中国医药》 2009年第10期796-797,共2页
目的观察龙血竭胶囊外用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按抽签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外用龙血竭胶囊治疗,对照组外用红霉素软膏治疗,2组换药均1次/d,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治... 目的观察龙血竭胶囊外用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按抽签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外用龙血竭胶囊治疗,对照组外用红霉素软膏治疗,2组换药均1次/d,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治愈17例(77.3%),显效4例(18.2%),总有效21例(95.5%);对照组治愈2例(10.0%),显效4例(20.0%),总有效6例(30.0%),2组比较治愈率、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血竭胶囊通过活血化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而促进创面愈合,且操作简便、疗效好,是治疗慢性皮肤溃疡效果良好的外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皮肤溃疡 龙血竭胶囊 褥疮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老年人黑色素瘤疾病负担及十年趋势预测
4
作者 关律昕 甘子沁 +2 位作者 黄广涛 侯素春 吕艳思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明确中国中老年人黑色素瘤的疾病负担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从全球疾病负担2021数据库中获取中国中老年人群黑色素瘤的发病、死亡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数据,并利用估计年变化百分比(EAPC)评估上述指标时间变化趋势。采用年龄-... 目的:明确中国中老年人黑色素瘤的疾病负担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从全球疾病负担2021数据库中获取中国中老年人群黑色素瘤的发病、死亡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数据,并利用估计年变化百分比(EAPC)评估上述指标时间变化趋势。采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评估中国中老年黑色素瘤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并通过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BAPC)模型预测2022—2035年黑色素瘤在该人群中疾病负担的趋势。结果:1990—2021年中国中老年黑色素患者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总发病率逐年增加[EAPC=2.13(1.90~2.36)],而总死亡率和DALY率趋势有所降低[EAPC分别为-0.28(-0.41~-0.15)和-0.54(-0.68~-0.41)]。APC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中老人群黑色素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年龄效应显著,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而时期和队列效应在发病率中呈上升趋势、在死亡率中则呈下降趋势,且女性患者死亡率的时期和队列效应不显著。BAPC模型预测结果显示,中国中老年人群黑色素瘤的发病人数将大幅增加。到2035年,预计发病人数将达到0.96万(男性)和1.03万(女性),发病率分别为2.66/10万和2.67/10万;预计死亡人数约为0.26万(男性)和0.35万(女性),死亡率为0.72/10万和0.91/10万。结论:中国中老年人群的黑色素瘤疾病负担巨大,在2022—2035年将持续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中老年人 中国 疾病负担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真菌菌群对皮肤健康影响的研究新进展
5
作者 何泰龙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3期68-71,共4页
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可改变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变化,使得正常菌群群落的皮肤保护作用降低,最终导致皮肤病的发生。皮肤属于机体抵御外界刺激的第一道屏障。这一屏障非物理屏障,而是由皮肤免疫系统所构成的动态系统。对于控制机体感染... 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可改变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变化,使得正常菌群群落的皮肤保护作用降低,最终导致皮肤病的发生。皮肤属于机体抵御外界刺激的第一道屏障。这一屏障非物理屏障,而是由皮肤免疫系统所构成的动态系统。对于控制机体感染,避免机体皮肤损伤及维持机体内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此,笔者首先对皮肤定植真菌类型及其所处位置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常见真菌菌种导致的皮肤病最新研究进展予以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真菌 菌群群落 皮肤健康 银屑病 马拉色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杆菌毒素在瘢痕防治中的应用
6
作者 刘婷 马寒 《皮肤科学通报》 2024年第4期379-384,390,共7页
近年来,A型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在瘢痕的治疗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本综述旨在讨论近5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BTXA在各类瘢痕防治中的应用及研究。其中,BTXA在术后瘢痕的应用最为普遍,术后早期、更高剂量的注射... 近年来,A型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在瘢痕的治疗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本综述旨在讨论近5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BTXA在各类瘢痕防治中的应用及研究。其中,BTXA在术后瘢痕的应用最为普遍,术后早期、更高剂量的注射方法能达到更好的疗效。BTXA对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具一定的治疗潜力,联合其他治疗方法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其最常与局部皮质类固醇注射联合,及与微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光动力联合治疗。总体而言,BTXA对各类瘢痕的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杆菌毒素 术后瘢痕 增生性瘢痕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竭素高氯酸盐促进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培华 罗少军 +4 位作者 肖佐环 汤少明 梁杰 左强 李瑾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38-340,365,共4页
目的观察天然药物血竭素高氯酸盐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为开发有效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特异性荧光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分别检测血竭素高氯酸盐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和凋... 目的观察天然药物血竭素高氯酸盐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为开发有效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特异性荧光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分别检测血竭素高氯酸盐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和凋亡指数。结果MTT法显示血竭素高氯酸盐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增高,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特异性荧光染色和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均呈剂量依赖性增高(P<0.05)。结论血竭素高氯酸盐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量效关系促进成纤维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竭素高氯酸盐 成纤维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接触性皮炎的斑贴试验及其组织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8
8
作者 陆东庆 王晓鸿 +2 位作者 高兴华 易先平 陈洪铎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斑贴试验在金属过敏等环境与职业性皮炎中的诊断价值 ,了解镍接触性皮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应用欧洲标准抗原系列斑贴试验检测 110例疑诊为接触性皮炎患者 ,并对 13例硫酸镍 (5 % )斑贴试验不同时段阳性反应皮肤进行活... 目的 探讨斑贴试验在金属过敏等环境与职业性皮炎中的诊断价值 ,了解镍接触性皮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应用欧洲标准抗原系列斑贴试验检测 110例疑诊为接触性皮炎患者 ,并对 13例硫酸镍 (5 % )斑贴试验不同时段阳性反应皮肤进行活检。结果  3 9例接触性皮炎患者对硫酸镍敏感 (占 3 5 5 % ) ,其中阳性反应皮肤组织学特征为 :2 4h时表皮轻度海绵变性和灶状空泡变性 ,少许嗜酸性粒细胞外渗 ;48~ 72h时表皮和真皮炎症达高峰 ,主要是CD45RO+ T细胞和CD68+ 巨噬细胞分布于炎症表皮及真皮血管周围。 96h~ 5d时表皮轻度增生 ,不同细胞成分参与修复过程。结论 硫酸镍是引起湿疹皮炎类疾病的主要接触变应原 ,镍皮炎病理学改变符合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性皮炎 硫酸镍 斑贴试验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珠海地区湿疹皮炎患者斑贴试验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陆东庆 黄慧 +3 位作者 胡晓艳 董琛 高兴华 陈洪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5-546,共2页
应用欧洲标准抗原系列对 10 0例湿疹 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 5 4例湿疹 皮炎患者 (5 4 .0 % )斑贴试验阳性。最常见的变应原依次为硫酸镍 (2 7.0 % )、硫柳汞 (9.0 % )、重铬酸钾 (9.0 % )、芳香混合物 (6 .0 % )和对苯二胺 (5 .0 % )... 应用欧洲标准抗原系列对 10 0例湿疹 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 5 4例湿疹 皮炎患者 (5 4 .0 % )斑贴试验阳性。最常见的变应原依次为硫酸镍 (2 7.0 % )、硫柳汞 (9.0 % )、重铬酸钾 (9.0 % )、芳香混合物 (6 .0 % )和对苯二胺 (5 .0 % )。其中对 1种抗原致敏者 37例 (6 8.5 % ) ,对 2种抗原致敏者 13例 (2 4 .1% ) ,对 3种及以上抗原致敏者 4例 (7.4 % )。镍、汞、铬三种金属化合物是本地区外源性湿疹 皮炎患者的主要接触变应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珠海地区 湿疹 皮炎 斑贴试验 接触性变应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竭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培华 罗少军 +4 位作者 汤少明 肖佐环 梁杰 左强 李瑾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624-626,共3页
目的:研究天然药物血竭素高氯酸盐(dracorhodinperchlorate,Dp)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影响,为开发新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有效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四甲基偶氮唑(MTT)法、吸光度检测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测定... 目的:研究天然药物血竭素高氯酸盐(dracorhodinperchlorate,Dp)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影响,为开发新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有效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四甲基偶氮唑(MTT)法、吸光度检测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测定血竭素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培养基中的胶原含量以及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MTT法显示血竭素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增高,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还能显著降低培养基中可溶性胶原的含量(P<0.05)。RT-PCR法对Ⅰ、Ⅲ型前胶原的mRNA检测显示随着药物浓度增高其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血竭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竭素 成纤维细胞 增殖 胶原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性角膜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斌辉 靳光明 +3 位作者 赵晓静 陈艾明 朱星梅 李勤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306-308,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真菌性角膜炎预后的相关因素,为真菌性角膜炎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105例105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通过评估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等对真菌性角膜炎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选取105眼中4... 目的:分析影响真菌性角膜炎预后的相关因素,为真菌性角膜炎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105例105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通过评估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等对真菌性角膜炎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选取105眼中49眼药物治疗治愈(46.7%);30眼(28.6%)药物治疗有效,上皮延迟愈合,26眼(24.8%)治疗失败。结论:抗真菌治疗开始于症状出现7d以后、初诊病灶浸润面积>16mm2、前房积脓>2mm、菌种鉴定为镰孢菌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药物治疗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丁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叶礼红 肖佐环 +2 位作者 舒晓春 鲁红云 孙辽 《中国医药》 2009年第10期762-763,共2页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与甲钴铵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DPN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应用杏丁注射液与甲钴铵联合静脉滴注,1次/d,连续使用2周;对照组50例,单用甲钴铵静脉推注,1次/d,连...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与甲钴铵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DPN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应用杏丁注射液与甲钴铵联合静脉滴注,1次/d,连续使用2周;对照组50例,单用甲钴铵静脉推注,1次/d,连续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检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的有效率分别为84.6%、7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杏丁注射液与甲钴铵联合治疗DPN能有效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杏丁注射液 甲钴铵 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大黄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时间-剂量依赖性效应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培华 梁杰 +4 位作者 罗少军 汤少明 肖佐环 左强 李瑾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172-174,i006,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大黄活性成分芦荟大黄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6/2004-12在广东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完成。成纤维细胞取自广东医学院附属医学整形外科患者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组织,瘢痕组织经处理后进行成纤维... 目的:观察中药大黄活性成分芦荟大黄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6/2004-12在广东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完成。成纤维细胞取自广东医学院附属医学整形外科患者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组织,瘢痕组织经处理后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至第3~8代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芦荟大黄素处理对数生长期成纤维细胞犤(0为对照组),24,48,72h犦,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状况以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观察加入不同浓度(0,20,40,60,80mg/L)芦荟大黄素后24、48、72h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不同浓度芦荟大黄素作用24h后对成纤维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①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正常存活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旺盛分布密集,平行极性排列连接成片,细胞清晰。细胞呈梭形,胞体饱满,有两三个扁平而长的突起相联系。胞核较大、呈卵圆形,染色质结构疏松。用药组随药物浓度加大、作用时间延长,活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细胞间隔增宽。细胞突起明显缩短,甚或消失。细胞变圆,胞体缩小。细胞质减少,有的呈空泡状,染色质浓缩边聚,胞核模糊或断裂成块状。②芦荟大黄素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量效及时效影响: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显示芦荟大黄素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呈现浓度依赖性增高(F=6602.102,38214.554,46427.565,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同一浓度情况下抑制率明显增高。③芦荟大黄素对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调节的剂量依附性趋势:随着用药浓度增大DNA合成前期细胞百分数增多,DNA合成期、DNA合成后期的细胞含量逐渐减少(F=6813.961,1064.506,1654.187,P<0.01),成纤维细胞增殖指数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趋势(51.56±1.21,34.50±1.43,25.30±2.11,14.71±0.82,F=6963.487,P<0.01)。结论:芦荟大黄素以剂量、时间依赖性的方式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还可剂量依赖性降低成纤维细胞增殖指数并诱导成纤维细胞发生凋亡。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大黄素 瘢痕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大黄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量效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培华 罗少军 +4 位作者 梁杰 汤少明 肖佐环 左强 李瑾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0期152-154,i0005,共4页
目的:观察天然药物芦荟大黄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1-06/2004-12在广东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完成。成纤维细胞取自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患者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组织,瘢痕组织经处理后进行成纤维细... 目的:观察天然药物芦荟大黄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1-06/2004-12在广东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完成。成纤维细胞取自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患者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组织,瘢痕组织经处理后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至第3~8代细胞。用剂量为40mg/L的芦荟大黄素分别处理对数生长期成纤维细胞[0(为对照组),24,48,72h],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观察加入不同浓度(0,20,40,60,80mg/L)芦荟大黄素后24h对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特异性荧光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分别检测凋亡指数。结果:①芦荟大黄素作用不同时间对成纤维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用药24h出现“亚二倍体峰”即凋亡峰,凋亡指数为(10.81±1.43)%,到48和72h凋亡指数为(16.02±1.30)%和(21.58±1.56)%。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DNA合成前期细胞百分数增多,DNA合成期的细胞含量逐渐减少,亚二倍体峰百分数增多(F=122.514,225.552,105.346,P<0.05)。②芦荟大黄素对成纤维细胞凋亡的量效影响:荧光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指数,均呈剂量依赖性增高[荧光染色:0mg/L为(4.52±1.22)%,20mg/L为(25.56±1.12)%,40mg/L为(56.20±2.20)%,80mg/L为(80.05±2.12)%,F=1350.737;原位末端标记法:0mg/L为(3.85±1.15)%,20mg/L为(11.66±1.20)%,40mg/L为(23.12±1.06)%,80mg/L为(40.31±1.43)%,F=511.487,P<0.01]。结论:芦荟大黄素以时间依赖性的方式调节细胞周期并诱导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还可呈量效关系促进成纤维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大黄素 瘢痕 成纤维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宝珍 王莺 龚红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期210-211,共2页
目的总结带状疱疹患者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60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基础、对症、心理护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完全痊愈,8例患者皮肤疱疹愈合但仍有神经痛,2例患者因其他疾病而死亡。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痛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0例使用化妆品的接触性皮炎患者接触过敏原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余圆圆 黄琳 陆东庆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分析使用化妆品的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接触变应原的分布。方法:应用标准变应原斑贴试剂盒检测230例使用化妆品的接触性皮炎患者的可疑致敏原,并比较是否伴有特应性素质者斑贴试验阳性率有无差异。结果:230例患者中女性占87.... 目的:分析使用化妆品的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接触变应原的分布。方法:应用标准变应原斑贴试剂盒检测230例使用化妆品的接触性皮炎患者的可疑致敏原,并比较是否伴有特应性素质者斑贴试验阳性率有无差异。结果:230例患者中女性占87.83%,21~50岁占76.09%,文员占38.26%,大部分(57.46%)由一般护肤品引起。230例使用化妆品的接触性皮炎患者中斑贴试验呈阳性反应的有173例,阳性率为75.22%,位列前6位的致敏原依次为芳香混合物(25.22%)、硫酸镍(23.04%)、Cl+Me-异噻唑(20.86%)、氯化钴(19.13%)、重铬酸钾(10.43%)、甲醛(8.70%)。伴有特应性素质者55例,斑贴试验阳性率(58.18%)明显低于无特应性素质者(80.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25,P<0.05)。结论:使用化妆品的接触性皮炎患者以中青年女性为主,文员最多见,一般护肤品为主要的可疑致敏化妆品;最常见的致敏原是芳香混合物和防腐剂;伴有特应性素质的患者可能对接触致敏原的反应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斑贴试验 致敏原 特应性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能注射液治疗玫瑰糠疹4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然 蔡宏为 董琛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05-106,共2页
目的观察美能注射液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维乐生片、复方蒲公英片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美能注射液40 mL/d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1%,对... 目的观察美能注射液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维乐生片、复方蒲公英片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美能注射液40 mL/d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美能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糠疹 美能注射液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边旗5F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成纤维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及其酶原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佐环 罗文基 +1 位作者 叶礼红 陆东庆 《中国医药》 2009年第8期629-631,共3页
目的探讨半边旗5F对系统性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及其酶原活化的影响,进而了解该酶诱导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用光度检测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半边旗5F对Caspase3的酶活... 目的探讨半边旗5F对系统性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及其酶原活化的影响,进而了解该酶诱导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用光度检测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半边旗5F对Caspase3的酶活性及酶原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分别用20、40、80μg/ml的半边旗5F 24h后,Caspase3酶活性分别为(145.5±4.1)%、(276.5±7.5)%、(423.9±14.3)%,作用48h后各浓度分别为(171.9±13.5)%、(286.7±7.3)%、(444.9±5.5)%,在半边旗5F作用下,Caspase3的酶活性增高,酶原蛋白表达量减少,活化增加。这些变化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半边旗5F通过影响Caspase3的酶原蛋白表达量而增高酶的活性,是诱导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系统性 成纤维细胞 细胞凋亡 半边旗5F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芪地黄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晓艳 董琛 +3 位作者 陆东庆 黄慧 王然 肖佐环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36-237,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作用。方法比较16例归芪地黄汤联合糖皮质激素及12例单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SLE的情况,观察治疗前、治疗3月后SLEDAI、24h尿蛋白、血沉、ANA、dsDNA的变化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观察指... 目的观察中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作用。方法比较16例归芪地黄汤联合糖皮质激素及12例单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SLE的情况,观察治疗前、治疗3月后SLEDAI、24h尿蛋白、血沉、ANA、dsDNA的变化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1),中药加激素组在治疗起效时间上较对照组短,不良反应的发生明显减少。结论中药对糖皮质激素治疗SLE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芪地黄汤 糖皮质激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新型瘢痕成纤维细胞三维培养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培华 汤少明 +4 位作者 罗少军 肖佐环 梁杰 左强 李瑾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索应用组织工程技术建立新型稳定的瘢痕成纤维细胞三维培养模型的方法。方法在瘢痕成纤维细胞单层培养的基础上,应用新型高孔隙率海绵状聚乳酸-乙醇酸(PLGA)支架为成纤维细胞培养载体,建立成纤维细胞三维培养体系。应用冰冻切片... 目的探索应用组织工程技术建立新型稳定的瘢痕成纤维细胞三维培养模型的方法。方法在瘢痕成纤维细胞单层培养的基础上,应用新型高孔隙率海绵状聚乳酸-乙醇酸(PLGA)支架为成纤维细胞培养载体,建立成纤维细胞三维培养体系。应用冰冻切片及扫描电镜观察瘢痕成纤维细胞三维培养的生长特性。结果在此三维培养模型中,细胞、细胞外基质以及各种调控因素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成纤维细胞所表达的生物学特性更接近于它们在体内瘢痕组织中的特点。结论本实验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成功地建立了新型瘢痕成纤维细胞三维培养体系,研究成纤维细胞的各种生物学特性,是研究创伤愈合和瘢痕形成领域里一个新的和更为科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三维培养 瘢痕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