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四黄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科感染缺损性创面修复的效果及对创面渗出液中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绪松 郑臣校 +2 位作者 罗维维 刘思景 黎勇 《中国医药》 2015年第12期1811-1813,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四黄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骨科感染缺损性创面修复的效果及对创面渗出液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于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就诊的四肢感染缺损性创面... 目的探讨复方四黄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骨科感染缺损性创面修复的效果及对创面渗出液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于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就诊的四肢感染缺损性创面患者,共90例,完全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A组采用复方四黄液外敷,B组采用VSD持续负压引流,C组采用复方四黄液联合VSD持续灌注冲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第5、10天的创面外观评分及治疗前、治疗后5、10d创面渗出液中IL-6和TNF-α的表达。结果治疗后第5、10天,C组创面外观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4.30±0.45)分比(3.70±0.41)、(3.40±1.58)分,(4.92±0.15)分比(4.50±0.31)、(4.30±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IL-6和TNF-α小于A组和B组[第5天:(65±10)ng/L比(74±9)、(79±12)ng/L,(322±12)ng/L比(387±14)、(393±16)ng/L;第10天:(53±9)ng/L比(65±9)、(70±9)ng/L,(296±10)ng/L比(345±11)、(350±1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四黄液联合VSD能有效促进骨科感染性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组织修复,可能是通过下调IL-6和TNF-α的表达,抑制炎性反应,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修复 复方四黄液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科热奄包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肿胀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林小永 陈亮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190-192,共3页
目的:观察伤科热奄包外敷治疗下肢胫腓骨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本院2010年9月—2011年10月住院的,年龄在18~60岁的下肢胫腓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均采用休息、制动,石膏托外固定,抬高患肢等基本治... 目的:观察伤科热奄包外敷治疗下肢胫腓骨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本院2010年9月—2011年10月住院的,年龄在18~60岁的下肢胫腓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均采用休息、制动,石膏托外固定,抬高患肢等基本治疗。治疗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本科自制的伤科热奄包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基本治疗方案。每例病例均单独观察评分,疗程为1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肿胀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伤科热奄包外敷较传统治疗方法能更有效的减轻下肢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肢的肿胀。结论:伤科热奄包外敷较传统治疗方法能更有效的减轻下肢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肢的肿胀,对后期骨折的愈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为其他治疗手段的早期介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下肢胫腓骨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肿胀 伤科热奄包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三期治则对骨折愈合影响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思景 郑臣校 +3 位作者 李绪松 郑雨中 黄志全 谭仁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6期221-222,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三期治则对骨折愈合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 15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60只)和对照组(90只),其中一期治疗组、二期治疗组、三期治疗组分别为30、20、10只,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各30... 目的探讨中医三期治则对骨折愈合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 15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60只)和对照组(90只),其中一期治疗组、二期治疗组、三期治疗组分别为30、20、10只,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各3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均采用特制骨锯建立骨折模型,其中治疗各组均采用本院自制中成药行中医三期治疗,阳性对照组给予接骨七厘水溶液治疗,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采用蒸馏水灌胃治疗。比较各时间段每组见效情况。结果 (1)术后8 d,一期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见效情况(11只VS 9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见效情况明显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见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29 d,二期治疗组见效情况(14只)明显优于一期治疗组(12只)、阳性对照组(11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治疗组、阳性对照组见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治疗组见效情况优于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见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57 d,三期治疗组见效情况优于二期治疗组,二期治疗组见效情况明显优于一期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治疗组见效情况明显优于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治疗组见效情况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见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对骨折端各类骨痴组织成纤维生长因子-2(FGF2)、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锌指结构转录因子(Osx)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利用中医三期治则对骨折愈合不同阶段的各种组织均有不同的应用效果,并且较其他形式的中医治疗方法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临床上对于骨折患者采取中医三期治则值得积极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三期治则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四黄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科感染创面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郑臣校 刘思景 +2 位作者 梁明强 李绪松 苏培基 《新中医》 CAS 2015年第7期136-138,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四黄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持续灌注冲洗治疗对骨科感染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90例骨科感染创面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复方四黄液联合VSD持续灌注冲洗,B组以复方四黄液外敷,C组为VSD持续负压...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四黄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持续灌注冲洗治疗对骨科感染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90例骨科感染创面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复方四黄液联合VSD持续灌注冲洗,B组以复方四黄液外敷,C组为VSD持续负压引流。比较3组的创面肉芽生长情况,测定经治疗后7、14天创面渗出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抽取静脉血检测治疗后1、7、14 d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检测C-反应蛋白(CRP)含量,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创面评分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 d、14 d,IL-6和TNF-α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 d、14 d WBC、CRP、ESR 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 d、14 d 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四黄液联合VSD能有效促进骨科感染性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组织修复,可能是通过下调IL-6和TNF-α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四黄液 创面修复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科健骨汤对大鼠四肢开放性骨折模型中VEGF表达及局部组织学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小永 陈亮 《新中医》 CAS 2015年第2期218-219,共2页
目的:观察在大鼠四肢开放性骨折模型旱期愈合过程中,伤科健骨汤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骨折端局部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将SPF级SD大鼠造成开放性股骨骨折模型,术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只。实... 目的:观察在大鼠四肢开放性骨折模型旱期愈合过程中,伤科健骨汤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骨折端局部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将SPF级SD大鼠造成开放性股骨骨折模型,术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只。实验组造模后第2天即开始以伤科健骨汤浓缩液灌服,对照组仅给予正常饲养。术后第1周、2周、4周,分批处死动物取材行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血清VEGF表达的强度。结果:实验组术后第2周、4周的VEGF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局部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显示,实验组VEGF的表达在1、2、4周时均强于对照组,其中在第2周时染色阳性强度最高,第4周阳性强度降低,但仍强于对照组。结论:伤科健骨汤在大鼠四肢骨折愈合早期可正向调高VEGF水平,从而促进骨折断端微血管新生增殖,加快骨折端骨性连接形成,起到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骨折 伤科健骨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大鼠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培基教授治疗骨科开放损伤后创面感染经验 被引量:1
6
作者 郑臣校 吴郁锐 +1 位作者 李绪松 刘思景 《新中医》 CAS 2015年第5期19-21,共3页
苏培基教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山市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骨伤科博士生导师。苏教授为中医骨伤名家,熟读中医学四部经典,学术造诣颇深,医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特别在中医外治法方面,有其独创... 苏培基教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山市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骨伤科博士生导师。苏教授为中医骨伤名家,熟读中医学四部经典,学术造诣颇深,医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特别在中医外治法方面,有其独创之处。苏教授根据中医理论及临床观察,在前人的基础上创制有祛腐生肌作用的复方四黄液(治疡液),并在中山市中医院作为院内制剂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疗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耳濡目染导师治学之道、辨证施治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感染 骨科开放损伤 苏培基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骨科患者的辨证施护 被引量:2
7
作者 卢素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第8期64-66,共3页
骨折是老年人群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腑由之不和。凡骨折以后的老年患者,多体弱多病,正虚于内,新伤于外,由于疼痛、精神焦虑、久卧病床,使气血不和、脏腑失调,正不存内,邪气易干。如护理不慎,
关键词 老年人群 辨证施护 骨科患者 气血不和 老年患者 精神焦虑 脏腑失调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创伤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甘秋凤 王慈香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CAS 2020年第1期213-214,共2页
目的 评价对创伤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我院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10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创伤骨科患者开展研究,在遵循计算机表法分组的前提下,均分处理得出对照组(纳入51例,落实常规护理干... 目的 评价对创伤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我院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10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创伤骨科患者开展研究,在遵循计算机表法分组的前提下,均分处理得出对照组(纳入51例,落实常规护理干预)、分析组(纳入51例,落实预见性护理干预),两组间比较治愈率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比各组治愈情况,分析组治愈率明显更高,P<0.05;对比各组护理满意度,分析组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 在创伤骨科患者中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的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让患者对医疗工作更加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干预 创伤骨科 多重耐药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林小永 刘思景 余小冬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97-198,共2页
富血小板血浆(PRP)是自体全血经离心后得到的血小板浓缩物,含有大量生长因子、炎症调节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其可被激活形成纤维蛋白填充组织缺损,进而修复损伤软骨[1]。本研究探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富血小板血浆(PRP)是自体全血经离心后得到的血小板浓缩物,含有大量生长因子、炎症调节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其可被激活形成纤维蛋白填充组织缺损,进而修复损伤软骨[1]。本研究探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创伤骨科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5-4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软骨 富血小板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绪松 郑臣校 苏永康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630-631,共2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7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其中C2型16例,C3型11例,均采用切开复位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X线片量关节面复位情况、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7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其中C2型16例,C3型11例,均采用切开复位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X线片量关节面复位情况、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活动范围、是否存在正中神经损伤及背侧肌腱激惹等。结果 27例经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愈合良好。所有病例无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位掌背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干预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周银好 刘小华 +4 位作者 梁丽芬 熊丽娟 范红梅 赵旭阳 郭柱能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22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7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7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联合中药封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联合中药封包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有良好效果,能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循证护理 中药封包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韧带修复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及对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3
12
作者 吴健波 朱敏华 余小冬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6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韧带修复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及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中山市中医院骨二科收治的55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韧带修复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及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中山市中医院骨二科收治的55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接受ORIF治疗,对照组术中不修补三角韧带,观察组术中使用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VAS评分、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骨代谢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110.84±13.61)min vs.(99.16±9.59)min,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15.64±2.07)d vs.(18.69±2.42)d,(11.36±1.88)周vs.(13.52±2.04)周,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03±0.56)分vs.(3.62±0.71)分,(1.16±0.20)分vs.(2.23±0.28)分,P<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AOF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6.73±8.60)分vs.(77.50±7.94)分(P<0.05),且观察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1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明显高于对照组(139.34±16.70)U/L vs.(110.45±12.36)U/L,(7.45±1.05)μg/L vs.(5.98±0.78)μg/L,(131.46±12.76)μg/L vs.(114.74±10.01)μg/L,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明显低于对照组(0.33±0.05)μg/L vs.(0.49±0.06)μg/L,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29%vs.77.78%,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7%vs.3.70%,P>0.05)。结论联合韧带修复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ORIF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骨代谢,有助于促进骨质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好,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切开复位 修复 内固定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克氏针固定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曾远 郑臣校 陈嘉怡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比较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外侧穿针固定和内外侧交叉穿针固定方法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4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外侧穿针组(18例)和交叉穿针组(16例)。外侧穿针组采用经... 目的比较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外侧穿针固定和内外侧交叉穿针固定方法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4例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外侧穿针组(18例)和交叉穿针组(16例)。外侧穿针组采用经皮外侧穿针固定治疗,交叉穿针组采用内外侧交叉穿针固定治疗。对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包括手术时间、透视次数、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骨折稳定性和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结果外侧穿针组手术时间、正位透视次数及侧位透视次数分别为(47.44±9.02)min、(4.28±1.02)次、(3.67±0.77)次,与交叉穿针组的(48.13±9.80)min、(4.38±0.96)次、(3.69±0.79)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外侧穿针组Flynn肘关节功能与交叉穿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外侧穿针组Flynn肘关节功能与交叉穿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穿针组尺神经损伤发生率为5.56%,低于交叉穿针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穿针组骨折再移位发生率与交叉穿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克氏针固定方法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经皮外侧穿针固定能减少尺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发生,是增加骨折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经皮外侧穿针固定 交叉穿针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或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微创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胜松 李绪松 梁武胜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6期14-15,共2页
目的为了提高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微创治疗的价值。方法 60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钢板螺... 目的为了提高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微创治疗的价值。方法 60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闭合复位或者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89、21.03、2.52、10.35,P<0.05)。对照组尺偏角、桡骨高度均大于治疗组,掌倾角小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9、5.09、2.62,P<0.05)。结论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接受闭合复位或者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微创治疗,不仅具有创伤小、术后易恢复的优点,而且术后对腕关节活动影响小,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C3型骨折 外固定支架 克氏针 微创 钢板螺钉内固定 闭合复位 小切口撬拨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谵妄状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思景 郑臣校 +3 位作者 曾远 郭柱能 黄志全 谭仁斌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43-54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谵妄状态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本院骨伤科收治的15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析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单因... 目的探讨老年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谵妄状态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本院骨伤科收治的15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析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者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44例发生谵妄,发生率为27.85%,均在术后3 d内发生,最长持续时间为7 d,最短时间为3 h,谵妄、非谵妄组患者性别、BMI、术前血红蛋白、受伤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术前白蛋白、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后使用镇痛泵、术后低氧血症、合并基础疾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麻醉方式、年龄、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麻醉方式、年龄、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术前临床医生要积极纠正患者的低白蛋白血症,提高患者的代偿能力,在条件允许下尽可能选择椎管内麻醉,缩短手术时间,术前积极治疗患者的内科疾病,从而降低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内固定术 谵妄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式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余小冬 林小永 王慈香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阶梯式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给予阶梯式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康复前后Lysholm... 目的探讨分析阶梯式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给予阶梯式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康复前后Lysholm评分、膝关节恢复情况、康复前后VAS、ADL评分及康复训练满意度。结果康复前两组Lysholm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两组Lysholm量表疼痛、屈曲能力、肿胀、行走能力评分均显著提高,且实验组Lysholm量表疼痛、屈曲能力、肿胀、行走能力评分提高更显著(P<0.05),实验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4.12%较对照组78.43%显著提高(P<0.05),康复前两组VAS、AD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ADL评分均显著上升,且实验组VAS评分下降、ADL评分上升更显著(P<0.05),实验组对康复训练满意率为92.16%较对照组74.51%显著提高(P<0.05)。结论阶梯式康复训练可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缓解疼痛和提高生活能力,促进其对康复训练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式 康复训练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 被引量:19
17
作者 刘小华 蔡雪翠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17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5月~2009年12月,我科收治83例膝关节损伤病人,初步评定后,将其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其中试验组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病人行常规康复治疗。结果:试验组...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5月~2009年12月,我科收治83例膝关节损伤病人,初步评定后,将其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其中试验组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病人行常规康复治疗。结果:试验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病人早期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膝关节功能障碍及肌肉萎缩的发生率,促进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全面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折 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侧T型锁定钢板结合植骨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 被引量:4
18
作者 苏永康 张远军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16期3270-3271,共2页
目的:评价锁定加压钢板结合植骨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老年性桡骨远端粉碎骨折采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结合异体骨植骨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通过随访,并对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依据Gart-land和W erle... 目的:评价锁定加压钢板结合植骨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老年性桡骨远端粉碎骨折采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结合异体骨植骨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通过随访,并对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依据Gart-land和W erley临床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达到93.8%。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粉碎骨折采用掌侧T形锁定加压钢板结合植骨内固定,能提供稳定的固定,宜早期功能训练,避免背侧固定固有的并发症,有效防止复位丢失,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加压钢板 植骨 桡骨远端粉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七口服液对SD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和FGF-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阮肇海 刘思景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4期716-717,共2页
目的:研究田七口服液对SD大鼠桡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表达的影响,探讨田七口服液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3月龄SD大鼠120只,造成右桡骨骨折后,随机分为田七口服液,阳性药物对照... 目的:研究田七口服液对SD大鼠桡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表达的影响,探讨田七口服液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3月龄SD大鼠120只,造成右桡骨骨折后,随机分为田七口服液,阳性药物对照组(接骨七厘片组)、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分别在实验的第3天、7天、1 4天、21天时,测量骨痂厚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MP-2和FGF-2表达的变化。结果:田七口服液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在骨折后14d BMP-2的表达达到峰值,两者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田七口服液组在骨折后7d FGF-2的表达达到峰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田七口服液能增加大鼠骨折端骨痂厚度,在骨愈合早期上调BMP-2和FGF-2的表达,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七口服液 骨折愈合 骨形态发生蛋白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熏洗联合护理干预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小冬 林小永 王慈香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5期129-131,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护理干预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中药...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护理干预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统计2组骨折痊愈时间,观察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熏洗联合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的骨折痊愈时间,改善肩关节功能,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中药熏洗 护理 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