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原靶向高通量测序技术质量评价联合研究
1
作者 刘东来 王婧 +4 位作者 关文达 任珊珊 赵兰青 鲁炳怀 许四宏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5年第3期92-103,共12页
目的:开展病原靶向高通量测序(tNGS)技术质量评价联合研究,以期了解我国病原tNGS试剂的性能现状并梳理质量控制要点,为推动该技术的规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参加单位使用按照体外诊断试剂研发的tNGS试剂,对包含30种病原微生物的参考品... 目的:开展病原靶向高通量测序(tNGS)技术质量评价联合研究,以期了解我国病原tNGS试剂的性能现状并梳理质量控制要点,为推动该技术的规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参加单位使用按照体外诊断试剂研发的tNGS试剂,对包含30种病原微生物的参考品进行检测并回报结果,用于分析tNGS技术选型的特点及检测性能。结果:共有11款tNGS试剂符合技术资料完整性要求,且完成参考品的检测并回报数据。其中,9款试剂的靶向技术路线为多重扩增法,2款为探针捕获法;测序技术路线包括3种测序平台的5款测序仪;各试剂的检测病原谱范围为30~706个。11款tNGS试剂的总体性能表现为:阳性符合率的中位值为88%(67%~100%),阴性符合率的中位值为91%32(75%~100%),变异系数的中位值为50%(17%~69%),对于1×10 CFU/ml和1×10 CFU/ml 32(或1×10 copies/ml和1×10 copies/ml)浓度水平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分别为79%(48%~100%)和62%(21%~96%),线性相关系数为0.44(0.18~0.82)。与17款病原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试剂相比,tNGS试剂的阳性符合率无显著差异,样本交叉污染问题对tNGS试剂阴性符合率的影响较大。结论:本次联合研究表明,现阶段不同tNGS试剂的技术选型和性能差异较大,总体性能表现与2019年mNGS试剂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靶向高通量测序 病原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 质量控制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弹性成像炎症活动度相关A指数在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的价值
2
作者 陈洁 张波 +4 位作者 周彪 马姣姣 席雪华 孙脉 卢潇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索超声联合弹性成像炎症活动度相关A指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分析代谢减重中心2020年10月—2021年4月住院患者的临床基线、超声联合弹性成像A指数、实验室检查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数据。比较NASH组和非... 目的:探索超声联合弹性成像炎症活动度相关A指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分析代谢减重中心2020年10月—2021年4月住院患者的临床基线、超声联合弹性成像A指数、实验室检查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数据。比较NASH组和非NASH组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NASH组和非NASH组A指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探索A指数对于NASH的诊断效能。结果:纳入研究的53名患者中,NASH组有18例,非NASH组35例,平均年龄34.8±9.3岁。平均体重指数(BMI)为37.0±5.5kg/m^(2)。A指数的中位数为1.02,范围0.62~1.33。NASH组和非NASH组A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指数诊断NASH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临界值为1.035时,诊断的灵敏度为0.722,特异度为0.800。结论:联合弹性成像炎症活动度相关A指数能够较好地鉴别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单纯性脂肪肝和NASH,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弹性成像 A指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芩口服液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倩 李博 疏欣扬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8期916-920,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蓝芩口服液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收集蓝芩口服液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 目的系统评价蓝芩口服液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收集蓝芩口服液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1月1日,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5项随机对照试验(RCTs),共计640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蓝芩口服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在退热时间(MD=-20.21,95%CI[-25.18,-15.24],P<0.001),咽痛缓解时间(MD=-22.62,95%CI[-30.48,-14.75],P<0.001),有效率(RR=3.07,95%CI[1.92,4.89],P<0.001)方面优于单用抗菌药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试验质量不高,以上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进一步证明,且需要关注不良反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芩口服液 扁桃体炎 抗菌药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有效性 安全性 退热 咽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用聚氨酯材料用于组织再生修复替代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孙源 辛宇 +3 位作者 田丰 张立群 翟天姝 薛佳佳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9-1097,共9页
聚氨酯材料由于分子结构可设计、性能可调控,且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在组织再生及替代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回顾了近年来聚氨酯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现状,归纳了聚氨酯的结构设计、合成制备、改性方法及聚氨酯在... 聚氨酯材料由于分子结构可设计、性能可调控,且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在组织再生及替代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回顾了近年来聚氨酯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现状,归纳了聚氨酯的结构设计、合成制备、改性方法及聚氨酯在皮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肌系统等组织的再生修复及替代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并展望了生物医用聚氨酯材料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设计性能更加广泛可调的聚氨酯材料,以实现多重组织再生修复及替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用材料 聚氨酯 组织再生修复 组织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ctDNA监测耐药相关伴随基因研究进展
5
作者 薛崇祥 张旭 +1 位作者 鲁星妤 崔慧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4-308,共5页
肺癌靶向治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已成为晚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标准治疗。但肺癌患者的基因状态是动态变化的,通过动态监测基因状态的变化,可早期发现与肺癌疾病进展相关差异基因和伴随基因,从而更加精准地实现对肺癌... 肺癌靶向治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已成为晚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标准治疗。但肺癌患者的基因状态是动态变化的,通过动态监测基因状态的变化,可早期发现与肺癌疾病进展相关差异基因和伴随基因,从而更加精准地实现对肺癌靶向治疗全程管理的全方位掌握。根据精确基因检测指导下的靶向药应用,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切实有效、更长期稳定的个体化靶向治疗指导,达到最佳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CTDNA 靶向治疗 伴随突变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血管肉瘤1例
6
作者 张文 于歆 王一民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3期474-478,共5页
血管肉瘤是一种起源于血管内皮的罕见的高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1-2]。肺血管肉瘤多为继发性肿瘤,而原发性肺上皮样血管肉瘤(primary pulmonary epithelioid angiosarcoma,PPA)极为罕见[3]。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见咳嗽、咳血、发热、胸痛... 血管肉瘤是一种起源于血管内皮的罕见的高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1-2]。肺血管肉瘤多为继发性肿瘤,而原发性肺上皮样血管肉瘤(primary pulmonary epithelioid angiosarcoma,PPA)极为罕见[3]。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见咳嗽、咳血、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PPA发病年龄多在40岁及以上,青少年发病少,男性相对多见,复发和转移率高,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肉瘤 继发性肿瘤 发病年龄 呼吸困难 胸痛 复发和转移 血管内皮 咳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酸化IgG在肺腺癌中高表达并促进肺腺癌增殖和迁移
7
作者 葛舒童 王诗杰 朱广迎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48-153,F0003,共7页
目的:探究唾液酸化IgG(SIA-IgG)在肺腺癌(LUAD)中的表达和功能,以及抗SIA-IgG抗体(RP215抗体)对小鼠体内Lewis肺腺癌生长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应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对IgG重链γ恒定区(IGHG)基因进行泛癌分析;用Kaplan-Me... 目的:探究唾液酸化IgG(SIA-IgG)在肺腺癌(LUAD)中的表达和功能,以及抗SIA-IgG抗体(RP215抗体)对小鼠体内Lewis肺腺癌生长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应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对IgG重链γ恒定区(IGHG)基因进行泛癌分析;用Kaplan-MeierPlotter数据库分析IGHG基因表达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克隆形成实验和迁移实验分别评估沉默SIA-IgG后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LLC细胞在雌性C57BL/6小鼠(6周龄)体内成瘤并给予RP215抗体治疗,观察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状况,流式分析观察RP215治疗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结果:泛癌分析,IgG在肺腺癌中表达上调(P<0.01)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呈正相关。小鼠实验,沉默SIA-IgG的表达后,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受到明显抑制(均P<0.01)。RP215抗体治疗可明显抑制小鼠体内Lewis肺腺癌的生长(P<0.05),且小鼠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P<0.05)。结论:SIA-IgG或可作为肺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唾液酸化免疫球蛋白G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动物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旭 薛崇祥 +8 位作者 李嘉 张静怡 谭可欣 姜雪娇 郑舒月 董慧静 俞仪萱 胡紫馨 崔慧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2-357,共6页
目的复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动物模型并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探索。方法应用西妥昔单抗注射液,按照20、40、80 mg/kg对雌性SCID小鼠进行腹腔注射,给药频次为每周一、三、五,共干预28 d。实验过程中持续关注小鼠皮肤形态学变化,... 目的复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动物模型并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探索。方法应用西妥昔单抗注射液,按照20、40、80 mg/kg对雌性SCID小鼠进行腹腔注射,给药频次为每周一、三、五,共干预28 d。实验过程中持续关注小鼠皮肤形态学变化,在实验结束后对小鼠皮肤进行切片,观察HE染色表现。应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卵清蛋白分别按照按照37.5 mg/kg、23.5 mg/kg、1 mg/只进行灌胃口服,1次/d,共给药45 d。实验过程中持续观察大鼠皮肤形态学变化,实验结束后对大鼠皮肤进行切片,观察HE染色表现。并应用ELISA法对大鼠血清中TNF-α、IL-6、IgE等因子进行测定。结果西妥昔单抗腹腔注射后,SCID小鼠未出现典型的皮疹、结痂表现;皮肤病理未显示出明显的炎症表现。吉非替尼组大鼠皮肤可见明显的皮疹、结痂、渗出等表现,且皮肤HE染色可见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角化不全、棘层松解、表皮增厚等表现;空白组、卵清蛋白组、厄洛替尼组大鼠皮肤形态学观察及病理切片未见明显的炎症表现。在IgE、TNF-α浓度方面,各组间均未见明显差异(P=0.061,P=0.057);而在IL-6方面,吉非替尼组较空白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而厄洛替尼组较空白组未见明显差异(P=0.910)。结论应用西妥昔单抗不能在SCID小鼠中建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模型。应用吉非替尼可以在BN大鼠中建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模型;应用厄洛替尼不能在BN大鼠中诱发皮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疹 动物模型 SCID小鼠 BN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胸腔积液首发误诊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9
作者 疏欣杨 牛云 +3 位作者 韩春生 张纾难 郑玉民 李得民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15-17,21,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以胸腔积液首发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预后等,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总结了1例以胸腔积液首发误诊的边缘区淋巴瘤MALT型的诊治过程,并在PubMed数据库检索了... 目的:探讨以胸腔积液首发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预后等,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总结了1例以胸腔积液首发误诊的边缘区淋巴瘤MALT型的诊治过程,并在PubMed数据库检索了1999年1月1日~2020年11月31日发表的英文文献12例,最后对共13例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首发为胸腔积液的MALT淋巴瘤较少见,临床表现不特异,容易误诊漏诊。文献中病例以个案病例报道为多。以胸腔积液首发的MALT常见症状为气短(8/13)、胸痛(6/13)、咳嗽(3/13)。影像学可表现为胸腔积液、胸膜团块影等。大部分治疗为化疗、外科切除或观察治疗等,其预后总体尚好。结论:以胸腔积液首发的MALT淋巴瘤较少见且容易误诊,应及时行穿刺检查、尽早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代谢表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居阳 王和 +2 位作者 李冠臻 王丁一 李燕明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99-605,共7页
目的探索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代谢表型分布。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且年龄≥40岁的57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收集变量:一般资料,症状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 目的探索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代谢表型分布。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且年龄≥40岁的57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收集变量:一般资料,症状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与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运动耐力测定(6 min步行试验)、肺功能检测、人体成分分析、静息能量消耗、代谢和营养的血液学指标、细胞因子等。结果57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营养代谢表型分布:肥胖组3例(5.3%),恶病质组14例(24.6%),肌少症组10例(17.5%),30例(52.6%)患者为正常体型组,根据欧洲代谢表型的标准该研究的营养不良患病率42.1%。肥胖组慢阻肺患者的四肢骨骼肌质量[28.6(23.5,34.0)kg]、去脂肪组织质量[62.3(54.0,76.6)kg]、去脂肪组织质量指数[20.8(19.1,23.1)kg/m^(2)]、骨矿物质含量[3.2(3.0,4.2)kg]、吸药后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56.8(40.0,56.8)]在4组中最高,而CAT评分[3.0(3.0,5.0)分]、mMRC评分[0(0,2.0)分]和BODE指数[1.0(1.0,2.0)分]在4组中最低(P<0.05)。肌少症组慢阻肺患者的去脂肪组织质量指数[15.9(14.7,16.9)kg/m2]、静息能量消耗(REE)[1034.0(876.5,1156.8)kcal/d]和FEV1%[49.5(39.2,63.9)]在4组中最低,而CAT评分[13.0(6.5,17.5)分]、mMRC评分[2.0(1.5,2.0)分]和BODE指数[3.0(2.0,6.0)分]在4组中最高(P<0.05)。恶病质前期和恶病质组的慢阻肺患者的体脂肪组织质量[12.0(8.2,18.9)kg]、四肢骨骼肌质量[19.8(18.1,23.2)kg]、去脂肪组织质量[46.1(43.4,52.4)kg]、内脏脂肪面积[56.6(41.8,89.1)cm2]在4组中最低(P<0.05)。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肌少症组最高[32.9(27.6,118.3)pg/mL](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布于各营养代谢表型,各表型之间人体成分测量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营养状况 身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专家共识(2023年版) 被引量:20
11
作者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28 位作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器官移植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器官移植受者健康管理专项基金 张文宏 王正昕 郑建铭 薛武军 陈静瑜 郑哲 霍枫 艾静文 陈文慧 顾言阁 何玮乔 胡小莹 姜盛然 李辉 李力 刘甜甜 刘尊伟 马恩斯 牛万洁 孙超 汪静怡 王琲 王森 于金洋 张法丽 周晛 朱宁骐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182,共20页
自2019年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大流行已席卷全球。虽然目前的新冠病毒变异株的致病性和毒力已较原始株有所下降,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为新冠病毒感染脆弱人群,即使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SOT受者感... 自2019年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大流行已席卷全球。虽然目前的新冠病毒变异株的致病性和毒力已较原始株有所下降,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为新冠病毒感染脆弱人群,即使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SOT受者感染新冠病毒的住院或死亡风险依然较高。SOT受者新冠病毒感染后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均与普通人群存在很大的特殊性,需要高度关注。目前尚缺乏针对SOT受者可供参考的新冠病毒感染诊疗领域的指南或共识。因此,参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及国内外文献,编写团队撰写了《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专家共识(2023年版)》。本共识基于国内外新冠病毒感染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经过专家多次研讨达成一致意见后撰写成文,形成21条推荐意见,为SOT受者感染新冠病毒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器官移植 新型冠状病毒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3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武妍琳 张旭辉 +1 位作者 疏欣杨 丁富勇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总结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EGPA)患者的首发症状、各脏器受累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数据,以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37例确诊EG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中,男13例,女24例... 目的:总结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EGPA)患者的首发症状、各脏器受累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数据,以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37例确诊EG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中,男13例,女24例。发病年龄27~80岁,平均47.64岁。25例(67.6%)患者以哮喘为首发症状。病程中最常见临床表现是哮喘(33例,89.2%)、鼻窦炎(33例,89.2%)、过敏性鼻炎(20例,54.1%)。其中皮肤受累9例(24.3%),外周神经受累7例(18.9%),中枢神经受累2例(5.4%),心脏受累6例(16.2%),消化系统受累3例(8.1%),血管受累5例(13.5%)。肺部CT最常见表现为磨玻璃影及斑片影(33例,89.2%)和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扩张(17例,45.9%)。病理表现:36例(97.3%)患者行组织活检,16例(43.2%)病理支持EGPA诊断。治疗上35例(94.6%)患者口服激素治疗,3例(8.1%)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3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其中1例死亡、2例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复发。结论:EGPA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呼吸系统受累最多见,常以哮喘为首要症状,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疾病特征 治疗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继发急性结肠假性梗阻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徐彩霞 陈文慧 赵丽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423-428,共6页
目的对1例肺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诱发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的典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移植受者感染新冠病毒后继发急性结肠假性梗阻(acute colonic pseudo-obstruction,ACPO... 目的对1例肺移植术后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诱发急性结肠假性梗阻的典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移植受者感染新冠病毒后继发急性结肠假性梗阻(acute colonic pseudo-obstruction,ACPO)的临床资料,并以“急性结肠假性梗阻”、“新冠病毒”、“新型冠状病毒”为中文检索词,以“acute colonic pseudo-obstruction”、“COVID-19”、“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2”、“SARS-COV-2”为英文检索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数据库,对入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转归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8篇,入组新冠病毒感染后继发ACPO的病例13例。14例患者中男11例,女3例,年龄38~87,中位年龄62.7岁。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腹胀(85.7%,11/14),其次是腹痛(57.1%,8/14)、腹泻(50.0%,7/14)。影像学特征主要为结肠扩张(100%,13/13),少数可出现结肠壁炎性水肿和渗出,甚至结肠穿孔。治疗上,100%(13/13)采取了肠道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胃肠减压的内科综合治疗,76.9%(10/13)进行了灌肠排气,38.5%(5/13)行结肠镜减压,23.1%(3/13)予新斯的明药物治疗,7.7%(1/13)行急诊剖腹手术。预后方面,66.7%(8/12)治愈,33.3%(4/12)死亡,死因均为感染性休克,其中2例未提及预后。结论新冠病毒感染并发ACPO虽然少见,但病死率高。对感染新冠病毒后继发结肠扩张的患者,需高度警惕ACPO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结肠假性梗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肺移植
原文传递
我国支气管哮喘未控制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文雅 林江涛 +30 位作者 唐华平 霍建民 顾玉海 刘荣玉 陈萍 袁雅冬 杨晓红 许建英 孙德俊 李娜嘉 姜淑娟 陈一强 王长征 杨岚 刘晓菊 杨冬 张伟 陈卓昌 林其昌 刘春涛 周建英 周新 胡成平 蒋萍 周玮 张捷 蔡绍曦 邱晨 黄茂 黄奕江 刘辉国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27,共7页
目的评估我国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未控制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以《全国移动哮喘评估与管理项目》中纳入的我国28个省市32家三甲医院未达到哮喘控制且治疗依从性差的全部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 目的评估我国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未控制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以《全国移动哮喘评估与管理项目》中纳入的我国28个省市32家三甲医院未达到哮喘控制且治疗依从性差的全部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研究对象923例,其中男性388例,女性535例,通过对项目入组时患者的初访基线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组间比较和χ2检验的方法了解我国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59~68岁、病程20年以上、文化水平低、外地随访、合并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对疾病认知水平低的哮喘患者,药物依从性评分量表(MARS-A)评分更低,即治疗依从性更差,P值分别为0.026(t=1.20)、0.004(t=3.97)、0.001(t=4.92)、0.003(t=3.98)、0.032(t=1.22)、0.001(t=4.99)。对于哮喘疾病相关问题回答全部正确的患者243例(26.33%),MARS-A评分明显高于回答不完全正确的哮喘患者[(36.23±5.85)分比(31.77±5.74)分,P=0.001]。结论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受个体因素及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的特点选择个体化管理方式,同时加强患者宣教,提高疾病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病人依从 哮喘控制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紫辛鼻鼽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5
作者 袁安蕾 明雨 +1 位作者 张欣怡 疏欣杨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5344-5352,共9页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由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其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紫辛鼻鼽颗粒是基于中日友好医院国医大师晁恩祥的60年临床经验精心研发的药物,即将进行Ⅲ期多中心临床试验,然而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由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其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紫辛鼻鼽颗粒是基于中日友好医院国医大师晁恩祥的60年临床经验精心研发的药物,即将进行Ⅲ期多中心临床试验,然而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该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紫辛鼻鼽颗粒治疗AR的作用机制。首先,研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获取紫辛鼻鼽颗粒的化学成分及靶点,借助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收集AR靶点,取2个靶点集交集获得紫辛鼻鼽颗粒治疗AR的交集靶点,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其次,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中获得交集靶点互作关系,并在Cytoscape中构建紫辛鼻鼽颗粒治疗AR的蛋白互作网络,基于拓扑分析获得关键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关键靶点-信号通路-生物过程”网络,探讨紫辛鼻鼽颗粒治疗AR的作用机制。最终选取关键靶点与紫辛鼻鼽颗粒关键成分进行分子对接以验证两者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紫辛鼻鼽颗粒治疗AR的“中药-成分-靶点”网络中共包含151个成分与97个靶点。对紫辛鼻鼽颗粒治疗AR的蛋白互作网络分别进行拓扑、GO、KEGG富集分析,获得20个关键靶点、488条生物学过程、147条信号通路。对关键靶点、信号通路、生命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紫辛鼻鼽颗粒主要通过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发挥疗效。以AKT1、TNF为研究载体,对紫辛鼻鼽颗粒关键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紫辛鼻鼽颗粒关键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该研究初步探讨了紫辛鼻鼽颗粒治疗AR的作用机制,并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辛鼻鼽颗粒 变应性鼻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专家共识(2023年版) 被引量:1
16
作者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25 位作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器官移植康复专业委员会 王正昕 郑建铭 陈静瑜 郑哲 霍枫 艾静文 陈文慧 刘尊伟 胡小莹 姜盛然 李力 何玮乔 李辉 顾言阁 刘甜甜 马恩斯 牛万洁 孙超 王琲 王森 汪静怡 于金洋 张法丽 朱宁骐 周晛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2期65-81,共17页
自2019年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大流行已席卷全球。虽然目前的新冠病毒变异株的致病性和毒力已较原始株有所下降,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人群为新冠病毒感染脆弱人群,即使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SOT受... 自2019年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大流行已席卷全球。虽然目前的新冠病毒变异株的致病性和毒力已较原始株有所下降,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人群为新冠病毒感染脆弱人群,即使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SOT受者感染新冠病毒的住院或死亡风险依然较高。SOT受者新冠病毒感染后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均与普通人群存在很大的特殊性,需要高度关注。目前尚缺乏针对SOT受者人群可供参考的新冠病毒感染诊疗领域的指南或共识。因此,参考《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及国内外文献,编写团队撰写了《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专家共识(2023年版)》。本共识基于国内外新冠病毒感染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经过专家多次研讨达成一致意见后撰写成文,形成21条推荐意见,为SOT受者感染新冠病毒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器官移植 新型冠状病毒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浅析中西医结合复方银花解毒颗粒治疗甲型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观察
17
作者 王英田 范立超 +1 位作者 任清水 疏欣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166-168,共3页
分析甲型流行性感冒(流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文中通过随机抽样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纳入的62例流感患者分组对照组(西医治疗)和实验组(西医+中医治疗)各31例,针对两组治疗整体情况对比。结果 总有效率以实验组更高,且咽... 分析甲型流行性感冒(流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文中通过随机抽样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纳入的62例流感患者分组对照组(西医治疗)和实验组(西医+中医治疗)各31例,针对两组治疗整体情况对比。结果 总有效率以实验组更高,且咽痛、发热、全身症状、鼻部症状、咳嗽咳痰症状缓解时间短,整体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并无差异(P>0.05)。结论 流感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病情改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少,故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甲型流行性感冒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