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重症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神经根炎的监护
1
作者 闫丽娥 孙静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1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重症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神经根炎 监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管理方案的质性研究
2
作者 贾婉宁 何雯雯 +4 位作者 毕颖异 杨柳 田志永 冀海清 刘宝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374-375,共2页
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一专门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职业资格的高级临床护理工作者^([1])。床旁血液净化(bedsidebloodpurification,BBP),现已成为危重急症抢救的重要辅助手段,血液净化护理也逐步进入专科化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对培养专科护... 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一专门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职业资格的高级临床护理工作者^([1])。床旁血液净化(bedsidebloodpurification,BBP),现已成为危重急症抢救的重要辅助手段,血液净化护理也逐步进入专科化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对培养专科护士的力度不断提高,专科护士的数量呈现明显增加趋势。但是,由于专科护士培养和使用缺乏持续性和周期性,存在重培训、轻管理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科护理事业的发展^([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士 危重急症 护理领域 床旁血液净化 临床护理工作 专科化 专科护理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网络干预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翟凯静 张雨晴 +3 位作者 刘薇 乔志桧 方璀 付聪晗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12期137-141,共5页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网络干预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不同网络干...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网络干预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不同网络干预形式在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症状管理及促进心理健康方面的效果,为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自我护理能力 网络干预 健康管理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再灌注时间窗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忱 李刚 +1 位作者 徐亚萍 程兰英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0年第5期254-258,共5页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再灌注时间窗 ,为临床治疗提供最佳时机。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切片红四氮唑染色 ,图像分析仪测定梗死区体积。结果 :于脑缺血 1h、 2h、 3h、 4...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再灌注时间窗 ,为临床治疗提供最佳时机。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切片红四氮唑染色 ,图像分析仪测定梗死区体积。结果 :于脑缺血 1h、 2h、 3h、 4h、 6h、 8h、 1 6h和 2 4h (I1 、I2 、I3、I4、I6、I8、I1 6、I2 4 )观察到梗死体积的变化为I8>I6>I4>I3>I2 >I1 (P <0 0 5) ,缺血 1 6h、 2 4h与缺血 8h相比 ,梗死体积无明显差别 (P >0 0 5)。脑缺血 2h、 3h分别再灌注 2 2h、 2 1h (I2 R2 2 、I3R2 1 ) ,其梗死体积分别与缺血 2h、 3h (I2 、I3)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而缺血 4h再灌注 2 0h (I4R2 0 )后 ,其梗死体积较缺血 4h (I4)显著增大 (P <0 0 1 )。结论 :大鼠脑缺血后梗死体积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 ,缺血 8h达到最大。线栓法制成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再灌注时间窗在 4h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梗塞 脑缺血 再灌注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经皮中心静脉插管术并发症前瞻性调查 被引量:9
5
作者 黄勇 尹培刚 贾乃光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1年第5期289-291,共3页
目的 :调查中日友好医院重症监护室 (ICU)经皮中心静脉插管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 1999年 3月~ 2 0 0 0年 11月间 176例接受中心静脉插管术患者的年龄、性别、穿刺部位、留管时间、穿刺次数、穿刺者操作经验和并... 目的 :调查中日友好医院重症监护室 (ICU)经皮中心静脉插管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 1999年 3月~ 2 0 0 0年 11月间 176例接受中心静脉插管术患者的年龄、性别、穿刺部位、留管时间、穿刺次数、穿刺者操作经验和并发症。对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采用 χ2 检验。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为 32 .1% ,重要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为 5 .4% ,未发生静脉血栓、气栓、血胸。次要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为 16 .7% ,感染并发症为10 .0 %。无一例患者因并发症死亡。穿刺难度与并发症发生相关 (P <0 .0 5 ) ,留管时间≥ 7d者感染并发症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我院ICU进行的中心静脉插管术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 导管插入术 并发症 重症监护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呼吸机智能化感染控制模块设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邬巧玲 陈学斌 +5 位作者 赵学军 李亮亮 申艳玲 喻薇 尹琳 李天庆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63-767,共5页
目的探索呼吸机共享管理模式下感染控制及实施方案。方法对某院呼吸机使用及管理需求进行调查,设计共享呼吸机感染防控模块、医院感染调查模块等,通过电脑与手机端智能APP实现共享呼吸机终末消毒的信息化管理,2018年11月起对12台共享呼... 目的探索呼吸机共享管理模式下感染控制及实施方案。方法对某院呼吸机使用及管理需求进行调查,设计共享呼吸机感染防控模块、医院感染调查模块等,通过电脑与手机端智能APP实现共享呼吸机终末消毒的信息化管理,2018年11月起对12台共享呼吸机感染控制模块进行实际运行测试及效果检测。结果 2018年11月14日-2019年1月8日累计共享7台呼吸机,借用科室5个,借用时间24~1 288 h,累计借用时长约1 698 h,平均借用时长242.57 h/次。12台共享呼吸机的日均使用时间为2.62 h/d。共享前12台呼吸机均为科室闲置机器,日均使用时间为0h/d。在感染防控模块的可视化自动提示下,12台共享呼吸机使用后消毒情况合格,自检测试全部通过。结论共享呼吸机的使用能够节约成本,满足临床需求,提高感染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呼吸机APP 感染控制 呼吸机消毒 信息化 医疗设备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类癌和不典型类癌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宫晓谦 王在永 刘德若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16-118,共3页
关键词 不典型类癌 肺神经内分泌癌 大细胞癌 小细胞癌 恶性肿瘤 分类标准 WHO 肺类癌 肺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气管插管后引发颞下颌关节脱位的护理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雪伶 高思 +1 位作者 段练 陈颖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27-127,共1页
关键词 气管插管 颞下颌关节脱位 护理技术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式正压洁净舱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邬巧玲 王薇 +4 位作者 赵霞 喻薇 刘敬一 陈学斌 段军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4期176-179,共4页
目的:设计移动式正压洁净舱,将其应用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标本采集中。方法:设计移动式正压洁净舱,通过风机过滤单元(FFU)形成单向正压气流,高效过滤器(H13)和无臭氧紫外线杀菌灯对进入舱内的气体净化,臭氧发生器进行终末空... 目的:设计移动式正压洁净舱,将其应用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标本采集中。方法:设计移动式正压洁净舱,通过风机过滤单元(FFU)形成单向正压气流,高效过滤器(H13)和无臭氧紫外线杀菌灯对进入舱内的气体净化,臭氧发生器进行终末空气消毒形成感染控制屏障;采用空调、遮阳伞增加环境舒适度,使采样人员在正压舱内防护级别降低、负担减轻。结果:移动式正压洁净舱的FFU气溶胶过滤效率为99.99%,白色葡萄球菌杀灭率为99.9%,舱内正压达到30~60 Pa,换气次数达到60次/h,舱内环境使用自然菌沉降法采样达到千级洁净环境水平。结论:移动式正压洁净舱应用在2019-nCoV核酸采集,能够显著减轻医务人员防护负担、提高舒适度,降低院感防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移动式 洁净技术 正压舱 核酸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允许的高碳酸血症通气疗法治疗1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广仁 许峰 +1 位作者 陈德生 王强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0年第4期209-211,共3页
目的 :总结应用允许的高碳酸血症通气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COPD患者 1 9例 ,应用小潮气量低气道压呼吸机支持模式治疗 ,并观察疗效。结果 :1 9例患者均避免了常规高气道压大潮气量所造成的肺损伤 ... 目的 :总结应用允许的高碳酸血症通气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COPD患者 1 9例 ,应用小潮气量低气道压呼吸机支持模式治疗 ,并观察疗效。结果 :1 9例患者均避免了常规高气道压大潮气量所造成的肺损伤 ,1 7例患者顺利脱机。结论 :应用允许的高碳酸血症机械通气疗法适合于COPD患者 ,可减少肺损伤并发症 ,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酸血 机械通气机 阻塞性肺疾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支持治疗的新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勇 尹培刚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0年第6期357-360,共4页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支持治疗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切开患者撤机后的气道护理
12
作者 王雪伶 张洋 +1 位作者 王静 陈颖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6年第6期354-354,366,共2页
关键词 气管切开患者 气道护理 呼吸道梗阻 撤机 临床抢救 吸入气体 呼吸机 加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区药品的管理
13
作者 闫丽娥 丁庆明 李荔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26-127,共2页
关键词 病区管理 药品管理 贮存条件 注射器 细胞毒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治疗低氧血症78例临床观察
14
作者 周顺利 许峰 +2 位作者 周小铃 刘春霞 徐晓莉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2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 :观察用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mCPAP)的方法能否改善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合及避免实施气道内气管插管。方法 :急性Ⅰ型呼吸衰竭的患者 ,在普通面罩吸入氧流量 >5L情况下 ,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90 % ,动脉血氧分压 (PaO... 目的 :观察用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mCPAP)的方法能否改善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合及避免实施气道内气管插管。方法 :急性Ⅰ型呼吸衰竭的患者 ,在普通面罩吸入氧流量 >5L情况下 ,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90 %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与吸入氧浓度 (FiO2 )之比 <2 0 0时予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同时予SaO2 持续及PaO2 间断监测血氧状况。结果 :接受CPAP呼吸器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 78例 ,其中 73例接受治疗后 1h血氧改善明显 ,有效率为 93% ;4例因全身状况恶化行气管插管 ,插管率为 5 % ;1例患者因出现并发症而停止该方法治疗。结论 :mCPAP是一种简易、安全的改善动脉血氧含量的方法 ,使用该方法可避免对一些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行气管插管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低氧血症 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气管插管 mCP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护理
15
作者 王兰茹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992年第2期124-125,共2页
冠状动脉搭桥可以明显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提高生活质量。1990年4~7月,ICU对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进行了监护及护理,患者未发生任何并发症,顺利康复。现将护理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病例1 李某男60岁病案号372687 1990... 冠状动脉搭桥可以明显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提高生活质量。1990年4~7月,ICU对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进行了监护及护理,患者未发生任何并发症,顺利康复。现将护理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病例1 李某男60岁病案号372687 1990年2月26日入院,住院诊断:冠心病,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塞,稳定型心绞痛,NYHAⅢ。1990年4月18日行序式冠状动脉搭桥术,共4支桥。术后在ICU监护8天,4月26日返病房。病例2 陈某男50岁病案号417033 1990年6月15日入院,住院诊断:冠心病,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稳定型心绞痛,NYHA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病案号 稳定型心绞痛 陈旧性心肌梗塞 心肌供血 住院诊断 吸痰方法 生活质量 多枝病变 呼吸道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过渡期ICU后综合征症状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哈丽娜 绳宇 +4 位作者 申艳玲 赵颖 张慧 李真 刘桄男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4年第16期2174-2179,共6页
目的调查老年患者过渡期ICU后综合征发生现状及症状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9月在中日友好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119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躯体功能评估、疲劳量表... 目的调查老年患者过渡期ICU后综合征发生现状及症状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9月在中日友好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119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躯体功能评估、疲劳量表、Barthel指数、住院焦虑抑郁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在患者转出ICU后7 d,从认知、心理、生理3个方面对其进行ICU后综合征评估。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患者ICU后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119例老年患者中,84例发生ICU后综合征,发生率为70.6%。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营养筛查风险高是老年患者ICU后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患者ICU后综合征在过渡期的发生率较高,其中女性、营养风险高的患者更容易发生ICU后综合征。医护人员应注意识别性别差异,重点关注高风险人群,早期动态评估不同症状,为老年患者提供精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ICU后综合征 过渡期 老年患者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ICU护士对早期活动感知阻碍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易晓平 郭红 +1 位作者 申艳玲 张冉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589-1593,1600,共6页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对ICU患者早期活动感知阻碍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8-12月、2022年1-4月采用便利抽样选取北京市5家三甲医院共16个ICU的27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及ICU护士早期活动感知...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对ICU患者早期活动感知阻碍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1年8-12月、2022年1-4月采用便利抽样选取北京市5家三甲医院共16个ICU的27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及ICU护士早期活动感知阻碍量表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早期活动感知阻碍量表总体得分为(80.18±15.61)分,33个条目中共有27个条目为阻碍因素,其中A级阻碍因素5个,B级阻碍因素9个,C级阻碍因素13个。患者病情不稳定、缺乏早期活动所需设备、缺乏相应的财政支持或财政投入、护理人员配置不足及缺乏早期活动相关的系统培训是ICU护士早期活动主要的感知阻碍。对早期活动的了解情况、工作年限、对早期活动的态度、每日护理患者数量是ICU护士早期活动感知阻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ICU护士对早期活动感知阻碍处于中高水平,应为ICU护士提供分层培训,增加ICU护士人员配置,以促进早期活动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活动 感知阻碍 ICU护士 现状调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比例辅助通气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的生理学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罗祖金 詹庆元 米玉红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50-555,共6页
目的探讨新一代比例辅助通气模式(PA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提供辅助呼吸时,不同辅助比例(PA)对患者通气、氧合及呼吸功耗状况等相关生理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交叉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方案,随机选取PA... 目的探讨新一代比例辅助通气模式(PA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提供辅助呼吸时,不同辅助比例(PA)对患者通气、氧合及呼吸功耗状况等相关生理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交叉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方案,随机选取PAV模式中的三个辅助比例,即80%PA、60%PA、40%PA先后对患者进行辅助呼吸,每个辅助比例持续时间均为30 min;在应用不同辅助比例前均先给予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辅助呼吸,持续时间30 min。比较不同PA及PSV模式条件下通气、氧合及呼吸困难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比较不同PA时患者呼吸做功(WOBp)及呼吸机做功(WOBv)的变化。结果共28例患者入选。随着PA不断下调,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m)、潮气量(VT)逐渐降低(P<0.05),呼吸频率(RR)逐渐加快(P<0.05),分钟通气量(MV)、心率(HR)、动脉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p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合指数(Pa O2/Fi O2)无明显变化(P>0.05)。与在PSV模式时相比,PIP在80%PA时显著增高(P<0.05),在60%PA及40%PA时显著降低(P<0.05);Pm在80%PA时无显著差异(P>0.05),在60%PA及40%PA时显著降低(P<0.05);VT在80%PA时显著增高(P<0.05),在60%PA及40%PA时显著降低(P<0.05);RR在80%PA时无显著差异(P>0.05),在60%PA及40%PA时显著增高(P<0.05);MV在80%PA时无显著差异(P>0.05),在60%PA及40%PA时显著降低(P<0.05)。随着PA不断下调,Borg评分及呼吸肌做功评分逐渐增加(P<0.05)。与在PSV模式时相比,Borg评分及呼吸肌做功评分在80%PA时无显著差异(P>0.05),在60%PA及40%PA时显著增加(P<0.05)。随着PA不断下调,WOBp不断增加,在40%PA时显著高于在60%PA(P=0.000)及80%PA时(P=0.000),在60%PA时显著高于80%PA(P=0.000);WOBv不断降低,在40%PA时显著低于在60%PA(P=0.004)及80%PA时(P=0.000),在60%PA时显著低于80%PA(P=0.000)。结论新一代PAV能够安全有效地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提供辅助呼吸。80%PA时患者呼吸形式、呼吸困难程度及辅助呼吸肌参与程度与基础PSV大致相似,随着辅助比例的逐渐降低,患者自主呼吸参与的程度逐渐增加,呼吸功耗增加,呼吸困难程度加重。PAV更能促进自主呼吸做功,防止呼吸肌废用性萎缩,应用不当也容易导致呼吸肌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比例辅助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生理学研究
原文传递
护士长人格特质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育梅 何阿嘎 岳树锦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年第15期1759-1761,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三甲医院当前护士长人格特质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选拔、科学培养和正确评价护士长提供心理学方面的实证,为提高护理管理效能及临床护理质量寻求可行方法。方法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对47名在职护士长进行调... 目的了解北京三甲医院当前护士长人格特质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选拔、科学培养和正确评价护士长提供心理学方面的实证,为提高护理管理效能及临床护理质量寻求可行方法。方法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对47名在职护士长进行调查评定。结果护士长在外倾性方面明显高于常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神经质方面得分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精神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不同学历的护士长在人格特质各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的护士长在神经质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大多数护士长明显呈外倾型个性,且在神经质方面低于常模,说明其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易平静,有节制;但在护士长人口学因素分析中,神经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低年限护士长相对不够成熟,情绪控制没有高年限护士长好,需进一步加强引导,总体精神质方面与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长 人格特质 调查
原文传递
急诊科抢救室细菌性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乾 张海峰 +2 位作者 张智舒 杨建坤 赵丽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06-409,共4页
目的:分析2019年间急诊科抢救室细菌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细菌性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急诊科抢救室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诊治的所有肺炎病例,筛选出细菌性肺炎患者并分为死亡组与非死亡... 目的:分析2019年间急诊科抢救室细菌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细菌性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急诊科抢救室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诊治的所有肺炎病例,筛选出细菌性肺炎患者并分为死亡组与非死亡组,分别整理两组患者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上述临床参数是否为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细菌性肺炎患者死亡组和非死亡组的性别组成、Hb、BNP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CRP、ALB、cTnT、D-dimer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OFA评分(OR=1.507,95%CI:1.366~1.701,P=0.0001)、CRP(OR=1.187,95%CI:0.975~0.999,P=0.036)、ALB(OR=1.154,95%CI:1.011~1.217,P=0.034)是细菌性肺炎患者死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OFA评分、CRP、ALB是急诊科抢救室细菌性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抢救室 细菌性肺炎 死亡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