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驱残余聚合物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晓东 段明 +2 位作者 陈斌 陈世佳 王秀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19-1526,共8页
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1)和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P2)为原料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或水解度不同的聚合物,利用SEM,UV-vis等方法考察了不同结构聚合物的性能,并分析了影响乳液稳定性的因素。表征结果显示,水解度相同时,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小... 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1)和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P2)为原料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或水解度不同的聚合物,利用SEM,UV-vis等方法考察了不同结构聚合物的性能,并分析了影响乳液稳定性的因素。表征结果显示,水解度相同时,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小,P1和P2由分子间缠绕向单分子线团颗粒变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时,不同水解度的P1线团颗粒团聚呈带条状,P2线团呈堆积状。P1和P2的油水分配系数均随相对分子质量和水解度的增大而减小,在相同条件下,P2的油水分配系数小于P1。P1和P2均能增强W/O乳液的稳定性,P1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水解度越大,乳液稳定性越强;随P2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小,乳液稳定性先增大后减小,P2的水解度越大,乳液越稳定。对于O/W乳液,P1会降低稳定性,P2则可增强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聚合物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 油水分配系数 乳液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始新世海相地层分布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浩 邵磊 +2 位作者 张功成 陈淑慧 吴国瑄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0-670,共11页
采用古生态学及沉积学方法,对南海北部深水区BY7-1-1井及L29井特定层段进行细致研究.通过有孔虫、孢粉藻类分析及沉积学分析,证实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在晚始新世即出现滨浅海相沉积环境,确定了南海北部最早接受海相沉积的时间.始新世海... 采用古生态学及沉积学方法,对南海北部深水区BY7-1-1井及L29井特定层段进行细致研究.通过有孔虫、孢粉藻类分析及沉积学分析,证实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在晚始新世即出现滨浅海相沉积环境,确定了南海北部最早接受海相沉积的时间.始新世海相地层在南海北部主要分布在台西及台西南盆地中,并在晚始新世扩展到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在南部分布较广,曾母盆地、北康盆地、礼乐盆地及巴拉望盆地中均有始新世海相地层分布.南海始新世海相地层的分布受制于新南海扩张及古南海的消退,以晚始新世为时间节点发生显著变化,总体上分布范围增大,反映该时期南海拉张和断裂活动的加剧.南海始新世海相地层具有良好的油气潜力,在部分盆地中形成了优质的烃源岩与储层,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晚始新世海相地层的发现,对南海深水海相油气勘探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始新世 古生物地层学 海相地层 油气地质 海洋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