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地震和测井信息的三角洲沉积微相随机建模研究--以扶余油田二夹五区块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晓锋 彭仕宓 +1 位作者 王海江 李佳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37-39,42,共4页
小型三角洲沉积储层厚度薄,砂体的规模小,侧向变化快,主要以砂泥岩间互的形式出现.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具有覆盖面广和采集密度大的优点,以沃尔索相律和沉积微相与地震波阻抗之间的概率关系作为约束,应用序贯指示模拟结合同位协同克里金的... 小型三角洲沉积储层厚度薄,砂体的规模小,侧向变化快,主要以砂泥岩间互的形式出现.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具有覆盖面广和采集密度大的优点,以沃尔索相律和沉积微相与地震波阻抗之间的概率关系作为约束,应用序贯指示模拟结合同位协同克里金的方法融合地震和测井信息,建立了三角洲沉积微相的地质模型.实践结果证实,该方法能够对相变较快的三角洲沉积井间沉积微相的不确定性进行表征,提高了模型预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沉积微相 地质模型 随机建模 同位协同克里金 波阻抗 扶余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Z36-1稠油油藏适度出砂提高单井产能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曾祥林 孙福街 +2 位作者 何冠军 王星 王平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7-49,共3页
SZ36-1稠油油藏为地层胶结疏松、易出砂的油藏,为了避免防砂与出砂采油的不利因素,结合开发实际,提出了适度出砂提高单井产能的构想。通过对适度出砂提高单井产能的理论分析,建立了油藏单井出砂数值模拟模型,计算和评价了不同完井方式... SZ36-1稠油油藏为地层胶结疏松、易出砂的油藏,为了避免防砂与出砂采油的不利因素,结合开发实际,提出了适度出砂提高单井产能的构想。通过对适度出砂提高单井产能的理论分析,建立了油藏单井出砂数值模拟模型,计算和评价了不同完井方式下的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稠油油藏 适度出砂 提高单井产能 SZ36-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Z11-7海上低渗油田保压开采驱替方式实验评价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玉明 孙雷 +2 位作者 杨凯雷 张金庆 朱国金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4年第5期34-39,共6页
运用组合长岩心驱替实验评价方法,通过衰竭过程溶解气驱实验测试、注水驱替实验测试、注外输气/注水组合驱替方式实验测试、以及注液化气前置段塞+外输气驱油效果实验测试,对WZ11-7低渗油田注水、注气、注液化气前置段塞等不同驱替方式... 运用组合长岩心驱替实验评价方法,通过衰竭过程溶解气驱实验测试、注水驱替实验测试、注外输气/注水组合驱替方式实验测试、以及注液化气前置段塞+外输气驱油效果实验测试,对WZ11-7低渗油田注水、注气、注液化气前置段塞等不同驱替方式开发效果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探索不同驱替方式对WZ11-7低渗油田的适应性。得到:衰竭方式开采驱油效率仅能达到32.95%,注水保压驱替采出程度为63.14%,注伴生气非混相驱再后续水驱累计采出程度为57.09%;注液化气段塞+外输气驱采出程度达65.26%。所得认识可以为我国海上低渗复杂断块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驱油效率 长岩心驱替 注水驱油 注气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注水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凌宗发 王丽娟 +3 位作者 李军诗 李保柱 王海江 张枫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88,共6页
水平井注水技术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应用,水平井注水技术已比较成熟。为对水平井注水技术进行全面总结,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水平井注水技术的机理、油藏筛选条件、井网设计、影响注水效果的因素、现场应用情况作相... 水平井注水技术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应用,水平井注水技术已比较成熟。为对水平井注水技术进行全面总结,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水平井注水技术的机理、油藏筛选条件、井网设计、影响注水效果的因素、现场应用情况作相应论述及总结,认为这项技术具有注水井段长、能够产生丰富热裂缝、线性驱动等优点,可有效增大注水量、降低注入压力,提高波及效率;适用于单、双层薄层,低渗透油藏;钻井、完井技术以及合理配注是影响注水效果的工程原因。国内外应用实例证明此项技术已得到一定应用。水平井注水技术将成为开发低渗透、薄层油藏的有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注水 热裂缝 线性驱动 配注 井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浅层油气藏的特征及其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汪立君 郝芳 +1 位作者 陈红汉 胡根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79-1087,共9页
中国多年来对浅层地区未进行有效的勘探开发和给予应有的重视。对渤海湾盆地等主要大中型盆地浅层油气藏的类型、分布特征和地质特征等的分析表明,中国浅层油气在地质上总体具有埋藏浅、成因复杂、受构造-岩性等复合性影响显著、储量规... 中国多年来对浅层地区未进行有效的勘探开发和给予应有的重视。对渤海湾盆地等主要大中型盆地浅层油气藏的类型、分布特征和地质特征等的分析表明,中国浅层油气在地质上总体具有埋藏浅、成因复杂、受构造-岩性等复合性影响显著、储量规模与丰度大小不一、油藏类型多且分布广、资源量分布不均等特征,在勘探和开发上具有易勘探、成本低和易出砂出水、稳产难度大等优点和不足。指出中国浅层油气的潜力区域在东部,对浅层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认为浅层油气资源潜力很大,要重视浅层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重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在浅层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油气资源 浅层 分布特征 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动载下桶形基础变形的离心机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鲁晓兵 王义华 +2 位作者 张建红 孙国亮 时忠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89-791,共3页
通过离心机实验研究发现,在等效动冰载作用下,桶周围砂土地基发生软化或液化。当载荷幅值超过一定值时,在激振过程中桶产生了明显的沉降,桶的沉降较远处土体明显地快。由于从桶近区到远区的沉降差别,导致离桶一定距离处出现一个环状裂... 通过离心机实验研究发现,在等效动冰载作用下,桶周围砂土地基发生软化或液化。当载荷幅值超过一定值时,在激振过程中桶产生了明显的沉降,桶的沉降较远处土体明显地快。由于从桶近区到远区的沉降差别,导致离桶一定距离处出现一个环状裂纹。随着载荷幅值的增加、结构重的增加和桶高的减小(桶直径相同),桶的沉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离心机实验 沉降 动冰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AgCl固体参比电极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向斌 粟京 +2 位作者 李焰 张胜涛 侯保荣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65-1268,共4页
研究了浸泡时间、粉末制备方法和相对流速等因素对专利方法制备的全固态Ag/AgCl参比电极的电位稳定性影响。实验发现,固相法粉末制备的电极其浸泡稳定性好,电位波动在2mV以内,海水流速小于3.6m·s^-1时对电极电位无显著影响,... 研究了浸泡时间、粉末制备方法和相对流速等因素对专利方法制备的全固态Ag/AgCl参比电极的电位稳定性影响。实验发现,固相法粉末制备的电极其浸泡稳定性好,电位波动在2mV以内,海水流速小于3.6m·s^-1时对电极电位无显著影响,满足工程需要,可作为水下阴极保护电位检测和监测用参比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参比电极 流速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船薄膜型液舱晃荡条件下的数值模拟及受力情况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臧垒垒 李玉星 +2 位作者 王武昌 谢彬 喻西崇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22,共5页
建立描述晃荡条件下液货舱的运动数学模型,对薄膜型液舱在晃荡条件下的受力情况进行研究分析.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照,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针对晃荡周期这个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薄膜型液舱的受力和内部波形变化等,从而确定所研究液舱的充满... 建立描述晃荡条件下液货舱的运动数学模型,对薄膜型液舱在晃荡条件下的受力情况进行研究分析.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照,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针对晃荡周期这个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薄膜型液舱的受力和内部波形变化等,从而确定所研究液舱的充满度限制条件;研究新的薄膜型液舱型式下对晃荡的敏感性程度,得到双列结构的液舱有效地降低了晃荡的冲击影响,有利于LNG船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船 薄膜型液舱 晃荡 数值模拟 受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岩电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进 周改英 +2 位作者 杨永刚 张方述 张铎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18-19,51,共3页
为提供高精度的储层参数,针对苏里格苏某区块低渗透砂岩岩心开展实验测量,根据实验结果提供测井资料解释模型的岩电实验参数,为储层评价计算服务。研究了复杂的低渗透砂岩的地层因素与孔隙度、渗透率的关系以及电阻增大系数与含水饱和... 为提供高精度的储层参数,针对苏里格苏某区块低渗透砂岩岩心开展实验测量,根据实验结果提供测井资料解释模型的岩电实验参数,为储层评价计算服务。研究了复杂的低渗透砂岩的地层因素与孔隙度、渗透率的关系以及电阻增大系数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孔隙度5%为对应储层的岩电特征的一个重要分界点,孔隙度小于5%时,其b,n值都接近于1,而孔隙度大于5%时,n值更接近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奇公式 致密砂岩 低渗透 岩电实验 含水饱和度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等效源反演成像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黎莎 刘春成 江玉乐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94,共5页
物探数据反演的多解性给资料处理和解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等效源法正是利用了反演的多解性,通过对等效源的密度进行反演得到地下真实的场源。采用棱柱体等效源,对三维理论模型重力异常进行反演成像计算和分析,并运用实际重力资料进行... 物探数据反演的多解性给资料处理和解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等效源法正是利用了反演的多解性,通过对等效源的密度进行反演得到地下真实的场源。采用棱柱体等效源,对三维理论模型重力异常进行反演成像计算和分析,并运用实际重力资料进行了计算和处理。理论和实践证明效果良好,表明了等效源反演在重力测量中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源法 反演 重力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储层识别软件的研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璐 印兴耀 翁斌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29,45,共7页
基于软件工程理论,结合计算机软件技术和油气储层识别技术,选用Motif作为开发平台,研制了Unix操作系统下的油气储层识别软件。针对大型物探软件的特点,采用结构化的文件系统进行数据管理,引入全PlugIns概念合理设计系统架构,确保了软件... 基于软件工程理论,结合计算机软件技术和油气储层识别技术,选用Motif作为开发平台,研制了Unix操作系统下的油气储层识别软件。针对大型物探软件的特点,采用结构化的文件系统进行数据管理,引入全PlugIns概念合理设计系统架构,确保了软件质量,有效地延长了软件的生命周期。在软件的编制过程中,整合了地震属性提取及优化、BP神经网络、SOM聚类分析、叠后波阻抗和叠前弹性反演等油气储层识别的先进技术,建立了油气储层判别工作流程。此软件已应用于实际地区,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同时该软件也为其他技术的集成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识别 软件工程 地震属性 叠前/叠后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向动载下桶形基础响应的离心机实验研究
12
作者 矫滨田 鲁晓兵 +2 位作者 时忠民 张建红 林小静 《中国海洋平台》 2006年第5期13-15,12,共4页
通过离心机实验研究发现,在垂向动载荷作用下,当载荷幅值超过一定值时,在激振过程中桶基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发生液化,土体产生明显的沉降。随着载荷幅值的增加,土体的沉降增加,但是发生变形的土体最大范围基本相等。土体中超孔压从桶... 通过离心机实验研究发现,在垂向动载荷作用下,当载荷幅值超过一定值时,在激振过程中桶基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发生液化,土体产生明显的沉降。随着载荷幅值的增加,土体的沉降增加,但是发生变形的土体最大范围基本相等。土体中超孔压从桶壁沿水平方向和从泥面沿垂直方向逐渐减少。随着载荷幅值的增加,土体上部完全液化的土层厚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土 离心机实验 沉降 垂向动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大型强振幅体沉积内幕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廖计华 吴克强 +5 位作者 郭刚 甘华军 孙鸣 蔡露露 朱石磊 刘子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3-164,共12页
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以及地震数据,系统查明了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大型强振幅体外部几何形态、内部沉积要素构成、发育期次、平面展布及演化规律,揭示了有利储集体特征与分布,探讨了其油气意义,并预测了东方区有利勘探方向... 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以及地震数据,系统查明了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大型强振幅体外部几何形态、内部沉积要素构成、发育期次、平面展布及演化规律,揭示了有利储集体特征与分布,探讨了其油气意义,并预测了东方区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大型强振幅体整体呈"扇形",内部由浊积水道、水道间漫溢和天然堤3种沉积要素构成,为发育在浅海陆架背景下的大型"重力流沉积"。其垂向上可划分出3个期次,从第一期到第三期呈现出规模逐渐增大、向北西方向不断迁移、向南东方向逐步推进的演变趋势。浊积水道砂岩在东方区纵横广布、三期叠置,为该区主力储层类型。强超压环境对于改善东方区黄流组一段储集体物性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与大型强振幅沉积体相关的圈闭主要为砂岩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和砂岩透镜体型岩性圈闭,前者分布在底辟构造带的翼部(底辟活动区),后者主要位于底辟构造带外围(底辟活动波及区),勘探前景均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振幅体 沉积内幕 岩性油气藏 莺歌海盆地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资料在井壁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同政 闫萍 +2 位作者 李超炜 郭云峰 汤丽娜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7年第3期226-228,共3页
井壁稳定性问题是石油钻井工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利用测井资料研究井壁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文章利用声波、密度测井资料计算了岩石力学参数、岩石强度参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应力计算、进而确定了地层破裂压力和坍塌压力,预测... 井壁稳定性问题是石油钻井工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利用测井资料研究井壁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文章利用声波、密度测井资料计算了岩石力学参数、岩石强度参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应力计算、进而确定了地层破裂压力和坍塌压力,预测了安全钻井液密度范围,为钻井设计提供参考,并可指导安全钻井。通过新疆X 201井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的测井预测值与实钻钻井液密度对比分析,证明利用测井资料评价井壁稳定性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资料 破裂压力 坍塌压力 井壁稳定性 钻井液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肯尼亚曼德拉台盆和安札裂谷盆地油气勘探讨论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克绳 江培海 刘东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38,共4页
肯尼亚安札裂谷盆地与苏丹穆格莱德裂谷盆地具有相似的地质条件,中石油已在穆格莱德裂谷盆地油气勘探中获得突破。地质条件类比之下,安札裂谷盆地也应有所发现。通过对肯尼亚曼德拉台盆和安札裂谷盆地形成演化和构造特征的分析,结合重... 肯尼亚安札裂谷盆地与苏丹穆格莱德裂谷盆地具有相似的地质条件,中石油已在穆格莱德裂谷盆地油气勘探中获得突破。地质条件类比之下,安札裂谷盆地也应有所发现。通过对肯尼亚曼德拉台盆和安札裂谷盆地形成演化和构造特征的分析,结合重、磁、地震及钻井资料进行综合评价,重点应用老地震资料重新寻找突破点。安札裂谷盆地下白垩统上段地震相与中国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生油层地震相具有相似性,而古生界曼德拉台盆与塔里木台盆也具有近似的地震相,推测这2个盆地具有较好的烃源岩条件。因此,通过对老资料的综合分析与评价,可能在肯尼亚取得油气勘探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构造带 礁块体 形成演化 构造特征 曼德拉台盆 安札裂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含油气盆地逆断层地震解释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春成 戴福贵 +1 位作者 吴红华 杨克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4期55-58,共4页
中国东部逆断层是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晚古生代时相对接、碰撞,加之中亚蒙古大洋向中朝板块俯冲,关闭形成的贺根山(西拉木伦)缝合带。二连地区的地震剖面显示,从阿拉坦合力白垩系对冲逆断层、到哈帮逆断层、塔北逆断层、准棚对冲... 中国东部逆断层是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晚古生代时相对接、碰撞,加之中亚蒙古大洋向中朝板块俯冲,关闭形成的贺根山(西拉木伦)缝合带。二连地区的地震剖面显示,从阿拉坦合力白垩系对冲逆断层、到哈帮逆断层、塔北逆断层、准棚对冲断层、格日勒敖都对冲逆断层,其轴线可连成NEE方向。这进一步说明这些白垩系断层是贺根山(西拉木伦)缝合带晚期的延续。在中朝板块之上的华北盆地,其大地构造三期断坳结构演化的力学机制也是形成华北盆地不同时期断层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逆冲断层 地震解释 压扭背斜 蓬莱19-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州9-3脱油沥青调和生产道路沥青 被引量:1
17
作者 秦一鸣 田义斌 +1 位作者 朱玉龙 薛红建 《山东化工》 CAS 2014年第3期93-94,共2页
通过溶剂脱沥青工艺以减压渣油为原料生产高黏度润滑油基础油的同时会得到大量的溶剂脱沥青,如何合理利用这部分高沥青质含量、高金属含量沥青,提高其附加值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溶剂脱沥青的目前几种利用方案进行... 通过溶剂脱沥青工艺以减压渣油为原料生产高黏度润滑油基础油的同时会得到大量的溶剂脱沥青,如何合理利用这部分高沥青质含量、高金属含量沥青,提高其附加值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溶剂脱沥青的目前几种利用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利用脱油沥青通过调和手段生产道路沥青,最终以锦州9-3脱油沥青为原料,分别与绥中110#沥青和糠醛一次抽出油调和生产出合格的道路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油沥青 调和 道路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沥青流变性能对比评价研究
18
作者 权栋 徐萌 李福起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14期50-51,共2页
通过对三种再生剂制备的再生沥青及其RTFOT后残留沥青、PAV后残留沥青进行SHRP分析,研究了具有不同化学组成和分子量的三种再生剂R1、R2、R3对老化沥青的再生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再生剂的加入使再生沥青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与新鲜基质沥青... 通过对三种再生剂制备的再生沥青及其RTFOT后残留沥青、PAV后残留沥青进行SHRP分析,研究了具有不同化学组成和分子量的三种再生剂R1、R2、R3对老化沥青的再生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再生剂的加入使再生沥青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与新鲜基质沥青相比略有降低;再生剂的加入增强了再生沥青的抗疲劳能力及抗低温开裂能力,其中芳香分含量较高的再生剂在改善沥青抗疲劳能力及抗低温开裂能力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沥青 SHRP分析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钻井隔水管的准静态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29
19
作者 畅元江 陈国明 +1 位作者 孙友义 许亮斌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4-118,共5页
对深水钻井隔水管进行准静态分析时,需搜索波浪的最大相位角以寻找最大波流合力,提出了搜索波浪最大相位角的最大Mises应力准则。开发了隔水管准静态分析系统,系统以C++Builder为开发环境,后台调用ABAQUS进行计算,调用面向对象Python程... 对深水钻井隔水管进行准静态分析时,需搜索波浪的最大相位角以寻找最大波流合力,提出了搜索波浪最大相位角的最大Mises应力准则。开发了隔水管准静态分析系统,系统以C++Builder为开发环境,后台调用ABAQUS进行计算,调用面向对象Python程序访问数据库,提取计算结果,实现了波浪最大相位角的自动搜索和深水钻井隔水管的准静态非线性分析。应用实例验证了该分析系统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波浪相位角为180°时隔水管准静态响应最大,其次为波浪相位角90°,270°,0°,隔水管静态响应介于波浪相位角为90°与270°的准静态响应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钻井隔水管 波流联合作用 准静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水钻井作业隔水管顶张力确定方法 被引量:27
20
作者 鞠少栋 畅元江 +2 位作者 陈国明 许亮斌 殷志明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0-104,共5页
对于深水和超深水钻井作业,确定钻井隔水管系统顶张力是钻前设计非常重要的工作。研究三种隔水管系统顶张力确定方法,分别是理论方法、基于隔水管系统底部残余张力方法和基于下放隔水管系统的最大钩载方法。算例计算与超深水钻井实践对... 对于深水和超深水钻井作业,确定钻井隔水管系统顶张力是钻前设计非常重要的工作。研究三种隔水管系统顶张力确定方法,分别是理论方法、基于隔水管系统底部残余张力方法和基于下放隔水管系统的最大钩载方法。算例计算与超深水钻井实践对比表明,在相同的隔水管系统配置下,三种方法计算结果都接近于实际钻井作业时的顶张力设定值。但研究认为,基于下放最大钩载的顶张力计算方法简单实用,推荐作为优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水 钻井隔水管 顶张力 确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