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3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式输送机回程托辊卡死故障摩擦升温实验研究
1
作者 梁运涛 张鹏成 +3 位作者 孙勇 贾宝山 崔鑫峰 王睿德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3,共9页
回程托辊卡死是导致带式输送机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研究带式输送机回程托辊卡死故障摩擦升温特性,采用平台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输送带速度、巷道风速和环境温度对卡死回程托辊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卡死回程托辊温度随... 回程托辊卡死是导致带式输送机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研究带式输送机回程托辊卡死故障摩擦升温特性,采用平台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输送带速度、巷道风速和环境温度对卡死回程托辊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卡死回程托辊温度随环境温度和输送带速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温度达到稳态的时间延长;巷道风速的提高有效降低了卡死回程托辊温度并缩短了温度达到稳态的时间。考虑到输送带磨穿卡死的回程托辊导致托辊内部煤粉积聚并引发火灾的情况,进一步研究了输送带速度、巷道风速、环境温度及卡死回程托辊内煤粉积存比例(煤粉在托辊内部积存体积与托辊可容纳煤粉最大体积之比)对煤粉最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输送带速度、巷道风速和环境温度对卡死回程托辊内煤粉最高温度的影响,与对卡死回程托辊温度的影响规律一致;卡死回程托辊内煤粉积存比例的增加会加剧煤粉温度的升高;在环境温度为20℃、输送带速度为3.5 m/s、巷道风速为1 m/s、100%煤粉积存比例的工况下,煤粉最高温度达87.5℃,较25%煤粉积存比例时升高了43.2℃,高于中低阶煤的自燃临界温度,火灾风险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回程托辊 托辊卡死故障 摩擦升温 外因火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瓦斯异常区域采空区瓦斯综合治理研究
2
作者 高小峰 梁文勖 《煤》 2025年第1期59-61,70,共4页
针对台头煤焦公司上隅角瓦斯聚集问题,本研究对地质因素和开采因素对采空区瓦斯异常涌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邻近层瓦斯和向斜构造区域是采空区瓦斯涌出的主要原因,同时回采时未及时退锚导致采空区漏风,造成上隅角瓦斯聚集。为了... 针对台头煤焦公司上隅角瓦斯聚集问题,本研究对地质因素和开采因素对采空区瓦斯异常涌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邻近层瓦斯和向斜构造区域是采空区瓦斯涌出的主要原因,同时回采时未及时退锚导致采空区漏风,造成上隅角瓦斯聚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套综合措施,包括使用长距离顶板高位钻孔、插管结合堵漏风等方法来治理采空区瓦斯问题。治理后,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成功降低至0.5%以下,有效控制了邻近层瓦斯的涌出,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隅角 瓦斯聚集 瓦斯抽采 长距离顶板高位钻孔 向斜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煤的润湿性与瓦斯解吸性能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贾东旭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共10页
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对煤的润湿性及瓦斯解吸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6种表面活性剂溶液对6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的润湿特性;利用煤的瓦斯吸附/解吸后置注水试验装置,探究了表面活性剂对煤中瓦斯解吸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挥发分的增加,不... 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对煤的润湿性及瓦斯解吸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6种表面活性剂溶液对6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的润湿特性;利用煤的瓦斯吸附/解吸后置注水试验装置,探究了表面活性剂对煤中瓦斯解吸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挥发分的增加,不同质量分数溶液在煤表面的接触角均呈现倒“U”形变化趋势,同时相同条件下的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快T)、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6501)溶液在煤样表面的接触角更小,说明三者对不同煤样的润湿性能更好;随着表面活性剂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铺展系数呈正相关变化而黏附张力呈负相关变化,这与添加表面活性剂改变水分子在煤表面的润湿铺展效果和黏附作用有关;煤中瓦斯气体初始解吸量、极限解吸量均与溶液质量分数具有良好的负指数关系,反映出表面活性剂溶液对煤中瓦斯解吸能力的显著弱化效应,分析认为这主要与溶液对煤的润湿增强作用、溶液对煤微孔裂隙的毛细阻力作用以及煤吸附水引起膨胀变形对孔隙的压缩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煤层注水 瓦斯灾害 润湿性能 表面张力 接触角 瓦斯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防冻抑尘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薛彦平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0-314,共5页
针对冬季负温环境下矿山公路扬尘逸散,传统防冻抑尘剂的喷洒在防冻的同时可能会产生二次扬尘或环保性问题,研究通过聚乙二醇(PEG)与聚乙烯醇(PVA)进行接枝共聚,同时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APG)以进一步增强润湿效果,制备了一种环保型矿山... 针对冬季负温环境下矿山公路扬尘逸散,传统防冻抑尘剂的喷洒在防冻的同时可能会产生二次扬尘或环保性问题,研究通过聚乙二醇(PEG)与聚乙烯醇(PVA)进行接枝共聚,同时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APG)以进一步增强润湿效果,制备了一种环保型矿山公路用防冻抑尘剂(PVA-g-PEG/APG),并进行了理化性质与抑尘性能测定。结果显示,抑尘剂与煤体表面的接触角为29°,冰点在-16.5℃,在模拟振荡下煤粉损失率低于5.6%。这表明PVA-g-PEG/APG抑尘剂具有显著的抗冻效果、良好的润湿性和稳定的固结层,且环保性能优良,能够有效减轻低温环境下的道路煤尘污染问题,符合当前生态矿山的建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煤尘 防冻抑尘剂 冰点 环保性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输出本质安全型电源瞬态能量抑制策略研究
5
作者 郭长娜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8-194,共7页
针对GB/T 3836.4—2021《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中关于半导体急剧短路保护原理输出本质安全电源瞬态能量的要求,以典型的矿用“ib”类隔爆兼本安型电源及本安型电池电源为研究对象,明确了瞬态能量测试装置及瞬... 针对GB/T 3836.4—2021《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中关于半导体急剧短路保护原理输出本质安全电源瞬态能量的要求,以典型的矿用“ib”类隔爆兼本安型电源及本安型电池电源为研究对象,明确了瞬态能量测试装置及瞬态能量计算方法;根据实验验证对比,分析了输出本质安全型电源瞬态能量实验失败的原因,验证了过压过流保护电路中保护时间、半导体芯片反应速度及短路瞬间电压、电流值等是影响瞬态能量的关键参数;并结合实际设计对其保护过程进行分析,排除了通过TVS管减小瞬态能量方法,研究了电感在电源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前后对瞬态能量的影响,为矿用输出本质安全型电源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输出本质安全型电源 急剧短路保护 瞬态能量抑制 保护时间 反应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掘工作面粉尘运移规律及扰动拨流控尘技术研究
6
作者 刘子文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0,共7页
针对通风排尘、喷雾降尘等防尘技术在高浓度粉尘综掘工作面中应用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以山西蒲县宏源集团富家凹煤业有限公司11309综掘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利用Fluent软件构建了综掘工作面物理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风流场分布特征和粉尘... 针对通风排尘、喷雾降尘等防尘技术在高浓度粉尘综掘工作面中应用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以山西蒲县宏源集团富家凹煤业有限公司11309综掘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利用Fluent软件构建了综掘工作面物理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风流场分布特征和粉尘运移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利用正压风筒对综掘工作面供风时,风流到达工作面后沿壁面向下运动并扩散,受送风和吸尘风道吸力作用影响,风流形成漩涡,随着与工作面距离的增加,漩涡现象逐步减弱,直至消失;工作面区域风流流速较高,沿着巷道轴向向后风流流速逐渐降低;距综掘工作面越远,粉尘浓度越低;在综掘机司机位置附近粉尘浓度较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风控尘”为除尘思路的扰动拨流控尘技术。通过在正压风筒上增加扰动拨流装置,优化出风口布局,减少正压风筒最前端出口风量,以增加综掘机司机附近径向出风量;将除尘风机吸尘口前置,改变作业空间巷道风流方向,达到控尘、除尘的目的。通过工程实测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和扰动拨流装置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使用扰动拨流装置后,综掘工作面粉尘浓度显著降低,降尘效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粉尘防治 粉尘运移 风流场 扰动拨流控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煤柱工作面随采过程中相邻采空区遗煤自燃特性研究
7
作者 孙珍平 刘啸 潘陶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08,共7页
为了尽可能回收煤炭资源,小煤柱留设工作面逐渐增加,然而小煤柱留设会带来煤柱压酥和漏风的问题,从而可能对工作面的防灭火问题产生不利影响。以刘庄煤矿1311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针对随采过程中小煤柱对相邻131101工作面采空区的影响进... 为了尽可能回收煤炭资源,小煤柱留设工作面逐渐增加,然而小煤柱留设会带来煤柱压酥和漏风的问题,从而可能对工作面的防灭火问题产生不利影响。以刘庄煤矿1311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针对随采过程中小煤柱对相邻131101工作面采空区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小煤柱钻孔并联合闭墙观测孔监测相邻采空区的温度和气体体积分数,通过回风巷预留管道释放SF6示踪气体的方法,研究小煤柱工作面向相邻采空区的漏风特点。结果显示:小煤柱大范围压酥时间主要在顶板周期来压期间,漏风的重点区域为架后20 m以里范围;小煤柱漏风的超前影响范围在135 m左右,这部分煤体可通过提前安装温度传感器或者气体监测的方式有效预防煤炭自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小煤柱 SF6示踪气体 漏风规律 漏风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及阻化作用对煤自燃特性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王银辉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297,共5页
为探究风化煤自燃特性及阻化剂对其抑制效果,利用程序升温和红外光谱分析不同煤样的指标气体、交叉点温度和活性官能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风化煤比原煤样指标气体生成量更大,交叉点温度更低,自燃危险性更大。复合阻化剂对原煤和风化... 为探究风化煤自燃特性及阻化剂对其抑制效果,利用程序升温和红外光谱分析不同煤样的指标气体、交叉点温度和活性官能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风化煤比原煤样指标气体生成量更大,交叉点温度更低,自燃危险性更大。复合阻化剂对原煤和风化煤均有抑制作用,但阻化煤产气浓度比原煤和风化煤低,交叉点温度却要高。但是复合阻化剂对原煤的阻化率比风化煤高1.91%。风化煤甲基、亚甲基和羰基含量高于原煤,但低于阻化煤样,风化过程使得活性基团数量增加,煤氧反应更容易。阻化过程中阻化剂中的部分卤根离子、镁离子和钙离子能与煤中含氧官能团(如—C=O)发生取代或络合等化学反应并生成稳定的化合物,增加了煤分子的稳定性,达到良好的阻化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煤 阻化剂 抑制效果 交叉点温度 活性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巷道灾变环境信息四旋翼无人机自适应侦测技术研究
9
作者 李者 杨博 《煤炭技术》 CAS 2025年第1期245-248,共4页
近年来,井下侦测设备逐渐成为矿难发生后救援队实施救援的有力助手。其用来对灾后环境中的环境信息进行检测,确保救援工作安全有效地开展,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四旋翼无人机具有体积较小、造价低廉、无人员伤亡风险及灵活性强等显著优势,... 近年来,井下侦测设备逐渐成为矿难发生后救援队实施救援的有力助手。其用来对灾后环境中的环境信息进行检测,确保救援工作安全有效地开展,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四旋翼无人机具有体积较小、造价低廉、无人员伤亡风险及灵活性强等显著优势,已在目标跟踪、应急通信和环境监测等多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矿用本安型多参数无线传感器测量精度进行标定,搭载于矿井侦测四旋翼无人机进入井下巷道进行实时侦测,利用传感器对井下的温度、湿度、烟雾、O_(2)、CO、CO_(2)、HCl浓度及伤员位置等信息进行监测预警,并将这些信息通过基于Wi-Fi 6和Mesh组网的无线传输技术,实时传输到救援指挥中心,给予救援指挥人员决策依据,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侦测 煤矿灾害 监测预警 无线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智能化能力成熟度与演进逻辑研究
10
作者 王忠鑫 田凤亮 +7 位作者 孙鑫 郭晓松 黄俊婷 王磊 张忠文 赵广志 宋波 曾祥玉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5,共7页
现有针对智能化露天煤矿建设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智能化露天煤矿总体规划、基本架构、建设内容的完整性评价等方面,关于智能化露天煤矿建设完成后运行效果综合评价的研究很少。提出了露天煤矿智能化能力的概念,即矿山巨系统对内外部环境变... 现有针对智能化露天煤矿建设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智能化露天煤矿总体规划、基本架构、建设内容的完整性评价等方面,关于智能化露天煤矿建设完成后运行效果综合评价的研究很少。提出了露天煤矿智能化能力的概念,即矿山巨系统对内外部环境变化能够自主做出合理响应的综合能力,是评价露天煤矿智能化程度最重要的标志。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从功能完整性、功能活跃性、系统结构性、数据利用高效性4个维度建立了露天煤矿智能化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分析了影响露天煤矿智能化能力成熟度的主要因素,发现单纯追加投资、扩建系统不能保障智能化能力的成熟,通过科学的规划,尽量采用少的功能来实现智能化建设目标,智能化建设效益将更加显著。从智能化露天煤矿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出发,提出了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应遵循的减法逻辑、生态逻辑、重构逻辑与自洽逻辑,并给出了未来露天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全面建成“001”模式智能化露天煤矿,即移动设备及固定岗位全无人值守(“0人员”)、场景生态全覆盖(“0盲区”)、业务管控一体化(“1大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矿山 露天煤矿 智能化评价 智能化能力成熟度 演进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透气性煤层群瓦斯预抽技术研究
11
作者 王丰 贾通平 《山东煤炭科技》 2025年第3期74-78,共5页
针对鸡西矿区瓦斯赋存复杂、高瓦斯且具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状况,以平岗煤矿14号煤层工作面为研究对象,从回采工作面通风能力、防突需求及资源利用等角度,论证了瓦斯抽放的必要性。该煤层透气性系数低,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波动,直接... 针对鸡西矿区瓦斯赋存复杂、高瓦斯且具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状况,以平岗煤矿14号煤层工作面为研究对象,从回采工作面通风能力、防突需求及资源利用等角度,论证了瓦斯抽放的必要性。该煤层透气性系数低,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波动,直接抽采难度大。通过应用水力压裂、深孔控制预裂爆破等强化抽放技术,以及对邻近层和采空区瓦斯的有效抽放,显著提升了瓦斯抽采效率。结合交叉钻孔抽放和高压水射流割缝等综合技术,瓦斯抽采效率提高40%以上,事故发生率降低60%。该研究为低透气性煤层群瓦斯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不仅对平岗煤矿的安全生产和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类似矿区的瓦斯治理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透气性 煤层群 瓦斯预抽 高压水射流 预裂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作用前后煤孔隙结构变化规律实验研究
12
作者 任少魁 《煤》 2025年第4期39-42,共4页
本研究针对阳泉五矿15号煤层无烟煤,采用压汞法和液氮吸附法对煤样在应力作用前后的孔隙结构进行测试,探究了煤在应力作用前后孔隙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应力作用后煤样的分形维数表面的不规则程度D_(1)降低了1.9%,使孔隙表面更加光滑,... 本研究针对阳泉五矿15号煤层无烟煤,采用压汞法和液氮吸附法对煤样在应力作用前后的孔隙结构进行测试,探究了煤在应力作用前后孔隙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应力作用后煤样的分形维数表面的不规则程度D_(1)降低了1.9%,使孔隙表面更加光滑,而煤基质中的毛细凝聚和渗流状态D_(2)增加了1.2%,使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增强,不利于瓦斯的吸附和扩散;应力对不同孔径段的孔比表面积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对100~400 nm中孔比表面积的影响最大,增加了约2.5倍,而对小孔和微孔的影响较小,总比表面积降低了约5%;应力作用导致煤样总孔容减小,开放孔数量减少,半封闭孔数量增加,孔隙连通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压汞 低温液氮 孔隙结构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瓦斯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采前预抽技术研究及应用
13
作者 王岩 《能源与环保》 2025年第1期7-13,共7页
采用合理的瓦斯预抽技术是瓦斯治理的有效途径,提前预抽可以较好地解决高瓦斯矿井工作面安全问题。设计了综放工作面预抽钻孔布置方案,基于数值模拟手段,采用半扇形钻孔预抽本煤层瓦斯,对蒋家河煤矿ZF201工作面瓦斯渗流规律进行研究,并... 采用合理的瓦斯预抽技术是瓦斯治理的有效途径,提前预抽可以较好地解决高瓦斯矿井工作面安全问题。设计了综放工作面预抽钻孔布置方案,基于数值模拟手段,采用半扇形钻孔预抽本煤层瓦斯,对蒋家河煤矿ZF201工作面瓦斯渗流规律进行研究,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瓦斯预抽方案,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研究表明,对于ZF201工作面,应选择半扇形钻孔与顺层平行钻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煤层预抽;半扇形顺层钻孔布置抽采效果明显,抽采影响范围也呈扇形状逐渐扩展,不会出现塌孔现象;钻孔越密集,煤层瓦斯压力降低越快,且影响的区域半径范围越大;煤层瓦斯压力随着抽采时间的增加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抽采早期瓦斯压力下降较快,抽采稳定后下降趋于平缓。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抽采稳定时,瓦斯纯量达6 m^(3)/min,抽采效果比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 瓦斯抽采 数值模拟 半扇形钻孔 瓦斯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顶板条件下顶煤放出的放煤试验研究
14
作者 孙赫 《煤矿现代化》 2025年第2期18-24,共7页
针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与顶板耦合作用破裂破坏机理及运移规律开展研究,进行了不同条件下实验室放煤试验,获得了不同组合情况时顶煤回收率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确定了有利于顶煤冒放和回收的顶煤与顶板强度相适应的准则,为有效提高... 针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与顶板耦合作用破裂破坏机理及运移规律开展研究,进行了不同条件下实验室放煤试验,获得了不同组合情况时顶煤回收率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确定了有利于顶煤冒放和回收的顶煤与顶板强度相适应的准则,为有效提高特厚煤层顶煤放煤效率和资源回收率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顶煤 顶板 相似模拟实验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顶管掘进参数实测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
15
作者 白雪 《煤矿机械》 2025年第2期65-68,共4页
为指导煤岩层地质条件下顶管掘进机施工操作,进行了顶管施工过程主顶油压、纠偏油压、截割电流等参数实测,得到了主顶顶力、纠偏顶力、刀盘扭矩随顶进距离变化规律,提出了以刀盘扭矩为控制指标的顶管掘进施工方法,并对顶进过程遭遇障碍... 为指导煤岩层地质条件下顶管掘进机施工操作,进行了顶管施工过程主顶油压、纠偏油压、截割电流等参数实测,得到了主顶顶力、纠偏顶力、刀盘扭矩随顶进距离变化规律,提出了以刀盘扭矩为控制指标的顶管掘进施工方法,并对顶进过程遭遇障碍物、方向偏离、泥浆减阻突变等情况进行了扭矩控制与实际操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顶顶力随顶推距离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纠偏顶力则波动较大,刀盘扭矩随顶推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不明显,故刀盘扭矩能够稳定且敏感反应出掘进工作面状况。在掘进施工过程中可通过对刀盘扭矩和顶推速度的控制,有效维持顶管掘进施工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顶管掘进 刀盘扭矩 主顶顶力 纠偏顶力 扭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煤层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规律研究
16
作者 张丽敏 任仲久 张鹏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5年第1期32-34,174,共4页
为探究沙坪煤业13103综放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漏风规律,通过现场试验的方法了解工作面漏风情况,并提出防治措施。试验主要通过在地表及井下13103工作面释放SF6示踪气体,检测漏风通道并计算漏风速度及漏风量。试验结果表明:13103采空区和... 为探究沙坪煤业13103综放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漏风规律,通过现场试验的方法了解工作面漏风情况,并提出防治措施。试验主要通过在地表及井下13103工作面释放SF6示踪气体,检测漏风通道并计算漏风速度及漏风量。试验结果表明:13103采空区和地表之间存在漏风裂隙,漏风为上覆采空区向13103工作面漏风,地面裂缝漏风的最大速度为0.548 m/s;井下13103工作面漏风量为182 m^(3)/min。为降低漏风量并惰化采空区,提出了工作面上下端头封堵及采空区注氮气的措施,保障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裂隙 低氧 漏风 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群上覆煤层开采底板卸压范围及效果考察研究
17
作者 秦兴林 曹垚林 +1 位作者 孟祥宁 倪兴 《煤炭技术》 2025年第2期68-71,共4页
为了掌握近距离煤层开采后,在其底板卸压范围内的下伏煤层实际卸压效果情况,以吕梁矿区某矿井31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井下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上覆煤层开采后底板在倾斜方向、走向方向和层间垂向3个方向的... 为了掌握近距离煤层开采后,在其底板卸压范围内的下伏煤层实际卸压效果情况,以吕梁矿区某矿井31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井下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上覆煤层开采后底板在倾斜方向、走向方向和层间垂向3个方向的卸压范围,并对下伏4^(#)、5^(#)煤层的残余瓦斯含量及残余瓦斯压力进行了现场考察。现场结果表明:3103工作面开采后,4^(#)、5^(#)煤层完全处于卸压范围,卸压效果明显,其中4^(#)煤层残余瓦斯含量为4.89 m^(3)/t;5^(#)煤层残余瓦斯含量为6.32 m^(3)/t;下降率分别为52.38%、39.34%,且瓦斯含量均降到8 m^(3)/t以内;4^(#)煤层残余瓦斯压力为0.4 MPa;5^(#)煤层残余瓦斯压力为0.52 MPa;下降率分别为25.92%、17.46%,且瓦斯压力均小于突出临界值0.74 MPa,为矿井后续4^(#)、5^(#)煤层巷道位置选择及区域瓦斯治理规划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卸压范围 残余瓦斯含量 残余瓦斯压力 区域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项目进度管控的关键因素分析及有效管理方法研究
18
作者 赵洋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5年第4期67-69,共3页
本文对煤炭项目进度管控关键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出影响项目进展的关键因素有资源配置、技术难题和外部环境。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与实地调研,对上述关键因素进行机理剖析,提出加强前期规划、优化资源调配、强化技术攻关和构建高效沟... 本文对煤炭项目进度管控关键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出影响项目进展的关键因素有资源配置、技术难题和外部环境。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与实地调研,对上述关键因素进行机理剖析,提出加强前期规划、优化资源调配、强化技术攻关和构建高效沟通机制的管理办法,并在工程项目中应用验证,项目进度管控水平得到改善,工程如期完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项目 进度管控 关键因素 管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工式液态CO_(2)相变致裂煤层关键参数及应用效果研究
19
作者 马小辉 李文福 +5 位作者 刘咸富 王向阳 何伟 王岩 白晓敏 刘万成 《煤炭技术》 2025年第3期198-202,共5页
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4#煤层具有瓦斯含量高、压力大、渗透性低、瓦斯预抽效率低的特点。主要在明确液态CO_(2)瞬时相变致裂煤层渗透率演化规律基础上,在孟村煤矿4#煤层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大巷开展工业试验,以SF_(6)示踪气体为测试指... 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4#煤层具有瓦斯含量高、压力大、渗透性低、瓦斯预抽效率低的特点。主要在明确液态CO_(2)瞬时相变致裂煤层渗透率演化规律基础上,在孟村煤矿4#煤层专用安全辅助运输大巷开展工业试验,以SF_(6)示踪气体为测试指标,测定了液态CO_(2)相变致裂煤层有效半径,确定了煤层卸压增透过程渗透率系数及瓦斯抽采衰减系数变化,对比验证了试验前后煤层瓦斯抽采半径和抽采效果。结果表明:在瞬时相变压力大于200 MPa时,示踪气体法检测到液态CO_(2)瞬时相变致裂煤层有效半径为7.0 m,试验区域煤层渗透率提高17.49~22.76倍。液态CO_(2)致裂前后抽采钻孔瓦斯流量系数由0.7253 d^(-1)减小至0.0476 d^(-1),负压抽采半径达到3.56 m,相比钻孔瓦斯抽采浓度和流量分别增大3.16倍和1.71倍。表明井工式液态CO_(2)相变致裂煤层卸压增透和瓦斯促抽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煤层渗透性 相变致裂 有效半径 液态C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冲击性煤层采空区松散煤体自燃特性及隐患超前管控方法研究
20
作者 李文福 马小辉 +4 位作者 王向阳 刘咸富 何伟 王岩 刘万成 《煤炭技术》 2025年第3期227-232,共6页
强冲击综放开采煤层沿空及停采线区域煤柱破碎程度大,松散煤体集中分布,漏风供氧增加了遗煤自燃风险。采用实验测试、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明确了不同破碎程度煤体自燃特性,识别了综放开采煤层自燃危险区域并进行数值模... 强冲击综放开采煤层沿空及停采线区域煤柱破碎程度大,松散煤体集中分布,漏风供氧增加了遗煤自燃风险。采用实验测试、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明确了不同破碎程度煤体自燃特性,识别了综放开采煤层自燃危险区域并进行数值模拟验证,提出强冲击性煤层自燃风险超前管控方法。结果表明:强矿压冲击作用下松散煤体粒度越小,自燃危险性越大,CO可作为煤层开采全过程自燃风险识别的标志性气体,煤体产生C_(2)H_(4)、C_(2)H_(6)时温度在100℃~120℃,C_(2)H_(4)/C_(2)H_(6)可作为煤体剧烈氧化升温阶段标志。现场观测得出强冲击行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进风侧氧化升温带为40.0~120.0 m,回风侧为20.0~105.0 m,日推进度小于3.0 m,煤自燃风险增大。基于此,提出强冲击煤层综放开采时两道隅角隔离堵漏,液态CO_(2)降温惰化于一体的煤自燃超前预控方法,效果表明采空区氧化带范围明显缩小,有效抑制了煤自燃,保障了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冲击煤层 采空区煤自燃 松散煤体 危险区域 超前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