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变储能型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模拟优化研究
1
作者 陆美彤 姜鑫 +3 位作者 潘宏刚 邹天舒 苏鑫 赵艳楠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7-13,共7页
针对沈阳地区太阳能利用不充分,严寒天气导致空气源热泵易结霜、性能表现较差等问题,以某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TRNSYS软件对相变储能型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参数进行优化调整,该系统依据沈阳市峰谷电价原则对储能系统的热量流... 针对沈阳地区太阳能利用不充分,严寒天气导致空气源热泵易结霜、性能表现较差等问题,以某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TRNSYS软件对相变储能型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参数进行优化调整,该系统依据沈阳市峰谷电价原则对储能系统的热量流动进行调节。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系统整体性能COP提升了29.5%,当月系统COP最大值可达5.14;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倾角设置为66°时系统的集热效率最高;内插式真空管集热器的月平均效率可达到59.3%,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的月平均集热效率可达51.4%;相变材料体积占比与系统的运行费用及系统性能COP均成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相变储能 系统优化 TR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调负荷下烟气再循环对NOx和SO2影响及SNCR优化调整模拟分析
2
作者 李帅 曾乐 +2 位作者 孟月 蒲建业 周闯 《东北电力技术》 2025年第2期47-53,共7页
为了解决循环流化床锅炉在低负荷状态下的运行稳定性差、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高等问题,开展了再循环烟气对锅炉运行各项重要指标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提升烟气再循环率可促进炉内温度分布均匀,改善炉内燃烧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并可稀释... 为了解决循环流化床锅炉在低负荷状态下的运行稳定性差、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高等问题,开展了再循环烟气对锅炉运行各项重要指标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提升烟气再循环率可促进炉内温度分布均匀,改善炉内燃烧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并可稀释氧气浓度,强化还原气氛。为了综合分析烟气再循环技术,从燃煤锅炉低负荷过程中的燃烧稳定性、运行可靠性和环保性出发,通过对比分析某燃煤电厂440 t/h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在不同烟气再循环率下NO产生浓度、SO2产生浓度、炉膛内温度及烟气再循环率为20%时的炉内颗粒分布、轨迹和炉膛压力,探究烟气再循环对锅炉运行各项指标的影响规律,同时结合SNCR系统优化调整技术,达到氮氧化物最佳去除效果。该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锅炉低负荷运行时的燃烧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旋风分离器 烟气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熔盐储热的综合智慧能源系统方案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晓利 高继录 +3 位作者 李博 付强 张立业 王智 《节能技术》 CAS 2020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熔盐蓄热供能技术是新兴的供能技术,是引导清洁供能、改善环境、提高电网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储热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大规模储能具有其独特的自身优势。本文基于自主研发建设的双罐熔盐储热-换热系统平台,研究提出了带有熔盐储... 熔盐蓄热供能技术是新兴的供能技术,是引导清洁供能、改善环境、提高电网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储热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大规模储能具有其独特的自身优势。本文基于自主研发建设的双罐熔盐储热-换热系统平台,研究提出了带有熔盐储热的风、光、储一体化的综合智慧能源系统方案,开发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延伸,覆盖电/热/冷/水的带有熔盐储热的分布式能源多联供功能模块,并对系统用能进行了预测。系统具备多场景应用模式下的商业推广价值,为熔盐储热技术在供热制冷领域、热电解耦以及在综合智慧能源系统中的推广应用提供重要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储热 分布式能源 多联供 系统用能 热电解耦 综合智慧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电投集团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创新实践及经验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智 董建勋 +1 位作者 李晓民 顾荣伟 《科技与创新》 2020年第8期118-119,共2页
国家电投集团根据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形势及蒙东地区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的实际,开展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建设了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实现了当地低质煤和风能资源的就地大规模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实力。项目实践表明,紧... 国家电投集团根据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形势及蒙东地区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的实际,开展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建设了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实现了当地低质煤和风能资源的就地大规模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实力。项目实践表明,紧密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实际需求来开展创新,在项目中合理采用多种创新形式组合,结合项目实际采取科学、合理的创新项目管理模式,能够控制创新风险,提高创新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示范工程 产业链 煤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某大厦综合智慧能源建设方案
5
作者 杨文涵 庞开宇 +2 位作者 郑立军 张景弘 徐京 《电力设备管理》 2022年第1期171-175,共5页
本文针对北方某大厦办公楼宇型场景,为有效帮助用户节能降本,设计了包括屋顶分布式光伏、空气源热泵与蓄热式电锅炉联动供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多能一体化解决方案。
关键词 综合智慧能源 分布式光伏 空气源热泵 蓄热式电锅炉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煤改电 供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多场景综合能源数字化智慧运营中台技术与应用
6
作者 杨文涵 傅腾 +2 位作者 张敏 郑立军 陈晓利 《电力设备管理》 2022年第11期248-253,共6页
设计开发出一套涵盖能源监测、能源分析、智能预测、设备管理、能源大数据、智慧运营等功能的综合能源智慧运营平台,并已成功应用到多个园区型综能场景。
关键词 综合能源服务 智慧中台技术 能源运营平台 能效分析 节能降本 应用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投影技术在发电企业安全实训中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韩旭 于福来 +1 位作者 康壮 雷斌斌 《科技视界》 2023年第14期117-120,共4页
互动投影技术是一种以特定技术手段实现的交互式投影方式,能够将投影的画面立体化,进行多点触控和操作,并具有实时反馈的特点。互动投影课件是针对特定教育培训目标设计的交互式投影课件,能够通过使用者与设备的交互,在投影环境中实现... 互动投影技术是一种以特定技术手段实现的交互式投影方式,能够将投影的画面立体化,进行多点触控和操作,并具有实时反馈的特点。互动投影课件是针对特定教育培训目标设计的交互式投影课件,能够通过使用者与设备的交互,在投影环境中实现对虚拟物体的操控和操作。互动投影技术和互动投影课件在发电企业安全实训馆建设中的应用将有效提升安全实训效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并可充分降低安全实训馆建设投资。该技术和课件具有实时性、交互性和可视化性特点,能够模拟真实的作业环境情况,将员工置于其间进行实际操作。本文将从原理、应用、技术路线、应用前景等方面详细介绍互动投影技术和互动投影课件在发电企业安全实训馆建设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投影 软件开发 安全实训 交互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炉掺烧城市污泥积灰结渣与污染物排放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郎范玲 蒲建业 +2 位作者 宿海宁 朱轶铭 邹天舒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为了得到燃煤电厂掺烧城市污泥后的燃烧、结渣以及污染物排放特性,在自建一维沉降炉中,开展了5个不同掺混比例(0、5%、10%、15%、20%)下的混燃试验,并参照《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等规定对不同工况下的样品、数据... 为了得到燃煤电厂掺烧城市污泥后的燃烧、结渣以及污染物排放特性,在自建一维沉降炉中,开展了5个不同掺混比例(0、5%、10%、15%、20%)下的混燃试验,并参照《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等规定对不同工况下的样品、数据进行取样和测量。结果表明,随着污泥掺烧量增加,炉膛温度呈下降趋势,掺混比例达到20%时,炉膛顶部温度下降40℃左右;随着污泥掺烧比例增加,锅炉结渣倾向加重,燃烧生成的灰样主要成分为K-Al-Si和K-Ca-Si复合盐类;随着掺烧比例的提高,NOx的排放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SO_(2)的排放量逐渐降低;5种掺混比例下烟气中的二噁英与飞灰中的重金属含量分别满足《燃煤耦合污泥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1/1291—2021)与《农用粉煤灰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8173—87)要求;与纯燃煤相比,掺烧20%污泥时,可减少CO_(2)排放约0.34%。燃煤锅炉掺烧城市污泥可作为双碳战略下高效节能降碳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炉 污泥掺烧 掺烧比例 结渣 污染物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深度调峰下湿法脱硫石膏脱水困难分析与治理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锐 孟月 +2 位作者 高继录 曾乐 蒲建业 《东北电力技术》 2024年第9期46-49,共4页
某燃煤电厂2×350 MW机组脱硫石膏含水率高,影响脱硫石膏循环利用,造成脱硫系统二次污染。通过分析脱硫脱水系统设备状况、运行参数和石膏结晶情况,确定导致脱水困难的原因,在频繁深度调峰负荷下,脱硫系统不能快速适应机组负荷变化... 某燃煤电厂2×350 MW机组脱硫石膏含水率高,影响脱硫石膏循环利用,造成脱硫系统二次污染。通过分析脱硫脱水系统设备状况、运行参数和石膏结晶情况,确定导致脱水困难的原因,在频繁深度调峰负荷下,脱硫系统不能快速适应机组负荷变化,脱硫浆液过饱和度较高,使石膏生成速率远大于其生长速率,生成大量小晶体难以脱水。采取添加石膏晶体、增加浆液固体停留时间及降低运行pH值等多种措施使石膏脱水恢复正常,为存在类似问题的燃煤电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石膏 含水率 深度调峰 燃煤电厂 过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 MW燃煤机组SCR脱硝精准喷氨改造
10
作者 张锐 高继录 +2 位作者 刘洪鹏 蒲建业 陈跃 《东北电力技术》 2024年第12期43-46,共4页
为解决过量喷洒还原剂导致的氨逃逸问题,开展SCR脱硝精准喷氨改造,建立完善的精准喷氨控制系统。采用外挂控制及系统对机组脱硝进行有效控制,提高机组自动化水平。针对脱硝系统入口和出口NO_(x)测量存在滞后性,建立不同机组负荷下的SCR... 为解决过量喷洒还原剂导致的氨逃逸问题,开展SCR脱硝精准喷氨改造,建立完善的精准喷氨控制系统。采用外挂控制及系统对机组脱硝进行有效控制,提高机组自动化水平。针对脱硝系统入口和出口NO_(x)测量存在滞后性,建立不同机组负荷下的SCR反应器传递函数模型。对精准喷氨系统效果进行测试,并分析SCR各出口处NO_(x)浓度分布。通过投入精准喷氨系统,提高了电厂运行技术管理水平,降低了运行人员工作量,还有效提升了脱硝系统运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喷氨 燃煤机组 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场站建筑零碳综合用能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笑言 高继录 +2 位作者 史建军 雷凯超 胜兴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5,27,共6页
为了解决风电场站内办公类建筑的用能问题,实现建筑用能的零碳排放,以锦州地区某风电项目办公楼为例,设计一种以太阳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多能互补供能系统,介绍了太阳能光伏组件、太阳能集热器、空气源热泵、相变水箱的选型依... 为了解决风电场站内办公类建筑的用能问题,实现建筑用能的零碳排放,以锦州地区某风电项目办公楼为例,设计一种以太阳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多能互补供能系统,介绍了太阳能光伏组件、太阳能集热器、空气源热泵、相变水箱的选型依据及方法,并为该系统配套了智能耦合控制系统。实践结果表明:采用该系统后,该建筑的年发电量为245767.8 kW·h,二氧化碳的年减排量为188946.8 t,日集热效率可达60%,相变储能水箱的蓄放热能力约提高55%,多能互补供能系统的综合能效比控制在1.8左右,太阳能的全年保证率为28%~29%,年费用在12000元以内,符合我国的“双碳”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空气能 多能耦合 零碳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插式真空管集热器集热性能提升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宇 赵笑言 +3 位作者 史建军 荣志强 董知非 姜鑫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热利用的重要途径。内插式真空管集热器是一种结构优化后的真空管集热器,为提升其集热性能,介绍了内插式真空管集热器的工作原理,对其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当前对内插式真空管集热器的集热性能的研究现... 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热利用的重要途径。内插式真空管集热器是一种结构优化后的真空管集热器,为提升其集热性能,介绍了内插式真空管集热器的工作原理,对其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当前对内插式真空管集热器的集热性能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集热效率关于环境参数及流量的关联式、改进内插管主管和支管管径尺寸、综合优化集热器布置方式及管间距并设置反射板的方式等方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为低成本、高效率的内插式真空管集热器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插式 真空管集热器 集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制涡流理论磨煤机风量测量优化
13
作者 周闯 刘维岐 +4 位作者 王金柱 孙守明 关多娇 代新瑶 蒲建业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735-742,共8页
火电机组磨煤机通风量无法实现准确测量,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与经济运行,为了实现磨煤机通风量的准确测量,结合强制涡流理论,应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磨煤机入口弯管处的速度场和压强场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分析磨煤机通风量与磨煤机入口弯管... 火电机组磨煤机通风量无法实现准确测量,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与经济运行,为了实现磨煤机通风量的准确测量,结合强制涡流理论,应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磨煤机入口弯管处的速度场和压强场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分析磨煤机通风量与磨煤机入口弯管处内外侧压强差之间的变化关系,结合强制涡流理论中流量的计算方法,计算流量系数与弯管内外侧压强差之间的变化关系,以保证磨煤机通风量的准确测量。通过分析可知,数值计算结果与弯曲流量理论较为吻合,计算得到的流量系数与压强差间基本以线性关系变化,对流量系数进行线性修正后计算流量值与实际流量值的偏差的最大值为-1.42%,基本满足工程实际需要。与传统的流量测量装置相比,其非线性及准确性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煤机 通风量 压强场 数值计算 强制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MW燃煤机组锅炉低负荷掺烧生物质颗粒试验研究
14
作者 郎范玲 蒲建业 邹天舒 《煤炭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166-1172,共7页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为煤电,生物质发电可算作一种零碳的发电方式,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术有助于降低火电机组碳排放。为实现低负荷下燃煤锅炉共磨耦合直接掺烧生物质颗粒的目的,在某600MW机组褐煤锅炉开展了不同比例(质...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为煤电,生物质发电可算作一种零碳的发电方式,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术有助于降低火电机组碳排放。为实现低负荷下燃煤锅炉共磨耦合直接掺烧生物质颗粒的目的,在某600MW机组褐煤锅炉开展了不同比例(质量分数分别为:3%、5%、7%、10%)生物质颗粒(玉米秸秆)掺烧试验,通过锅炉及制粉系统运行试验,研究分析了掺烧生物质颗粒对锅炉制粉、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明确了单台磨煤机及锅炉的最大掺烧比例。结果表明,机组在中低负荷下(320MW),单台磨掺烧10%生物质颗粒时制粉系统出力下降,发生堵磨现象,且运行电流超限;随掺烧比例增大,煤粉均匀性呈现波动,均匀性指数整体较低,但受到生物质颗粒掺烧的影响不明显,磨煤机出入口压差增大,CO体积分数一直保持在80×10^(-6)以下;7%的最大掺烧量对制粉性能与安全性影响不大;相比于褐煤单独燃烧,掺烧生物质颗粒后的着火温度与燃尽温度都有所降低,褐煤的燃烧性能有所改善;较低负荷下(240MW)全炉掺烧7%的生物质颗粒不会降低锅炉燃烧性能;NO_(x)、SO_(2)排放量受掺烧影响甚微,电厂机组环保设施的处理能力可完全保证掺烧生物质颗粒后常规污染物符合超低排放标准;通过理论计算,320MW负荷下掺烧7%生物质可减少CO_(2)排放17.1t/h,碳减排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煤粉炉 耦合发电 低负荷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地区集中供热管网的储热研究
15
作者 王凯润 高继录 赵笑言 《东北电力技术》 2024年第12期37-42,共6页
为了充分发挥北方地区集中供热管网运行的经济价值,提高管网供热可靠性,结合大连某供热公司,开展供热管网的储热研究。分别对供热公司的多热源独立运行储热能力、多热源联网运行储热能力、电网调峰模式下管网储热运行策略及网源协同匹... 为了充分发挥北方地区集中供热管网运行的经济价值,提高管网供热可靠性,结合大连某供热公司,开展供热管网的储热研究。分别对供热公司的多热源独立运行储热能力、多热源联网运行储热能力、电网调峰模式下管网储热运行策略及网源协同匹配方案开展研究。供热管网作为热量的缓冲器,一方面可参与热力调峰,应对热源突发故障或室外温度骤降导致的热源供热能力不足问题;另一方面可拓宽热电厂参与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赚取调峰服务补助,为热电厂带来额外收益,增加热电厂的盈利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热 供热管网 辅助调峰 热源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电站锅炉掺烧污泥发电技术研究进展
16
作者 高阳 李博 +3 位作者 蒲建业 李志刚 王鑫 于倩倩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4期24-26,共3页
污水处理能力量的提升,使得污泥产量增加。污泥富含病原微生物及有毒物质,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安全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迫在眉睫。燃煤电厂大型锅炉污泥掺烧是实现最大体积污泥处置方法之一。目前发达国家污泥掺烧工艺较成熟,使用较... 污水处理能力量的提升,使得污泥产量增加。污泥富含病原微生物及有毒物质,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安全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迫在眉睫。燃煤电厂大型锅炉污泥掺烧是实现最大体积污泥处置方法之一。目前发达国家污泥掺烧工艺较成熟,使用较广泛,而我国在此方面起步较晚,污泥掺烧技术虽有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综述了我国污泥掺烧背景,掺烧技术工艺路线和掺烧对燃煤锅炉的影响及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锅炉 污泥 掺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0 MW亚临界机组20%额定负荷深度调峰研究
17
作者 张锐 高继录 +1 位作者 蒲建业 孟祥志 《东北电力技术》 2024年第11期24-27,36,共5页
某发电公司4号350 MW机组进行了20%额定负荷深度调峰试验,在降负荷过程中,选取了105 MW、90 MW、80 MW、70 MW工况参数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发现:20%额定负荷下,B/C 2台磨煤机运行,发电最低负荷为72 MW,锅炉最小蒸发量为230 t/h,锅炉主... 某发电公司4号350 MW机组进行了20%额定负荷深度调峰试验,在降负荷过程中,选取了105 MW、90 MW、80 MW、70 MW工况参数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发现:20%额定负荷下,B/C 2台磨煤机运行,发电最低负荷为72 MW,锅炉最小蒸发量为230 t/h,锅炉主蒸汽压力为11.28 MPa,主蒸汽温度为490℃,再热蒸汽温度为440℃,脱硝入口烟气温度为290℃。在现有条件下,火检信号和炉膛负压波动正常,锅炉燃烧稳定,汽轮机正常运行,环保指标控制在合格范围,辅助设备平稳运行,为后续设备改造及制定合理的逻辑优化方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机组 20%额定负荷 深度调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皮生物炭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研究
18
作者 高阳 李博 +3 位作者 蒲建业 李志刚 王鑫 孙洋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9期93-98,共6页
以玉米秸秆皮为原料,在自制固定床反应器中快速热解制备生物炭。利用现代测试技术对生物炭进行表征,探究炭化温度(500、550、600、650、700℃)及炭化时间(10、20、30 min)对生物炭产率与物理性质(孔隙结构、官能团和表观形貌)的影响,并... 以玉米秸秆皮为原料,在自制固定床反应器中快速热解制备生物炭。利用现代测试技术对生物炭进行表征,探究炭化温度(500、550、600、650、700℃)及炭化时间(10、20、30 min)对生物炭产率与物理性质(孔隙结构、官能团和表观形貌)的影响,并通过批量试验探讨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和炭化时间的延长,生物炭产率下降。当炭化温度为600℃、炭化时间为30 min时,秸秆皮生物炭比表面积和孔容均最大,分别为146.89 m^(2)/g和0.098 m3/g。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容量和吸附率均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当炭化温度为600℃、炭化时间为30 min时,生物炭对亚甲基蓝吸附容量与吸附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32.57 mg/g和61.07%。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在180 min内到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亚甲基蓝的动力学吸附行为,根据拟合结果,最大吸附量可达37.888 mg/g。这表明直接热解玉米秸秆皮获得的生物炭用于处理印染废水具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皮 生物炭 制备 热解特性 亚甲基蓝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与生物质混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于洋 张凤忠 +2 位作者 蒲建业 杨乐 韦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0036-0040,共5页
农业废弃物是我国生物质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更加高效清洁地消纳农业废弃物,通过热重分析法对蒙东褐煤和辽宁地区生物质(玉米秸秆、玉米芯)进行混烧实验,分析了褐煤混烧不同比例(10%,15%,20%... 农业废弃物是我国生物质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更加高效清洁地消纳农业废弃物,通过热重分析法对蒙东褐煤和辽宁地区生物质(玉米秸秆、玉米芯)进行混烧实验,分析了褐煤混烧不同比例(10%,15%,20%)的生物质的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结果表明:当蒙东褐煤混烧生物质的比例增加时,其燃烧性能变好,着火温度与燃尽温度下降,燃烧变快,燃料更易于点燃和燃尽。当混烧比例达到20%时,混烧玉米芯燃料着火温度与燃尽温度相较褐煤分别下降33.93℃和66.65℃,混烧玉米秸秆着火温度与燃尽温度相较褐煤分别下降33.46℃和48.51℃。蒙东褐煤混烧玉米芯比玉米秸秆具有更优的燃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东褐煤 生物质 燃烧特性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皮堵塞量远场静磁检测技术的硬件实现分析
20
作者 周闯 张树良 +2 位作者 韩旭 王昕 李天琦 《集成电路应用》 2024年第5期277-279,共3页
阐述锅炉管长期在高温高压和蒸汽的环境下,氧化皮堆积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管道局部堵塞,引发爆管事故。针对现有磁性无损检测方法对于弱铁磁性锅炉管内氧化皮难以定量检测的难题,研制可应用于现场的一种基于远场静磁法的氧化皮检测... 阐述锅炉管长期在高温高压和蒸汽的环境下,氧化皮堆积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管道局部堵塞,引发爆管事故。针对现有磁性无损检测方法对于弱铁磁性锅炉管内氧化皮难以定量检测的难题,研制可应用于现场的一种基于远场静磁法的氧化皮检测仪器。介绍仪器的组成、软件功能的实现以及操作方式,并进行现场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皮 磁性 无损检测 远场静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