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VO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在濮城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铭 张文起 +5 位作者 徐海霞 李春雷 张宏伟 林春庆 张原 张涵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4期78-82,167,共5页
AVO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相对于普遍应用的弹性阻抗反演(EI)能够生成实际的岩石属性,反演结果可以直接用于后续的油藏描述研究和地震解释。在AVO正演模拟、角道集数据分析以及测井数据进行含气储层敏感参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应用Aki-Ric... AVO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相对于普遍应用的弹性阻抗反演(EI)能够生成实际的岩石属性,反演结果可以直接用于后续的油藏描述研究和地震解释。在AVO正演模拟、角道集数据分析以及测井数据进行含气储层敏感参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应用Aki-Richards近似方程对濮城油田沙一段含气储层进行了AVO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研究。研究表明,濮城油田沙一段含气储层为第三类AVO异常,纵、横波阻抗两参数联合可以有效区分含气储层。通过反演结果直接提取了沙一段含气砂岩的平面分布特征和剖面特征,结果表明,AVO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对于储层的定量预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O约束稀疏脉冲反演 储层预测 AVO正演模拟 角道集 濮城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深层天然气地质条件研究
2
作者 蒋云静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13期147-148,共2页
本文研究表明,东濮凹陷具有形成深层气的优越基础地质条件:两套优质烃源岩、多种类型的储集砂体、厚的盐岩和泥岩作为良好盖层。不同类型的深层气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规律,指出东濮凹陷深层气藏勘探方向。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深层气藏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古近系凝析气藏成因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3
作者 蒋有录 常振恒 +1 位作者 鲁雪松 武晓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34,共7页
东濮凹陷古近系凝析气储量丰富,凝析气藏成因类型复杂多样。对该凹陷凝析气藏的成因类型进行了划分,探讨了不同成因类型凝析气藏的形成机理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原生凝析气藏和原油裂解成因的凝析气藏主要分布在深层环洼斜坡带,气... 东濮凹陷古近系凝析气储量丰富,凝析气藏成因类型复杂多样。对该凹陷凝析气藏的成因类型进行了划分,探讨了不同成因类型凝析气藏的形成机理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原生凝析气藏和原油裂解成因的凝析气藏主要分布在深层环洼斜坡带,气侵富化型和运移分异型凝析气藏主要分布在浅层,逆蒸发成因型凝析气藏常分布在中等埋藏深度;在有基底断裂沟通深部石炭二叠系煤系的部位易形成混合气凝析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天然气成因类型 成藏机理 东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文南地区沙二下亚段湖泊相沉积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董刚 纪友亮 +3 位作者 张金亮 王秀林 常振恒 彭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406-414,共9页
为了查明文南地区沙二下段的沉积作用类型,利用钻井取心、测井解释、重矿物分析等资料,对文南地区沙二下亚段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南地区沙二下亚段发育湖泊沉积体系。地层岩性以大段的紫红色和红色的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 为了查明文南地区沙二下段的沉积作用类型,利用钻井取心、测井解释、重矿物分析等资料,对文南地区沙二下亚段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南地区沙二下亚段发育湖泊沉积体系。地层岩性以大段的紫红色和红色的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为特征,粒度分布和沉积构造反映水动力以弱的牵引流为主要特征。本次研究建立了研究区湖泊沉积体系的沉积模式,将其划分出泥滩、滩坝、砂泥混合滩、三角洲相和半深湖-深湖相,其中三角洲相序由于湖平面的频繁振荡发育不完整。研究区湖泊垂向沉积序列以由三角洲平原、滩坝、泥滩和砂泥混合滩组成的红色岩层为特征,同时对研究区的湖泊沉积体系和常规陆源碎屑湖泊沉积体系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南地区 沙二下亚段 湖泊沉积体系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水力压裂裂缝对压裂液滤失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侯新宇 尹太举 +2 位作者 孙少川 宋亚开 徐吉丰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8期1737-1740,共4页
为研究致密砂岩水力压裂作用下裂缝对压裂液的滤失特征,通过室内岩心物理实验构建了压裂模型,利用压裂过程全景展示方式,全方位分析压裂过程裂缝对压裂液的滤失特征。研究表明:实验早期4 min前,压裂液的滤失对岩心渗透率伤害较大,渗透... 为研究致密砂岩水力压裂作用下裂缝对压裂液的滤失特征,通过室内岩心物理实验构建了压裂模型,利用压裂过程全景展示方式,全方位分析压裂过程裂缝对压裂液的滤失特征。研究表明:实验早期4 min前,压裂液的滤失对岩心渗透率伤害较大,渗透率降低幅度在70%~80%之间,当压裂持续进行10min后,岩心渗透率伤害降低幅度较小。出现这一过程的原因为裂缝内压裂液滤饼的逐渐形成,滤饼形成过程岩心渗透率大幅降低,当实验进行30 min后,滤饼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后,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效果减弱。实验结果认为,裂缝内滤饼的出现对压裂液的滤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造成了压裂液滤失系数出现两段式的下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致密砂岩 人工裂缝 滤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油藏低浓度胍胶压裂储层伤害实验 被引量:2
6
作者 侯新宇 尹太举 +2 位作者 孙少川 宋亚开 徐吉丰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9期2016-2019,共4页
为分析低浓度胍胶压裂对致密砂岩储层带来的伤害,以A、B、C等低含水区块为研究实例,构建压裂液耐温抗剪切性能、黏弹性和携砂性能、破胶性能和岩心配伍性实验。研究得出:所研配方在充分剪切2 h后黏度仍然大于50 mPa·s,评定为合规... 为分析低浓度胍胶压裂对致密砂岩储层带来的伤害,以A、B、C等低含水区块为研究实例,构建压裂液耐温抗剪切性能、黏弹性和携砂性能、破胶性能和岩心配伍性实验。研究得出:所研配方在充分剪切2 h后黏度仍然大于50 mPa·s,评定为合规。而在配方质量分数对比上,60~120℃的不同井温前提下都表现出羧甲基羟丙基胍胶(CMHPG)压裂液与羟丙基胍胶(HPG)压裂液用量的巨大差异,其中明显是CMHPG更省和成本更优;所研压裂液180℃高温下的残渣质量浓度为270 mg·L-1,显著优于HPG体系破胶情况;正向注入3 PV过硫酸铵破胶液后渗透率急剧下降至1.389×10-2μm2,返向注入3 PV 3%NH4Cl解除伤害后渗透率恢复至2.586×10-2μm2,为初始值的89%,判定该压裂液对储层伤害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压裂 胍胶压裂液 储层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侏罗系层序控制因素及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世悦 王越 +2 位作者 王剑 王玲 杨坤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4-33,共10页
根据露头、岩心、钻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夏地区侏罗系可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JSS1)、4个三级层序(JSQ1-JSQ4)、11个体系域,沉积相类型包括... 根据露头、岩心、钻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夏地区侏罗系可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JSS1)、4个三级层序(JSQ1-JSQ4)、11个体系域,沉积相类型包括扇三角洲、曲流河、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构造运动、物源供给、湖平面升降是乌夏地区侏罗系层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但在不同位置作用强度有所差异,分别形成不同类型的油气藏;夏子街、红旗坝地区层序JSQ1低位域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哈拉阿拉特山东侧以南的地区层序JSQ4低位域形成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油气藏,黄羊泉、乌尔禾地区层序JSQ1低位域形成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乌夏地区 侏罗系 层序地层 沉积相 控制因素 油气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查干凹陷火山岩发育特征及其对碎屑岩储层的影响
8
作者 林燕 《云南化工》 CAS 2019年第7期1-2,共2页
查干凹陷主要的储集层为火山岩,其特点为期次多,厚度十分大,凹陷内广泛分布。岩性以玄武岩为主,其次为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等。钻井揭示火山岩岩相以溢流相为主,深大断裂是这一时期查干凹陷火山岩发育的主要构造部位。碱性岩系... 查干凹陷主要的储集层为火山岩,其特点为期次多,厚度十分大,凹陷内广泛分布。岩性以玄武岩为主,其次为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等。钻井揭示火山岩岩相以溢流相为主,深大断裂是这一时期查干凹陷火山岩发育的主要构造部位。碱性岩系火山岩水岩作用产生的碱性流体使本区火山岩下碎屑砂岩长期处于碱性成岩环境。常见石英颗粒的溶解和长石的次生加大现象,是碎屑岩储层异常致密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干凹陷 火山岩 碎屑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屯洼陷沙三上亚段盐间细粒岩沉积韵律及成因分析
9
作者 王玲 孙廷彬 王金志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5年第9期33-34,共2页
针对柳屯洼陷沙三段盐间泥岩裂缝油藏具有分布面广,产量高等特点,利用岩芯观察、x衍射分析、薄片观察和扫描电镜分析等手段对沙三段盐间的细粒岩层的岩石类型、垂向岩性的韵律和旋回组合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沉积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柳... 针对柳屯洼陷沙三段盐间泥岩裂缝油藏具有分布面广,产量高等特点,利用岩芯观察、x衍射分析、薄片观察和扫描电镜分析等手段对沙三段盐间的细粒岩层的岩石类型、垂向岩性的韵律和旋回组合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沉积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柳屯洼陷沙三上盐间细粒岩主要为碎屑泥质岩碎屑泥质岩类,主要发育油页岩-石膏-盐岩组合为特征的旋回组合,在盐湖发育早期形成大量碳酸钙沉淀,随着气候转向干旱,湖水进一步浓缩,依次沉淀了石膏矿物、硬石膏,芒硝等矿物。在盐湖发育的晚期,溶解度最高的氯化钠沉淀形成石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屯洼陷 沙三上亚段 细粒沉积岩 沉积韵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夏地区白垩纪层序发育控制因素及演化模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越 陈世悦 +2 位作者 杨坤 王玲 邓远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9-328,共10页
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岩芯、钻测井、地震等资料及井-震结合对比分析,对乌夏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与呼图壁河组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层序发育控制因素,并建立层序地层演化模式。结果表明:清... 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岩芯、钻测井、地震等资料及井-震结合对比分析,对乌夏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与呼图壁河组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层序发育控制因素,并建立层序地层演化模式。结果表明:清水河组与呼图壁河组可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KSQ1)和3个体系域,其沉积相类型包括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等;构造沉降与古气候为本区层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层序KSQ1低位体系域时期,研究区地形高差较大,气候炎热干旱,以辫状河相砂砾岩沉积为主,沉积范围局限在乌夏断褶带及其以南地区;水进体系域时期,发生大规模湖侵,沉积范围扩大,主要发育退积式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高位体系域时期,转为半干旱气候条件,湖平面下降,发育大规模曲流河三角洲,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控制因素 演化模式 清水河组 呼图壁河组 白垩系 乌夏地区 准噶尔盆地 新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