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纵地震及其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杰 赵德勇 +4 位作者 王大兴 赵玉华 张振红 黄黎刚 朱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56-61,6,共6页
非纵地震是针对地表条件复杂、地下地层水平及低勘探成本地区的一种地震勘探方法,它借鉴三维地震勘探宽方位观测、多方向采集的优点,接收点线平行偏离激发点线,较好地避开了井口及地表层间产生的强次生干扰。从非纵地震时距曲线方程的... 非纵地震是针对地表条件复杂、地下地层水平及低勘探成本地区的一种地震勘探方法,它借鉴三维地震勘探宽方位观测、多方向采集的优点,接收点线平行偏离激发点线,较好地避开了井口及地表层间产生的强次生干扰。从非纵地震时距曲线方程的推导出发,介绍了非纵地震的勘探原理,通过与二维及三维地震勘探方法比较,说明了非纵地震的特点,并详细阐述了非纵地震的适用条件及其能解决的地质问题,非纵地震可以提高复杂地表地区地震资料的品质,可以解决构造、古地貌刻画、储层预测及含油气性检测等问题。最后通过非纵地震在鄂尔多斯盆地的应用,证明了该技术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纵地震 鄂尔多斯盆地 低渗透油田开发 储层预测 含油气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长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 被引量:22
2
作者 淡卫东 程启贵 +3 位作者 牛小兵 王成玉 梁晓伟 辛宏刚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8-53,4,共6页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特征共性及差异性,首次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统一的分类评价标准,并对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进行储层综合评价。一方...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特征共性及差异性,首次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统一的分类评价标准,并对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进行储层综合评价。一方面评价出了有利储层发育区,为盆地长4+5-8油层组大型低渗透岩性油藏勘探、评价及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另一方面改变了以往不同区块长4+5-8油层组储层分类评价结果不具可对比性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储层评价 长4+5-8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崔晓杰 黄祥虎 +2 位作者 史松群 潘玉 方德树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9期74-78,8+7,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中国陆上发现的最大的天然气田,针对苏里格气田有效储层的具体特点,对三维地震储层预测关键技术做了具体介绍,与之前该地区实施的二维地震相比,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储层的平面和空间预测问题。并通过该次三维地...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中国陆上发现的最大的天然气田,针对苏里格气田有效储层的具体特点,对三维地震储层预测关键技术做了具体介绍,与之前该地区实施的二维地震相比,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储层的平面和空间预测问题。并通过该次三维地震成果进行丛式井和水平井的具体井位部署,部署井完钻结果充分证实了三维地震在苏里格气田应用的有效性。应用结果表明:三维地震与二维地震相比,可以大幅度提高苏里格气田水平井有效储层钻遇率,尤其是可以大幅度提高I类井的有效储层钻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 储层预测 井位部署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堡地区南梁油田长4+5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何右安 郭路 高文冰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5期15-19,3,共5页
通过岩石学、岩石相及其组合特征分析,确定了吴堡地区南梁油田延长组长4+5油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进一步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翼以及浅湖泥3种微相,并建立了不同微相的岩电响应关系。通过剖面相和平面相研... 通过岩石学、岩石相及其组合特征分析,确定了吴堡地区南梁油田延长组长4+5油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进一步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翼以及浅湖泥3种微相,并建立了不同微相的岩电响应关系。通过剖面相和平面相研究表明,长4+5油层组发育北东和南西2个方向的物源,于区内中部汇合,其中北东向物源规模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相 沉积微相 沉积相模式 长4+5油层组 吴堡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起地区长8油层组油藏主控因素分析及开发目标优选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卫国 宋鹏 +2 位作者 周新平 饶欣久 王楠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2016年第7期19-22,4,共4页
吴起地区长8油层组油藏资源潜力大,是下步增储上产的主力层系。对吴起地区长8油层组沉积微相、砂体展布及物性特征等进行详细的评价分析,在该基础上,开展油藏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内长8油层组油藏源储配置良好,水下分流河道为油气... 吴起地区长8油层组油藏资源潜力大,是下步增储上产的主力层系。对吴起地区长8油层组沉积微相、砂体展布及物性特征等进行详细的评价分析,在该基础上,开展油藏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内长8油层组油藏源储配置良好,水下分流河道为油气富集的有利相带,油气富集程度主要受砂厚、渗透率、孔隙度等参数的控制。同时参考已有的试油数据,建立了以砂厚、孔隙度、渗透率等为参数的有利区分类评价标准,将长8油层组油藏有利区块分为3类,其中Ⅰ类3个、Ⅱ类6个、Ⅲ类3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起地区 长8油层组 主控因素 有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储层水驱窜流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宏强 张永强 +2 位作者 张晓斌 张康 董杰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2016年第10期43-48,5-6,共6页
依据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储层的地质特征,研制了均质、非均质及裂缝型等3类模拟目标储层性质的人造岩心,并利用研制的储层模型开展了水驱窜流影响因素评价实验。实验可知,长6油层组储层受微观非均质性的影响,见水时间早且见水后含水... 依据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储层的地质特征,研制了均质、非均质及裂缝型等3类模拟目标储层性质的人造岩心,并利用研制的储层模型开展了水驱窜流影响因素评价实验。实验可知,长6油层组储层受微观非均质性的影响,见水时间早且见水后含水率上升快,同时受微观非均质影响,驱油效率比中高渗透储层驱油效率低10%以上。岩心非均质程度增大,见水PV数逐渐减小,见水后含水上升快,当渗透率级差为50时,采收率比等渗透率均质油藏低12%。含裂缝的岩心中,注入水窜流严重,裂缝型特低渗油藏与同等渗透率均质油藏相比,采收率降幅近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窜 渗透率 非均质性 裂缝 见水时间 水驱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边气田陕384陕400井区奥陶系岩溶古地貌特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东旭 何鎏 +3 位作者 薛云龙 杨永杰 苏海 宋立军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4年第11期23-25,共3页
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残留地层分布特征,对靖边气田384-陕400井区奥陶系岩溶古地貌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与不整合面发育相伴的岩溶作用的强度及其分带性受岩溶古地貌控制,地表及地下径流控制了碳酸盐岩次生储集空间的... 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残留地层分布特征,对靖边气田384-陕400井区奥陶系岩溶古地貌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与不整合面发育相伴的岩溶作用的强度及其分带性受岩溶古地貌控制,地表及地下径流控制了碳酸盐岩次生储集空间的形成与展布;靖边气田384-陕400井区存在岩溶残丘、岩溶洼地和岩溶斜坡3种地貌单元,其中岩溶高地和岩溶斜坡的孔隙发育,后期充填程度较差,是有利的岩溶风化壳储层的分布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边气田 岩溶古地貌 残留地层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东区气藏压裂液伤害机理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5
8
作者 石华强 丁雅勤 +3 位作者 丁里 李小玲 吕小明 尹晓宏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31-135,9,共5页
在分析苏里格气田东区上古生界致密岩屑砂岩储层地质特征基础上,通过核磁共振、岩心流动等室内试验对胍胶类压裂液伤害机理进行详细分析,认为物性变差、压力系数降低是造成储层伤害的根本原因,而体系残渣对微裂缝、支撑裂缝堵塞及岩心... 在分析苏里格气田东区上古生界致密岩屑砂岩储层地质特征基础上,通过核磁共振、岩心流动等室内试验对胍胶类压裂液伤害机理进行详细分析,认为物性变差、压力系数降低是造成储层伤害的根本原因,而体系残渣对微裂缝、支撑裂缝堵塞及岩心端面的滤饼伤害是植物胶类压裂液引起伤害的主要因素,同时储层敏感性、水锁伤害也对致密储层造成较大的伤害。因此,从降低残渣质量浓度、提高返排效率角度出发,针对性研发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羧甲基胍胶及低质量分数羟丙基胍胶3种新型的低伤害压裂液,并逐步在现场试验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低压低渗气藏 伤害机理 表面活性剂 羧甲基胍胶 低伤害压裂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地层水特征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继宏 惠潇 +2 位作者 程党性 赵彦德 张雪峰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45-49,5-6,共5页
依托地层水物理、化学性质分析等技术,对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地层水分布规律与油藏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地层水属常规油田水,水型主要为CaCl2型,矿化度在平面上呈现两边低中间高、南北向带状分布的特点;... 依托地层水物理、化学性质分析等技术,对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地层水分布规律与油藏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地层水属常规油田水,水型主要为CaCl2型,矿化度在平面上呈现两边低中间高、南北向带状分布的特点;钠氯系数整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该格局分布主要受盆地西缘冲断带及天环坳陷构造背景控制。同时根据油气包裹体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分析认为,研究区内沉积水具有混合流体的特点,说明姬塬地区油气流体运移时有地表水渗入,早期油藏封闭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油藏 油气包裹体 姬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苏里格气田西区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娟 赵玉华 +3 位作者 肖群英 王永刚 胡剑 汪伶俐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56-60,6,共5页
苏里格气田是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储量富集区,苏里格气田西区储层砂体厚度变化大,砂体普遍较薄。为了有效识别薄砂层,要求加强对地震资料进行提高分辨率的处理。通过对实际资料进行反褶积和Q补偿方法试验,认为在苏里格气田西区应用地表... 苏里格气田是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储量富集区,苏里格气田西区储层砂体厚度变化大,砂体普遍较薄。为了有效识别薄砂层,要求加强对地震资料进行提高分辨率的处理。通过对实际资料进行反褶积和Q补偿方法试验,认为在苏里格气田西区应用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和Q补偿串联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为后续薄砂层的储层预测提供了高品质的地震成果;同时通过参数优选总结出了苏里格气田西区品质因子Q的范围。该研究成果为同类地区开展高分辨率方法研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分辨率 反褶积 Q补偿 反Q滤波 岩性油气藏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反褶积在LD地区薄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李美 赵玉华 +2 位作者 王永刚 高斌 许建权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61-65,6,共5页
LD黄土塬区为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但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分辨率低、深层有效信号能量弱,砂体埋藏深、厚度薄、储层致密,一直是储层预测的难点。在地震资料静校正、保幅去噪等精细处理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叠前、叠后组... LD黄土塬区为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但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分辨率低、深层有效信号能量弱,砂体埋藏深、厚度薄、储层致密,一直是储层预测的难点。在地震资料静校正、保幅去噪等精细处理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叠前、叠后组合反褶积逐步提高分辨率的方法。应用研究表明,该方法使得地震成像精度显著提高,为薄储层预测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校正 保幅去噪 反褶积 薄储层 分辨率 黄土塬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及其演化特征 被引量:39
12
作者 楚美娟 郭正权 白嫦娥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3-18,164,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盆地西南、西北地区的主力产油层,近年来,随着勘探向湖盆中心推进,在湖盆中部长8油层组勘探也取得较大的突破。但是对长8油层组的沉积特征认识不足,制约了勘探部署。通过对长8油层组的物源分析,结...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盆地西南、西北地区的主力产油层,近年来,随着勘探向湖盆中心推进,在湖盆中部长8油层组勘探也取得较大的突破。但是对长8油层组的沉积特征认识不足,制约了勘探部署。通过对长8油层组的物源分析,结合其层序地层演化规律,对长81油层和长82油层沉积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其沉积相演化进行了研究,认为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东北、西北、西部和西南4大沉积体系,明确了汇水区的展布范围为甘泉-吴起-白豹-黄陵一带;建立了长82油层滨浅湖滩坝沉积模式和长81油层三角洲沉积模式;通过分析湖平面的变化对湖岸线迁移带的控制,认为长82油层和长81油层之间存在沉积体系转换面,解释了长8油层组沉积中期广泛发育煤层、煤线及植物根系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长8油层组 沉积体系 三角洲 滩坝 湖岸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地层水与油藏保存条件关系 被引量:9
13
作者 齐亚林 罗安湘 +3 位作者 张晓磊 刘鑫 孙勃 李涛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45-49,5,共5页
系统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地层水化学组成特征和水型构成,综合应用有机地球化学、核磁录井等油层评价手段对基于苏林成因分类方案确定的保存条件进行分析,借鉴了水文地质学和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论证了地层水型的控制因素及... 系统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地层水化学组成特征和水型构成,综合应用有机地球化学、核磁录井等油层评价手段对基于苏林成因分类方案确定的保存条件进行分析,借鉴了水文地质学和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论证了地层水型的控制因素及其与油藏保存条件的关系。研究认为:沉积水体化学组成和盐类溶解度共同控制了水型,而水型控制了矿化度;原生沉积水和后期局部可能存在的地表渗入水共同控制了地层水的离子组成及水型分布;NaHCO3型地层水和Na2SO4型地层水一般代表油藏保存条件较差,而MgCl2型地层水和CaCl2型地层水一般代表保存条件较好,但并非绝对,苏林的地层水成因分类方案在确定油藏保存条件上具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沉积水 地层水类型 保存条件 长7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8油层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成玉 淡卫东 +1 位作者 方艳兵 张振红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2-15,163,共4页
根据沉积标志、砂体结构、测井响应及盆地底形等特征,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长8油层组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具有地层厚度稳定、植物化石及动物遗迹化石发育、浅水沉积构造明显等特点;由于水体较浅,湖岸线迁移频繁且迁移范围大,在长82油层沉积... 根据沉积标志、砂体结构、测井响应及盆地底形等特征,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长8油层组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具有地层厚度稳定、植物化石及动物遗迹化石发育、浅水沉积构造明显等特点;由于水体较浅,湖岸线迁移频繁且迁移范围大,在长82油层沉积期形成沿湖岸线分布的坨状砂体(滩坝砂),在长81油层沉积期分流河道砂体交汇连片,且向湖中心延伸较远;这些砂体为有利储集体,是勘探评价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长8油层相 砂体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_1油层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被引量:10
15
作者 楚美娟 郭正权 +1 位作者 白嫦娥 黄锦绣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0-16,4,共7页
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和化验分析等资料,恢复了长81油层沉积期的水深及沉积环境,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1油层属于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其沉积特征与一般三角洲具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分析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砂体分布规律,... 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和化验分析等资料,恢复了长81油层沉积期的水深及沉积环境,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1油层属于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其沉积特征与一般三角洲具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分析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砂体分布规律,确定了3种不同的浅水三角洲类型,即顺直型分流河道三角洲,树枝型分流河道三角洲和分流砂坝型三角洲。顺直型分流河道三角洲主要分布在西北沉积体系,河道稳定持续,分流河道砂体顺物源方向呈带状向湖盆中心延伸,单层厚度大,连续性好;树枝型分流河道三角洲主要分布在西南沉积体系,河道摆动较大,分流河道多出现分支,砂体顺物源方向呈树枝和鸟足状向湖盆中心延伸,单层厚度较西北体系相对较小,连续性较好;分流砂坝型三角洲主要分布在东北沉积体系,河道横向摆动较大,砂体横向连片,顺砂体方向连续性相对较差,单层厚度较薄,泥质夹层比较发育,砂体形态在平面上呈朵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81油层 浅水三角洲 沉积类型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区盒八段物源区分析及划分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睿 罗顺社 +4 位作者 王璇 吕奇奇 王红伟 刘宝宪 刘俊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26-29,39,共5页
通过对古水流方向、砂岩碎屑组分、岩屑组合、重矿物特征及粒度等的综合分析,结合盆地周边露头剖面的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区石盒子组八段的物源及其母岩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出3个物源区,即西南部、南部... 通过对古水流方向、砂岩碎屑组分、岩屑组合、重矿物特征及粒度等的综合分析,结合盆地周边露头剖面的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区石盒子组八段的物源及其母岩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出3个物源区,即西南部、南部以及北部,西南部的沉积物物源主要是来自盆地西南缘的北祁连、西秦岭等地,而南部的沉积物物源主要来自北秦岭地区,北部的沉积物物源区为盆地北缘的阴山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西南部 物源分析 古水流向 轻矿物特征 重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进积型三角洲识别及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汪伶俐 淡卫东 +3 位作者 辛红刚 马艳丽 张振红 郝炳英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1-15,6,共5页
以岩心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对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砂岩的岩石结构、沉积构造、粒度分布特征、古生物特征等相标志进行详细的研究,认为长6油层组发育三角洲相,并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河口坝不太发育。并分析长6油层组... 以岩心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对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砂岩的岩石结构、沉积构造、粒度分布特征、古生物特征等相标志进行详细的研究,认为长6油层组发育三角洲相,并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河口坝不太发育。并分析长6油层组各亚期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自长63油层至长61油层沉积期,三角洲沉积范围不断扩大,主河道逐渐发育,砂体分布范围逐渐扩大,属进积型三角洲沉积,平面上形成大规模复合连片砂体,是石油聚集的重要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古地理演化 长6油层组 姬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换波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在苏里格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美 程思检 +1 位作者 庞锦莲 陈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8-71,4+3,共4页
在详细分析了转换波资料特征的基础上,以苏里格气田实际采集的多波资料为对象,开展了极性反转、转换波静校正、叠前噪声压制、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等关键处理方法的研究。提出了PS波构造相似法转换波静校正、分频噪声压制技术及共转换点... 在详细分析了转换波资料特征的基础上,以苏里格气田实际采集的多波资料为对象,开展了极性反转、转换波静校正、叠前噪声压制、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等关键处理方法的研究。提出了PS波构造相似法转换波静校正、分频噪声压制技术及共转换点道集抽取解决方案,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 极性反转 叠前 转换波静校正 共转换点 分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高桥地区盒八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辉 文彩霞 +1 位作者 刘晓鹏 赵小会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45-50,6,共6页
结合测井资料、岩心观察、铸体薄片、物性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高桥地区中二叠统石盒子组八段(P2sh8)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P2sh8储层... 结合测井资料、岩心观察、铸体薄片、物性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高桥地区中二叠统石盒子组八段(P2sh8)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P2sh8储层砂岩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其成分成熟度较好,结构成熟度中等。孔隙类型以岩屑溶孔和晶间孔为主。物源条件、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是控制P2sh8储层特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盒八段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深水重力流沉积分布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
20
作者 淡卫东 邓静 +4 位作者 毛振华 崔小丽 辛红刚 庞锦莲 马艳丽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8期1-7,I0001,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广泛发育大规模重力流沉积砂体,对盆地周缘露头及几百口井取心井进行了系统沉积相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7油层组沉积期,湖盆西南及湖盆中部重力流沉积主要为滑塌、砂质碎屑流和浊流,以砂质碎屑流沉积为主;在... 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广泛发育大规模重力流沉积砂体,对盆地周缘露头及几百口井取心井进行了系统沉积相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7油层组沉积期,湖盆西南及湖盆中部重力流沉积主要为滑塌、砂质碎屑流和浊流,以砂质碎屑流沉积为主;在纵向上,砂质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不同组合的多期叠置形成了6种纵向组合类型,并在平面上呈一定的规律性分布;受沉积底形控制,在斜坡区以砂质碎屑流沉积为主,顺斜坡呈带状分布,平面分布规模小;在湖盆中部的坡脚及湖底平原,由于能量减弱,沉积物大量沉积,形成以砂质碎屑流为主的大规模重力流沉积,构成湖盆中部砂体的主体;再往湖盆中心,则主要发育薄层的浊流沉积。成因分析认为,盆地西南较陡的湖盆底形、细粒沉积物的高速率供应和高频次地震促发是重力流砂体发育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7油层组 深水重力流沉积 分布特征 成因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