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大气总汞季节变化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张艳艳 修光利 +2 位作者 张大年 张美根 张仁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5-158,205,共5页
2008年到2010年对上海市西南部大气中总汞(TGM———Total Gaseous Mercury)的污染水平进行监测,结果表明TGM日均浓度为ND^57.23ng/m(3(7.79±3.29)ng/m)3。TGM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浓度最高的是秋季,然后依次是冬季、春季... 2008年到2010年对上海市西南部大气中总汞(TGM———Total Gaseous Mercury)的污染水平进行监测,结果表明TGM日均浓度为ND^57.23ng/m(3(7.79±3.29)ng/m)3。TGM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浓度最高的是秋季,然后依次是冬季、春季、夏季,平均浓度分别为(9.30±2.48)、(8.32±2.79)、(7.78±2.33)、(2.16±3.29)ng/m3。TGM浓度受东南风向影响最大,其次为西北和东北风向。在置信水平为95%的情况下,TGM浓度与日平均温度呈正相关性,而与日温差、相对湿度、日相对湿度差、风速无显著相关性。但TGM浓度分别与日均O3浓度和NO2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利用HYSPLIT_4模型对TGM浓度高值与低值几天的空气气团来源轨迹进行反演,结果发现高低浓度日的气团来源略有差别,总体上看,冬季、春季和秋季受北方气团影响较大,夏季则受我国东部海域影响,具体的局部和长距离输送的贡献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总汞 季节性变化 气象条件 反向轨迹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物分布对市区流场及污染物扩散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2
作者 苗世光 蒋维楣 +2 位作者 胡非 陈鲜艳 季崇萍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7-144,共8页
本文运用已建精细城市PBL模式 ,用拖曳力法考虑城市建筑物的影响 ,并以北京前三门地段板房为例 ,通过 8个数值试验具体研究了建筑物对气象场的影响。结果表明 :前三门地段板房的有无对风速、湍能和NOx 浓度的影响较明显。有板房比没有... 本文运用已建精细城市PBL模式 ,用拖曳力法考虑城市建筑物的影响 ,并以北京前三门地段板房为例 ,通过 8个数值试验具体研究了建筑物对气象场的影响。结果表明 :前三门地段板房的有无对风速、湍能和NOx 浓度的影响较明显。有板房比没有板房时 30m处水平总风速减少 0 .0 3~ 0 .10m/s ,湍能增大 0 .0 2~ 0 .14m2 /s2 。板房对水平总风速的影响大于 0 .0 1m/s的范围为 :迎风向和背风向约 4 0 0~ 5 0 0m ,侧风向约 10 0~ 2 0 0m ;垂直方向的影响高度约为 15 0m ,在 30m高度附近影响最大。对湍流动能的影响范围与风速的类似。对NOx 浓度的影响以地面为最大 ,其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和板房与污染源的相对位置以及板房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有关。总之 ,在高分辨的边界层模式中 ,用拖曳力法考虑城市建筑物的影响是可行和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边界层模式 城市参数化 建筑物风场影响度 污染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波变换—— 一种新的信号处理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熊小芸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7,共4页
子波变换——一种新的信号处理方法北京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00029)熊小芸子波变换是时间和频率的局域变换,能有效地从信号中提取瞬态突变信息,通过伸缩和平移等运算功能对信号进行... 子波变换——一种新的信号处理方法北京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00029)熊小芸子波变换是时间和频率的局域变换,能有效地从信号中提取瞬态突变信息,通过伸缩和平移等运算功能对信号进行多尺度(或多分辨)细化分析,解决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子波变换 多尺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霾污染的跨控制区影响——一次京津冀与东北地区灰霾污染个案分析 被引量:62
4
作者 王喜全 杨婷 王自发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0-696,共7页
利用MODIS卫星、空气质量监测、天气图资料以及后向轨迹分析法,分析研究了2010年11月4~6日发生在京津冀地区和东北地区一次灰霾污染过程。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此次天气系统演变过程中,上述两地区的污染过程表现出内在的联系,即此次... 利用MODIS卫星、空气质量监测、天气图资料以及后向轨迹分析法,分析研究了2010年11月4~6日发生在京津冀地区和东北地区一次灰霾污染过程。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此次天气系统演变过程中,上述两地区的污染过程表现出内在的联系,即此次东北地区的灰霾过程主要是京津冀地区灰霾输送影响的结果,其影响通道是渤海湾及与其毗邻的辽河平原。这可在卫星云图、后向轨迹以及输送通道上PM10(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跃变的时间位相差异获得证明。这种灰霾污染的跨区域影响现象,给目前治理灰霾污染的区域调控战略提出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跨区域影响 灰霾污染区域调控 东北地区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中部城市群一次灰霾天气过程的外来影响程度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唐娴 王喜全 +1 位作者 洪也 杨婷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41-1550,共10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主开发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NAQPMS)及其污染源在线追踪技术,对2011年10月27—30日辽宁中部城市群发生的一次灰霾过程的外来影响贡献率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AQPMS模式能较好地模...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主开发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NAQPMS)及其污染源在线追踪技术,对2011年10月27—30日辽宁中部城市群发生的一次灰霾过程的外来影响贡献率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AQPMS模式能较好地模拟辽宁中部城市群PM10浓度的时空演化,特别是代表性城市沈阳的PM10浓度的时间变化,这为利用污染源在线追踪技术研究外来影响的贡献率奠定了基础;在此次辽宁中部城市群灰霾天气期间(10月27—30日),外来贡献率随着城市与京津冀地区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从营口的61%减小到铁岭的23%,而辽宁省本地贡献率则逐渐增大;京津冀城市群相对于胶东半岛城市群是主要的外来影响源地;在辽宁中部城市群近地层PM10浓度先后达到峰值时段,京津冀地区对营口、鞍山、沈阳、本溪、抚顺和铁岭的贡献率分别为60.6%、42.8%、31.8%、34.9%、30.7%和19.7%,因此,至少可以说京津冀地区对此次灰霾过程中营口、鞍山、沈阳和本溪等地的空气质量恶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研究表明,虽然开展区域调控是解决区域灰霾污染的有效措施,但也要注意灰霾污染的跨控制区影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PM10 跨区域影响 NAQPMS 辽宁中部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