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脾中药复方改善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
1
作者 史浩男 赵子阳 +5 位作者 耿杨 张磊 冯倩倩 贾占红 孙建宁 董世芬 《时珍国医国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1-556,共6页
基础研究与临床观察发现健脾中药复方可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症状,其作用机制涉及减轻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免疫炎症、改善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减轻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以及改善脑组织血液流变性等。文章阐述了脾虚对... 基础研究与临床观察发现健脾中药复方可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症状,其作用机制涉及减轻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免疫炎症、改善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减轻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以及改善脑组织血液流变性等。文章阐述了脾虚对大脑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健脾中药复方改善VD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未来VD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 血管性痴呆 健脾 中药复方
原文传递
基于线粒体动力学的中药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
2
作者 赵子阳 史浩男 +4 位作者 耿杨 张磊 冯倩倩 姜艳艳 董世芬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07,共7页
线粒体动力学紊乱与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NDDs)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NDDs是一种大脑和脊髓的细胞神经元丧失的疾病状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亨廷顿... 线粒体动力学紊乱与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NDDs)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NDDs是一种大脑和脊髓的细胞神经元丧失的疾病状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等,这些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线粒体动力学的障碍。基于线粒体动力学研究NDDs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以及相关药物创新研究受到广泛关注。该综述重点阐述了线粒体动力学包括线粒体转运、线粒体自噬、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基本分子过程,及其在NDDs发病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并且概述了中药与天然药物通过调控线粒体动力学改善NDDs的最近研究进展,拟为通过线粒体动力学进行NDDs相关疾病的中药创新药物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转运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分裂-融合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中药 天然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醒9令压片糖果复方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3
作者 唐莹莹 赵小梅 +5 位作者 张颖 屈琼 张新博 魏玄 雷璇 宋逍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优化醒9令压片糖果复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溶剂用量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实验,通过分析回归方程模型,考察各因素对提取率... 目的优化醒9令压片糖果复方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溶剂用量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实验,通过分析回归方程模型,考察各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醒9令压片糖果复方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为加入22倍体积分数为68%的无水乙醇,提取119 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最高为0.812%。结论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为该复方后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x-Behnken响应面法 醒9令压片糖果 总黄酮提取率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胆汤传统汤剂、配方颗粒汤剂中化学成分比较
4
作者 薛潭 许曼文 +7 位作者 范雪花 董峰宇 苗妍 孙嘉宁 施钧瀚 张璐 姚静 刘瑞新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394,共11页
目的比较经典名方温胆汤传统汤剂、配方颗粒汤剂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建立HPLC指纹图谱,测定腺苷、辛弗林、甘草苷、柚皮苷、橙皮苷、6-姜酚、环磷酸腺苷的含量,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多维标度分析考察成分差异,校正配方颗粒当量。结果1... 目的比较经典名方温胆汤传统汤剂、配方颗粒汤剂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建立HPLC指纹图谱,测定腺苷、辛弗林、甘草苷、柚皮苷、橙皮苷、6-姜酚、环磷酸腺苷的含量,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多维标度分析考察成分差异,校正配方颗粒当量。结果10批传统汤剂HPLC指纹图谱的相似度高于9批配方颗粒汤剂HPLC指纹图谱的(P<0.01)。传统汤剂中腺苷、辛弗林、甘草苷、橙皮苷、环磷酸腺苷含量高于配方颗粒汤剂中(P<0.05);6-姜酚含量低于厂家A、C所产后者中(P<0.05),高于厂家B所产后者中(P<0.01)。各批传统汤剂、配方颗粒汤剂可明显区分开,腺苷、辛弗林、橙皮苷对主成分分析分类的影响较大,厂家C所产配方颗粒汤剂质量与传统汤剂更接近。当量校正后,厂家A、C所产配方颗粒汤剂中各成分含量与传统汤剂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厂家温胆汤配方颗粒质量存在差异,故应优化该制剂制备、提取工艺以提高质量,并根据实际需求校正当量比以保证其临床应用的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传统汤剂 配方颗粒 化学成分 HPLC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多维标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识别模式的炒山楂质量评价
5
作者 段玺 汪芸兰 +3 位作者 雷璇 魏玄 唐莹莹 宋逍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10期1-8,共8页
目的:为炒山楂中药饮片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不同产地炒山楂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对共有峰进行成分指认,将炒山楂成分含量数据输入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目的:为炒山楂中药饮片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不同产地炒山楂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对共有峰进行成分指认,将炒山楂成分含量数据输入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根据综合评分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从建立的炒山楂指纹图谱中标定出5个共有峰,根据对照品图谱确定为5-羟甲基糠醛、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和金丝桃苷;聚类分析将炒山楂样品分为4类;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0.433%,综合评分评价药材来源产地结果表明山东的炒山楂中药饮片质量较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炒山楂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炒山楂的质量进行了多方面的综合评价,为炒山楂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山楂 化学模式识别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指标成分定量测定及化学计量学的温胆汤共煎与单煎混合汤剂对比研究
6
作者 薛潭 许曼文 +5 位作者 范雪花 孙嘉宁 施钧瀚 王艳丽 姚静 刘瑞新 《中草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56-1966,共11页
目的基于温胆汤指纹图谱和指标成分定量测定,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其共煎传统汤剂(traditional decoction,TD)与单煎混合TD化学成分的差异,为温胆汤等方药科学制备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温胆汤10批共煎TD与10批单煎... 目的基于温胆汤指纹图谱和指标成分定量测定,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其共煎传统汤剂(traditional decoction,TD)与单煎混合TD化学成分的差异,为温胆汤等方药科学制备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温胆汤10批共煎TD与10批单煎混合TD的指纹图谱,并评价其相似度;测定温胆汤中腺苷、辛弗林、甘草苷、柚皮苷、橙皮苷、6-姜酚和环磷酸腺苷7种指标成分的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多维标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alysis,MDS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指标成分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以10批温胆汤共煎TD的指纹图谱生成共有模式图谱,对照共有模式图谱,共煎TD与单煎混合TD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为相似度1:0.897±0.043、0.845±0.069(n=10,P<0.01),相似度2:0.842±0.083、0.759±0.274(n=10,P>0.05);通过指纹图谱及指标成分定量测定发现,温胆汤共煎TD与单煎混合TD在化学成分种类上未见明显差异,含量上温胆汤共煎TD中腺苷、辛弗林、甘草苷、橙皮苷、6-姜酚的含量高于单煎混合TD(P<0.01),分别为单煎混合TD的2.037、1.926、2.505、4.265、1.964倍,柚皮苷、环磷酸腺苷含量与单煎混合TD无显著性差异(P>0.05);PCA、MDSA和OPLS-DA结果一致,可将温胆汤共煎TD与单煎混合TD分为2类。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PCA、MDSA和OPLS-DA及多成分定量测定能客观、有效地显示温胆汤共煎TD与单煎混合TD中主要成分的差异,可为温胆汤质量控制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指纹图谱 单煎与共煎 化学计量学 腺苷 辛弗林 甘草苷 柚皮苷 橙皮苷 6-姜酚 环磷酸腺苷
原文传递
论中药制造测量学之4个关键工程技术难题 被引量:9
7
作者 吴志生 乔延江 +1 位作者 肖伟 王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841-2855,共15页
围绕中药产业发展与质量提升战略,破解“卡脖子”困局,要重视中医药新工科科技创新。在科技创新体系生态化和产业革命背景下,超大规模的信息交互与多维融合必将引发中药制造模式的深刻变革。中药制造测量学是在中药生产过程控制可靠性... 围绕中药产业发展与质量提升战略,破解“卡脖子”困局,要重视中医药新工科科技创新。在科技创新体系生态化和产业革命背景下,超大规模的信息交互与多维融合必将引发中药制造模式的深刻变革。中药制造测量学是在中药生产过程控制可靠性工程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是系统论与系统科学思维的发展延伸;是中药学科坚持“四个面向”再认识论的提高,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交叉融合学科。针对中药制造原料来源复杂、过程工艺粗放、物质基础不清晰、装备工艺适用性较差等难题,开拓形成了“瞄准药工融合-研发智能产线-赋能产业转型”的转化研究模式。该文提出了开展中药制造关键质量属性辨识、中药制造工艺质量源于设计与产品研制、中药制造质量传递与过程能力指数研究、中药制造测量技术与装备开发4个关键工程技术难题,以实现中药质控指标系统化、工艺管控实时化、制造过程数字化、质量传递透明化以及全程控制智能化。该文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与新技术将为中药产业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质量属性 质量传递 质量源于设计 全程质量控制 中药制造测量学
原文传递
基于化学成分群加和性分子描述符的中药浸膏粉溶化性预测研究
8
作者 李文静 齐飞宇 +5 位作者 霍晓乾 卢雪明 张志强 张燕玲 乔延江 徐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7029-7038,共10页
目的基于化学成分群加和性分子描述符建立中药浸膏粉溶化性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原位浊度传感器评价中药浸膏粉溶化性,对测试方法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验证;以13种代表性中药(广藿香、当归、薄荷、瞿麦、银柴胡、乌梅、葛根、细... 目的基于化学成分群加和性分子描述符建立中药浸膏粉溶化性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原位浊度传感器评价中药浸膏粉溶化性,对测试方法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验证;以13种代表性中药(广藿香、当归、薄荷、瞿麦、银柴胡、乌梅、葛根、细辛、益母草、苦参、熟地黄、荆芥和川芎)浸膏粉为研究对象,检索每种中药所含化学成分,根据成分的分子描述符计算出每种中药化学成分群平均性质,进而采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法建立该平均性质与对应中药溶液浊度值的关联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中药浸膏粉溶化性客观评价方法的重复性和耐用性良好;对从13种中药中检索得到的1840种成分分子描述符进行主成分分析后,由得分图和载荷图结果可知分子描述符可以区分出溶解度有差异的化学成分类别;随机划分校正集和验证集后,基于化学成分群加和性分子描述符预测溶液浊度值的PLS预测模型的RX_(cum)^(2)=0.873,RY_(cum)^(2)=0.998,Qcum~2=0.869;川芎、荆芥和益母草的浊度预测误差分别为3.4%、9.3%、23.8%。结论基于化学成分群加和性分子描述符的中药浸膏粉溶化性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研究结果为从中药整体成分层面预测宏观物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浸膏粉 溶化性 化学成分群 分子描述符 浊度传感器 广藿香 当归 薄荷 瞿麦 银柴胡 乌梅 葛根 细辛 益母草 苦参 熟地黄 荆芥 川芎 偏最小二乘法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中药大品种制造关键质量属性表征:水分含量化学属性的同仁牛黄清心丸NIR现场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魏宇楠 黄兴国 +7 位作者 曾敬其 李倩倩 马丽娟 雷乐庭 张瀚 姚璐 王淑英 吴志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92-1597,共6页
该研究针对中药制造过程水分含量关键质量属性的现场检测问题,以中药大品种同仁牛黄清心丸为载体,采用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生产真实世界中带玻璃纸和不带玻璃纸的同仁牛黄清心丸水分含量NIR现场... 该研究针对中药制造过程水分含量关键质量属性的现场检测问题,以中药大品种同仁牛黄清心丸为载体,采用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生产真实世界中带玻璃纸和不带玻璃纸的同仁牛黄清心丸水分含量NIR现场检测模型。用烘干法测定水分含量作为参考值,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将光谱与水分参考值进行关联分析,并对光谱预处理方法进行筛选优化,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光谱预处理方法均采用标准正则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带玻璃纸和不带玻璃纸的同仁牛黄清心丸样品潜变量因子数分别为2和7时,所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型效果最优。带玻璃纸样品模型的预测决定系数(Rpre2)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分别为0.7657和0.1572%;不带玻璃纸样品模型的Rpre2和RMSEP分别为0.7722和0.2078%。该研究所建立的带玻璃纸和不带玻璃纸的同仁牛黄清心丸水分含量NIR定量模型均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可实现对大蜜丸水分含量的快速、准确和无损定量分析,并为中药大品种制造中水分关键化学属性的现场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大品种 关键质量属性 同仁牛黄清心丸 水分含量 NIR 现场检测
原文传递
中药大品种制造关键质量属性表征:空间分布均匀度质量属性的同仁牛黄清心丸贵细药混合过程控制可视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芳语 林玲 +7 位作者 曾敬其 祝明利 陆影 张瀚 李倩倩 马丽娟 姚璐 吴志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85-1591,共7页
贵细药的空间分布均匀度是同仁牛黄清心丸过程控制的关键质量属性。以同仁牛黄清心丸混合过程生产真实世界样品为研究对象,采集大小为180 pix×180 pix的高光谱成像,共32400个数据点的样本。采用光谱角匹配法(spectral angle mappin... 贵细药的空间分布均匀度是同仁牛黄清心丸过程控制的关键质量属性。以同仁牛黄清心丸混合过程生产真实世界样品为研究对象,采集大小为180 pix×180 pix的高光谱成像,共32400个数据点的样本。采用光谱角匹配法(spectral angle mapping,SAM)、经典最小二乘法(classic least square,CLS)和混合调谐匹配滤波法(mixture tuned matched filtering,MTMF),建立混合中间体的贵细药辨识模型。结果表明MTMF模型有更高的识别精度,因此基于MTMF模型辨识了混合中间体的贵细药空间分布。进一步结合直方图法,评价混合中间体的贵细药均匀度。数据显示,混合中间体中人工牛黄、人工麝香、冰片、羚羊角、水牛角浓缩粉的标准偏差值分别为4.78,6.5,3.48,1.96,3.00;方差分别为22.8,42.3,12.1,3.82,9.00;偏度值分别为1.26,1.71,0.06,-0.86,1.04,最终结果表明混合中间体中冰片、羚羊角、水牛角浓缩粉混合较为均匀,人工牛黄次之,人工麝香混合均匀度较差。建立了同仁牛黄清心丸混合过程生产真实世界的贵细药空间分布均匀度可视化方法,为中药大品种混合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大品种 关键质量属性 同仁牛黄清心丸 贵细药混合均匀度 高光谱成像 生产真实世界
原文传递
中药大品种制造关键质量属性表征:粉末与颗粒物理属性的苏黄止咳胶囊中间体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祝明利 张芳语 +7 位作者 张瀚 陆影 曾敬其 张静 马朝富 王文哲 姚仲青 吴志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36-1643,共8页
粉末与颗粒物理属性是中药大品种苏黄止咳胶囊过程控制的关键质量属性。该文以生产真实世界的25批苏黄止咳胶囊干膏粉与颗粒中间体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了19个物理指标的苏黄止咳胶囊的粉末与颗粒物理属性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干膏粉经制... 粉末与颗粒物理属性是中药大品种苏黄止咳胶囊过程控制的关键质量属性。该文以生产真实世界的25批苏黄止咳胶囊干膏粉与颗粒中间体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了19个物理指标的苏黄止咳胶囊的粉末与颗粒物理属性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干膏粉经制粒后的颗粒,粒径变小,粒径分布范围变宽,流动性变差,易造成胶囊装量超限问题。其次,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进行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干膏粉中密度大小影响色度及流动性,同时,在颗粒中粒径对色度及流动性的影响强于密度对色度及流动性的影响。研究还发现干膏粉的粒径和吸湿性是影响颗粒物理属性的潜在关键物理属性。进一步,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干膏粉与颗粒批次间物理属性一致性相对较差。为此进行相似度分析,建立基于物理指纹图谱的粉末与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表明,25批干膏粉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639~0.976,颗粒的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716~0.983,以相似度0.85为阈值,可以判别物理属性异常批次。该研究最终建立了基于粉末与颗粒物理属性的苏黄止咳胶囊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实现了异常批次的判别,为苏黄止咳胶囊过程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大品种 关键质量属性 苏黄止咳胶囊 生产真实世界 物理指纹图谱 过程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中药大品种制造关键质量属性表征:质构感官属性的同仁牛黄清心丸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曾敬其 李倩倩 +6 位作者 马丽娟 祝明利 毛宁 伍振峰 姚璐 王淑英 吴志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98-1605,共8页
质构感官属性是中药大蜜丸质量控制的内容之一。该研究以中药大品种同仁牛黄清心丸的合坨丸块和成品的生产真实世界样品为载体,开发中药大蜜丸质构感官属性的质量控制方法。首先,采用质构仪的质地剖面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 质构感官属性是中药大蜜丸质量控制的内容之一。该研究以中药大品种同仁牛黄清心丸的合坨丸块和成品的生产真实世界样品为载体,开发中药大蜜丸质构感官属性的质量控制方法。首先,采用质构仪的质地剖面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通过单因素和中心点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试验,优化质构方法参数,建立同仁牛黄清心丸质构感官属性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质构方法参数的最优参数水平为形变率70%,检测速度30 mm·min^(-1),间隔时间15 s,所建立的同仁牛黄清心丸质构感官属性的检测方法稳定、可靠。进一步,基于30批同仁牛黄清心丸成品的6种质构感官属性,共540个数据点,采用多元统计过程控制(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MSPC)模型,通过Hotelling T2和平方预测误差(squared prediction error,SPE)控制图,建立了质构感官属性的同仁牛黄清心丸质量控制方法,为中药大蜜丸制造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大品种 关键质量属性 质构感官属性 同仁牛黄清心丸 合坨 多元统计过程控制
原文传递
中药大品种制造关键质量属性表征:沸腾时间状态属性的提取过程在线NIR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曾敬其 张静 +5 位作者 张芳语 张瀚 祝明利 陆影 关永霞 吴志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44-1650,共7页
沸腾时间状态属性表征是制药企业提取过程质量控制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该研究以中药大品种生产物料黄柏的中试提取过程为载体,开发提取过程中沸腾时间状态属性的在线NIR质量控制方法。首先,采集黄柏2次提取过程的在线近红外(near infra... 沸腾时间状态属性表征是制药企业提取过程质量控制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该研究以中药大品种生产物料黄柏的中试提取过程为载体,开发提取过程中沸腾时间状态属性的在线NIR质量控制方法。首先,采集黄柏2次提取过程的在线近红外(near infrared, NIR)光谱。通过提取罐透明视窗观察气泡状态,采用人工判断作为沸腾时间状态属性表征的参考,建立了提取过程中沸腾时间状态属性的在线NIR光谱移动窗口标准偏差(moving block standard deviation, MBSD)模型,优化了模型中光谱预处理方法为标准正则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 SNV),建模波段为800~1 200 nm,窗口值为4。以0.002 0为MBSD模型阈值,实现了提取过程中沸腾时间状态属性的在线NIR质量控制。进一步,为降低在线NIR光谱噪音和背景信号对模型的影响,采用课题组编写的主成分分析-移动窗标准偏差(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oving block standard deviation, PCA-MBSD)模型,优化了PCA-MBSD模型中主成分数为2。以0.000 075为PCA-MBSD模型阈值,建立了可靠性更高的提取过程中沸腾时间状态属性的在线NIR质量控制方法。该研究开发的提取过程中沸腾时间状态属性的在线NIR质量控制方法稳定、可靠,可代替人工判断,实现中药大品种制造中提取过程的数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大品种 关键质量属性 沸腾时间 提取过程 在线近红外 经典名方
原文传递
中药大品种制造关键质量属性表征:化学与功效属性结合的同仁牛黄清心丸模块化辨识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雷乐庭 马丽娟 +7 位作者 魏宇楠 林玲 朱金媛 曾敬其 张静 李倩倩 姚璐 吴志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06-1615,共10页
关键质量属性辨识是中药大品种同仁牛黄清心丸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该研究采用液质联用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TCMSP,BATMAN-TCM,TCMID数据库及相关文献和液质解析的数据,收集了同仁牛黄清心丸661个活性化学成分,基于SwissTargetPr... 关键质量属性辨识是中药大品种同仁牛黄清心丸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该研究采用液质联用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TCMSP,BATMAN-TCM,TCMID数据库及相关文献和液质解析的数据,收集了同仁牛黄清心丸661个活性化学成分,基于SwissTargetPrediction网站预测了活性化学成分1413个作用靶点。将预测靶点与456个中风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152个潜在作用靶点,基于Metascape网站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功能富集分析。进一步,基于功效模块将同仁牛黄清心丸全方27味中药划分为4组,以活血化瘀组和补益组为研究示范,筛选了活血化瘀组37个和补益组41个潜在关键作用靶点。此外,基于2个功效模块的潜在关键作用靶点,反向预测了同仁牛黄清心丸治疗中风疾病的137个潜在关键质量属性。该研究揭示了同仁牛黄清心丸治疗中风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建立了化学与功效属性结合的中药大品种潜在关键质量属性模块化辨识的方法,并实现了同仁牛黄清心丸潜在关键质量属性辨识,为其关键质量属性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大品种 关键质量属性 同仁牛黄清心丸 网络药理学 功效
原文传递
中药大品种制造关键质量属性表征:特征成分化学属性的黄精赞育胶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金媛 曾敬其 +6 位作者 李倩倩 马丽娟 陆影 张瀚 郑燕飞 吴春媛 吴志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29-1635,共7页
特征成分化学属性是中药大品种制造质量控制的内容之一。该研究以中药大品种黄精赞育胶囊为研究载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建立同时测定淫羊藿苷、大黄素、五味子甲素、二苯乙烯苷和蛇床子素5种特征成分化学属性的定量分析方法。5种特... 特征成分化学属性是中药大品种制造质量控制的内容之一。该研究以中药大品种黄精赞育胶囊为研究载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建立同时测定淫羊藿苷、大黄素、五味子甲素、二苯乙烯苷和蛇床子素5种特征成分化学属性的定量分析方法。5种特征成分化学属性的分析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日内、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为0.11%~2.0%和0.25%~2.8%,重复性RSD为1.8%~2.6%,48 h内稳定性RSD为0.19%~2.8%,加样回收率为95.52%~100.1%,表明该方法符合药物定量分析要求。进一步,采用区间估计法,直观反映特征成分化学属性含量异常的样品分布,其中10个样品超出置信水平95%控制线;同时采用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MSPC)方法的Hotelling′s T^(2)和平方预测误差(squared prediction error, SPE)控制图,整体监测黄精赞育胶囊异常样本,2个样品超出Hotelling′s T^(2) 95%控制线,3个样品超出SPE 95%控制线,实现了特征成分化学属性的黄精赞育胶囊质量一致性控制。该文所建立的黄精赞育胶囊特征成分化学属性的质量控制方法,可靠有效,弥补了黄精赞育胶囊单一成分测定的质控不足,为黄精赞育胶囊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中药大品种制造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大品种 关键质量属性 黄精赞育胶囊 特征成分化学属性 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 区间估计法
原文传递
中药大品种制造关键质量属性表征:空间分布均匀度属性的银杏叶片质量控制可视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玲 张芳语 +7 位作者 张静 马朝富 王文哲 雷乐庭 朱金媛 姚仲青 李敏 吴志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16-1621,共6页
空间分布均匀度是中药大品种银杏叶片的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CQA)。银杏叶片中活性药物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API)的空间分布均匀度评价是保证产品稳定可控的重要内容。该研究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 空间分布均匀度是中药大品种银杏叶片的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CQA)。银杏叶片中活性药物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API)的空间分布均匀度评价是保证产品稳定可控的重要内容。该研究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基于3种预测模型构建API浓度空间分布图,实现银杏叶片空间分布均匀度的可视化研究。在每一银杏叶片中,选取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长宽均为50像素,共计2500个像素点,每个像素点有288个光谱通道,单个样品的含量预测数据量可达1×10^(5)。3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最高,校正集决定系数R^(2)_(pre)为0.987,预测集决定系数R^(2)_(pre)为0.942,校正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为0.160%,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为0.588%;经典最小二乘(classical least squares,CLS)模型的预测误差较大,RMSEP为0.867%;多元曲线校正-交替最小二乘(multivariate curve resolution-alternating least square,MCR-ALS)模型的预测能力三者中最差,其无法实现含量预测。基于PLS和CLS模型的预测结果,通过三维数据重构获得API浓度的空间分布图。进一步,采用直方图法,实现API的空间分布均匀度评价,数据表明银杏叶片中API的空间分布较为均匀。该研究基于3种模型探讨银杏叶片空间分布可视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PLS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最高,MCR-ALS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最低,研究结果为银杏叶片质量控制可视化方法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大品种 关键质量属性 银杏叶片 空间分布均匀度 高光谱成像
原文传递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的热炎宁合剂提取工艺优化及提取过程评价研究
17
作者 张颖 邱金清 +8 位作者 魏玄 雷璇 唐莹莹 屈琼 赵小梅 张新博 孙静 罗伟 宋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229-3241,共13页
热炎宁合剂是“秦药”优势中成药品种之一,该研究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 QbD)理念,对热炎宁合剂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以咖啡酸、虎杖苷、大黄素和白藜芦醇为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 CQAs),采用Plac... 热炎宁合剂是“秦药”优势中成药品种之一,该研究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 QbD)理念,对热炎宁合剂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以咖啡酸、虎杖苷、大黄素和白藜芦醇为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 CQAs),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关键工艺参数(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s, CPPs),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构建设计空间并验证,获取热炎宁合剂最优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84 g·mL^(-1)、提取温度81℃、提取2次。在最佳提取工艺下采用近红外光谱法(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提取过程中CQAs的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square, PLS)定量模型,结果显示,4个CQAs定量模型的校正集相关系数(R_c)和验证集相关系数(R_p)均超过0.9,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分别为0.744、6.71、3.95、1.53μg·mL^(-1),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709、5.88、2.92、1.59μg·mL^(-1)。表明该研究优化得到的热炎宁合剂提取工艺合理、可行且稳定可靠,所建立的NIRS定量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可用于提取过程中CQAs含量的快速测定,可为热炎宁合剂的工艺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源于设计 热炎宁合剂 关键质量属性 关键工艺参数 近红外光谱
原文传递
中药高剪切湿法制粒过程物料可制造性分类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政 王雅雯 +5 位作者 曹君杰 李婉婷 张燕玲 罗赣 乔延江 徐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4969-4977,共9页
中药高剪切湿法制粒(HSWG)过程机制复杂、影响因素多。为总结不同物料在HSWG过程的可制造性,该文构建了由11种物料组成的小型物料库,包括4种中药浸膏粉和7种药用辅料,每种物料用22种物性参数进行描述。设计了具有不同流体力学性质的黏合... 中药高剪切湿法制粒(HSWG)过程机制复杂、影响因素多。为总结不同物料在HSWG过程的可制造性,该文构建了由11种物料组成的小型物料库,包括4种中药浸膏粉和7种药用辅料,每种物料用22种物性参数进行描述。设计了具有不同流体力学性质的黏合剂,进行了密度、黏度和表面张力参数表征。结合经验约束条件和随机化原则,安排21次制粒试验和8次验证试验。采用偏最小二乘(PLS)算法建立了基于物料和黏合剂性质、接触参数和工艺参数预测颗粒中值粒径的过程模型。通过模型辨识了黏合剂的表面张力和密度,以及过程无量纲参数最大孔隙饱和度为关键变量。在优选得到的HSWG过程模型的潜变量空间内,按照物料分布特征,将物料分为3类,即中药浸膏粉、稀释剂和崩解剂。中药浸膏粉制粒要求低黏度、低用量的黏合剂,制得颗粒粒径偏小;稀释剂粉末的物性空间大,可通过调节黏合剂性质制成不同粒径的颗粒;崩解剂在含水黏合剂条件下易制成大粒径颗粒。物料库结合多变量建模的方法有利于中药湿法制粒工艺知识的归纳,为基于物料性质的制剂处方和工艺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剪切湿法制粒 物料库 可制造性 偏最小二乘 质量源于设计
原文传递
中药大品种制造关键质量属性表征:滋味质量属性的小儿感冒口服液口感配方优化策略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陆影 曾敬其 +9 位作者 马金辰 戴幸星 朱金媛 张芳语 祝明利 张瀚 姚璐 王淑英 左艳 吴志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488-3494,共7页
中药滋味特征是中药开发及生产过程控制的质量属性。研究针对中药大品种小儿感冒口服液用药依从性亟待改进的问题,建立了电子舌传感器信号值与人真实感官评价得分值的关联模型,并采用统计试验设计关键技术,设计了小儿感冒口服液口感改... 中药滋味特征是中药开发及生产过程控制的质量属性。研究针对中药大品种小儿感冒口服液用药依从性亟待改进的问题,建立了电子舌传感器信号值与人真实感官评价得分值的关联模型,并采用统计试验设计关键技术,设计了小儿感冒口服液口感改进方案。基于上述关联模型优选得到最优口感配方:阿斯巴甜添加量为1~2 mg·mL^(-1);安赛蜜添加量为1.5~3 mg·mL^(-1);甜菊糖苷添加量为1~2 mg·mL^(-1)。进一步,通过人真实感官评价方法对最优口感配方进行验证,成功实现了小儿感冒口服液口感改进。该文以小儿感冒口服液为例,建立了基于电子舌与人真实感官关联的口感配方优化方法,为其他中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感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味质量属性 用药依从性 电子舌与人真实感官关联 小儿感冒口服液 口感配方优化
原文传递
中药大品种制造关键质量属性表征:粉末物理属性的银杏叶提取物物料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静 祝明利 +6 位作者 林玲 曾敬其 彭潇 姚仲青 李敏 关永霞 吴志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22-1628,共7页
银杏叶提取物物理属性是银杏叶制剂制造过程控制的关键质量属性。该研究以53批不同来源银杏叶提取物生产真实世界物料为研究对象,从3个层次开展研究。首先,基于粉体学评价方法,综合表征了银杏叶提取物生产真实世界物料5个维度共29个物... 银杏叶提取物物理属性是银杏叶制剂制造过程控制的关键质量属性。该研究以53批不同来源银杏叶提取物生产真实世界物料为研究对象,从3个层次开展研究。首先,基于粉体学评价方法,综合表征了银杏叶提取物生产真实世界物料5个维度共29个物理属性的质量参数,共1537个数据点。进一步采用物理指纹图谱技术,结合相似度评价,从整体角度分析了53批银杏叶提取物的粉末物理属性具有明显差异,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76~1.000。其次,构建了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模型,实现了不同来源银杏叶提取物生产真实世界物料的可靠辨识和区分;并创建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MSPC)模型,建立银杏叶提取物物料Hotelling T^(2)和平方预测误差(squared prediction error,SPE)控制图,结果发现B_(21)批次的SPE得分远超出99%的置信限22.4959,A_(1)和C_(10)批次的SPE得分超出95%的置信限16.0992,实现了银杏叶提取物生产真实世界物料中异常样品的判定。最终,建立了银杏叶制剂生产过程物料银杏叶提取物的物理质量控制方法,为银杏叶制剂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大品种 关键质量属性 银杏叶提取物 生产真实世界 粉末物理属性 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