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场景下联挂/解编技术方案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童超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1-187,共7页
灵活编组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灵活组织运营的全新技术,旨在解决同一线路不同时间、不同区域配置不同运能,在相同行车间隔条件下,实现客流高峰大编组高密度运行,平峰小编组高密度运行的问题。灵活编组技术方案能够应对客流风险,缓解高峰运... 灵活编组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灵活组织运营的全新技术,旨在解决同一线路不同时间、不同区域配置不同运能,在相同行车间隔条件下,实现客流高峰大编组高密度运行,平峰小编组高密度运行的问题。灵活编组技术方案能够应对客流风险,缓解高峰运输压力,提高平峰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节省运营能耗和运营成本。灵活编组核心关键技术是联挂/解编技术,研究从轨道交通运营需求及全自动运行系统能力特性角度,对行车能力、车辆接口、土建预留条件、站台门布置、信号系统等核心专业进行分析,设计出安全可行的联挂/解编技术方案,解决了城市轨道交通灵活组织运营的主要难点,为建设安全经济轨道交通、促进节能绿色轨道交通发展,提供了详实可行的设计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灵活编组 联挂 解编 全自动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城市轨道交通对交通方式分担的演化仿真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雪鑫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5-132,共8页
城市轨道交通的新线运营使得乘客的出行选择更加多样,为探究不同出行条件下地铁新线运营对交通方式分担的影响,引入出行者行为态度,建立概率选择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成本因素、出行者偏好因素、个人主观因素3方面构建巢式效用模型。以... 城市轨道交通的新线运营使得乘客的出行选择更加多样,为探究不同出行条件下地铁新线运营对交通方式分担的影响,引入出行者行为态度,建立概率选择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成本因素、出行者偏好因素、个人主观因素3方面构建巢式效用模型。以兰州城市轨道交通为实际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地铁1号线开通后,该线路的分担率与出行距离呈正相关,最终稳定在63.75%。另外对单位时间价值、出行者个人偏好及拥堵度的仿真表明高收入人群、时间偏好人群对于公共交通的选择程度较低,拥堵度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分担率呈现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新线开通 效用函数 交通方式分担 演化仿真 偏好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戈壁风区高速铁路防风工程设计思路探讨
3
作者 黄双林 《中国铁路》 2021年第8期58-64,共7页
高速铁路穿越戈壁风区,铁路运营安全及运营效率面临严峻挑战,需要通过设置防风工程来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营。以兰新高铁防风工程为例,根据铁路通过风速高、大风频次高、干旱缺水、温差大的戈壁风区,分析防风工程设计需解决的问题,探讨戈... 高速铁路穿越戈壁风区,铁路运营安全及运营效率面临严峻挑战,需要通过设置防风工程来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营。以兰新高铁防风工程为例,根据铁路通过风速高、大风频次高、干旱缺水、温差大的戈壁风区,分析防风工程设计需解决的问题,探讨戈壁风区防风标准选择、铁路选线、防风工程设置及防风结构设计的思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研究表明,防风标准的确定需综合考虑列车合理的停轮与限速天数,设置防风工程后,兰新高铁列车限速天数控制在全年的10%左右、列车停轮与限速的环境风速限值提高10~20 m/s较合适;基于地形、风力、大风频次及灾害程度等因素进行“防风工程分区”,综合考虑防风能力均衡性及防风结构过渡协调性,采取不同的防风措施,可为防风工程设置提供依据;戈壁大风区铁路宜远离风口,线路顺直且与风向夹角小,工程少设高桥、多低填方,戈壁漫流区需同时考虑防风与排水;选择合理的挡风结构位置、高度及挡风屏透风率,采用适合戈壁风区环境施工的拼装化防风结构,是防风工程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风区 兰新高铁 防风工程 设计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BIM模型信息完备性审查研究
4
作者 赵钦 赵杨阳 +2 位作者 马召熙 刘彦明 黑新宏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随着智能建造的发展,三维正向设计逐渐替代了传统二维设计,对设计成果的交付审查也将同步转换为对建筑信息模型的审查。地铁建筑设计区别于其他建筑具备较强的功能性,在实际设计交付成果审查中,会存在错审率、漏项高等问题。为解决该问... 随着智能建造的发展,三维正向设计逐渐替代了传统二维设计,对设计成果的交付审查也将同步转换为对建筑信息模型的审查。地铁建筑设计区别于其他建筑具备较强的功能性,在实际设计交付成果审查中,会存在错审率、漏项高等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本文依据相关国家标准,构建适用于地铁车站建筑信息模型完备性审查的本体模型,同时集成工业基础类(IFC 4.0)实例信息、计算机规则技术,实现模型完备性审查。以地铁车站的建筑单元为例,实现地铁车站模型在方案设计阶段的交付工作。该方法的提出有助于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本体 模型交付 语义网规则语言 地铁车站 完备性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UHPC试验箱梁的设计与施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琛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9-92,共4页
国内高速铁路32 m简支箱梁均采用整孔运输、架设施工,简支梁向更大跨度发展需解决梁重增加这一主要矛盾。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材料是一种新型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用其建造桥梁可以减小结构尺寸。为实现铁路大跨度简支梁整孔运架技... 国内高速铁路32 m简支箱梁均采用整孔运输、架设施工,简支梁向更大跨度发展需解决梁重增加这一主要矛盾。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材料是一种新型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用其建造桥梁可以减小结构尺寸。为实现铁路大跨度简支梁整孔运架技术,对24 m UHPC简支箱梁的主要构造进行了设计计算,并结合24 m UHPC试验梁的制作提出了主要施工工艺要求。结果表明,高速铁路UHPC简支箱梁理论计算可行,可推广至更大跨度简支梁的建造实践;结合结构受力要求宜选用水胶比较高的UHPC材料;UHPC箱梁的模板应设计为内模可伸缩体系以适应材料收缩变形较大的特点。UHPC节段蒸养应严格按照升温、恒温、降温三个阶段蒸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试验箱梁 设计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旅客流线重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曾凤梅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3-100,共8页
合理的旅客流线可以缩短旅客走行距离,为旅客提供多样化乘车选择和便捷候车体验。研究提出快速进站创新思路,实现铁路与地铁无缝衔接,有效缩短进站流线,在提高客运枢纽的整体运营效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不同类型客运站旅客流线的... 合理的旅客流线可以缩短旅客走行距离,为旅客提供多样化乘车选择和便捷候车体验。研究提出快速进站创新思路,实现铁路与地铁无缝衔接,有效缩短进站流线,在提高客运枢纽的整体运营效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不同类型客运站旅客流线的形式和优缺点进行分析,并以西安站改造为例,对其立体空间进行重构和优化,提出在车场下方的地铁交换层设置铁路快速进站厅,直接通达各站台,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有助于西安铁路综合枢纽的开发,对大型铁路客运站设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运站 旅客流线 西安站 优化 快速进站厅 零换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BIM实现通信信号协同设计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宋元斌 郭世勇 +1 位作者 李志标 王朝存 《铁道通信信号》 2018年第2期77-79,共3页
结合通信信号系统的特征,建立系统拓扑结构、工作原理的系统模型,以符合BIM技术体系以及工程协同建造中不同角色的需求。在BIM模型创建及应用过程中,将相关专业的设计者、设备制造者、工程施工者等均作为协同设计的主体,创建更合理、更... 结合通信信号系统的特征,建立系统拓扑结构、工作原理的系统模型,以符合BIM技术体系以及工程协同建造中不同角色的需求。在BIM模型创建及应用过程中,将相关专业的设计者、设备制造者、工程施工者等均作为协同设计的主体,创建更合理、更有效的通信信号设计协同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 通信 信号 设计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技术在城际铁路工程的研究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彦明 《铁路技术创新》 2019年第4期13-18,共6页
BIM技术在铁路工程中的研究应用逐步由局部工点应用向成段落应用转变,由单专业应用向多专业应用发展。选取西韩、阎机、西法机3条城际铁路中120?km范围内的所有工程作为BIM技术应用对象,涵盖站前至站后的测绘、线路、站场、路基等20个专... BIM技术在铁路工程中的研究应用逐步由局部工点应用向成段落应用转变,由单专业应用向多专业应用发展。选取西韩、阎机、西法机3条城际铁路中120?km范围内的所有工程作为BIM技术应用对象,涵盖站前至站后的测绘、线路、站场、路基等20个专业,基于BIM平台进行大量专业软件的二次开发,对铁路IFC、IFD标准进行验证与完善,实现BIM模型由设计阶段向施工阶段转换,为同类项目的BIM技术应用提供较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高速铁路 二次开发 标准验证 模型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冷链物流基地设施布局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春雨 李长淮 王言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7-62,111,共7页
随着冷链物流需求不断增加,铁路冷链物流也有了快速发展,为落实铁路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需要科学建设铁路冷链物流基地。在阐述社会生鲜食品冷链物流需求、铁路冷链物流需求及铁路冷链物流基地功能与分类的基础上,从铁路冷链物流基地的业... 随着冷链物流需求不断增加,铁路冷链物流也有了快速发展,为落实铁路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需要科学建设铁路冷链物流基地。在阐述社会生鲜食品冷链物流需求、铁路冷链物流需求及铁路冷链物流基地功能与分类的基础上,从铁路冷链物流基地的业务流程、功能分区及物流基地平面布局优化设计、设施设备分类及配置方法等方面,探讨铁路冷链物流基地设计,适应不同冷链业态需求下的铁路冷链物流基地需要,为铁路冷链物流基地设施布局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链物流 需求分析 平面布局 设施设备 配置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铁路路基设计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靳猛 《铁路技术创新》 2020年第4期39-42,共4页
BIM技术在铁路行业不断发展,工程应用越来越多,现有软件已经无法满足铁路路基BIM技术设计需求。为满足铁路BIM联盟颁布的铁路工程信息模型相关标准,基于欧特克平台,针对铁路路基BIM技术正向设计需要,进行了多项二次开发。研发系统以数... BIM技术在铁路行业不断发展,工程应用越来越多,现有软件已经无法满足铁路路基BIM技术设计需求。为满足铁路BIM联盟颁布的铁路工程信息模型相关标准,基于欧特克平台,针对铁路路基BIM技术正向设计需要,进行了多项二次开发。研发系统以数据为核心,结合快速建模、模型出图、数量计算等功能,探索铁路路基BIM正向设计技术。充分利用欧特克平台BIM设计软件的优势,结合既有CAD设计软件,在西韩城际铁路建设项目进行了技术验证。结果表明,研发系统的铁路路基BIM技术设计路线可行,设计深度基本满足正向设计要求,不断地进行深化研究,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BIM 城际铁路 正向设计 欧特克 REVIT 设计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电力专业BIM设计工具系统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昉 《铁路技术创新》 2020年第4期107-110,共4页
铁路电力专业实现BIM设计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搭建铁路电力专业BIM设计工具系统,既是实现该专业BIM设计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传统设计问题的机会。在数据驱动设计的技术路线指引下,结合电力专业实际特点及铁路BIM技术应用现状,通过梳理... 铁路电力专业实现BIM设计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搭建铁路电力专业BIM设计工具系统,既是实现该专业BIM设计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传统设计问题的机会。在数据驱动设计的技术路线指引下,结合电力专业实际特点及铁路BIM技术应用现状,通过梳理设计需求,探讨符合国际BIM标准的铁路电力专业BIM设计工具系统及研究路径,并给出设计工具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电力专业 BIM 设计工具系统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站场设计中过渡段计算公式推导
12
作者 党杨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3期56-59,共4页
在铁路车站设计范围内过渡段计算是较为常见的问题,通常以路涵、路桥、路隧等形式出现,为使年轻铁路站场设计工作者尽快掌握过渡段计算原理,本文对高速、普速铁路车站范围内正线及到发线路基基床与桥台、隧道、涵洞等横向结构物之间的... 在铁路车站设计范围内过渡段计算是较为常见的问题,通常以路涵、路桥、路隧等形式出现,为使年轻铁路站场设计工作者尽快掌握过渡段计算原理,本文对高速、普速铁路车站范围内正线及到发线路基基床与桥台、隧道、涵洞等横向结构物之间的过渡段、路堤路堑间过渡段计算公式给出严格推导过程,从而提高过渡段计算的准确性,避免多算少计过渡段量问题。最后,以某山区铁路路基站内路涵过渡段计算为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公式准确可靠,可作为过渡段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站场 过渡段 路堤路堑 桥涵隧道 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际铁路与高速地铁互联互通技术研究——以广州地铁22号线与广佛环城际铁路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文斌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92,共9页
目前,不同轨道交通制式间主要通过车站换乘的方式实现互联互通,随着珠三角地区城际及地铁线网的完善、经济的发展,旅客出行需求日益增长,对时效性和便捷性要求不断提升,为提高运输质量,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实现不同轨道交通系统间跨线运营... 目前,不同轨道交通制式间主要通过车站换乘的方式实现互联互通,随着珠三角地区城际及地铁线网的完善、经济的发展,旅客出行需求日益增长,对时效性和便捷性要求不断提升,为提高运输质量,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实现不同轨道交通系统间跨线运营的互联互通。以广州地铁22号线(采用市域D型车)与广佛环城际铁路为例,从客流特征、运输需求、列车运输组织及工程技术方案等方面分析两者实现互联互通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广佛环线与广州地铁22号线实现跨线运营在时效性上具有吸引力,具备客流支撑条件;城际线与采用D型车的高速地铁线在主要标准方面采取相关技术措施后可基本实现兼容统一,满足互联互通条件,但需要对信号、无线通信、票务等系统进行相关工程改造和兼容性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 城际铁路 高速地铁 互联互通 跨线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道岔分组的高速铁路车站咽喉通过能力计算
14
作者 党杨瑞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8,共10页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成网运营,点、线能力不匹配的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多条线路汇集的咽喉区成为限制车站通过能力的主要瓶颈。同时,列车密集到发,车流高度集中,高峰时段列车进出站频繁,进路交叉干扰加剧,这些特征均对车站咽喉带来很大压...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成网运营,点、线能力不匹配的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多条线路汇集的咽喉区成为限制车站通过能力的主要瓶颈。同时,列车密集到发,车流高度集中,高峰时段列车进出站频繁,进路交叉干扰加剧,这些特征均对车站咽喉带来很大压力。因此,结合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从咽喉通过能力计算着手,阐述咽喉通过能力动、静态影响因素,以进路为研究对象、车站拓扑图为依托,结合牵引计算,提出了基于道岔分组的咽喉通过能力图解思想及步骤。最后,以西安北郑西场为实例,将既有列车到发顺序作为输入流,经图解模型,得到最优进路分配方案视作输出流,并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表明:相比于利用率法,图解法计算结果更准确,同时又能反映接发车进路所占用道岔组及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道岔分组 咽喉通过能力 牵引计算 图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卵石地层矿山法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线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戴志仁 任建 +1 位作者 王俊 李小强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共8页
针对富水砂卵石地层新建隧道超小净距离下穿已运营地铁盾构隧道工程,对既有线保护涉及的隧道穿越工法进行了全面比较,研究了矿山法隧道涉及的地层超前支护方式,并采用数值计算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手段从受力转换与拱顶应力释放控制角度... 针对富水砂卵石地层新建隧道超小净距离下穿已运营地铁盾构隧道工程,对既有线保护涉及的隧道穿越工法进行了全面比较,研究了矿山法隧道涉及的地层超前支护方式,并采用数值计算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手段从受力转换与拱顶应力释放控制角度对隧道衬砌结构选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矿山法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营地铁隧道具有一定优势;矿山法隧道大管棚超前支护形成的钢筋砼扣拱,具有明显的隔断开挖扰动、减小地层应力释放的作用,发现钢管套打工艺可有效解决砂卵石地层钢管难以打入的难题;初期支护十二次衬砌十三次衬砌的结构型式可显著减小隧道永久结构施工期间的应力释放与围岩变形,最大程度减少结构受力体系转换过程中的应力释放与地层变形,确保满足既有线安全运营需求,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法隧道 富水砂卵石 近距离穿越 大管棚 二衬+三衬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线路智能优化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20
16
作者 薛新功 李伟 蒲浩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5,共10页
选线设计是铁路建设中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一项核心工作,开展线路智能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对提升铁路的设计效率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国内外线路智能优化研究进行系统地梳理与分析,综述了各类方法的基本原理及... 选线设计是铁路建设中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一项核心工作,开展线路智能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对提升铁路的设计效率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国内外线路智能优化研究进行系统地梳理与分析,综述了各类方法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并提出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总体看来,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线路智能优化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多维环境因素与线路之间的规律认知、线路方案多目标智能决策方法、兼具局部计算与全局态势感知的智能搜索方法,铁路主要技术标准智能优选与既有线智能增改建设计等方面尚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线路 智能设计 优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确定分界IMF分量的改进EMD方法 被引量:18
17
作者 鲁铁定 钱文龙 +1 位作者 贺小星 乐颖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20-725,共6页
针对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降噪过程中采用相关系数(p)准则确定分界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K值存在不准确性的问题,选用复合评价指标(T),综合考虑曲线平滑度(r)与均方根误差(RMSE)2个... 针对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降噪过程中采用相关系数(p)准则确定分界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K值存在不准确性的问题,选用复合评价指标(T),综合考虑曲线平滑度(r)与均方根误差(RMSE)2个指标值,提出一种改进的EMD降噪方法。利用9个模拟数据和2个陆态网基准站的实测GPS高程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复合评价指标比单一的相关系数指标所确定的分界IMF分量K值更准确,能够更可靠地识别噪声与信号的分界点,使降噪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D 相关系数 平滑度 复合评价指标 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削弱信噪混叠的EMD降噪方法 被引量:11
18
作者 鲁铁定 钱文龙 +1 位作者 贺小星 汪鑫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1-116,共6页
针对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降噪过程中存在信号与噪声模态混叠及直接将分界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归入高频噪声造成真实信号被“湮没”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EMD降噪方法。该方法将经... 针对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降噪过程中存在信号与噪声模态混叠及直接将分界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归入高频噪声造成真实信号被“湮没”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EMD降噪方法。该方法将经EMD得到的第2个IMF分量至分界IMF分量进行重构,对重构信号进行下一次EMD,获取其中的“真实”信号,多次重复此操作,最后将所有获得的低频信号累加,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利用2种模拟数据和1种GPS实测高程数据进行实验,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评价降噪效果,结果表明,改进的EMD方法较传统EMD方法降噪效果更佳,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D 信噪混叠 降噪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山区铁路选线思路及理念 被引量:71
19
作者 王争鸣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9,共5页
研究目的:基于多年对我国西北地区复杂山区铁路的选线实践,总结分析复杂山区铁路选线因素特点,研究提出复杂山区铁路选线的思路及理念,以科学合理确定线路走向方案,为国内复杂山区铁路选线提供技术指导,为国家铁路走向海外打下技术基础... 研究目的:基于多年对我国西北地区复杂山区铁路的选线实践,总结分析复杂山区铁路选线因素特点,研究提出复杂山区铁路选线的思路及理念,以科学合理确定线路走向方案,为国内复杂山区铁路选线提供技术指导,为国家铁路走向海外打下技术基础。研究结论:(1)复杂山区铁路选线因素最突出的五大特点是"城镇经济据点稀疏、地形困难、地质复杂、环境敏感性高、工程安全性强";(2)复杂山区铁路选线应贯彻"规划选线、重点工程选线、环保选线、地质选线、安全选线及全面系统比选"的思路及理念;(3)要充分落实各项主要影响因素对选线的影响程度,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选线原则和工程处理措施,按照"舍小求大"的原则进行综合比选分析,确定最优方案;(4)要不断跟踪相关专业技术发展动态、铁路勘察地理信息技术、修建技术及设备水平,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开阔选线思路和理念;(5)研究提出的复杂山区铁路选线思路及理念,对国内外复杂山区铁路选线设计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山区 铁路选线 思路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砂卵石地层盾构隧道微扰动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18
20
作者 戴志仁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8-96,共9页
基于近年来富水砂卵石地层中盾构隧道工程遇到的典型问题,对开挖面平衡与盾构掘进、管片拼装、隧道上浮与隧道轴线控制、刀具检修以及风险源加固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螺旋排土—泥膜支护理念兼具泥水盾构开挖面稳定与土压盾构排土... 基于近年来富水砂卵石地层中盾构隧道工程遇到的典型问题,对开挖面平衡与盾构掘进、管片拼装、隧道上浮与隧道轴线控制、刀具检修以及风险源加固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螺旋排土—泥膜支护理念兼具泥水盾构开挖面稳定与土压盾构排土简便的特点,可实现保压掘进和微扰动施工控制;基于盾构掘进总推力分析,明确了盾壳摩阻力的影响及减摩措施,进而改善盾构掘进姿态、减少施工扰动;给出管片接缝螺栓拧紧力矩控制值,可有效减少接缝处管片碎裂、接缝张开和渗漏风险;大比重浆液在控制盾尾后方隧道上浮和隧道纵向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可综合考虑采用大比重浆液、增加隧道纵向刚度、隔断隧道纵向水流通道、严格控制切向分力等措施,确保成型隧道轴线与质量满足设计要求;衡盾泥可在开挖面形成"泥墙",并保持一定的稳定压力以满足刀具更换需要;工艺灵活、效果可控的钢管隔离桩技术可起到保护构筑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砂卵石地层 盾构隧道 微扰动施工 盾构机总推力 刀具检修 地层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