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0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1
作者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2,239-240,共3页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铁西南院")始建于1959年,原为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南分院,现为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以隧道及地下工程、工程地质与地灾防治工程、桥梁及结构工程等为优势专业,是集科研、勘...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铁西南院")始建于1959年,原为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南分院,现为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以隧道及地下工程、工程地质与地灾防治工程、桥梁及结构工程等为优势专业,是集科研、勘察设计、技术咨询、试验检测、病害整治、信息化技术及配套产品研发于一体的科技型国有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管理系统 噪声防治 防治工程 公路养护 市政道路 技术咨询服务 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铁路工程地质世纪成就回顾
2
作者 粟建 陈成宗 +2 位作者 谭炳炎 王石春 何发亮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53-57,共5页
文章概述介绍了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在铁路工程地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回顾了机构、人员和装备的发展;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发展、科学研究成果及应用等发展过程。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勘察技术 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冻融过程中软黏土水热力试验研究
3
作者 郭焕明 张虎 +3 位作者 丑亚玲 郑波 胡金涛 韩善博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5-915,共11页
为了探究径向冻融条件下软黏土水热力过程,开展了不同温度下软黏土冻融试验,对比分析了各冻融过程中土样温度、含水率、土压力、排水量和耗电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冻融过程中土样实际温度下降速率均与冻结锋面的移动速率呈正相... 为了探究径向冻融条件下软黏土水热力过程,开展了不同温度下软黏土冻融试验,对比分析了各冻融过程中土样温度、含水率、土压力、排水量和耗电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冻融过程中土样实际温度下降速率均与冻结锋面的移动速率呈正相关关系,温度的传递效率主要与传热距离、传热介质和能量损失率有关;在土样冻结过程中,水分的迁移与冷端对水分的吸力作用和冻胀过程中冻胀对水分的相对作用密切相关;冻结过程中产生的环向和径向冷生构造会加速软黏土中水分的排出,冻胀力会对未冻区土体产生固结作用;通过对试验过程中冻结范围、排水量和耗电量的对比,发现试验温度为-15℃时在冻结过程中产生的融沉圈直径最大,此时的能耗比也最大,因此,将-15℃作为本系列试验的最佳冻结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人工冻结 水热力过程 最佳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超前探测技术在煤矿TBM掘进巷道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盛 陈召 +5 位作者 卢松 杨战标 冀畔俊 贺飞 鲁义强 刘佳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7,共11页
随着全断面掘进机TBM(Tunnel Boring Machine)逐渐应用于煤矿岩巷掘进,对不良地质构造进行超前准确快速预测的需求日益迫切。通过对主动源地震波超前探测方法的特点和TBM破岩震源超前探测技术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结合煤矿巷道地质和生产条... 随着全断面掘进机TBM(Tunnel Boring Machine)逐渐应用于煤矿岩巷掘进,对不良地质构造进行超前准确快速预测的需求日益迫切。通过对主动源地震波超前探测方法的特点和TBM破岩震源超前探测技术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结合煤矿巷道地质和生产条件,提出了适用于煤矿巷道TBM掘进的HSP超前探测方法。以河南平顶山首山一矿TBM掘进底板瓦斯治理巷道为工程背景,选用防爆硬件一体化设计的探测仪器在煤矿巷道中进行应用。构建了空间型观测方式对煤矿巷道近水平煤线进行探测,优化了双护盾TBM掘进巷道狭小空间检波器阵列式布置参数;基于时频分析、互相关干涉处理、反射与散射联合反演等方法处理原始信号并进行探测结果成像。研究表明:采用空间型观测方式可实现与巷道小角度斜交煤线的识别,设计震源与首检波器间距离为15 m时最优。通过时频分析提取有效信号,利用互相关干涉法获取虚拟震源道和反射特征曲线,并结合反射与散射联合反演成像得到探测区域地层反射能量分布图,能够较准确地推测得到围岩存在的不良地质构造。通过比较现场开挖揭露情况与探测结果发现两者吻合度较高,表明HSP超前探测方法可实现掘进工作面前方100 m范围内超前无损地质预测,有助于提高煤矿岩巷TBM掘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岩巷 超前探测 水平声波探测法(HSP) TBM 破岩震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山区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底鼓病害变形监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燕 邓波 +3 位作者 王波 刘上春 王君瑞 邓非凡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6期86-91,共6页
西南山区铁路客运专线具有高桥隧比、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恶劣等特征,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易出现各类工程病害。文章基于某隧道底鼓变形病害,设计并开展包含围岩变形、仰拱受力和道床板沉降变形3个监测指标的隧道变形监测方案。通过对监测... 西南山区铁路客运专线具有高桥隧比、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恶劣等特征,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易出现各类工程病害。文章基于某隧道底鼓变形病害,设计并开展包含围岩变形、仰拱受力和道床板沉降变形3个监测指标的隧道变形监测方案。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获取隧道和围岩受力变形的演化规律,据此提出后续加密轨道几何形位静态、动态检测和衬砌结构贯通裂缝观测、实施列车降速运行等处理措施。相关研究可为该客运专线的安全运营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为类似工程隧道病害的监测和整治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西南山区 客运专线 地应力 隧道变形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性大变形隧道橡塑海绵缓冲层变形释能效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匡亮 朱建林 +5 位作者 陶伟明 刘志强 吴剑 唐思聪 周路军 齐春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0,共7页
为探究橡塑海绵缓冲层在挤压性大变形隧道让压支护中的适用性,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现场测试等手段开展橡塑海绵缓冲层的释能效能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橡塑海绵的单轴压缩试验表明,橡塑海绵受力和变形满足线性关系,当橡塑海绵压... 为探究橡塑海绵缓冲层在挤压性大变形隧道让压支护中的适用性,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现场测试等手段开展橡塑海绵缓冲层的释能效能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橡塑海绵的单轴压缩试验表明,橡塑海绵受力和变形满足线性关系,当橡塑海绵压缩比达到70%时,材料尚未发生破坏,橡塑海绵的压缩变形性能和强度性能均良好,可作为缓冲层设置于挤压大变形隧道各层支护结构之间;(2)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较于40 cm厚衬砌无缓冲层支护体系和50 cm厚衬砌无缓冲层支护体系,40 cm厚衬砌+10 cm厚缓冲层支护体系对应的围岩拱顶沉降量分别增加7.23%、14.50%,仰拱隆起量分别增加8.86%、17.01%,第三主应力最大值分别降低53.35%和49.86%;(3)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大变形段有无缓冲层段受力测试对比试验表明,相较于无缓冲层支护体系,有缓冲层支护体系的支护接触压力、钢筋应力、混凝土应力分别降低55.7%、69.5%、60.9%。综上所述,橡塑海绵缓冲层具有较显著的释能效用,可提升支护体系的受力安全性,可作为一种让压支护手段在挤压性大变形隧道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挤压性大变形 让压支护 缓冲层 橡塑海绵 释能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链MCMC有限元模型修正收敛判定方法研究
7
作者 刘纲 谭帅帅 +1 位作者 邹春蓉 陈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5-93,共9页
针对多链MCMC算法主要依靠设置较多迭代步以生成足量后验样本的问题,提出了算法收敛及所需后验样本数量的自动判定方法.在MCMC算法迭代初期引入最优竞争策略,通过定向差分代替原有随机差分,从而使多链样本快速向目标方向移动以提升计算... 针对多链MCMC算法主要依靠设置较多迭代步以生成足量后验样本的问题,提出了算法收敛及所需后验样本数量的自动判定方法.在MCMC算法迭代初期引入最优竞争策略,通过定向差分代替原有随机差分,从而使多链样本快速向目标方向移动以提升计算效率;将当前迭代步多链带宽与预设精度指标相比较,自动判定由定向差分向随机差分的转换时机;基于抽样分布定理,采用一段区间内的样本构造t分布判定指标,对多链MCMC算法是否收敛进行自动判断,并在样本量满足统计要求后自动终止算法,以大幅减少算法平稳期的计算工作量.数值算例及实桥修正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计算精度下,所提判定方法可使多链MCMC算法燃烧期计算效率提高30%,考虑预设步长的情况下整个迭代过程可提速约50%,为基于贝叶斯的有限元模型修正在大型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有限元模型修正 贝叶斯估计 马尔可夫链 判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衬砌环向施工缝新型防排水结构性能研究
8
作者 郑波 赵万强 +5 位作者 吴剑 王立川 陈建军 许召强 李源熙 郭瑞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4,共6页
研究目的:渗漏水是隧道病害中最普遍的现象,以环向施工缝渗漏水尤为突出,给隧道安全运营造成隐患。基于“外排内防”设计理念,提出一种新型施工缝防排水结构,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等手段研究新型防排水结构的排水性能和应... 研究目的:渗漏水是隧道病害中最普遍的现象,以环向施工缝渗漏水尤为突出,给隧道安全运营造成隐患。基于“外排内防”设计理念,提出一种新型施工缝防排水结构,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等手段研究新型防排水结构的排水性能和应用效果,旨在有效解决隧道衬砌环向施工缝渗漏水问题。研究结论:(1)新型防排水结构中2 m宽凹凸防排水板可等效内径101 mm排水管,即使防水板失效,也能保证围岩地下水在无压状态下排到衬砌外;(2)围岩压力、衬砌混凝土浇筑压力对防排水板排水空间的挤压影响可忽略不计;(3)新型防排水结构取消了安装质量难以保证的中埋止水带,可大幅改善施工缝周围混凝土密实度;(4)现场试验表明,采用新型防排水结构的6环施工缝,在0.3 MPa水压力作用下,无任何渗水迹象;采用传统结构的3环施工缝均出现渗水;(5)新型防排水结构现场应用效果好,可解决施工缝渗漏水问题,并在施工缝渗漏水病害防治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缝 渗漏水 外排内防 凹凸防排水板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波束三维声呐在桥梁基础冲刷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何林焜 幸军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9期132-134,共3页
本研究主要介绍了多波束三维声呐系统水下检测的原理及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某桥基础冲刷状况进行了检测。通过与蛙人摸探成果的对比,验证了SONIC 2020多波束三维声呐探头在浅水检测中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准确探测桥梁河床地形... 本研究主要介绍了多波束三维声呐系统水下检测的原理及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某桥基础冲刷状况进行了检测。通过与蛙人摸探成果的对比,验证了SONIC 2020多波束三维声呐探头在浅水检测中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准确探测桥梁河床地形地貌、水下基础外观、水下基础冲刷等情况,其与传统水下检测技术相比,多波束三维声呐检测技术具有检测精度高、周期短、过程安全等优势,研究结果以期为类似浅水基础冲刷检测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 三维声呐 蛙人摸探 基础冲刷 水下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互层围岩铁路隧道底部变形模型试验研究
10
作者 相懋龙 阳军生 +3 位作者 吴剑 傅金阳 刘志强 罗钰博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8-177,共10页
为揭示复杂地应力下水平互层围岩铁路隧道底部变形机理,设计融合3D打印技术和复模工艺的精细化隧道模型,在实现隧道结构精度有效控制的同时可模拟隧底结构开裂情况,采用基于石膏相似材料的逐层浇筑方法制备水平软硬互层岩体,开展不同水... 为揭示复杂地应力下水平互层围岩铁路隧道底部变形机理,设计融合3D打印技术和复模工艺的精细化隧道模型,在实现隧道结构精度有效控制的同时可模拟隧底结构开裂情况,采用基于石膏相似材料的逐层浇筑方法制备水平软硬互层岩体,开展不同水平地应力下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底部隆起变形规律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地应力作用下隧底层状岩体呈层间分离和挠曲弯折破坏的隆起破坏特征,且隆起破坏区域会随水平地应力增大而向两侧及深部扩展;不同应力环境下隧道结构内力和隧底隆起变形有着显著差异,随水平地应力增大,衬砌两侧弯矩由向外逐步转为向内,仰拱中心处弯矩和轴力逐渐增大且处于整环衬砌的最大值,当侧压力系数K超过1.25时,隧底结构隆起显著增加,且隆起量值随K值增加较快,工程中应注意此类隧底隆起的预防及控制;高水平地应力作用下隧底层状岩体的隆起破坏是导致此类隧道底部隆起病害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水平层状岩体 高水平地应力 隧底隆起 精细化隧道模型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荷载作用下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PHC)管桩承载特性研究
11
作者 贾鹏 刘亮 +3 位作者 杨燕 李闯 李伟瀚 秋仁东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25年第1期73-81,共9页
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prestressed high-strength concrete,PHC)管桩是软土地区常用的一种桩型,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探究不同施工工艺、不同桩型以及不同桩顶土层抗力对其承载性能的影响程度,对某场地锤击... 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prestressed high-strength concrete,PHC)管桩是软土地区常用的一种桩型,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探究不同施工工艺、不同桩型以及不同桩顶土层抗力对其承载性能的影响程度,对某场地锤击、静压2种不同施工工艺下的3种桩型、2种桩径的16根PHC管桩进行了原位水平荷载试验,并采用有限元法对带承台以及桩顶有薄壳层2种工况下PHC管桩水平承载特性进行了补充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锤击、静压不同施工工艺以及桩型对试验桩水平承载力的影响不明显,同一桩径下不同桩型的试验桩的水平承载特性也基本相同。采用规范m(m为桩侧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法得到的桩身弯矩要比实测桩身弯矩稍小,但误差不大,表明目前桩基规范推荐的计算方法同样适用于水平荷载作用下PHC管桩桩身内力的计算。桩顶存在承台或者硬薄壳土层可有效提高桩身的水平极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C管桩 水平荷载试验 水平承载特性 施工工艺 桩型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超挖超耗管控措施研究
12
作者 欧小强 夏金选 +2 位作者 肖清华 海维深 陈静 《山西建筑》 2025年第1期158-163,共6页
隧道的超挖超耗管控是绿色低碳时代背景下工程界最关心的难题,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武两高速XFS隧道为背景,系统总结了隧道超挖超耗的10类影响因素和常见对策,包括围岩条件、施工参数、测量放样、爆破方案、... 隧道的超挖超耗管控是绿色低碳时代背景下工程界最关心的难题,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武两高速XFS隧道为背景,系统总结了隧道超挖超耗的10类影响因素和常见对策,包括围岩条件、施工参数、测量放样、爆破方案、钻孔质量、喷射混凝土回弹率、预留变形量、物资设备性能、作业人员水平和现场施工管控。分析了XFS隧道超挖超耗的原因,并制定了加强地质预报和超前支护施作,减小开挖进尺;动态调整爆破方案,严格炮孔质量检查;引入超细改性硅微粉优化配合比,提高喷射工艺水平;加强现场施工管控,制定超挖超耗管控办法,落实作业人员的激励奖惩等措施。措施执行后,XFS隧道平均超挖由30.1 cm降低至16.6 cm,综合超耗由173.7%降低至1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分离式双洞隧道 超挖 超耗 超细改性硅微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超前预报中不同性质充填溶洞地质雷达正演实验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刘伟 周斌 +1 位作者 甘伏平 赵伟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3-158,198,共7页
隧道掘进过程中常遇到溶洞等不良地质体,根据溶洞填充物不同,将其划分为空气溶洞、充水溶洞、淤泥溶洞和干砂溶洞。文章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原理,对这些常见岩溶病害进行了正演模拟,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理论模拟的效果。结果表明... 隧道掘进过程中常遇到溶洞等不良地质体,根据溶洞填充物不同,将其划分为空气溶洞、充水溶洞、淤泥溶洞和干砂溶洞。文章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原理,对这些常见岩溶病害进行了正演模拟,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理论模拟的效果。结果表明:溶洞雷达正演图像基本特征是一条双曲线同相轴。通过分析双曲线同相轴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可以推测出溶洞的几何位置,以及定性判断溶洞填充物的类型,且理论模拟效果与实测隧道剖面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地质预报 充填溶洞 探地雷达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长大隧道建设中地下水防治有关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4
作者 梅志荣 张军伟 李传富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8-82,共5页
研究目的:针对目前隧道施工过程中频发的突泥涌水地质灾害事故,提出了地下水防治的科学理念及其监测方法,旨在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研究结论:以铁路长大隧道工程建设为技术研究背景,着重论述了地下水活动和平衡规律、地质灾害... 研究目的:针对目前隧道施工过程中频发的突泥涌水地质灾害事故,提出了地下水防治的科学理念及其监测方法,旨在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研究结论:以铁路长大隧道工程建设为技术研究背景,着重论述了地下水活动和平衡规律、地质灾害与地下水、渗漏水对隧道建设的影响及其防治的重要性,地下水防治技术标准和措施等。工程实践表明,尽管精确分析和预测隧道的地下水影响情况是困难的,但在隧道施工期间及以后加强对围岩内流入隧道的地下水情况进行监测是重要的,地下水防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岩体注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隧道工程 地质灾害 地下水防治 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预报技术在隧道岩溶探测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郭如军 丁建芳 廖烟开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8-163,共6页
岩溶涌突水和涌突泥灾害对隧道施工危害极大,因此对隧道穿越位置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岩溶发育分布及其充填性质的探测一直是隧道施工中地质超前预报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针对纳黔高速公路西湖2#隧道工程岩溶预报的成功范例,详细介绍了&qu... 岩溶涌突水和涌突泥灾害对隧道施工危害极大,因此对隧道穿越位置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岩溶发育分布及其充填性质的探测一直是隧道施工中地质超前预报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针对纳黔高速公路西湖2#隧道工程岩溶预报的成功范例,详细介绍了"以地质调查法为基础、以超前导洞法和电磁波反射法为主要手段"的综合预报技术,并对其在隧道施工期岩溶探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综合预报技术对隧道岩溶的预测预报具有良好的效果,其预报结果可为动态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施工 岩溶 综合预报 电磁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岩地层盾构掘进中地面塌陷成因及预防措施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师亚龙 邢晓飞 +3 位作者 刘志强 裴涛涛 卢松 刘兴旺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08-114,共7页
针对吉隆坡石灰岩地层地铁区间隧道掘进过程中多次出现的地面塌方现象,文章通过对隧道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地面塌陷前多数监测断面数据显示稳定,未起到预测预判的作用。基于此文章系统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在溶洞探测方面的应用情况,... 针对吉隆坡石灰岩地层地铁区间隧道掘进过程中多次出现的地面塌方现象,文章通过对隧道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地面塌陷前多数监测断面数据显示稳定,未起到预测预判的作用。基于此文章系统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在溶洞探测方面的应用情况,提出隧道开始掘进前应提前采用地质物探技术,对溶洞进行识别探测,并进行注浆加固处理,避免出现地面塌方事故。该探测方法在另一区间隧道掘进过程中得到了有效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石灰岩 地面塌方 地质物探高密度电法 溶洞 注浆回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长隧道与横通道空间斜交结构施工力学研究 被引量:38
17
作者 张志强 许江 万晓燕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7-252,共6页
针对高速公路主隧道与车行横通道组成空间交叉结构,采用现场实测以及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手段,进行了结构施工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因横通道施工导致主隧道与横通道交叉部结构,特别是与横通道连接一侧结构处于十分不利的受力状况和变... 针对高速公路主隧道与车行横通道组成空间交叉结构,采用现场实测以及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手段,进行了结构施工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因横通道施工导致主隧道与横通道交叉部结构,特别是与横通道连接一侧结构处于十分不利的受力状况和变形特征,因此需要采取加固措施,以确保主隧道与横通道交叉部结构的安全。与无横通道情况相比,由于拱形支撑作用被切断,结构受力已不再是单一轴向受力,而产生了部分弯曲受力的复杂受力状况。归纳来看,交叉角越小,围岩应力集中程度越高,从设计角度考虑,交叉角应尽量大一些。研究结论对长大公路隧道设计、施工横通道,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大隧道 横通道施工 交叉角 拱形支撑 应力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移向量方位趋势线在乌鞘岭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宇 伍晓军 何川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48-1456,共9页
采用高精度全站仪配合反射膜片所组建的三维变形观测系统对乌鞘岭隧道F7断层和志留系板岩夹千枚岩地段的三维位移进行测试和分析,并借鉴欧洲学者所发展的隧道三维变形展示方式来呈现隧道开挖地层的反应特性和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用... 采用高精度全站仪配合反射膜片所组建的三维变形观测系统对乌鞘岭隧道F7断层和志留系板岩夹千枚岩地段的三维位移进行测试和分析,并借鉴欧洲学者所发展的隧道三维变形展示方式来呈现隧道开挖地层的反应特性和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用相距开挖面约1.0倍洞径处或在1.0倍洞径内的位移向量方位趋势线,可反映出一定区域岩体刚度的分布状况及变化趋势,并预判隧道开挖地层中一定范围内软硬岩层的变化趋势或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结构。目前国内尚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宜将隧道开挖产生的位移信息与实际揭露出的围岩地质状况进行大量的对比分析与研究,并可辅之以其他的超前地质预报手段,以合理预测隧道前方的地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隧道位移向量方位趋势线 乌鞘岭隧道 三维变形观测系统 岩体刚度 地质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拱隧道结构内力样式的模型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申玉生 赵玉光 高红兵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0,共5页
文章结合广惠高速公路小金口双连拱隧道工程(Ⅲ类围岩),开展大型相似模型试验研究和有限元数值分析,阐述了双连拱隧道的内力样式(二次衬砌的轴力和弯矩), 得出双连拱隧道的两边墙脚、中墙底部和顶部的弯矩值较大,尤其是中墙的受力特征... 文章结合广惠高速公路小金口双连拱隧道工程(Ⅲ类围岩),开展大型相似模型试验研究和有限元数值分析,阐述了双连拱隧道的内力样式(二次衬砌的轴力和弯矩), 得出双连拱隧道的两边墙脚、中墙底部和顶部的弯矩值较大,尤其是中墙的受力特征将直接决定双连拱隧道围岩的整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连拱隧道 模型试验 有限元数值分析 结构内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在南广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詹显军 王先龙 +2 位作者 陈礼伟 曹自印 唐斌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8-131,共4页
文章以南广铁路燕子山二号隧道监控量测为例,对采用隧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和常规水准测量两种监测方式测得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监测方法都能真实、正确地反映隧道周围围岩的变化情况,但由于自动监测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测... 文章以南广铁路燕子山二号隧道监控量测为例,对采用隧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和常规水准测量两种监测方式测得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监测方法都能真实、正确地反映隧道周围围岩的变化情况,但由于自动监测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更体现了其优越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变形 自动监测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