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高血压及其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和妊娠结局 被引量:1
1
作者 颜雪梅 肖霞 +1 位作者 孔繁娟 陈立章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0-407,共8页
目的:随着中国生育政策全面放开、女性妊娠年龄逐步提高、育龄期超重和肥胖比例逐步增加,慢性高血压(chronic hypertension,CHTN)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孕妇比例呈现增多趋势,发生不良妊娠结局风险显... 目的:随着中国生育政策全面放开、女性妊娠年龄逐步提高、育龄期超重和肥胖比例逐步增加,慢性高血压(chronic hypertension,CHTN)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孕妇比例呈现增多趋势,发生不良妊娠结局风险显著增加。本研究拟分析CHTN及其合并GDM的患病率,并比较二者的不良妊娠结局,旨在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根据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共378366例大型孕妇队列,筛选出CHTN孕妇1418例,其中单纯CHTN 1027例,CHTN合并GDM 391例。应用SAS9.4统计分析孕妇的基本情况、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并分析影响CHTN及其合并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妊娠合并CHTN的患病率为3.8‰,CHTN合并GDM的患病率为1.0‰。CHTN合并GDM患者占所有CHTN孕妇总数的27.57%(391/1418)。母亲年龄,妊娠次数,产次,既往剖宫产次数,入队列时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在CHTN合并GDM与单纯CHTN 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调整孕妇年龄、妊娠次数、产次等可能的混杂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TN合并GDM孕妇发生剖宫产的危险是CHTN孕妇的1.348倍(OR=1.348,95%CI 1.043~1.741),发生胎盘粘连的危险是CHTN孕妇的2.029倍(OR=2.029,95%CI 1.190~3.462),发生子痫前期的危险是CHTN孕妇的1.540倍(OR=1.540,95%CI 1.101~2.152),结局为巨大儿的危险是CHTN孕妇的2.670倍(OR=2.670,95%CI 1.398~5.100)。结论:CHTN孕妇合并GDM的风险较高,CHTN合并GDM患者的妊娠结局与仅患有CHTN的孕妇在剖宫产、胎盘粘连、子痫前期及巨大儿发生方面存在差异。CHTN合并GDM患者的孕期保健,特别是其血压及血糖的管理更需要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高血压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结局 前瞻性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及其流行病学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林慧君 王小磊 +2 位作者 田梦圆 李杏莉 谭红专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89-1694,共6页
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之一,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机器学习与经典统计学方法有相似之处,同时又能解决许多传统统计学难以处理的难题,因此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介绍了几种机器学习的常用算法,并对其特点和在流行... 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之一,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机器学习与经典统计学方法有相似之处,同时又能解决许多传统统计学难以处理的难题,因此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介绍了几种机器学习的常用算法,并对其特点和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读者可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机器学习方法,让机器学习技术更好地为流行病学研究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算法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中国老年人步速现状及慢步速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叶静 吴紫莺 +2 位作者 王伊伦 杨土保 李潇骁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4-498,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老年人步速现状及慢步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中年龄≥60岁、进行过步速测量、基本数据无缺失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研究对象的步速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 目的研究中国老年人步速现状及慢步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中年龄≥60岁、进行过步速测量、基本数据无缺失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研究对象的步速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慢步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7267例,其中男性3615例,女性3652例;研究对象总人群的平均步速为(0.76±0.22)m/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 70~79岁=2.26、OR≥80岁=6.34);女性(OR=1.50);文化程度(OR_(小学)=0.76、OR_(初中)=0.55、OR_(高中及以上)=0.47);肥胖(OR=1.43);疾病史(OR_(高血压)=1.28、OR_(慢性肺部疾病)=1.34、OR_(症状性膝骨关节炎)=1.18)是老年人慢步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中国老年人平均步速为(0.76±0.22)m/s,高龄、女性、文化程度较低、肥胖、既往患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症状性膝骨关节炎是我国老年人慢步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速 健康调查 老年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危险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叶长翔 陈生宝 +3 位作者 王婷婷 张森茂 秦家碧 陈立章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42-1249,共8页
目的了解早产的发生情况,并探讨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首次参加产前检查并决定住院分娩的孕早期孕妇及其配偶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可能与早产发生相关的暴露信... 目的了解早产的发生情况,并探讨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首次参加产前检查并决定住院分娩的孕早期孕妇及其配偶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可能与早产发生相关的暴露信息,并通过医院病历系统完成信息核查,记录妊娠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6764例孕妇完整资料,其早产发生率为17.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有不良妊娠史、孕前进食槟榔、有妊娠并发症史、有肝炎史、孕期未补充叶酸、孕期服药、孕期主动/被动吸烟、孕期饮酒、孕期不均衡饮食、孕期强体力活动、受孕方式为不孕经治疗自然受孕和辅助受孕,以及配偶年龄较大、体重指数较高、吸烟均为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孕妇教育水平高、配偶教育水平高、孕次少是早产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早产的危险因素很多,应特别注重孕妇的孕期生活行为,对孕妇及其配偶加强卫生宣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早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危险因素 前瞻性队列研究 孕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木生物炭联合油菜修复铅污染农田的效应
5
作者 倪娟 莫爱丽 +4 位作者 樊鑫婷 蒋圆圆 杨飞 彭堂见 刘俊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8-15,58,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松木生物炭联合油菜修复Pb污染农田土壤的效应。在湖南省湘潭县某地的Pb污染农田中施用不同量(0、200、400、600 g/m 2)的松木生物炭改良土壤,研究了松木生物炭对油菜生物量、根际土壤中Pb质量比与形态分布及油菜各器官... 本研究旨在探究松木生物炭联合油菜修复Pb污染农田土壤的效应。在湖南省湘潭县某地的Pb污染农田中施用不同量(0、200、400、600 g/m 2)的松木生物炭改良土壤,研究了松木生物炭对油菜生物量、根际土壤中Pb质量比与形态分布及油菜各器官中Pb的累积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400和600 g/m 2松木生物炭显著降低了油菜根际土壤中Pb的质量比,且Pb的质量比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规定的Pb的风险筛选值。松木生物炭增加了油菜根际土壤中Pb的可还原态比例,降低了其残渣态比例,促进了油菜植株对Pb的吸收和累积;400和600 g/m 2生物炭处理的植株中Pb总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植株的生长受到抑制。生物炭改变了Pb在油菜器官中的累积与分配格局;油菜根、茎部位中Pb的质量比增加,而籽粒中Pb的质量比显著降低;400 g/m 2生物炭处理的籽粒中Pb的质量比达到最小值。这些结果综合表明,施用≥400 g/m 2的松木生物炭联合油菜可以修复Pb污染农田,且显著降低油菜籽粒中Pb的质量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木生物炭 铅污染 油菜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平台HIV自我检测申请者的人群特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修翔飞 丁正伟 +4 位作者 林颖 陈梦施 谭红专 鲍宇刚 王璐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581-584,共4页
目的 了解HIV自我检测(简称自检)申请者的人群特征,为互联网HIV自检推广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网上自填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通过线上平台上申请HIV自检的人员信息,分析申请者的人口学和性行为学特征,采用χ2检... 目的 了解HIV自我检测(简称自检)申请者的人群特征,为互联网HIV自检推广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网上自填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通过线上平台上申请HIV自检的人员信息,分析申请者的人口学和性行为学特征,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的HIV自检阳性率差异。结果 2021年1-12月项目实施期间,共有8 092人申请HIV自检试剂,其中,首次接受HIV检测者占54.2%,4 219人上传检测结果,占52.1%。自检阳性率为1.64%(69/4 219)。在8 092名自检申请者中,男性占87.3%,年龄在18~34岁之间占80.6%,文化水平在大专/大学及以上占61.7%、有固定工作者占53.6%、性取向为同性占50.7%。其中,自检申请者MSM群体中,多性伴者占35.2%,最近1个月与同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22.7%,超过一半的申请者不清楚对方的HIV感染状况。年龄≥60岁、文化水平较低、性取向为同性、最近1个月内有肛交行为或发生性行为对方感染HIV者的HIV自检阳性率更高(P<0.05)。结论 互联网HIV自检能覆盖到未被诊断发现的HIV感染者及高危人群,特别是MSM人群,未来需进一步加大HIV自检的推广力度,扩大HIV检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自我检测 互联网 人群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