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Ⅰ型胶原蛋白和羟基磷灰石的新型仿生人工骨膜修复材料在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伴游离骨块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成洲 王鹏 +2 位作者 张海波 任聪慧 贾宝欣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2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Ⅰ型胶原蛋白和羟基磷灰石的新型仿生人工骨膜修复材料在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伴游离骨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临朐县人民医院因外伤致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伴游离碎骨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 目的观察基于Ⅰ型胶原蛋白和羟基磷灰石的新型仿生人工骨膜修复材料在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伴游离骨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临朐县人民医院因外伤致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伴游离碎骨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是否同意术中使用人工骨膜修复材料进行分组研究,未使用者纳入对照组(n=54),使用骨膜修复材料者纳入观察组(n=66)。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定期复查X线,进行为期1年的持续随访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结果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伴游离骨块中的患者应用人工骨膜修复材可促进骨折的修复愈合,减少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骨膜修复材料 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 游离骨块 骨折延迟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手术方式与疗效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守国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4期331-331,333,337,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手术方式以及疗效。方法:94例胃间质瘤患者入组试验,均行切除手术,随机均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47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予以观察和比较。结果:和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手术方式以及疗效。方法:94例胃间质瘤患者入组试验,均行切除手术,随机均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47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予以观察和比较。结果:和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比较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腹腔镜切除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安全性高,效果显著,临床可行性强,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腹腔镜 胃间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2 h开放流质饮食的效果和安全性
3
作者 张海波 张慧杰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5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究术后2 h开放流质饮食对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情绪状态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7月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5例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2例,给予... 目的探究术后2 h开放流质饮食对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情绪状态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7月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5例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2例,给予术后静脉补液、完全禁食,第2天清晨开放流质饮食,3 d后过渡到正常饮食;观察组103例,术后2 h开放流质饮食,次日晨更换为半流质饮食,术后3 d过渡到正常饮食,对比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开始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等),应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c affect scale,PANAS)评价两组术后的情绪状态,对比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术后腹痛、腹胀、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补液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开始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补液量、负性情绪评分、低血糖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正性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2 h开放流质饮食对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的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和情绪状态,降低并发症和低血糖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2 h 开放流质饮食 结肠息肉切除术 胃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良性结节低位小切口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4
作者 张海波 张慧杰 《中华养生保健》 2025年第4期80-82,86,共4页
目的 探讨低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效果及其对手术指标、机体炎性反应水平、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3年9月临朐县人民医院普外一科106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和观... 目的 探讨低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效果及其对手术指标、机体炎性反应水平、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3年9月临朐县人民医院普外一科106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传统组采取传统手术进行甲状腺结节切除,观察组采用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进行切除,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情况、术后机体炎性反应水平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甲状腺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大小及手术出血量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术后1 d、术后2 d,观察组数字疼痛视觉模拟法评分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术后3 d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白介素细胞-6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手术创伤小,用时短,手术出血量少,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水平,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手术效果优于传统甲状腺结节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良性结节 低位小切口 炎性反应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
5
作者 张海涛 宫晓丽 +2 位作者 王风栋 张海波 刘栋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4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比较成人腹股沟疝治疗中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或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筛选临朐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30名腹股沟疝成人患者为本次调查研究的观察对象,按其治疗方式... 目的比较成人腹股沟疝治疗中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或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筛选临朐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30名腹股沟疝成人患者为本次调查研究的观察对象,按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施行Lichtenstein术治疗,研究组施行TAPP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各时段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各炎症反应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各时段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7,P<0.05)。术前,两组患者TNF-α、IL-6、CRP、WBC及NEUT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各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成人患者在治疗中采用TAPP术,相较于Lichtenstein术,可加快术后的恢复速度,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 治疗 成人 腹股沟疝
原文传递
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3
6
作者 孟宪兰 李彩红 徐美玲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间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均经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诊断为癌因性疲乏。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间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均经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诊断为癌因性疲乏。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院内一般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12周的癌因性疲乏程度、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情况,比较出院12周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疼痛程度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12周时,观察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中无疲乏比例为26.7%,疼痛优良率为86.7%,总生活质量评分为(15.41±3.24)分,并发症发生率为4.4%;对照组患者分别为6.7%、55.6%、(12.31±3.32)分和2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明显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合并癌因性疲乏的疲乏程度,缓解术后疼痛程度,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预后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延续性护理 癌因性疲乏 生活质量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及氟尿嘧啶水平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守国 孙玉宝 +1 位作者 陈小军 刘栋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年第3期319-321,共3页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实施替吉奥胶囊联合注射用奥沙利铂(SOX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中氟尿嘧啶代谢因子水平变化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山东省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实施替吉奥胶囊联合注射用奥沙利铂(SOX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中氟尿嘧啶代谢因子水平变化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山东省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SOX方案新辅助化疗,并联合实施外科手术治疗。术中收集肿瘤标本与正常组织标本,并利用实时反转录技术进行检测,检测氟尿嘧啶代谢因子水平,并分析不同指标与临床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入组患者均顺利完成2个周期的SOX治疗方案,疗效判定总缓解率为61.0%(25/41)。治疗过程中有1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疗效达到临床缓解的患者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OPRT)mRNA水平显著高于疗效为未缓解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胃癌组织胸苷磷酸化酶(TP)mRNA、胸苷酸合成酶(TS)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胃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氟尿嘧啶代谢因子可作为进展期胃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临床效果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进展期 新辅助化疗 氟尿嘧啶
原文传递
综合护理对老年头面部皮肤癌根治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徐美玲 孟宪兰 李彩红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年第4期510-512,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老年头面部皮肤癌根治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间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皮肤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老年头面部皮肤癌根治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间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皮肤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和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伤口感染发生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和GQOL-74评分中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16.32±3.78)分、(59.39±6.97)分、(66.84±9.34)分和(60.38±8.46)分,均比对照组的(11.62±3.21)分、(51.34±6.72)分、(56.14±8.26)分和(52.96±7.64)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有效促进老年头面部皮肤癌根治术后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老年 头面部皮肤癌根治术后患者 康复 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