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WI联合3D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对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强 李晓伟 +5 位作者 韩广 李莹莹 魏本涛 刘晓朋 王富全 万振法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DWI联合3D-ASL技术在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各20例的MRI资料,分析平扫、增强扫描、DWI、3D-ASL图像特点,并测量最小ADC值及最大相对脑血流量(rCBF... 目的:探讨DWI联合3D-ASL技术在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各20例的MRI资料,分析平扫、增强扫描、DWI、3D-ASL图像特点,并测量最小ADC值及最大相对脑血流量(rCBF)。结果:鞍旁脑膜瘤多呈类圆形,T_(2)WI多呈等信号,增强扫描以早期中等程度强化常见,常见瘤周水肿及脑膜尾征;DWI多呈等高信号,最小ADC值(0.67~1.12)×10^(-3)mm^(2)/s,平均(0.76±0.13)×10^(-3)mm^(2)/s;多呈中高灌注,rCBF为5.072~9.683,平均7.062±3.571。海绵状血管瘤多呈哑铃状,T_(2)WI多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以充填式显著强化为主,未见瘤周水肿及脑膜尾征;DWI多呈低信号,最小ADC值(1.48~1.83)×10^(-3)mm^(2)/s,平均(1.56±0.25)×10^(-3)mm^(2)/s;多呈低灌注,rCBF为1.356~3.014,平均1.696±1.028。2组肿瘤形态、T_(2)WI信号、DWI信号、最小ADC值、强化方式、灌注信号及rCBF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WI联合3D-ASL技术在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鞍旁 脑膜瘤 海绵状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
作者 杨卢粉 刘晓朋 +2 位作者 有慧 李明利 冯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20-22,共3页
目的总结并分析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3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患者(男16... 目的总结并分析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3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患者(男16,女2)多表现为偏侧肢体无力。所有患者AFP均正常,7例(7/18)血清β-HCG升高,8例(8/15)脑脊液β-HCG升高。共发现19个病灶(1例双侧),MRI表现为Ⅰ型的有7例,T2WI呈斑片状稍高信号,无强化;7例为Ⅱ型,表现为斑片状、类圆形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结节状强化(病灶<3cm);5例为Ⅳ型,表现为囊实性团块影,显著强化(病灶≥3cm)。14例(14/18)出现同侧大脑脚萎缩,8例(8/18)出现同侧大脑半球萎缩。结论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好发于10-14岁男性,影像分型不同但各具特点,结合偏侧肢体无力的临床表现及血清和脑脊液肿瘤标志物(AFP、β-HCG)检查可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瘤 基底节区 磁共振成像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的脑血流量绝对值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3
作者 韩广 于秀英 范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 arterial spinlabeling,3D-ASL)技术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绝对值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健康志愿者82例,刚入院未经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6例,进...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 arterial spinlabeling,3D-ASL)技术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绝对值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健康志愿者82例,刚入院未经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6例,进行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常规序列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和3D-ASL的扫描,然后进行ASL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与右侧相应区域绝对脑血流量CBF绝对值的测量。病例组和正常组分别分为左侧和右侧灌注区,测量ASL所得的患侧与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CBF绝对值进行比较。结果 82例健康志愿者所测的ASL的CBF绝对值右侧为50.35ml/(100g·min),左侧为49.16 ml/(100g·min);36例DWI表现为高信号患者(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表现为灌注异常,其中16例右侧DWI表现为高信号者,ASL的CBF绝对值右侧(患侧)为15.6ml/(100g·min),镜像左侧为31ml/(100g·min),7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20例左侧为DWI表现为高信号者,ASL的CBF绝对值左侧(患侧)为18.65ml/(100g·min),镜像右侧为40.9ml/(100g·min),6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结论 3D-ASL技术的CBF绝对值能快速无创提供脑血流灌注情况,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序列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3D—ASL技术 脑血流量绝对值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CT灌注联合头颈CT血管造影成像对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松国 张涛 +5 位作者 孟祥福 韩召春 韩广 于秀英 张昕 刘晓朋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2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 探讨颅脑CT灌注(CTP)联合头颈CT血管造影(CTA)成像对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疑似AIS患者资料,观察颅脑CTP参数及头颈CTA责任血管狭窄情况。比较分析临床症状相符的异常灌注区及对侧镜... 目的 探讨颅脑CT灌注(CTP)联合头颈CT血管造影(CTA)成像对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疑似AIS患者资料,观察颅脑CTP参数及头颈CTA责任血管狭窄情况。比较分析临床症状相符的异常灌注区及对侧镜像区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及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参数,对比颅脑CTP及头颈CTA 2种成像检查阳性检出率,并计算颅脑CTP联合头颈CTA成像诊断早期AIS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40例疑似AIS患者经临床综合诊断及随访结果确诊早期AIS有34例,颅脑CTP成像中临床症状相符的异常灌注区32例,灌注异常区与对侧镜像区的CBV、CBF、M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CTP和头颈CTA成像检查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5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P=0.009),以临床综合诊断及随访结果为标准,颅脑CTP联合头颈CTA成像的灵敏度94%,特异度83%,阳性预测值97%,阴性预测值71%。结论 颅脑CTP联合头颈CTA检查对早期AIS的评估有较高的价值,能为临床上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颅脑照射 血管造影术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后标记延迟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评估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松国 韩广 +4 位作者 于秀英 李强 孟祥福 牛思梅 袁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3期231-233,23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后标记延迟(PLD)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技术在大脑中动脉狭窄(MCA)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并分析脑血流量(CBF)的异常灌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诊断为MCA的资料,根据狭窄侧供血区DWI是否有高信号分为DWI阳性组... 目的:探讨不同后标记延迟(PLD)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技术在大脑中动脉狭窄(MCA)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并分析脑血流量(CBF)的异常灌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诊断为MCA的资料,根据狭窄侧供血区DWI是否有高信号分为DWI阳性组及DWI阴性组。分别测量不同PLD(1.5s,2.5s)狭窄侧的CBF值对侧镜像区的CBF值,并计算两者比值。比较分析各组狭窄侧灌注的差异性,以及狭窄侧不同PLD(1.5s,2.5s)测得CBF值的差异性。结果:30例狭窄侧均表现为低或等灌注。其中DWI阳性组18例,PLD1.5s时,灌注减低15例,灌注正常3例;PLD2.5s时,灌注减低14例,灌注正常4例。DWI阴性组12例,PLD1.5s时,灌注减低10例,灌注正常2例;PLD2.5s时,灌注减低4例,灌注正常8例。在DWI阳性组,不同的PLD(1.5s,2.5s)在狭窄侧的低灌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P>0.05);在DWI阴性组,不同的PLD(1.5s,2.5s)在狭窄侧的低灌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2,P<0.05)。在DWI阴性组,用PLD2.5s测得狭窄侧相对CBF值明显高于PLD1.5s时的测值(t=6.52,P<0.05)。结论:不同PLD(1.5s,2.5s)3D-ASL成像技术在MCA中的临床应用是可行性的,能充分评估狭窄侧脑血流灌注的异常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 大脑中动脉 灌注成像 血流动力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TOF MRA联合3D-FIESTA序列对原发性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术前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松国 王立国 +5 位作者 张涛 韩召春 孟祥福 韩广 于秀英 刘晓朋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5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3D-TOF MRA联合三维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3D-FIESTA)序列对原发性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术(MVD)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行面神经MVD的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3D-TOF MRA联合3D-FIESTA序列图像重建分... 目的:探讨3D-TOF MRA联合三维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3D-FIESTA)序列对原发性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术(MVD)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行面神经MVD的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3D-TOF MRA联合3D-FIESTA序列图像重建分析面神经与邻近血管关系,比较患侧与健侧的差异,并与MVD结果对比。结果:49例中,41例(83.67%)患侧术前3D-TOF MRA及3D-FIESTA序列重建图像显示神经血管关系密切,明显高于健侧[2例(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4,P=0.000)。MVD术中发现43例神经血管关系密切,其中小脑前下动脉20例(46.51%),小脑后下动脉13例(30.23%),椎基底动脉8例(18.60%),小动脉及静脉2例(4.65%)。以面神经MVD术中所见为金标准,3D-TOF MRA序列联合3D-FIESTA序列诊断HFS的敏感度为90.70%,特异度为66.67%,阳性预测值为95.12%,阴性预测值为50.00%。结论:3D-TOF MRA联合3D-FIESTA序列图像重建能清晰地显示面神经与血管之间的关系,对原发性HFS术前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扫描参数对CT值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朱明 刘贵霞 李敬玉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4期473-475,共3页
目的:探讨CT扫描时,CT扫描参数对CT值的影响。方法:配置浓度分别为0.15%、0.3%、0.5%、3%泛影葡胺水溶液及95%乙醇各50 m L,分别抽吸到50 m L注射器中,将5个注射器平行放置在盛水玻璃容器中作为研究对象。CT剂量指数(CTDI)分别为50、35 ... 目的:探讨CT扫描时,CT扫描参数对CT值的影响。方法:配置浓度分别为0.15%、0.3%、0.5%、3%泛影葡胺水溶液及95%乙醇各50 m L,分别抽吸到50 m L注射器中,将5个注射器平行放置在盛水玻璃容器中作为研究对象。CT剂量指数(CTDI)分别为50、35 m Gy时,对研究对象行CT扫描,CTDI为50 m Gy时,扫描参数:140 k V、170 m As,120 k V、260 m As,100 k V、360 m As;分别扫描60层。CTDI为35 m Gy时,扫描参数:140 k V、120 m As,120 k V、165 m As,100 k V、250 m As;分别扫描60层;FOV 25 cm×25 cm,应用标准算法,5 mm层厚重建图像。结果:不同k V、同一CTDI时,ROI的CT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ROI的CT值>0时,ROI的CT值绝对差异>5 HU。同一k V、不同CTDI时,ROI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ROI的CT值>0时,ROI的CT值绝对差异<2 HU。结论:(1)在根据病变组织不同阶段CT值判定疾病性质时,每阶段CT扫描时应采用同一型号CT设备在同样k V下扫描,在满足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小X线CTDI。(2)CT增强扫描时,根据病灶组织的CT值判定疾病性质时,平扫和增强扫描应采用同一台CT设备扫描,扫描参数可在k V相同情况下,采用相同X线剂量自动调节技术,不必考虑CTDI对CT值的影响。(3)在对CT值同一性要求较高的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中,平扫和增强扫描需采用完全相同扫描参数,且不应用X线剂量自动调节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值 CT剂量指数 扫描kV值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_2 Mapping成像技术对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强 何莉 +1 位作者 赵蕾 韩广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51-153,158,共4页
目的:评价T_2 Mapping成像技术对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0例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研究组,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GE Discovery 750W 3.0 T超导型MRI仪,应用T_2 Mapping成像技术获取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关节软... 目的:评价T_2 Mapping成像技术对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0例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研究组,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GE Discovery 750W 3.0 T超导型MRI仪,应用T_2 Mapping成像技术获取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关节软骨T_2 Mapping伪彩图;测量髌骨后、股骨髁内外侧面负重区及对应胫骨平台面的关节软骨T_2 值,并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研究组关节软骨T_2 Mapping伪彩图为橙红色至绿色,且厚度不均匀至缺失;对照组关节软骨T_2 Mapping伪彩图为连续性一致的橙红色至红色。研究组关节软骨平均T_2 值均高于对照组对应关节面关节软骨平均T_2 值(均P<0.05)。结论:T_2 Mapping成像技术通过伪彩图显示和T_2 值的测量,可明确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的改变,是一种可靠的检查手段,可为临床诊断早期骨性关节炎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Mapping 磁共振成像 骨关节炎 软骨 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平扫定量测量胰腺脂肪含量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韩广 孟祥福 +1 位作者 范欣 王雪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评价手术切除胰腺标本脂肪含量与CT测量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其用于评估临床糖代谢异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行胰腺切除术并于术前1个月内接受CT检查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4例,女24例,年龄21~79岁,平均63.5岁。测... 目的:评价手术切除胰腺标本脂肪含量与CT测量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其用于评估临床糖代谢异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行胰腺切除术并于术前1个月内接受CT检查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4例,女24例,年龄21~79岁,平均63.5岁。测量手术切除标本胰腺非肿瘤组织的胰腺脂肪含量,以视野中脂肪面积占整个视野面积百分比表示。在CT平扫图像上测量胰腺和脾的平均CT值,计算胰腺与脾CT值差值(P-S)及胰腺与脾CT值比值(P/S)。选择脐水平层面测量腹腔内脏脂肪面积。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判断CT测量指标、内脏脂肪面积与组织标本胰腺脂肪含量的相关性;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CT测量指标、年龄、性别、内脏脂肪含量与糖代谢异常(如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异常或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组织病理学上胰腺脂肪含量为0~68.4%,与P-S、P/S显著相关(均P<0.01)。内脏脂肪面积与胰腺脂肪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52)。在年龄、性别和内脏脂肪面积调整后,CT测量指标仍是预测糖代谢受损的显著性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T可定量测量胰腺脂肪含量,CT值量化的胰腺脂肪含量化与糖代谢异常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胰腺切除术 脂肪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 T_2-Mapping成像对膝关节髌软骨早期退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于秀英 何勇 +2 位作者 赵蕾 刘松国 韩广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MRI T_2-Mapping成像对膝关节髌软骨早期退变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 Discovery 750 3.0 T MRI 8回波SE序列行髌骨轴位T_2-Mapping成像。采用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CRS)标准对髌软骨进行分级,并与关节镜下所见软骨对照,测量... 目的:探讨MRI T_2-Mapping成像对膝关节髌软骨早期退变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 Discovery 750 3.0 T MRI 8回波SE序列行髌骨轴位T_2-Mapping成像。采用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CRS)标准对髌软骨进行分级,并与关节镜下所见软骨对照,测量正常组和膝关节骨关节炎(OA)组的髌软骨最厚处和病变处的平均T_2值。结果:正常组膝关节软骨表面光滑、完整、信号均匀,伪彩图呈红色;OA组软骨连续性可,软骨层变薄,局部信号不均匀,伪彩图呈斑片状蓝绿色。早期OA组平均T_2值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T_2-Mapping成像对膝关节髌软骨早期退变有很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髌骨 软骨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管电压(70 kV)联合Flash扫描在新生儿胸部CT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登平 李强 +4 位作者 袁明 黄勇 韩召春 孟祥福 韩广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9期1497-1500,共4页
目的分析70 kV管电压联合大螺距扫描(Flash)技术在新生儿胸部CT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探讨其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诊疗的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利用70 kV联合Flash技术进行扫描,B组利用常规120 kV管电压进行扫... 目的分析70 kV管电压联合大螺距扫描(Flash)技术在新生儿胸部CT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探讨其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诊疗的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利用70 kV联合Flash技术进行扫描,B组利用常规120 kV管电压进行扫描,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图像的主、客观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检查,其中A、B两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分别为(3.6±0.5 vs 4.2±0.8,P=0.215)。客观图像质量评分主要指标方面:A组图像噪声高于B组(13.4±4.7 vs 8.8±4.3,P=0.1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NR B组优于A组(5.2±1.5 vs 8.5±5.7,P=0.2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CNR优于A组(14.6±4.5 vs 23.2±13.9,P=0.226)。辐射剂量方面:两组剂量长度乘积(DLP)、CT容积剂量指数(CTI vol)、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为:(6.8±3.1)mGy·cm vs(44.6±3.8)mGy·cm,P=0.000;(0.39±0.13)mGy vs(2.17±0.28)mGy,P=0.000;(0.26±0.12)mSv vs(1.73±0.15)mSv,P=0.000,A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70 kV管电压联合Flash技术的新生儿胸部CT图像质量满足诊断的同时可以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可以应用于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电压 新生儿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 T_(1ρ)值的测量在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雪 刘松国 +1 位作者 韩广 孟祥福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6期631-634,共4页
目的 :探讨MRI T_(1ρ)WI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40例早期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和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均行常规MRI扫描,并根据不同的自旋锁定时间(10、20、40和80 ms)行4次屏气T_(1ρ)扫描。分别测量出观察组和对照组肝脏的T_(... 目的 :探讨MRI T_(1ρ)WI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40例早期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和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均行常规MRI扫描,并根据不同的自旋锁定时间(10、20、40和80 ms)行4次屏气T_(1ρ)扫描。分别测量出观察组和对照组肝脏的T_(1ρ)值并进行对比;在对照组内分析受检者的年龄与肝脏T_(1ρ)值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平均T_(1ρ)值(56.0±4.0)m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7±3.5)ms。观察组Child-Pugh肝功能改良分级A和B级的T_(1ρ)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年龄与肝脏T_(1ρ)值无明显相关性(r=0.18,P=0.58)。结论:T_(1ρ)值在量化诊断早期肝硬化时具有较高敏感性和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ρ成像 自旋锁定 肝硬化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I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强 张昕 +3 位作者 刘伟 韩广 万振法 张树茂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5期432-434,共3页
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MRI表现,探讨3.0 T MRI在TM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临床确诊为TMD患者的MRI资料,观察其关节盘、关节囊、髁突骨质及翼外肌异常影像,并进行统计。结果:TMD患者的关节盘、关节囊、... 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MRI表现,探讨3.0 T MRI在TM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临床确诊为TMD患者的MRI资料,观察其关节盘、关节囊、髁突骨质及翼外肌异常影像,并进行统计。结果:TMD患者的关节盘、关节囊、髁突骨质、翼外肌异常影像概率与非TMD患者有显著差异。结论:3.0 T MRI能够全面评估TMD患者颞下颌关节情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病颈后路椎管成形术后椎旁肌的MRI表现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强 刘松国 +1 位作者 张昕 韩广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对比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术后椎旁肌MRI表现的变化,探讨椎旁肌面积变化与术后轴性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确诊的脊髓型颈椎病并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患者30例,测量术侧椎旁肌的净面积。结果:椎旁肌净面积除C_(3~4)、C_(4~5... 目的:对比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术后椎旁肌MRI表现的变化,探讨椎旁肌面积变化与术后轴性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确诊的脊髓型颈椎病并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患者30例,测量术侧椎旁肌的净面积。结果:椎旁肌净面积除C_(3~4)、C_(4~5)节段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余节段呈逐步递减的趋势。结论:C_(3~4)、C_(4~5)节段椎旁肌净面积在术后3~6个月内有一急性或亚急性的增大过程,可能与轴性症状的发生存在相关性;而从中期随访看,颈后椎旁肌是一个逐渐萎缩、脂肪化的过程,推测脂肪化与轴性症状的发生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旁肌 磁共振成像 轴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超大螺距扫描模式在婴幼儿胸部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登平 刘伟 +4 位作者 袁明 刘锋 韩召春 孟祥福 韩广 《实用医技杂志》 2021年第3期319-322,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利用第三代双源CT超大螺距扫描模式(Flash)联合高级迭代重建技术(ADMIRE)在婴幼儿啼哭状态下胸部CT扫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临沂市中医医院行胸部CT检查的婴幼儿患者85例,年龄1~36个月,分... 目的分析探讨利用第三代双源CT超大螺距扫描模式(Flash)联合高级迭代重建技术(ADMIRE)在婴幼儿啼哭状态下胸部CT扫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临沂市中医医院行胸部CT检查的婴幼儿患者85例,年龄1~36个月,分为A、B、C 3组。检查时在啼哭状态难以哄睡且家长不愿利用药物镇静的患儿纳入A组,共30例,在啼哭状态下进行大螺距(螺距3.2)扫描;B组32例,自然清醒平静呼吸状态下进行大螺距扫描;C组23例采用128层CT检查,在自然睡眠或镇静状态下利用常规扫描方法进行扫描。A、B 2组扫描方案及图像重建方案一致。检查完成后对3组图像进行主观及客观图像质量评价,包括运动伪影、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同时比较3组辐射剂量,包括辐射剂量容积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3组图像质量均达到诊断要求,其中B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4.5±0.6)分高于其他2组,A组(4.3±0.7)分高于C组(4.0±0.4)分,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客观图像质量评分:C组图像噪声(10.7±3.9)高于前2组,B组(9.5±4.5)高于A组(7.4±2.1),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5);A组((8.1±2.0)、B组(8.2±3.0)SNR高于C组(5.9±4.4),A组、B组大致相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85)。辐射剂量方面A组、B组DLP[(22.5±11.9)mGy·cm、(18.4±12.2)mGy·cm、(37.9±13.4)mGy·cm,P=0.002)]及CTDIvol[(1.1±0.5)mGy、(0.9±0.6)mGy、(1.7±0.6)mGy,P=0.008)辐射剂量小于C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A组、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5)]。结论第三代双源CT Flash模式联合高级迭代重建技术成像在婴幼儿啼哭状态下的胸部CT图像可以满足诊断要求并且辐射剂量明显减低,特殊情况检查时无需对患儿进行镇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大螺距 婴幼儿 胸部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参数3D ASL联合MRA对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代偿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于秀英 隋汝德 +5 位作者 何勇 赵小燕 刘松国 韩广 韩召春 孟祥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1期31-32,共2页
目的:探究双参数3D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 A SL)技术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后的侧支循环代偿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单侧MCA闭塞的患者38例,测定双侧MCA供血区脑血流量(CBF),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 目的:探究双参数3D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 A SL)技术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后的侧支循环代偿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单侧MCA闭塞的患者38例,测定双侧MCA供血区脑血流量(CBF),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侧MCA闭塞患者患侧CBF在PLD 1525ms组与2525ms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健侧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双参数3D ASL联合3D-TOF-MRA在评估单侧MCA闭塞后侧支循环代偿评估中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 双标记延迟时间 磁共振血管成像 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侧支循环代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对脑血容量值的直方图分析对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玲 刘爱友 韩广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绝对脑血容量(CBV)值的强化区域的直方图分析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与单发脑转移瘤鉴别中的可行性及诊断效能.方法:纳入经病理证实的15例GBM和12例单发转移瘤作为研究对象.对肿瘤强化区域的定量CBV图做直方图分析,记录2组患... 目的:探讨基于绝对脑血容量(CBV)值的强化区域的直方图分析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与单发脑转移瘤鉴别中的可行性及诊断效能.方法:纳入经病理证实的15例GBM和12例单发转移瘤作为研究对象.对肿瘤强化区域的定量CBV图做直方图分析,记录2组患者在25%、50%、75%及95%处的直方图截断值(依次记为CBV25%、CBV50%、CBV75%、CBV95%).采用双侧Mann-Whitney U检验验证2组间各参数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使用ROC曲线评估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仅CBV75%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5%可信区间(0.78,0.90)],当截断值为14.0 mL/100 g时具有最大的诊断效能(似然比为8.9),此时敏感度为89.6%,特异度为84.3%.结论:基于绝对CBV值的强化区域的直方图分析可鉴别GBM及单发脑转移瘤,其中CBV75%作用最大,在GBM瘤周水肿无明显浸润征象时,绝对CBV值的直方图分析可作为新的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灌注成像 直方图分析 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胃部病变128层CT误诊及漏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广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4期435-437,共3页
目的 :探讨常见胃部病变128层CT误诊、漏诊原因,提高术前准确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层CT漏诊、误诊的30例胃部疾病患者的CT资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胃癌8例中,腺癌4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漏诊1例,误诊为间质瘤1例,侵... 目的 :探讨常见胃部病变128层CT误诊、漏诊原因,提高术前准确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层CT漏诊、误诊的30例胃部疾病患者的CT资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胃癌8例中,腺癌4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漏诊1例,误诊为间质瘤1例,侵犯胰腺和结肠各漏诊1例;印戒细胞癌3例,2例诊断为胃溃疡并幽门梗阻,1例漏诊;鳞癌1例误诊为间质瘤。胃间质瘤7例,诊断为良性肿瘤4例,恶性肿瘤2例,畸胎瘤1例。淋巴瘤3例,其中1例因病变范围较为局限漏诊。另外,神经纤维瘤2例,重复畸形2例,胃憩室2例,血管球瘤1例,平滑肌瘤1例,异位胰腺1例,布氏腺异位1例,类癌1例,黑斑息肉1例,均误诊为间质瘤。误诊、漏诊原因主要为胃腔充盈不佳、呼吸运动伪影等。结论:掌握常见胃部肿瘤的128层CT表现,有助于减少误诊、漏诊,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常规序列及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癌术前诊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召春 刘松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8期89-91,共3页
目的:分析MRI常规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直肠癌术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沂市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常规序列和DWI序列扫描... 目的:分析MRI常规序列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直肠癌术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沂市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常规序列和DWI序列扫描,观察诊断结果,比较不同分化程度直肠癌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ecient,ADC),根据MRI图像判断环周切缘状态。结果:MRI检出低位、中位、高位直肠癌分别有34例、18例、11例,溃疡型35例、隆起型22例、浸润型6例,和手术所见完全一致。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MRI对直肠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69.84%。其中,Ⅰ期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是66.67%、94.44%和90.48%;Ⅱ期分别是53.85%、90.00%、82.54%;Ⅲ期是75.00%、77.14%、76.19%;Ⅳ期是76.92%、94.00%、90.48%。低、中、高分化癌灶的平均ADC值分别是(0.88±0.15)×10^(-3)mm^(2)/s、(1.02±0.28)×10^(-3)mm^(2)/s、(1.24±0.36)×10^(-3)mm^(2)/s,可见随着癌灶分化程度增高,ADC值也在增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MRI判断环周切缘状态的灵敏度为92.59%,特异度为86.11%,准确率为88.89%,Youden指数为0.787,和病理检查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MRI常规序列及DWI在直肠癌术前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明确肿瘤的位置和形态、辅助判断分期,预测环周切缘状态,为手术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MRI 扩散加权成像 ADC值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在成人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测量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松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在128层螺旋CT上的测量方法 ,为成人髋臼的手术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对120例成人双侧正常髋关节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分别于平行和垂直于人体重力线的冠状面及水平面重组,测量分析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结... 目的:探讨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在128层螺旋CT上的测量方法 ,为成人髋臼的手术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对120例成人双侧正常髋关节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分别于平行和垂直于人体重力线的冠状面及水平面重组,测量分析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结果:总外展角(49.87±4.10)°,男性(51.36±3.99)°,女性(48.83±3.87)°;总前倾角(18.62±5.37)°,男性(17.85±5.80)°,女性(19.16±5.00)°。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在性别间及左右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人体重力线为参照测量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准确客观,能为髋臼的手术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髋臼 前倾角 外展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