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关节镜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非止点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张志波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8期56-58,共3页
目的:观察全关节镜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非止点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在临沂市中医医院治疗的60例急性闭合性非止点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性手术,观察组... 目的:观察全关节镜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非止点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在临沂市中医医院治疗的60例急性闭合性非止点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性手术,观察组采用全关节镜微创经皮缝合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并发症、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跟腱粘连、跟腱坏死、皮缘坏死、腓肠神经损伤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chilles跟腱完全断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踝关节跖屈、背屈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关节镜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非止点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合性非止点性跟腱断裂 全关节镜技术 改良Kessler缝合法 临床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根本原因分析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刘凤玲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6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对胃癌手术后的患者给予以根本原因分析法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临沂市中医医院住院的100例胃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目的探讨对胃癌手术后的患者给予以根本原因分析法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临沂市中医医院住院的100例胃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根本原因分析法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并对两组肠胃功能恢复、并发症、生活质量、希望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各项肠胃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Herth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以根本原因分析法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相应护理措施,能够帮助胃癌术后患者提高术后恢复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从而提升胃癌术后患者的希望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原因分析法 护理干预 胃癌 术后恢复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浅静脉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冯立新 顾宪文 +2 位作者 吴超杰 田海鹰 冯培勤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2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浅静脉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研究组 :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浅静脉电凝术 30例 ;对照组 :采用传统手术方法 (高位结扎加迂曲静脉剥脱术 )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 目的 :对比研究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浅静脉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研究组 :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浅静脉电凝术 30例 ;对照组 :采用传统手术方法 (高位结扎加迂曲静脉剥脱术 )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下床时间、拆线时间、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5 )。结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浅静脉电凝术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法 (高位结扎加迂曲静脉剥脱术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浅静脉电凝术 治疗 大隐静脉曲张 疗效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显微血管减压术后无菌性脑膜炎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永博 王小花 +3 位作者 刘学来 杨培中 刘向东 张黎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67-468,共2页
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治疗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N)等颅神经疾患的首选外科治疗手术... 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治疗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N)等颅神经疾患的首选外科治疗手术方法。MVD术后无菌性脑膜炎的发生率远高于颅内感染,临床常见,其表现有时难以同感染相鉴别,治疗方法则截然不同。我院自2006年10月至2014年1月对63例MVD术后无菌性脑膜炎的患者行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无菌性脑膜炎 腰大池 脑脊液 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状胃食管新三角端端颈部器械吻合术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强 陈涛 +3 位作者 张力军 孙照军 翟传夫 马玲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6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新三角端端器械颈部吻合技术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食管癌患者行颈部管状胃食管新三角端端吻合术,作为治疗组,另选40例食管癌患者行颈部手工管状胃食管端端吻合术,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新三角端端器械颈部吻合技术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食管癌患者行颈部管状胃食管新三角端端吻合术,作为治疗组,另选40例食管癌患者行颈部手工管状胃食管端端吻合术,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无一例吻合口瘘及吻合口中重度狭窄病例发生,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4例,吻合口中度狭窄达7例、重度狭窄达5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管状胃食管新三角端端吻合术在可最大范围切除肿瘤同时,能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三角吻合 端端吻合 颈部器械吻合 吻合口瘘 吻合口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腑泻下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便秘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向东 董宁 王小花 《河北中医》 2005年第11期828-829,共2页
关键词 通腑泻下法 重型颅脑损伤 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与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君会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50例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50例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待两组患者护理后分别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的为60.00%,低于观察组的92.00%,且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36.00%vs.4.00%,P<0.05)。结论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同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出血 优质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例直肠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世峰 王琪 王书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0期1160-1161,共2页
目的探讨直肠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的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及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例直肠BSCC分别作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收集10例典型鳞状细胞癌(SCC)作对照。结果BSCC主要由密集的小细胞组成,排列成实... 目的探讨直肠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的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及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例直肠BSCC分别作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收集10例典型鳞状细胞癌(SCC)作对照。结果BSCC主要由密集的小细胞组成,排列成实体小叶状及假腺样(筛网状),并见粉刺样坏死及基底膜样物质沉积(PAS+),8例BSCC均见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状细胞癌成分,2例见局灶性鳞状细胞分化。免疫组化基底细胞样成分Ker(AE1/AE3)、Ker14、PCNA、LM及P53均阳性,Ker19,8例基底细胞样成分及4例伴随鳞癌成分同时阳性;Syn仅2例BSCC阳性,10例SCCKer(AE1、AE3)均阳性,6例Ker14弱阳性,4例Ker19弱阳性。10例BSCC和BCC其S100、CgA、NSE及SMA均阴性。结论BSCC是鳞状细胞癌独特的组织学类型,进行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BSCC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 诊断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培中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2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性抽取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218例,分为两组,每组109例。开颅手术组采用外科开颅行动脉瘤颈夹闭术治疗,介入治疗组采用... 目的观察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性抽取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218例,分为两组,每组109例。开颅手术组采用外科开颅行动脉瘤颈夹闭术治疗,介入治疗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介入治疗患者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开颅手术组(P<0.05);介入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57%,明显高于开颅手术组(P<0.05);介入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率为90.8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介入治疗组患者治疗后Glasgow预后评分良好8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栓塞 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22例体会 被引量:4
10
作者 季晖 臧西国 《肝胆外科杂志》 2002年第2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肝破裂 非手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结肠间置术治疗胃癌及食管下段癌51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强 张力军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6期412-414,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胃及食管下段切除后,间置带蒂横结肠在消化道重建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51例患者均系胃癌累及或者同时合并食管下段癌,病变范围比较广,在根治性切除癌肿后,均采用横结肠间置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在此基础上根据重建方式的不同分... 目的探讨全胃及食管下段切除后,间置带蒂横结肠在消化道重建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51例患者均系胃癌累及或者同时合并食管下段癌,病变范围比较广,在根治性切除癌肿后,均采用横结肠间置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在此基础上根据重建方式的不同分出两组:A组27例,间置横结肠的远端直接和十二指肠吻合;B组24例,间置横结肠远端和空肠行Roux-en-y吻合。观察比较两组间置结肠钡餐排空时间、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及营养状况等情况。结果手术后6个月间置结肠钡餐排空时间、反流性食管炎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等指标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横结肠间置术在全胃及食管下段切除后消化道重建中起决定性作用,其中选择间置横结肠远端和十二指肠吻合术式是可参考的较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结肠间置术 胃癌 食管下段癌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损伤的诊治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海鹰 冯培勤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96-398,共3页
目的 总结创伤性脾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年间收治的创伤性脾损伤 1 7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非手术治疗 1 3例 ,全部治愈 ;手术治疗 1 59例 ,其中87例行脾切除 ,72例行保脾手术 ,手术治愈率为 98 1 1 % ,死亡率为 1... 目的 总结创伤性脾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6年间收治的创伤性脾损伤 1 7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非手术治疗 1 3例 ,全部治愈 ;手术治疗 1 59例 ,其中87例行脾切除 ,72例行保脾手术 ,手术治愈率为 98 1 1 % ,死亡率为 1 89%。结论 脾损伤诊断中应以临床为主 ,应注意多发伤、复合伤和延迟性脾破裂 ;治疗应根据病人伤情选用非手术或手术治疗。术式选择应据脾损伤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损伤/诊断 脾损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预防肠粘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艳艳 孙运芳 《工企医刊》 2002年第6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胃肠蠕动,预防肠粘连的作用。方法:200例腹部束后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后6h开始功能锻炼,对照组于术后第2天开始常规方法锻炼。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拔胃...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胃肠蠕动,预防肠粘连的作用。方法:200例腹部束后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后6h开始功能锻炼,对照组于术后第2天开始常规方法锻炼。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拔胃管时间及肠粘连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瘘及切口裂开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起到预防肠粘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 肠粘连 腹部手术 功能锻炼 胃肠蠕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S系统中血管紧张素Ⅱ对人肝癌细胞中bF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大伟 邢雪 +2 位作者 邓乃梅 谭雪莹 汤海涛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4年第2期15-22,共8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I I)对人肝癌HepG 2细胞系中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 GF mR 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pG 2肝癌细胞,以不同浓度的AngI I对细胞进行药物处理并收集处理后不同时点的细胞,每组设3个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I I)对人肝癌HepG 2细胞系中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 GF mR 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pG 2肝癌细胞,以不同浓度的AngI I对细胞进行药物处理并收集处理后不同时点的细胞,每组设3个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检测AngI I处理前后HepG 2细胞中bF GF的表达,同时应用CCK-8法检测AngI I对HepG 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AngI I在刺激HepG 2细胞增殖同时还上调细胞中bF GF mR NA的表达(P【0.01),其作用随时间及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AngI I浓度为10~7mol/L,时间为48小时,这种作用达到最高值,且此作用可被AngI I1型受体(AT1R)拮抗剂所阻断。结论AngI I通过诱导人肝癌细胞中bF GFmR NA的表达,上调肝癌细胞中bF GF的含量,从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肝癌的生长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管紧张素Ⅱ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息肉5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王世峰 王琪 靳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7期865-866,共2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息肉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8年5月-2004年5月收治的5例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输尿管上皮性乳头状息肉,4例采取输尿管加输尿管开口处膀胱袖状切除,1例... 目的:探讨输尿管息肉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8年5月-2004年5月收治的5例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输尿管上皮性乳头状息肉,4例采取输尿管加输尿管开口处膀胱袖状切除,1例行病变处输尿管单切除术加输尿管端端吻合术。4例获得随访,时间为1~13年,均健康生存。结论:膀胱镜检查及逆行输尿管造影是诊断此病的重要方法。治疗以输尿管切除加输尿管开口处膀胱袖口状切除为主要方法,术后应坚持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息肉 血尿 膀胱镜检查 尿路造影术汐h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普胸术后心律失常及对策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涛 马继侠 《中国厂矿医学》 2005年第3期249-250,共2页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 心律失常 老年人 麻醉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早期NSCLC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大伟 张秀英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22期122-124,134,共4页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78例早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观察...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78例早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两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肺通气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74.28±4.20)mL,术后引流量为(567.45±30.37)mL,均少于对照组的(85.69±5.37)mL、(996.75±34.25)mL,手术时间为(196.37±24.25)min,长于对照组的(183.75±20.49)min,拔管时间为(4.56±0.67)d、住院时间为(6.53±1.23)d,均短于对照组的(5.79±1.23)d、(7.95±1.66)d,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5.01±0.95)分,低于对照组的(5.79±1.23)分,并发症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3.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呼气流量峰值(PEF)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FVC为(2.53±0.26)L,FEV_(1)为(2.04±0.25)L,PEF为(3.77±0.35)L/s,均大于对照组的(2.01±0.17)L、(1.69±0.21)L、(3.15±0.27)L/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手术时间较长,但其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快,能够减轻对早期NSCLC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且并发症更少,临床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术后疼痛 肺通气功能
原文传递
肝外伤治疗128例体会
18
作者 冯培勤 田海鹰 高晓冰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2000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 总结肝外伤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26a问收治的肝外伤128例,根据伤情采用非手术治疗21例;手术治疗107例,其中采用创面清创缝合结扎止血后填塞带蒂大网膜缝合或敞开引流76例,清创性肝切除术27例,清创缝合加肝动脉结扎术2... 目的 总结肝外伤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26a问收治的肝外伤128例,根据伤情采用非手术治疗21例;手术治疗107例,其中采用创面清创缝合结扎止血后填塞带蒂大网膜缝合或敞开引流76例,清创性肝切除术27例,清创缝合加肝动脉结扎术2例,肝周填塞2例。结果 118例(92.2%)治愈,10例死亡,死亡率7.8%。结论 根据AAST制定的肝外伤6级分类法中的I级和部分Ⅱ级患者在动态观察下可先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和Ⅲ级以上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处理。另外,肝外伤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临床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伤 非手术治疗 患者 清创缝合 体会 回顾性 结扎 结论 分类法 根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损伤15例诊治体会
19
作者 张力军 陈涛 +1 位作者 叶家全 刘新波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42-243,共2页
关键词 十二指肠损伤 诊断 治疗 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20
作者 孙照军 张力军 王强 《工企医刊》 2005年第2期13-14,共2页
目的:总结食管平滑肌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食管平滑肌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复发。结论:食管平滑肌瘤是最常见食管良性肿瘤。消化道钡餐是诊断食管平滑肌瘤的主要... 目的:总结食管平滑肌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食管平滑肌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复发。结论:食管平滑肌瘤是最常见食管良性肿瘤。消化道钡餐是诊断食管平滑肌瘤的主要方法:纤维食管镜和CT检查为本病提供可靠的依据;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平滑肌瘤 手术治疗 食管良性肿瘤 主要方法 纤维食管镜 消化道钡餐 肿瘤摘除术 临床表现 诊断方法 手术方式 临床资料 病理证实 回顾分析 手术死亡 CT检查 本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