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抗血小板治疗对轻型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周立峰 杨凯 +2 位作者 王华强 凌军 兰小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7期89-91,共3页
目的 分析双抗血小板治疗轻型卒中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事件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8月入住本院神经内科的轻型卒中患者87例,分为单抗血小板组42例和双抗血小板组45例,单抗血小板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 目的 分析双抗血小板治疗轻型卒中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事件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8月入住本院神经内科的轻型卒中患者87例,分为单抗血小板组42例和双抗血小板组45例,单抗血小板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双抗血小板组首次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 mg和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第2天起给予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比较两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结果 单抗血小板组42例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9例(21.43%),双抗血小板组45例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2例(4.44%),组间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抗血小板治疗轻型卒中对预防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抗血小板 单抗血小板 缺血性卒中 轻型脑卒中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嘧达莫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巧霞 李瑾娴 叶珍珍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43-945,共3页
目的分析双嘧达莫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丽水市中医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予以双嘧达莫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 目的分析双嘧达莫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丽水市中医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予以双嘧达莫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均连续治疗2周。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舒张期峰值速度(Vmi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生成素-1(Ang-1)]、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max、PI均较治疗前升高,Vmin、RI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Vmax、PI高于对照组,Vmin、RI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VEGF、bFGF、Ang-1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简易智力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MMSE、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嘧达莫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调节生长因子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及认知功能的恢复,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嘧达莫 丹参多酚酸盐 脑梗死 痴呆 血管性
原文传递
生津益胃汤治疗胃阴不足证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马金成 雷振东 李密密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1期73-77,共5页
目的研究生津益胃汤治疗胃阴不足证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笔者医院收治的胃阴不足证CHF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在积极治疗心力衰竭基础上,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多潘立... 目的研究生津益胃汤治疗胃阴不足证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笔者医院收治的胃阴不足证CHF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在积极治疗心力衰竭基础上,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多潘立酮片、胰酶肠溶胶囊治疗,试验组予生津益胃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量化评分、胃肠功能量化评分及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量化评分、中医症状量化评分,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GAS、血浆MTL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津益胃汤对胃阴不足证CHF合并胃肠功能障碍具有明显的疗效,可改善临床表现,调整胃肠激素及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津益胃汤 胃阴不足证 慢性心力衰竭 胃肠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4例急性脑卒中后谵妄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周立峰 章磊 冯炯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9年第1期71-,共1页
谵妄是由于脑部广泛性代谢失调所引起的急性器质性精神病性反应,是一种最常见的精神错乱状态,是部分脑卒中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降低脑卒中患者谵妄的发生率要依靠医院对老年和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的监护和管理。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发生率 脑卒中患者 肺部感染
原文传递
信息化三级联动健康管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兰火连 桑丽清 李瑾娴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16期2197-2202,共6页
目的探讨信息化三级联动健康管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丽水市中医院收治的13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给予信息化三级联动健... 目的探讨信息化三级联动健康管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丽水市中医院收治的13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给予信息化三级联动健康管理,对照组给予传统三级联动健康管理,干预周期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脑卒中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MBSS)、Barthel指数、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评分及脑卒中复发情况。结果136例患者中,病情恶化终止干预3例,其他原因终止干预2例,问卷调查无效造成研究数据无参考意义3例,最终观察组纳入65例患者,对照组纳入63例患者。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MBSS、Barthel指数、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脑卒中复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化三级联动健康管理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并能提高其家庭亲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信息化 健康管理 三级联动
原文传递
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促醒效果和生存质量的护理干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兰火连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8期85-87,91,共4页
目的探讨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促醒效果和生存质量的护理干预研究。方法 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n=35例)和常规护理组(n=3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如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血糖、药物止血、营养对症支持等。常规... 目的探讨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促醒效果和生存质量的护理干预研究。方法 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n=35例)和常规护理组(n=3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如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血糖、药物止血、营养对症支持等。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综合性护理,干预时间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促醒效果、并发症和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护理干预组上升值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干预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χ2=4.79,P<0.05);同时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四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护理干预组上升值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GCS评分,促进患者的早期苏醒,避免或减少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 综合性护理 促醒 并发症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社区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兰火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调查脑卒中患者社区护理需求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社区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6~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次整群抽样调查方法 ,对浙江省丽水市30个社区2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日常活动能力(Barthe... 目的调查脑卒中患者社区护理需求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社区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6~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次整群抽样调查方法 ,对浙江省丽水市30个社区2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对社区护理的需求情况等,分析影响社区护理需求的因素。结果在社区护理需求的各维度中,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最高,分值为(32.1±3.6)分,其次为提高自强我护理能力的护理需求,分值为(19.1±4.2)分。患者对社会支持的需求最低,分值为(10.2±3.1)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arthel指数、工作状态、职业、经济收入、脑卒中类型是患者对社区护理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社区护理需求较强,其中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最强。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工作状态、职业、经济收入、脑卒中类型是患者对社区护理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社区护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可喜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周立峰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8年第6期421-422,共2页
关键词 都可喜 尼莫地平 血管性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泼尼龙联合骨化三醇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项琳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6期522-524,528,共4页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联合骨化三醇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复发型多发性硬化患者56例,随机分为基础组28例,急性期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缓解期6个月内口服甲泼尼龙,联合组28例急性期同样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缓解期6个月...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联合骨化三醇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复发型多发性硬化患者56例,随机分为基础组28例,急性期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缓解期6个月内口服甲泼尼龙,联合组28例急性期同样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缓解期6个月内口服甲泼尼龙及骨化三醇,随访期2年间仅服用骨化三醇,评估复发次数及间隔时间、EDSS评分等临床疗效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及复发次数等一般资料及治疗后多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个月时,联合组脑神经受损患者增加1例,基础组增加5例(P<0.05);治疗后24个月,联合组患者多发性硬化复发(1.13±0.52)次,复发时间间隔(329.21±32.65)天,EDSS值(3.32±0.67)分,均优于基础组的复发(1.53±0.65)次,复发时间间隔(248.13±35.05)天、EDSS值(3.93±0.58)分(P<0.05或P<0.01)。结论甲泼尼龙联合骨化三醇能够延迟多发性硬化再次发作的时间,减少发作次数,减慢硬化发展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复发型 甲泼尼龙 骨化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氮平治疗急性中风后谵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立峰 《海峡药学》 2010年第5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性中风后谵妄药物干预的必要性及奥氮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中风后并发谵妄患者6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氮平(美国礼来公司生产,5mg/片)睡前口服,... 目的探讨性中风后谵妄药物干预的必要性及奥氮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中风后并发谵妄患者6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氮平(美国礼来公司生产,5mg/片)睡前口服,起始剂量2.5mg·d^-1,根据病情调整剂量,范围2.5-20mg·d^-1,连续用药观察1周。采用美国NIMH修订的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评价精神障碍严重程度及改善情况;不良反应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安全性好。结论有必要对急性中风后谵妄药物干预,奥氮平有利于该类患者的病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急性中风 谵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B模型在脑卒中患者院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李艳 兰火莲 《中国医院统计》 2019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 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在脑卒中患者院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某医院诊断且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 目的 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在脑卒中患者院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某医院诊断且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IMB模型干预,比较2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达标率、护理问题发生率及处理情况、干预后生存质量.结果 出院后,观察组患者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达标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身体质量指数(BMI)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问题处理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MB模型在脑卒中患者院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脑卒中 院外管理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预检分诊专员效能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李艳 李瑾娴 《中国医院统计》 2019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分析改善预检分诊专员效能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某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3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预检分诊,观察组改善预检... 目的分析改善预检分诊专员效能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某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3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预检分诊,观察组改善预检分诊专员效能,比较2组医生接诊时间、护士预检评估时间、静脉抽血时间、患者到达医院急诊至静脉溶栓用药时间(DNT)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生接诊时间、护士预检评估时间、静脉抽血时间及DNT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改善预检分诊专员效能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提高抢救效率,缩短DNT时间,增加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预检分诊 抢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在脑胶质瘤治疗中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邱伟文 曲春生 +1 位作者 李凌云 张旭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0期00090-00090,105,共2页
目的以脑胶质瘤者为判定对象,观察分析选择应用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以2018.6为研究起始,直至2020.6,病例对象取60例脑胶质瘤者,以数字号形式随机进行患者划分,即甲组(n=30)、乙组(n=30)。选择实施传统术式治疗甲组,选择实施显微手术... 目的以脑胶质瘤者为判定对象,观察分析选择应用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以2018.6为研究起始,直至2020.6,病例对象取60例脑胶质瘤者,以数字号形式随机进行患者划分,即甲组(n=30)、乙组(n=30)。选择实施传统术式治疗甲组,选择实施显微手术治疗乙组。经对研究结果分析,包括围术期指标,MMSE评分,对不同治疗取得疗效情况分析。结果 以甲组、乙组为判定对象,对比术后下床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中,前者短于后者;对比术中出血量中,前者多于后者;在对比MMSE评分中,术后评分数据对比,较甲组,乙组数据评分更高(P<0.05)。结论 对脑胶质瘤患者予以显微手术治疗,疗效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机体恢复,认知功能提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 脑胶质瘤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星状神经节联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体位性低血压:随机对照试验
14
作者 李密密 周立峰 马金成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9-1124,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星状神经节对帕金森病(PD)体位性低血压(OH)患者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PD合并OH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4例,脱落2例,剔除1例)和西药组(34例,剔除1例)。两组均给予稳定剂量的抗PD西药,西药组予盐酸米多君片口服... 目的:观察针刺星状神经节对帕金森病(PD)体位性低血压(OH)患者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PD合并OH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4例,脱落2例,剔除1例)和西药组(34例,剔除1例)。两组均给予稳定剂量的抗PD西药,西药组予盐酸米多君片口服,每次2.5mg,每天2次,针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针刺双侧星状神经节,不留针,每天1次,每周5 d。两组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卧位及立位血压、体位性低血压自评量表(OHQ)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针药组患者立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OHQ评分、中医证候积分、UPD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西药组患者卧位SBP较治疗前升高(P<0.05),OH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血清NE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后,针药组立位SBP、DBP及血清NE含量高于西药组(P<0.01,P<0.05),OHQ评分、中医证候积分、UPDRS评分低于西药组(P<0.05,P<0.01)。针药组总有效率为87.1%(27/31),高于西药组的63.6%(21/33,P<0.05)。结论:针刺星状神经节可升高PD合并OH患者的立位血压,改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上调NE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低血压 帕金森病 针刺 星状神经节 去甲肾上腺素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头针调衡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5
作者 楼喜强 刘襄 +3 位作者 刘春花 林华俭 刘鸿 凌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11-1215,共5页
目的:比较头针调衡电刺激与常规头针治疗脑梗死亚急性期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脑梗死亚急性期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27例,脱落2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和语言训练。观察组选取双侧顶颞前... 目的:比较头针调衡电刺激与常规头针治疗脑梗死亚急性期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脑梗死亚急性期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27例,脱落2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和语言训练。观察组选取双侧顶颞前斜线下2/5、颞前线予头针治疗,得气后脑梗侧予疏密波(兴奋)电刺激、非脑梗侧予连续波(抑制)电刺激,对照组于患侧顶颞前斜线下2/5、颞前线予常规头针治疗,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ABC)评分、波士顿失语症严重程度(BDAE)分级,采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仪(f NIRS)实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局部大脑皮层区氧合血红蛋白(Hb O2)、脱氧血红蛋白(D-Hb)和总血红蛋白(T-Hb)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听理解、复述、命名、自发谈话评分及BDAE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Hb O2、T-Hb水平升高(P<0.01),D-Hb水平降低(P<0.01),且观察组患者Hb O2、T-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D-H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24/26),高于对照组的84.0%(21/25,P<0.05)。结论:头针调衡电刺激可改善脑循环,激活脑皮质特定功能区域,促进大脑语言功能的重建和恢复,其疗效优于常规头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亚急性期 运动性失语 头针 电刺激
原文传递
老年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周立峰 李迪 +1 位作者 凌军 李群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6年第20期3019-3021,302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类型、耐药性及肺部感染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12月28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病原菌类型、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及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结果28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类型、耐药性及肺部感染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12月28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病原菌类型、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及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结果28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率为22.73%,共检出病原菌8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为52株、28株、6株,各占60.47%、32.56%、6.98%。除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率为0,其他病原菌显示多药耐药;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住院时间、意识障碍、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等因素是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发生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对应措施控制危险因素,有针对性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肺部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