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精准教学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艾慧俊 汤贞彦 +3 位作者 戴丽雅 吕晴 杨伟斌 陈方红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2年第6期579-583,共5页
目的 研究精准教学在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专业基地参加超声医学科住培的住院医师为对象。2018年1月—2020年12月的30名设为观察组,2015年1月—2017年12月的30名设为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精... 目的 研究精准教学在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专业基地参加超声医学科住培的住院医师为对象。2018年1月—2020年12月的30名设为观察组,2015年1月—2017年12月的30名设为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精准教学,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观察两组住院医师的各项考核成绩。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考核,亚专科(81.73±6.26)分,大出科(75.13±3.61)分,年度模拟(79.35±2.77)分,国考模拟(86.71±9.42)分,国考成绩(100.35±8.19)分;技能考核,专业技能(97.32±4.37)分,诊断报告(80.57±2.62)分,临床思维(76.57±2.38)分;独立上机考核,腹部(101.42±3.19)分,心脏(93.19±2.49)分,妇产(99.45±4.04)分,浅表器官(100.52±4.22)分,周围血管(98.48±3.77)分;模拟结业考核,病史采集(93.13±1.84)分,体格检查(93.44±1.29)分,心肺复苏(95.81±3.69)分,气管插管(94.16±2.82)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医学科住培应用精准教学能够有效提高住院医师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增强独立上机及实践操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超声医学科 精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超声影像组学模型对乳腺癌PD-L1表达水平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周柳荫 周毅 +4 位作者 潘颖 蔡仕彬 吴爱芬 卢伟业 陈述政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898-905,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机器学习的超声影像组学模型在术前预测乳腺癌患者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水平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4年3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经病理学证实的在术前接受常规超声检查的177例乳腺癌患者,按7:3随机分为训练... 目的:探讨基于机器学习的超声影像组学模型在术前预测乳腺癌患者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水平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4年3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经病理学证实的在术前接受常规超声检查的177例乳腺癌患者,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124例)和测试集(53例),提取超声图像上病灶的影像组学特征。组内相关系数用于去除一致性较差的特征,Pearson用于去除冗余特征,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法用于对保留特征的进一步降维,最终筛选出与PD-L1表达水平相关的最优特征。利用Logistic回归、支持向量机和极端梯度提升决策树(XGBoost)分别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用于筛选临床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模型;基于影像组学评分和临床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ROC曲线评估不同模型的诊断性能,并计算出AUC、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分化程度低、Ki-67高表达是术前预测PD-L1表达水平的临床危险因素。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XGBoost模型均表现出最高的诊断性能,AUC分别为0.833、0.776。进一步基于分化程度、Ki-67表达和XGBoost影像组学评分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其在训练集中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902、80.39%、91.78%、86.73%,在测试集中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835、86.36%、77.42%、80.90%。结论:采用XGBoost建立的超声影像组学模型对乳腺癌PD-L1表达水平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联合临床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可以进一步提升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乳腺癌 超声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阶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肝细胞癌Ki-67表达水平的价值
3
作者 季超 吴爱芬 车汉洋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24期2632-2638,I0008,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灰阶超声(US)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对肝细胞癌(HCC)Ki-67表达水平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4年3月于丽水市中心医院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HCC共27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US和SWE检查资料,以7... 目的探讨基于灰阶超声(US)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对肝细胞癌(HCC)Ki-67表达水平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4年3月于丽水市中心医院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HCC共27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US和SWE检查资料,以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94例和验证集83例,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Ki-67高表达组和Ki-67低表达组。使用3D Slicer软件分别在US和SWE上沿病灶轮廓手动勾画感兴趣区。使用Pyradiomics软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采组内相关系数、Pearson相关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回归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分别构建US、SWE和US+SWE共3种影像组学模型并获得影像组学评分。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临床指标中筛选Ki-67表达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临床模型。选择效能最高的影像组学评分和临床独立预测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估各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Ki-67高表达组Ki-67与低表达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肝硬化、HBsAg、ALT、AST、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TBil、DBi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大小、甲胎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asso回归分别筛选出9、7、12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构建US、SWE和US+SWE影像组学模型,3种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分别为0.829、0.792、0.870,在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779、0.751、0.829。将肿瘤大小、甲胎蛋白作为独立预测因素构建临床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754、0.740。US+SWE影像组学评分联合肿瘤大小、甲胎蛋白构建了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提高至0.926、0.867。结论基于US+SWE影像组学评分联合临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HCC患者Ki-67表达水平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辅助临床制定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超声 剪切波弹性成像 KI-67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会阴超声评估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分析 被引量:35
4
作者 冯娅琴 谢丽丹 +1 位作者 陈方红 周宁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6期700-703,共4页
目的探讨会阴超声观察康复治疗对产后女性盆底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妇产科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5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分为两组,康复组给予康复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产后保健操,运用会阴超声检... 目的探讨会阴超声观察康复治疗对产后女性盆底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妇产科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5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分为两组,康复组给予康复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产后保健操,运用会阴超声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在静息、缩肛时、瓦氏动作时盆膈裂孔前后径、周长、面积和耻骨直肠肌宽度的变化;检测静息到瓦氏动作患者膀胱颈位置变化。结果康复组治疗后静息时盆膈裂孔前后径、周长、面积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值分别为3.189、4.024、4.385,均P<0.05),而常规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075、0.816、0.139,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盆膈裂孔前后径、周长、面积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3.001~4.365,均P<0.05),康复组耻骨直肠肌宽度显著高于治疗前(t=3.257,P<0.05),而常规组治疗前后耻骨直肠肌宽度无显著性差异(t=0.012,P>0.05)。治疗后康复组瓦氏动作时盆膈裂孔前后径、周长、面积和BND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值分别为3.871、4.582、5.347、3.562,均P<0.05),而常规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871、0.492、0.323、0.435,均P>0.05),且康复组治疗后瓦氏动作时盆膈裂孔前后径、周长、面积和BND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治疗后(t值分别为3.281、4.134、4.762、3.511,均P<0.05)。结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经康复治疗能有效地改善盆底结构和功能,会阴超声能有效地评估康复治疗的疗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超声 康复治疗 盆底结构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膈裂孔 耻骨直肠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下射频消融术与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2
5
作者 冯娅琴 陈方红 +1 位作者 陈志辉 谢丽丹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4期109-112,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下射频消融术与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分为消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消融组采用超声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 目的比较超声下射频消融术与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分为消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消融组采用超声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甲状腺相关激素变化,检测消融组术后6个月的结节大小。结果消融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手术瘢痕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组并发症的发生率(8.57%)显著低于对照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6个月,消融组的TSH、TT4、FT3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TSH明显升高,TT4、FT3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两组TSH、TT4、FT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消融组的结节大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小率为(84.36±7.18)%。结论超声下射频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低的优点,对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下射频消融术 甲状腺手术 甲状腺良性结节 并发症 甲状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小肿块的超声BI-RADS联合弹性成像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周宁 陈方红 +2 位作者 纪建松 孙终霞 陈志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05-908,912,共5页
目的直径≤1 cm的小乳腺癌恶性特征不明显,容易误诊。本文探讨直径≤1 cm乳腺小肿块的超声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1例患者共258个肿块,最大直径≤1 cm,进行超声BI-RAD... 目的直径≤1 cm的小乳腺癌恶性特征不明显,容易误诊。本文探讨直径≤1 cm乳腺小肿块的超声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1例患者共258个肿块,最大直径≤1 cm,进行超声BI-RADS分类,联合UE评分法对其进行调整,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小肿块的诊断价值。结果 258个乳腺小肿块中,良性肿块178个(69.0%),恶性肿块80个(31.0%)。术前评估为BI-RADS 3、4、5类乳腺小肿块对恶性肿块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3%(17/165)、60.5%(46/76)、100.0%(17/17)。BI-RADS联合UE调整后的BIRADS 3、4、5类乳腺小肿块对恶性肿块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3%(9/169)、75.0%(54/72)、100.0%(17/17)。两者联合调整后的BI-RADS分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明显高于调整前BI-RADS分类的0.827(Z=2.83,P<0.05)。结论直径≤1 cm的乳腺小肿块中,BI-RADS 3类的阳性预测值偏高,联合UE调整后的BIRADS 3类的阳性预测值降低,BI-RADS 4类的阳性预测值升高,提高了乳腺小肿块的超声BI-RADS分类效能,有助于鉴别乳腺小肿块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超声检查 乳房 弹性成像技术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RADS-US超声弹性成像对三阴性乳腺癌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1
7
作者 艾慧俊 纪建松 +2 位作者 陈方红 陈述政 毛卫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6期1026-1028,104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BI-RADS指标特征与弹性超声结合对三阴性乳腺癌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三阴性乳腺癌的41个乳腺病灶的超声BI-RADS征象进行分类,探讨各超声征象和病理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弹性图像以三分法进行评分,用两种方法对B... 目的探讨超声BI-RADS指标特征与弹性超声结合对三阴性乳腺癌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三阴性乳腺癌的41个乳腺病灶的超声BI-RADS征象进行分类,探讨各超声征象和病理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弹性图像以三分法进行评分,用两种方法对BI-RADS分类进行调整,比较调整前、后诊断效能。结果根据超声弹性对BIRADS分类进行调整,调整前及两种调整方法后比较,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80%,92.6%。结果显示第二种调整方法诊断符合率更高。结论 TNBC超声BI-RADS指标特征更倾向于良性肿瘤的特点,了解其影像特征结合弹性超声可提高对TNBC的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BI-RADS 超声弹性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成像评估围产期妇女心肌病左心室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赖小伟 陈方红 +1 位作者 周宁 孙终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3期557-558,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成像在评估围产期妇女心肌病左心室动力学变化中的作用。方法本院收治的围产期心肌病患者采用Siemens Sequoia SC2000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对围产期妇女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动力学变化进行... 目的探讨应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成像在评估围产期妇女心肌病左心室动力学变化中的作用。方法本院收治的围产期心肌病患者采用Siemens Sequoia SC2000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对围产期妇女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动力学变化进行了评估。结果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经检查,均发现全心增大,心肌弥漫性运动减弱等特征性改变。与正常产妇相比较,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的LVEDV、LVESV明显升高,而LVEF则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28、22.19、15.83,P<0.05)。基于三维超声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提示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左心室节段收缩运动的幅度下降,均一性变差。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成像可以准确评估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这对于此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预后判断均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围产期 心肌病 左心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定量分析对瘢痕妊娠术中大出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思慧 谢丽丹 +4 位作者 程雪 叶再挺 王军华 吴瑞华 方浩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2期50-53,共4页
目的探究三维超声定量分析对瘢痕妊娠术中大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在遂昌县人民医院联合上级医院诊断及治疗的瘢痕妊娠患者20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三维超声检查,并行刮宫术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根据术中是否发生... 目的探究三维超声定量分析对瘢痕妊娠术中大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在遂昌县人民医院联合上级医院诊断及治疗的瘢痕妊娠患者20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三维超声检查,并行刮宫术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根据术中是否发生大出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三维超声的结果,应用ROC曲线评价三维超声指标对患者术中大出血的预测效能。结果本研究共有37(18.41%)例患者发生术中大出血,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大直径、损伤体积、血管形成指数、血管形成-血流指数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残留肌层厚度、阻力指数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直径、损伤体积、残留肌层厚度、血管形成指数、血管形成-血流指数、阻力指数在其最佳截点预测术中大出血的AUC分别为0.727、0.829、0.661、0.810、0.853、0.812,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管形成指数具有较好的诊断灵敏度,损伤体积具有较好的诊断特异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定量分析对瘢痕妊娠手术中大出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瘢痕妊娠 术中出血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监测子痫前期血流改变特点及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颖韬 陈方红 +2 位作者 兰文胜 黄岩花 谢丽丹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4年第5期805-807,共3页
目的研究超声监测子痫前期血流改变特点及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子痫前期孕妇,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这些孕妇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A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B组)两组,每组50例。... 目的研究超声监测子痫前期血流改变特点及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子痫前期孕妇,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这些孕妇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A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B组)两组,每组50例。依据血流动力学分型标准将这些患者分为正常排阻型组(T1组)、正常排高阻型组(T2组)、低排高阻型组(T3组)、高排低阻型组(T4组)4组,每组25例。另选取同期住院的5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运用妊娠高血压疾病监测系统(Mp)进行测试。结果 A组孕妇的平均动脉压、外周阻力均明显比对照组高(t值分别为4.303、2.571,均P<0.05),B组孕妇的平均动脉压、K值、外周阻力、血液粘度均明显比对照组高(t值分别为4.303、2.776、2.571、3.078,均P<0.05),A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K值、外周阻力、血液滞留时间、血液粘度均明显高于B组(t值分别为4.303、2.776、2.571、3.078,均P<0.05)。T3组围生儿小于胎龄儿(SGA)、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较其他各组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7.38、7.81,均P<0.05),T4组早产、死胎、死产发生率较其他各组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9.38、5.99,均P<0.05)。结论超声监测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流改变,能显著提升围生儿SGA和死胎死产的诊出率,便于临床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子痫前期 血流改变特点 围生儿预后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艾慧俊 陈方红 +1 位作者 冯雅琴 潘蕾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760-761,共2页
由Ophir等于1991年首先提出了通过探测肿块硬度的超声彩色成像技术-超声弹性成像,为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提供了新的途径.罗葆明等参照日本Tsukuba大学UE评分标准5分法(简称Itoh5分法)提出改良5分评分标准,可以对Itoh5分法难以评分的部... 由Ophir等于1991年首先提出了通过探测肿块硬度的超声彩色成像技术-超声弹性成像,为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提供了新的途径.罗葆明等参照日本Tsukuba大学UE评分标准5分法(简称Itoh5分法)提出改良5分评分标准,可以对Itoh5分法难以评分的部分给出具有诊断价值的评分.现对改良UE评分在乳腺良恶性病灶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了解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在乳腺良恶性病灶中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恶性病变 超声弹性成像 诊断价值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 评分标准 成像技术 乳腺肿瘤 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微钙化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敏 汤贞彦 潘颖 《浙江医学》 CAS 2007年第11期1219-1221,共3页
近年来,随着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乳腺超声技术迅速发展,对微小病灶显示特别是对钙化的显示率明显提高。簇状微钙化常是乳腺癌首发的超声征象。为了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其病死率,我们应用高频超声观察乳腺肿块... 近年来,随着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乳腺超声技术迅速发展,对微小病灶显示特别是对钙化的显示率明显提高。簇状微钙化常是乳腺癌首发的超声征象。为了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其病死率,我们应用高频超声观察乳腺肿块中微钙化的特征,并结合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块 临床意义 高频超声 微钙化 乳腺癌患者 检测 影像设备 超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在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谢丽丹 陈方红 汤贞彦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0期69-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2012年选择临床初步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下肢探测,观察记录血栓形成的位置、形态、受累静脉的管径、血流情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2012年选择临床初步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下肢探测,观察记录血栓形成的位置、形态、受累静脉的管径、血流情况。所有患者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作为金标准,将彩超结果与DSA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疗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等指标。结果 60例患者中急性、亚急性静脉血栓患者22例,慢性期38例。中央型血栓5例,周围型22例,混合型33例。与DSA比较,CDFI对股静脉血栓的诊断灵敏度最高,96.8%,对腘静脉的血栓诊断的特异度最高,92.3%,对股静脉血栓诊断的正确率最高,93.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无创伤、便捷、可重复等优点,对股静脉、腘静脉血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 深静脉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估乳腺导管原位癌术前病灶大小准确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卢伟业 冯娅琴 +5 位作者 陈志辉 陈述政 毛卫波 吴爱芬 宋晶晶 陈方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2055-2058,2077,共5页
目的通过超声造影来评估术前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灶大小,并与常规高频超声及术后肿瘤大体标本的大小做对照分析,明确超声造影术前评估DCIS大小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138例(共计138个病灶)经穿刺病理确诊和手术... 目的通过超声造影来评估术前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灶大小,并与常规高频超声及术后肿瘤大体标本的大小做对照分析,明确超声造影术前评估DCIS大小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138例(共计138个病灶)经穿刺病理确诊和手术的DCI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高频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检查及CEUS检查。记录常规高频超声、超声造影及术后肿瘤大体标本的大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中有24例患者进行了保乳手术,114例行乳腺癌根治术。138例患者均为乳腺单发病灶,诊断时有89例患者无症状,19例有明显肿块,19例伴有疼痛,11例有乳头溢液。常规高频超声中,病灶的平均直径为15. 6mm(10. 2~20. 6mm),超声造影中病灶的平均直径为16. 7mm(11. 7~18. 5mm)。术后肿瘤大体标本的平均直径为15. 8mm(13. 1~23. 0mm)。两种超声测量方法评估肿瘤的平均最大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 24)。常规高频超声测量乳腺肿瘤的大小中有91例(66%)低估了肿瘤的大小,CEUS有44例(32%),P <0. 0001。常规高频超声测量乳腺肿瘤的大小相比术后大体标本误差在2mm以内的有29例(21%),CEUS为87例(63%),P <0. 0001。乳腺CEUS高估肿瘤大小的有7例(7%),而常规高频超声为18例(13%),P=0. 048。结论乳腺超声造影检查对于乳腺肿瘤的测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检查技术。相比常规高频超声,CEUS对术前乳腺导管原位癌肿瘤大小的评估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乳腺导管原位癌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病灶超声弹性成像与病理的对照 被引量:4
15
作者 艾慧俊 陈方红 +3 位作者 齐信王 陈述政 何颖韬 张瑾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y,RTE)对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RTE对256例患者共263个乳腺结节进行检查,采用RTE 5分评分法进行评价,RTE4分以上为恶性,3分以下为良性。所有患者均获手术病理证实...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y,RTE)对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RTE对256例患者共263个乳腺结节进行检查,采用RTE 5分评分法进行评价,RTE4分以上为恶性,3分以下为良性。所有患者均获手术病理证实。并将RTE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良性结节共221个,恶性结节共42个,RTE诊断恶性病变敏感性为76.2%,特异性为95.9%,准确性为92.8%。结论:RTE有助于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成像 乳腺 超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声速匹配联合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在老年慢性乙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赖小伟 陈方红 +1 位作者 黄岩花 周宁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30期100-102,106,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声速匹配联合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在老年慢性乙肝纤维化中的评价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老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02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纤维化患者74例,28例无纤维化。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102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 目的观察超声声速匹配联合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在老年慢性乙肝纤维化中的评价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老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02例,设为观察组。其中纤维化患者74例,28例无纤维化。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102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超声声速匹配技术测量不同肝部位区域速度指数,采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测定弥散系数(ADC)值。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随着肝硬化分期的不断加重,不同弥散敏感系数下弥散系数值均出现下降,且弥散敏感系数越大,弥散系数值越小;观察组肝左叶及肝右叶被膜下区域速度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分级越高,肝左叶及肝右叶被膜下区域速度指数越高,不同分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声速匹配联合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在不同分期老年慢性乙肝纤维化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声速匹配 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 慢性乙肝纤维化 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2018版与超声造影2017版肝脏影像报告数据系统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对比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芳 齐信王 +6 位作者 汤力宇 刘烨鼎 肖扬锐 陈潇 王祖飞 张坤 李炳荣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210-215,221,共7页
目的:探讨MRI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MRv2018)与超声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EUS v2017)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效能差异。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53例HCC高危风险患者(173例病灶)的超声增强造... 目的:探讨MRI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MRv2018)与超声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EUS v2017)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效能差异。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53例HCC高危风险患者(173例病灶)的超声增强造影和磁共振增强检查资料,评估肝内病灶的影像特征和CEUS v2017与MR v2018类别,以病理或临床诊断为标准将病灶分为HCC组(119例)、其他肝脏恶性肿瘤(OM)组(20例)、良性病变组(34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MR v2018与CEUS v2017的LIRADS分类结果差异,χ2检验比较MR v2018与CEUS v2017分类标准诊断HCC或OM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差异。结果:MR v2018与CEUS v2017评估中HCC与OM的LI-RADS分类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363、-1.705,P=0.717、0.088)。MR v2018与CEUS v2017中以LR-5标准诊断HCC的灵敏度均为63.9%(76/119),特异度分别为98.1%(53/54)和92.6%(50/54),准确度分别为74.6%(129/173)和72.8%(126/173);以LR-4联合LR-5(LR-4/5)标准诊断HCC的灵敏度分别为74.8%(89/119)和84.9%(101/119),特异度分别为94.4%(51/54)和70.4%(38/54),准确度分别为80.9%(140/173)和80.3%(139/173);以LR-M标准诊断OM的灵敏度分别为90.0%(18/20)和70.0%(14/20),特异度分别为87.6%(134/153)和90.8%(139/153),准确度分别为87.9%(152/173)和88.4%(153/173);两套系统在LR-4/5标准的特异度对比中MR v2018要显著高于CEUS v2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MR v2018与CEUS v2017的LR-5标准诊断HCC、LR-M标准诊断OM均具有相近的诊断效能;而LR-4/5标准在诊断HCC的特异度方面MR v2018要高于CEUS v2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超声 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评价围生期心肌病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赖小伟 陈方红 +1 位作者 周宁 孙终霞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分析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评价围生期心肌病(PPCM)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0例PPCM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在入院7d、接受内科治疗3个月后和12个月后,进行RT-3DE和M型超声检查诊断,评定患者左心... 目的分析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评价围生期心肌病(PPCM)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0例PPCM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在入院7d、接受内科治疗3个月后和12个月后,进行RT-3DE和M型超声检查诊断,评定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情况,并在入院7d内对同一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进行重复性对比检验。结果与入院7d时比较,治疗3个月后、12个月后,患者的LVESV、LVEDV显著减少,LVEF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和12个月后各指标对比结果发现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RT-3DE检测结果重复性要优于M型超声检测。结论 M型超声检测结果情况与RT-3DE检测结果情况走势一致,但是M型超声重复性不如RT-3DE。RT-3DE可对PPCM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科学准确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生期心肌病 实时三维超声 左心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组织弥散定量评估慢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宁 黄岩花 +3 位作者 赖小伟 谢丽丹 周海萍 陈方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2期84-86,F0003,共4页
目的 分析超声组织弥散定量评估慢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收取我院100例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将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5年2月~2017年3月,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组织弥散定量检查,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超声检查... 目的 分析超声组织弥散定量评估慢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收取我院100例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将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5年2月~2017年3月,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组织弥散定量检查,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超声检查,将两组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将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对比两组各纤维化之间弹性定量参数。结果观察组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检出率(90.00%)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各纤维化之间弹性定量参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组织弥散定量对慢乙肝肝纤维化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能更客观、更准确地对患者进行定量诊断,实时准确监测患者的肝硬化程度,为临床后期治疗提供新方法以及新思路,值得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组织弥散定量 慢乙肝肝纤维化 临床价值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LI-RADS v2017对MR LI-RADS v2018中LR-3类病灶的辅助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芳 陈潇 +6 位作者 齐信王 张坤 汤力宇 肖扬锐 刘烨鼎 王祖飞 李炳荣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14期1501-1505,1512,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v2017(简称CEUS v2017)对MR LI-RADS v2018(简称MR v2018)中LR-3类病灶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74例肝细胞癌(HCC)高危风...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v2017(简称CEUS v2017)对MR LI-RADS v2018(简称MR v2018)中LR-3类病灶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74例肝细胞癌(HCC)高危风险患者超声增强造影与MR影像资料;对59个被MR v2018评估为LR-3的病灶[33个HCC,2个其他肝脏恶性肿瘤(OM),24个良性病变]再行CEUS v2017评估,采用χ2检验比较两套系统的评估结果差异。结果有43个LR-3(MR v2018)病灶在CEUS v2017再次评估中出现LR类别变化,最终被CEUS v2017归类为LR-M、LR-3、LR-4、LR-5者分别为5、16、22、16个,无LR-1和LR-2者。33个被MR v2018归为LR-3的HCC在CEUS v2017中被归类为LR-M、LR-3、LR-4、LR-5的个数分别为3、4、12、14个;2个被MR v2018归为LR-3的OM在CEUS v2017中均被归类为LR-5;24个被MR v2018归为LR-3的良性病变在CEUS v2017中被归类为LR-M、LR-3、LR-4、LR-5的个数分别为2、12、10、0个。MR v2018与CEUS v2017在LR-3类病变中HCC、OM与良性病变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EUS v2017的再评估结果中符合LR-5者有很大的概率是HCC,而符合LR-3者有很大的概率是良性病变;但被CEUS v2017评估为LR-4者可能仍难以区分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超声 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