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骨科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方法与实践 被引量:3
1
作者 杨群英 宣红缨 +2 位作者 徐慧霞 金肖贞 杨艳玲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9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建立骨科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方法与实践评价。方法通过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培训质控人员,制定质控标准内容及质控分析,对病区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全面、全程的持续监控,对质控效果、患者满意度进行实施前后比较对照。结果建立护理... 目的探讨建立骨科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方法与实践评价。方法通过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培训质控人员,制定质控标准内容及质控分析,对病区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全面、全程的持续监控,对质控效果、患者满意度进行实施前后比较对照。结果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后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得到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避免护理缺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质量小组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手法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汝平 赵品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5期1219-1221,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为联合组,采用中医手法联合玻璃酸钠治疗方案,选择同期收治的4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为联合组,采用中医手法联合玻璃酸钠治疗方案,选择同期收治的4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设为对照组,采用单纯玻璃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X线表现以及在2年期间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0级和Ⅰ级比例占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1年及2年,其中联合组总复发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推拿理疗手法对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有着显著的效果,其与玻璃酸钠联合治疗过程中,发挥了协同的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手法 关节腔 玻璃酸钠 膝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楼永坚 陈红卫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9期3248-3251,共4页
尽管对旋转暴力型踝关节骨折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并且基本治疗策略已较为成熟,但向纵深和细微发展,还存在较多的争议,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如某些骨折类型的手术指征并未获得广泛的认同,如何精准评估下胫腓联合的损伤还值得深入探讨,在... 尽管对旋转暴力型踝关节骨折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并且基本治疗策略已较为成熟,但向纵深和细微发展,还存在较多的争议,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如某些骨折类型的手术指征并未获得广泛的认同,如何精准评估下胫腓联合的损伤还值得深入探讨,在下胫腓联合固定和后踝固定方面也还存在不同意见。随着技术的进步,可吸收内固定及微创技术的应用可望在骨折治疗中取得更好的结果,但对其手术经验和远期治疗效果还需更多的观察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Lauge-Hansen分型 下胫腓联合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预防误吸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吴丽梅 陈红卫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8期150-153,156,共5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预防误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3月入住我科的200例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分别给予传统的护理方法和循证的护理方法,观察高龄髋...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预防误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3月入住我科的200例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分别给予传统的护理方法和循证的护理方法,观察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发生误吸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误吸发生率为9%,20例(20%)患者发生反流,没有患者出现窒息;对照组患者的误吸发生率为19%,54例(54%)患者发生反流,共有2例患者出现窒息,循证护理方法的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误吸、反流及窒息发生情况明显低于传统的护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23.95,P〈O.01)。结论应用循证的护理方法能有效地预防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误吸,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高龄髋部骨折 围手术期患者 预防误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品益 陈红卫 +1 位作者 楼舒畅 赵钢生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2期162-163,共2页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在大重量牵引纠正垂直移位后,全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骨盆前环骨折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 随访12-48个月,平均23.2个月,均骨性愈合...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在大重量牵引纠正垂直移位后,全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骨盆前环骨折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 随访12-48个月,平均23.2个月,均骨性愈合,无下肢不等长,骨盆畸形基本纠正,按刘利民等功能评定标准,优10例,良13例,可5例。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对前后环骨盆骨折尽可能手术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剖锁定钢板与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欣 陈洵其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34期168-169,共2页
目的比较解剖锁定钢板与DHS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以解剖锁定钢板和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愈合时间、并发症。结果解剖锁定钢板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DHS组(P<0.05),髋关节功能优良率... 目的比较解剖锁定钢板与DHS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以解剖锁定钢板和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愈合时间、并发症。结果解剖锁定钢板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DHS组(P<0.05),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DHS组(P<0.05)。结论解剖锁定钢板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优于D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解剖锁定钢板 DH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远端锁定钢板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比较分析
7
作者 刘祎 何凌峰 潘月好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5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 比较锁骨远端锁定钢板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自2020-01-2022-06手术治疗的122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61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锁骨... 目的 比较锁骨远端锁定钢板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自2020-01-2022-06手术治疗的122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61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锁骨钩钢板组),61例采用锁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锁定钢板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至恢复工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肩关节外旋活动度、前屈活动度,术后1年喙锁间距、肩峰下间隙差值、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 122例均获得至少1年随访,术中未出现重要血管及神经损伤,术后未出现感染、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锁定钢板组与锁骨钩钢板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锁定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至恢复工作时间较锁骨钩钢板组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锁骨钩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术后1年肩关节外旋活动度、前屈活动度大于锁骨钩钢板组,喙锁间距、肩峰下间隙差值大于锁骨钩钢板组,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锁骨钩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手术相比,锁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可以加快骨折愈合,保留了患者肩锁关节三维形态,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 锁定钢板 锁骨钩钢板 内固定 喙锁间距 肩峰下间隙差值
原文传递
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被引量:46
8
作者 杨群英 杨园园 +1 位作者 陶树平 陈红卫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11-1712,共2页
目的调查分析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骨科临床降低手术后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医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 816例患者,对其手术相关因素及术后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 目的调查分析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骨科临床降低手术后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医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 816例患者,对其手术相关因素及术后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探讨防治切口感染的措施,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816例骨科手术患者中有16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54%;老年患者、Ⅲ类手术切口、手术部位在腰腹以下、手术耗时长等因素可导致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给予骨科手术治疗时,应综合评估患者自身情况、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范给予预防性的干预措施,尽可能减少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手术切口 感染 危险因素 探讨
原文传递
颈椎病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楼永坚 陈红卫 《医学综述》 2012年第20期3419-3422,共4页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治疗。近年来,由融合导致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并出现临床症状的病例逐渐增多。为解决该问题,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技术应运而生,并已在临床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人工椎间盘在避免...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治疗。近年来,由融合导致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并出现临床症状的病例逐渐增多。为解决该问题,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技术应运而生,并已在临床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人工椎间盘在避免相邻节段应力增加的作用并未被一致公认的研究结果所证实。微创脊柱外科的迅速发展,为骨科医师通过微小创伤即解决患者痛苦提供了帮助,但诸多相关问题尚待更多的临床研究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间融合术 人工椎间盘 脊柱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汝平 赵钢生 +1 位作者 赵品益 赵胜春 《中国乡村医药》 2013年第18期22-23,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经椎板间隙撑开潜行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式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 目的对比研究经椎板间隙撑开潜行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式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椎板间隙撑开潜行减压术,治疗组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疗效。结果 80例患者获得3~60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9个月。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治疗组的达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经椎板间隙撑开潜行减压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能更有效减少创伤,提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治疗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式 经椎板间隙撑开潜行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知识与预防实践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潘姝丞 卞丽芳 +4 位作者 骆华芳 黄旭叶 黄昉芳 曾颖 王薇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2,共6页
目的调查护士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知识与预防实践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2022年5—6月抽取浙江省某3所三级医院959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经本土化调适后的中文版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知识与预防实践测评问卷对... 目的调查护士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知识与预防实践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2022年5—6月抽取浙江省某3所三级医院959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经本土化调适后的中文版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知识与预防实践测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护士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知识与预防实践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护士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知识分数为(29.75±3.10)分,准确率87.5%;预防实践分数为(69.08±7.82)分。其风险知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N级护士、所在科室、曾接受静脉血栓栓塞症(含)或深静脉血栓形成培训种类、是否有静脉血栓栓塞症(含)或深静脉血栓形成培训需求5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P<0.001);其预防实践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所在科室、是否曾接受静脉血栓栓塞症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培训、静脉血栓栓塞症或深静脉血栓形成培训种类、培训效果评价4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P<0.001)。结论护士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知识与预防实践水平总体较好,其中风险因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知识的薄弱环节。护士受教育程度、不同护士层级、不同科室、是否曾接受静脉血栓栓塞症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培训、培训种类、培训效果评价是影响护士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知识与预防实践的因素。医院管理者应注重加强护士对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的认知水平,同时改善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相关防范管理制度及培训效果,进一步提高护士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知识与预防实践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士 风险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杜英勋 吴汝平 +1 位作者 闫青 周方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94-2096,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为早期预防和控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12月在医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992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感染的1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为早期预防和控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12月在医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992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感染的1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未发生感染的97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结果 992例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共发生感染15例,感染率为1.51%;检出病原菌15株,排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33.33%、20.00%、20.00%、13.33%、6.67%;患者年龄、有基础疾病、合并糖尿病、有激素长期应用史、术前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含量低、手术时间及引流时间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原因较多,与患者高龄、激素的长期应用、合并多种内科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根据高危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原文传递
全肩关节镜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分析
13
作者 王军 赵胜春 陈红卫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1828-1832,共5页
目的探究全肩关节镜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术对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义乌市中心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10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 目的探究全肩关节镜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术对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义乌市中心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10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行关节镜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全肩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前及手术后1、3、6个月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前及术后3、6个月肩关节活动度、肩肘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98.67±12.31)min]显著长于对照组[(85.72±10.53)min](t=5.82,P<0.01),术中出血量[(28.66±3.12)mL]、术后肩关节被动展开时间[(5.61±1.03)d]、住院时间[(14.17±2.26)d]均显著少于、短于于对照组[(37.68±3.59)mL、(7.22±1.41)d、(17.21±3.04)d](t=13.81、6.71、5.86,均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2.46±0.63)分]、3个月[(1.53±0.42)分]、6个月[(1.03±0.26)分]VAS评分均较显著低于对照组[(3.04±0.74)分、(1.84±0.51)分、(1.21±0.34)分](t=4.35、3.42、3.06,均P<0.01)。术后3、6个月,两组肩关节外展、外旋、内旋活动度均较术前增加(均P<0.05),美国肩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均P<0.05);且术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随访,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7%,观察组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P>0.05)。结论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术相比,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创伤小、疼痛轻,更有利于肩袖损伤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关节镜 再手术 肩损伤 关节功能障碍 活动范围 关节 疼痛 手术后并发症 治疗结果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