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鲁木齐市2014年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婷婷 李树林 +5 位作者 张媛 冯艳玲 鲍德林 贺春莲 刘文生 戴江红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631-634,639,共5页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乌市)2014年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为医疗急救规划提供参考。方法从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指挥系统数据库中调取2014年全年数据,对疾病进行ICD-10编码。结果在全年251 978次受理电话量中,以5月最高(4681,9.4%),时点分布...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乌市)2014年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为医疗急救规划提供参考。方法从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指挥系统数据库中调取2014年全年数据,对疾病进行ICD-10编码。结果在全年251 978次受理电话量中,以5月最高(4681,9.4%),时点分布以12∶00-14∶00最高(30 362次,12.05%);在48 307次有效派车中,新市区最高(12 864次,26.59%);疾病谱排名前6位的是损伤、心脑血管疾病、中毒、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在院前50 013例急救患者中,男女性比为1.5∶1(P<0.05),≥71岁年龄组患者最多(13 365次,26.7%)。结论由于季节、生活习惯等不同,损伤和心脑血管疾病是乌市院前急救高发疾病,相关部门应根据本地区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点,为乌市医疗急救系统做好急救规划、科学分配医疗急救资源,以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市 院前急救 疾病谱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网络运行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晓静 刘松岩 《新疆医学》 2008年第9期221-224,共4页
关键词 院前急救 乌鲁木齐市 网络运行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急诊医学分会 医疗服务模式 重症监护治疗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2011-2018年院前急救现状及未来五年预测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婷婷 李树林 +1 位作者 哈斯也提·艾合买提江 冯燕玲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359-1365,共7页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2011-2018年院前急救现状并预测未来五年院前急救数量,为院前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乌鲁木齐市2011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共427 754例院前急救患者病例信息,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2011-2018年院前急救现状并预测未来五年院前急救数量,为院前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乌鲁木齐市2011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共427 754例院前急救患者病例信息,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采用单因素灰色GM(1,1)模型、多因素灰色模型和移动平均MA1模型进行院前急救总量的年预测,用单因素灰色GM(1,1)模型和SARIMA模型进行季节预测。结果院前急救发病前5位疾病为常见损伤(433.35/10万)、心脑血管疾病(420.34/10万)、中毒(199.04/10万)、呼吸系统疾病(165.42/10万)和神经系统疾病(165.42/10万),均呈快速增长趋势,尤以呼吸系统疾病增幅最大(65.52%)。院前急救患者男女比为1.47∶1,男性发病率(2 296.12/10万)明显高于女性(1 621.49/10万)(χ^2=10 867.508,P<0.001),男性院前急救发病率是女性的1.42倍。院前急救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以夏季发病最多(110 730人次,占25.9%),高发于新市区(高新区)(111 831人次,占26.14%)。单因素灰色GM(1,1)模型、多因素灰色模型、移动平均MA1模型预测2023年院前急救总量分别为87 516、90 761、76 453,MAE分别为1 021.714 3、271.953 1、1 594.172。单因素灰色GM(1,1)模型、SARIMA模型对夏季的预测量分别为21 169和21 294,MAE分别为600.266 7、747.550 5。结论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以常见损伤、心脑血管疾病为主,呈现男性、老年人、夏季高发的特点。多因素灰色模型的年预测效果较好,院前急救总量未来仍持续增加,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院前急救资源的配置,提高院前急救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现状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婷婷 冯燕玲 +4 位作者 刘文生 张媛 贺春莲 张海霞 李树林 《甘肃医药》 2016年第6期406-408,共3页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简称:乌市)院前急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疾病、提高现场急救水平、规范急救流程提供参考。方法:对全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数据进行ICD-10编码,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年心脑血管...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简称:乌市)院前急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疾病、提高现场急救水平、规范急救流程提供参考。方法:对全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数据进行ICD-10编码,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共9630例,占总人数19.3%,发病率为366.3/10万;一天中10:00-12:00为高峰时段,占12.7%;春冬季发病达5061例,占53.1%。男性发病率为414.9/10万高于女性314.1/10万,男女比为1.4:1,RR为1.32(χ-2=182.979,P〈0.001),41岁及以上年龄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达8776例,占91.1%。结论:乌市院前急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呈现男性高于女性,春冬季以及41岁以上年龄组人群持续高发的特点,相关部门应积极制订预防措施,控制危险因素,提高医护人员现场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院前急救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的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心脑血管疾病需求量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婷婷 冯燕玲 李树林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9年第8期421-427,共7页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2011—2018年院前急救心脑血管疾病现状并预测未来5年情况,为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和院前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乌鲁木齐市2011-01-01至2018-12-31共427 754人次院前急救患者病例信息,运用横断面研究的方...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2011—2018年院前急救心脑血管疾病现状并预测未来5年情况,为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和院前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乌鲁木齐市2011-01-01至2018-12-31共427 754人次院前急救患者病例信息,运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采用单因素灰色GM(1,1)模型、多因素灰色模型和移动平均MA1模型进行院前急救心脑血管疾病总量的年预测,用单因素灰色GM(1,1)模型和SARIMA模型进行季节预测。结果院前急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37∶1,男性发病率(435.11/10万)明显高于女性(334.62/10万),(χ^2=1 209.098,P<0.001),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30倍。≥60岁人群所占比例最大(62.50%)、发病率最高(2 195.60/10万)。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由2011年412.23/10万增至2017年539.69/10万),春季(18 804,26.16%)和冬季(18 802,26.16%)高发,尤以12月高发(7 537,8.89%)最多,多发于高新区(新市区)(20 897,24.65%)。单因素灰色GM(1,1)模型、多因素灰色模型、移动平均MA1模型预测2023年院前急救心脑血管疾病总量分别为18 091、15 835、16 268,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分别为383.4286、702.3750、481.6413。单因素灰色GM(1,1)模型、SARIMA模型对春季的预测量分别为3 928、5 928,分别为332.8065、72.7778。结论乌鲁木齐院前急救心脑血管疾病以男性、老年人为主,春、冬季为高发季节,多发于新市区。单因素灰色GM(1,1)模型的年预测效果较好,SARIMA模型的季节预测效果最佳,未来5年院前急救心脑血管疾病需求量将会持续增加,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院前急救资源的配置,提高院前急救心脑血管疾病诊治能力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心脑血管疾病 院前急救 现状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36例医疗纠纷特点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3
6
作者 鲍德林 莫良 《新疆医学》 2017年第4期451-452,457,共3页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或避免院前急救中医疗纠纷的策略,提高患者对院前急救满意度。方法对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2013年1月-2016年1月发生的36起医疗投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2013年1月-2016年1月出诊量151124人次,投诉36次,...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或避免院前急救中医疗纠纷的策略,提高患者对院前急救满意度。方法对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2013年1月-2016年1月发生的36起医疗投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2013年1月-2016年1月出诊量151124人次,投诉36次,占0.024%,其中患方对医疗服务态度和急救收费不满意居首,各占27%和22%。结论及时高效处理、化解医疗投诉,进一步提高急救服务质量,可避免医患纠纷升级,有利于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投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院前院内衔接运行现状调查 被引量:6
7
作者 肖江琴 李树林 +2 位作者 杨蔚 卜慧颖 李萍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7年第9期3330-3332,共3页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体系院前院内衔接运行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访谈法对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急救医疗网络内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急救站院前急诊分诊方法:52.4%采用4级分类法,33.3%采用MEW...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体系院前院内衔接运行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访谈法对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急救医疗网络内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急救站院前急诊分诊方法:52.4%采用4级分类法,33.3%采用MEWS评分法,14.3%采用5级分类法。[结论]建议相关部门加强院前急救质量管理并对急诊人员进行预检分诊标准化培训,以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及保证病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市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院前急救 院前院内衔接现状 急救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患者创伤流行病学分析
8
作者 张婷婷 张媛 +4 位作者 刘文生 冯燕玲 贺春莲 尹玉平 李树林 《武警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787-791,共5页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以下简称乌市)院前急救创伤流行病学特征,为院前急救规划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对全年创伤患者数据进行ICD-10编码,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各组发病率、相对危险度和创伤原因、部位构成比。结果全...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以下简称乌市)院前急救创伤流行病学特征,为院前急救规划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对全年创伤患者数据进行ICD-10编码,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各组发病率、相对危险度和创伤原因、部位构成比。结果全年创伤患者共12 582例,占总人数25.2%;发病率为478.5/10万。每天16:00-18:00为高峰时段占11.9%,夏秋季发病7376例,占58.6%;男性发病率为653.8/10万显著高于女性290.5/10万,RR为2.25(χ^2=1819.128,P〈0.001),18-60岁人群创伤病例10 078例,占80.1%(χ^2=1141.29,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首位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占28.5%;首位致伤部位是头颅和脑占32.6%;不同性别(χ^2=350.151,P〈0.001)、不同年龄组(χ^2=3696.133,P〈0.001)致伤原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市创伤发病率高,呈现出男高于女,夏秋季、中青年人高发,交通事故致伤严重以及头颅脑伤为主的特点,卫计委主管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合理配置院前急救资源,针对主要创伤重点培训,有效提高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谱 院前急救 创伤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院前急救医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鲍德林 李树林 +4 位作者 撒兰梅 朱江霞 牟玲 冯燕玲 曹明芹 《新疆医学》 2019年第2期149-151,157,共4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影响乌鲁木齐市从事院前急救与院内临床科医生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因素,为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30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院前急救、院内临床科医生与全国常模SCL-90评分进行比... 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影响乌鲁木齐市从事院前急救与院内临床科医生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因素,为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30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院前急救、院内临床科医生与全国常模SCL-90评分进行比较,采用多重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SCL-90总分的影响因素。结果院前急救医生与院内临床科医生SCL-9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急救医生与院内临床科医生SCL-90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除人际关系敏感外;年龄与SCL-90总分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从事院前急救与院内临床科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均低于一般人群,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院内临床科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院前急救跑空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鲍德林 蒋艳芬 《新疆医学》 2019年第5期535-537,共3页
当下,随着人们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老百姓健康意识有了极大的提高,院前急救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同时随着各种灾难事故、突发事件的不断增加,院前急救越来越成为政府、行业、百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乌鲁木齐市各二级以上的医院基本设置了院... 当下,随着人们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老百姓健康意识有了极大的提高,院前急救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同时随着各种灾难事故、突发事件的不断增加,院前急救越来越成为政府、行业、百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乌鲁木齐市各二级以上的医院基本设置了院前急救站,配备了院前急救车组,保障了全市急危重症患者的绿色生命通道,然而乌鲁木齐地区院前急救跑空率在14%~16%,跑空率居高不下。院前急救跑空是指院前急救小组(救护车及医生、护士、驾驶员各一名,急救设备、药品及耗材组成)在接到急救指令到达现场未见病人或见到病人但拒绝接受救治以及未到达现场,病家退车,调度即取消指令空车返回的现象[1]。目前院前急救跑空现象严重影响急救效率,加大院前急救人员的工作强度,影响院前绿色通道的畅通,延误危重病人的救治[2],下面研究人员将2013年-2017年院前急救调度指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查找跑空原因,为有效降低跑空率,提高乌鲁木齐地区院前急救救治率提供切实可行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急危重症患者 急救设备 救治率 灾难事故 急救效率 乌鲁木齐地区 危重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营养知识现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茜 苏童 +3 位作者 吐尔逊江.买买提明 沈静 张雅婷 李树林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34期108-110,共3页
目的通过对医护人员营养知识进行调查,了解其营养知识掌握现况的差异及不足,提高医护人员营养知识和改善社会人群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在乌鲁木齐市两所有代表性的三级甲等医院随机抽取各个科室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答题得分情况统... 目的通过对医护人员营养知识进行调查,了解其营养知识掌握现况的差异及不足,提高医护人员营养知识和改善社会人群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在乌鲁木齐市两所有代表性的三级甲等医院随机抽取各个科室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答题得分情况统计分析其营养知识水平的现况及不足。结果调查对象医生279名,护士274名,不同学历医护人员营养知识存在差异,61.5%医护人员愿意接受正规营养培训,只有20.8%认为自身营养知识能满足临床需求,最期望的学习途径是营养宣传手册。结论医护人员营养状况不佳,均有接受营养学习的积极态度,因此,鼓励医院开展营养学习班培训,使医护人员对营养重要性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有利于其自身健康和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人员 营养知识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15年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老年患者疾病谱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泽 王茜 +2 位作者 李树林 张媛 鲍德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7期1324-1327,共4页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老年患者疾病谱变化,提高老年人救治效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乌鲁木齐市120院前急救调度指挥中心数据库中40823例老年(≥60岁)患者病例信息,并进行疾病谱分析。结果:40823例老年...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老年患者疾病谱变化,提高老年人救治效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乌鲁木齐市120院前急救调度指挥中心数据库中40823例老年(≥60岁)患者病例信息,并进行疾病谱分析。结果:40823例老年患者中男性22284例,女性18539例,平均年龄(75.25 8.49)岁;其中汉族35018例,维吾尔族3608例,回族1698例,其他民族499例。院前急救老年患者疾病谱以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为主,且心脑血管疾病接诊率最高。院前急救老年患者接诊高峰月份为每年3-5月,9-10月,12-1月;呼叫高峰时段为每日8:00-12:00,其次为每日12:00-16:00;高发区域集中在新市区与沙依巴克区。结论:随着院前急救老年患者接诊数量的增多,应加强院前医护人员的相关培训。根据院前急救老年患者的高发地区、月份及时段,合理配置院前急救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院前急救 疾病谱 资源配置
原文传递
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创伤流行现状及预测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婷婷 冯燕玲 李树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50-1356,共7页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创伤现状并预测未来五年情况,为院前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乌鲁木齐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427754例院前急救患者病例信息,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创伤现状并预测未来五年情况,为院前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乌鲁木齐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427754例院前急救患者病例信息,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采用单因素灰色GM(1,1)模型、多因素灰色模型和移动平均MA1模型进行院前急救创伤总量的年预测,用单因素灰色GM(1,1)模型和SARIMA模型进行季节预测。结果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男女比为1.98:1,男性发病率(534.91/10万)明显高于女性(274.88/10万),(χ2=7659.707,P<0.01),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95倍。35~59岁人群所占比例最大(42%),≥60岁发病率最高(644.23/10万)。创伤发病率逐年增加(由2011年408.86/10万增至2017年550.02/10万),夏季高发(27123人次,31.03%),尤以8月份(9535人次,10.91%)最多,多发于高新区(新市区)(23157人次,26.50%)。单因素灰色GM(1,1)模型、多因素灰色模型、移动平均MA1模型预测2023年院前急救创伤总量(人次)分别为13118、11715、13305,MAE分别为451.1250、607.4286、205.1250。单因素灰色GM(1,1)模型、SARIMA模型对夏季的预测量分别为3638人次、4999人次,MAE分别为47.1290、110.3704。结论乌鲁木齐院前急救创伤以男性、青壮年为主,老年人发病率最高,夏季为高发季节。院前急救创伤需求量将持续增加,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院前急救资源的配置,提高院前急救创伤服务能力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创伤 院前急救 现状 预测
原文传递
乌鲁木齐市2011-2015年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婷婷 刘文生 +5 位作者 张媛 冯燕玲 贺春莲 尹玉平 张海霞 李树林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521-526,共6页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简称乌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工作,构建合理的院前急救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从乌市急救中心指挥系统数据库中调取2011-2015年所有接警数据和患者病历信息,采用ICD-10对疾病编码,应用χ2检验...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简称乌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工作,构建合理的院前急救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从乌市急救中心指挥系统数据库中调取2011-2015年所有接警数据和患者病历信息,采用ICD-10对疾病编码,应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等对比组间发病率、构成比的差异。结果在5年间的1 270 980次受理呼救中,夏季发病64 639例(26.39%),时点分布以10:00-12:00最高,发生27 872例(11.4%);疾病谱排名前5位的是创伤、心脑血管疾病、中毒、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在238 661次有效派车中,沙依巴克区最高,共65 377次(26.69%);院前急救疾病发病率为3 180.93/10万,男女性别比为1.53∶1,男性发病率为3 714.62/10万,显著高于女性发病率2 608.09/10万,RR值为1.42(x2=7 176.071,P〈0.01);≥35岁年龄组患者最多为180 271例(73.6%),各年龄段疾病构成(x2=52 316.957,P〈0.01)和发病率(x2=28 052.72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市2011-2015年院前急救疾病呈现出以创伤和心脑血管为主、夏季高发、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35岁为高发人群等特点,相关部门应合理配置急救资源、提高医护救治水平、建立完善的院前急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疾病谱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乌鲁木齐市煤(矽)尘接触者肺通气功能与胸片检查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古丽扎尔·克里木 王新民 +2 位作者 于惠敏 刘军 张丽江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22年第5期17-21,28,共6页
目的 探讨新疆乌鲁木齐市煤(矽)尘接触者肺功能异常和尘肺样改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该地区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2021年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在岗期间接触煤(矽)尘接触者共计10 849人,分析其肺通... 目的 探讨新疆乌鲁木齐市煤(矽)尘接触者肺功能异常和尘肺样改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该地区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2021年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在岗期间接触煤(矽)尘接触者共计10 849人,分析其肺通气功能和尘肺样改变情况;通过职业健康体检收集其肺通气功能指标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指标值差异、卡方检验比较不同人群肺通气功能和尘肺样改变的异常率差异。结果 2019-2021年共调查煤(矽)尘接触者10 849人,检出肺通气功能异常5 919人、异常率为54.56%。其中肺功能限制性障碍2 128人(19.61%)、肺功能阻塞性障碍2 721人(25.08%)、肺功能混合性障碍1 070人(9.86%);健康体检3项指标,FEV1.0/FVC异常3 791人,异常率最高为34.94%,其次是用力肺活量(FVC)和用力呼气量(FEV1.0)异常,分别为29.48%(3 198人)和18.50%(2 007人);相对于其他行业、工龄<10年、采取个体防护劳动者,采矿业、工龄10年~和15年及以上、无个体防护作业人员的肺通气功能异常风险高,OR(95%CI)值分别为1.680(1.520~1.890),1.382(1.343~1.426),2.693(1.611~2.786)和1.596(1.541~1.658);高千伏胸片专项检查,尘肺样改变201人、异常率为1.85%;相对工龄<15年、采取个体防护劳动者,工龄≥15年和无个体防护的劳动者尘肺样改变发生风险OR(95%CI)值分别为2.652(1.414~3.025)和4.177(1.133~5.237)。结论 乌鲁木齐市煤(矽)尘接触者肺通气功能障碍和尘肺样改变均有检出,接尘工龄长和无个体防护是主要影响因素;应采取科学强化防护个人防护措施,切实做好环境治理降低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矽)尘 肺通气功能 尘肺样改变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院前急救干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新 杨金萍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年第9期103-105,共3页
目的 观察院前急救干预对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进行本次研究,按照是否采取院前急救干预措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和记录两组的血管再通率与死亡率... 目的 观察院前急救干预对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进行本次研究,按照是否采取院前急救干预措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和记录两组的血管再通率与死亡率;记录分析两组的溶栓时间与抢救时间;调查两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7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22%,而死亡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78%,溶栓时间与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满意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干预有利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的抢救时间与溶栓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救治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管理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树林 张婷婷 鲍德林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B12期22-23,共2页
我国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与十年前相比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和国外发展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往往因医疗信息不对称、院外院内沟通不到位、地理信息不准确、调度系统功能不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等硬件和软件的缺失及流程不畅,影响最终的急救效... 我国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与十年前相比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和国外发展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往往因医疗信息不对称、院外院内沟通不到位、地理信息不准确、调度系统功能不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等硬件和软件的缺失及流程不畅,影响最终的急救效果和质量。因此,加强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管理、建立现代化的院前急救信息化网络和系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应急响应速度,有助于提供更有效的急救医疗支持,有助于建立更加高效运转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信息化 建设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血糖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新 刘健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0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低血糖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的低血糖昏迷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院前清醒率、护理满意率、预后优良率以及出院... 目的探讨低血糖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的低血糖昏迷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院前清醒率、护理满意率、预后优良率以及出院后2个月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院前清醒率、护理满意率、预后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2个月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血糖昏迷患者实施合理的院前急救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并提高预后优良率,降低患者出院后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昏迷 院前急救护理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手外伤皮肤缺损修复体会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纪稳 王强 周仲侠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18期185-186,共2页
目的总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手外伤皮肤缺损急诊处理的治疗经验。方法清创后视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方法覆盖创面,手部创口修复不外乎直接缝合、游离植皮、皮瓣转移和缩短残指直接缝合等。结果本组评定优36例,良好21例,一... 目的总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手外伤皮肤缺损急诊处理的治疗经验。方法清创后视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方法覆盖创面,手部创口修复不外乎直接缝合、游离植皮、皮瓣转移和缩短残指直接缝合等。结果本组评定优36例,良好21例,一般4例,差1例,优良率91.9%。结论严格无菌操作,重视创面清理,掌握适宜的手外科技术,处理方法简单,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缺损 软组织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急救护理在妇科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静 蒋艳芬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17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在妇科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接诊的16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分析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在妇科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接诊的16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车反应时间、初步诊断时间、院前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应用于妇科急腹症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疼痛程度,对后续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急腹症 院前急救护理 心理状态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