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放射诊断的临床价值观察 被引量:16
1
作者 向海鸿 陈涛 程功文 《当代医学》 2017年第9期123-124,共2页
目的对于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进行两种不同的放射诊断,并判断两种诊断的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实验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共160例患者。实验组80例患者同时采用X线和CT的诊断方法,对比两种诊断的检测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根... 目的对于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进行两种不同的放射诊断,并判断两种诊断的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实验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共160例患者。实验组80例患者同时采用X线和CT的诊断方法,对比两种诊断的检测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根据CT诊断的结果,接受医院的治疗。同时,对照组80例患者全部采用X线诊断,并接受后续治疗。结果 CT诊断效果较X线诊断效果更好,在CT诊断结果的指导下接受治疗,患者恢复健康的时间较短(P<0.05)。结论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医院应建议患者选择CT放射诊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腕关节不稳定 X线诊断 CT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CT联合能谱CT预测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周宇元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676-679,共4页
目的分析增强CT联合能谱CT预测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80例肺癌患者,进行增强CT、能谱CT检查,再进行淋巴结转移病理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分为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比较两组增强CT、能... 目的分析增强CT联合能谱CT预测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80例肺癌患者,进行增强CT、能谱CT检查,再进行淋巴结转移病理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分为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比较两组增强CT、能谱CT检查结果,分析增强CT联合能谱CT预测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结果80例肺癌患者,进行淋巴结转移病理检查,其中3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41.25%(33/80)。转移组增强CT扫描参数中灌注值、强化峰值(PH)大于非转移组,能谱CT检查参数中能谱曲线斜率(λHU)、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NIC)低于非转移组(P<0.05),两组M/A值、Tp、水浓度、标准化水浓度(NW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图,结果显示,增强CT相关参数中灌注值、PH、能谱CT检查相关参数中λHU、碘浓度、NIC及联合在预测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700、0.847、0.926、0.914、0.760、0.960,均有一定价值,且联合预测最高。结论增强CT联合能谱CT在预测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该联合检查方法能够提供更准确的预测信息,有助于指导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淋巴结转移 增强CT 能谱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转染成肌细胞促小鼠胫骨骨折愈合的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郑浩 黄婷婷 +3 位作者 孔抗美 王梅 齐伟力 梅海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637-4642,共6页
背景:随着基因治疗的研究发展,将转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细胞移植入损伤区,达到该基因在体内的持续表达已可行,并有可能解决骨折患者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等难题。目的:观察携带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成肌细胞体内局部多点注射对... 背景:随着基因治疗的研究发展,将转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细胞移植入损伤区,达到该基因在体内的持续表达已可行,并有可能解决骨折患者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等难题。目的:观察携带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成肌细胞体内局部多点注射对C57BL/6J小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2008-04在汕头大学医学院完成。材料: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42只,体质量22~25g,建立左胫骨骨折的动物模型。方法:42只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1只。实验组于骨折处周围肌肉中多点注射0.3mL转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成肌细胞悬液;对照组注射0.3mL生理盐水。分别在造模后2,3,4周每组各随机取7只小鼠处死,取材,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动物骨折部位形成骨痂面积的大小和组成成分的变化;外源性细胞在体内存活及表达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情况;各组动物骨密度及骨痂细胞生长情况。结果:①实验组转基因成肌细胞BrdU及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阳性,4周实验组平均灰度值虽稍高于2周实验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成肌细胞移植入C57BL/6J小鼠胫骨骨折处周围肌肉中可存活4周以上,并能稳定地分泌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③实验组造模后各时间点外骨痂中小梁骨占骨痂总面积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第3,4周经F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周实验组骨痂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④电镜观察可见实验组骨生成细胞的数量、活跃程度和胶原纤维的数量、分布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局部注射转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成肌细胞可以促进C57BL/6J小鼠胫骨骨折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成肌细胞 骨折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血管的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涛 向海鸿 +2 位作者 欧阳建龙 周宇元 胡奇林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3年第2期94-9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对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血管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行上肢血管造瘘术后需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使用64排螺旋CT CTA成像技术检查。对原始图像进行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对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血管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行上肢血管造瘘术后需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使用64排螺旋CT CTA成像技术检查。对原始图像进行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等的后期处理,重组出二维和三维血管图像。结果 41例患者经64排螺旋CT扫描及血管三维重组均获得成功,能清楚地显示上肢动静脉内瘘血管及血管造瘘的部位,狭窄程度、部位及范围,无并发症发生。其中34例患者功能不全的造瘘血管中单纯流出静脉狭窄18例(15例吻合口近端静脉重度狭窄,狭窄远端静脉呈瘤样扩张,流出静脉近端呈串珠状狭窄;3例流出静脉近段呈串珠样狭窄和线样重度狭窄交替出现),吻合口+流出静脉狭窄6例,流入动脉+吻合口+流出静脉呈线性狭窄3例,吻合口狭窄4例,流入动脉狭窄3例(距吻合口约3 cm处桡动脉重度狭窄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2例)。7例为正常表现。结论 64排螺旋CT CTA技术可作为评价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内瘘血管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技术 上肢内瘘血管 血液透析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非创伤性急性膈疝一例报告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忠元 陈涛 赵礼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706-1707,共2页
关键词 膈疝 非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MRI及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向海鸿 陈涛 程功文 《当代医学》 2017年第6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CT、MRI及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脑静脉窦血栓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以及MRV检查,观察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CT检出率为60.0%。其中,CT平扫表现为静脉窦高密度征,脑表面及深部静脉内血栓高密度征... 目的探讨CT、MRI及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脑静脉窦血栓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以及MRV检查,观察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CT检出率为60.0%。其中,CT平扫表现为静脉窦高密度征,脑表面及深部静脉内血栓高密度征。CT增强扫描表现为"δ"征、空三角征及充盈缺损;MRI检出率为80.0%,结合MRV后检出率为100.0%。MRI检查中急性期表现为T1WI等信号或高信号,T2WI低信号。亚急性期表现为T1WI、T2WI高信号。慢性性期表现为血栓信号普遍下降,且均匀性增强。MRV检查表现为受累静脉窦不规则或显示不清楚或局部信号缺失。结论在检查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时,MRI联合MRV检查可以作为首选诊断方法。在治疗脑静脉窦血栓时,应采用CT或MRI联合MRV观察患者的具体病情,能够提升患者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查 MRI检查 MRV检查 脑静脉窦血栓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囊肝并多囊肾1例及家谱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宏韬 王细金 +3 位作者 胡敏 杨华 蔡长春 向海鸿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1年第7期33-34,共2页
多囊肝病常与多囊肾病同时存在,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九江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1月10日收治1例多囊肝合并多囊肾患者,报告如下。
关键词 多囊肝 多囊肾 家谱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式低场MRI动态增强扫描在上腹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腊喜 陈涛 +3 位作者 徐敢 郑浩 樊蓉 潘雨晴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1年第2期83-88,共6页
目的评估低场MRI动态增强检查在上腹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低场MRI检查的上腹部病变患者90例,所有病例均做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动态后即刻扫描T1WI/SE得到普通增强扫描图像。将取得的MRI平扫+普通增强形态学及MRI平扫+动... 目的评估低场MRI动态增强检查在上腹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低场MRI检查的上腹部病变患者90例,所有病例均做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动态后即刻扫描T1WI/SE得到普通增强扫描图像。将取得的MRI平扫+普通增强形态学及MRI平扫+动态增强形态学+动态曲线在上腹部病变的定性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MRI平扫+动态增强+动态曲线在上腹部病变的定性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9.7%,MRI平扫+普通增强为75.8%。MRI平扫+动态增强形态学+动态曲线对于检查上腹部病变的定性影像诊断的能力明显优于MRI平扫+普通增强形态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低场MRI动态增强检查对于鉴别上腹部肿块的良恶性有突出显著的作用,对病变的定性、定位、划定边界优于常规自旋回波增强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低场 上腹部病变 动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程功文 黄文勇 +3 位作者 向海鸿 张鹏 龚强 高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50-650,共1页
患者女,47岁,因"受凉后咳嗽、咳痰2周,咯鲜红色血痰1天"入院。气管镜检查:气管管腔内距气管隆突约2-3cm处见一新生物,约1.2cm×0.8cm,气管管腔近1/2被堵塞,表面有较多血性分泌物(图1A)。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气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例报道 被引量:1
10
作者 向海鸿 程功文 +4 位作者 周宇元 陈云辉 唐新虎 龙璜 张腊喜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1期64-64,共1页
病例1.男,49岁.反复心慌、头晕半月余,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增强CT:肺动脉主干层面于肺动脉主于左侧及前缘旁见纡曲强化血管影(图1A).MIP图像示肺动脉主干丘侧及前缘异常扭曲增粗血管在肺动脉主干前壁进入肺动脉(图1... 病例1.男,49岁.反复心慌、头晕半月余,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增强CT:肺动脉主干层面于肺动脉主于左侧及前缘旁见纡曲强化血管影(图1A).MIP图像示肺动脉主干丘侧及前缘异常扭曲增粗血管在肺动脉主干前壁进入肺动脉(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涛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2年第6期91-92,94,共3页
目的总结24例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24例糖尿病性骨关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DR、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患者均存在骨质疏松;19例患者有较明显的骨质萎缩,骨干对称性变细;关节旁皮质骨缺... 目的总结24例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24例糖尿病性骨关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DR、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患者均存在骨质疏松;19例患者有较明显的骨质萎缩,骨干对称性变细;关节旁皮质骨缺损13例,呈磨尖铅笔畸形;骨性关节炎8例;夏科关节1例;局部软组织肿胀19例,其中6例见小血管钙化影。结论糖尿病性骨关节病的诊断须密切结合临床,影像学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性关节炎及周围组织肿胀等,根据其表现早期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骨关节病 DR摄片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涛 罗鹏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2年第2期89-90,100,共3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诊断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的价值,加深对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影像学表现的认识,从而提高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用DR高千伏摄片及GE 64排螺旋CT对100例弥漫性肺间质性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影像学诊断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的价值,加深对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影像学表现的认识,从而提高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用DR高千伏摄片及GE 64排螺旋CT对100例弥漫性肺间质性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DR胸片发现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为79%,高分辨率CT(HRCT)发现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为100%。结论影像学检查特别是HRCT能清晰显示肺组织的细微结构,故可用于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诊断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 DR高千伏摄片 高分辨率CT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中程 《中外医疗》 2012年第32期167-167,169,共2页
目的对应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4例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CT组和造影组,平均每组42例。造影组在治疗前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进行诊断;CT组在治... 目的对应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4例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CT组和造影组,平均每组42例。造影组在治疗前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进行诊断;CT组在治疗前采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结果 CT组发现50%以上狭窄节段的支数、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与造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早期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中程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3期226-227,共2页
目的对多层螺旋CT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早期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患者病例21例,在患者治疗结束后一周展开双期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对多层螺旋CT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早期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患者病例21例,在患者治疗结束后一周展开双期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期扫描结果发现诊断为早期相灌注缺损者20例。延迟扫描相表现出几种不同的增强特点,包括有孤立性心内膜下LE、心内膜下RD、心外膜下LE及单纯心内膜下RD。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介入治疗后行多层螺旋CT能够得到不同的曾强特征。对判断再灌注后梗死部位以及范围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囊性病灶的CT影像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涛 罗鹏 《江西医药》 CAS 2011年第10期949-950,共2页
目的总结CT对经穿刺抽吸证实的肾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GE64排螺旋CT采用平扫与增强扫描相结合,增强扫描用螺旋CT动态增强双期扫描,即分别在肾皮髓质期和肾造影期扫描。结果 59例肾囊性病灶中肾实质性囊肿55例,囊性肾癌2例,肾盂旁... 目的总结CT对经穿刺抽吸证实的肾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GE64排螺旋CT采用平扫与增强扫描相结合,增强扫描用螺旋CT动态增强双期扫描,即分别在肾皮髓质期和肾造影期扫描。结果 59例肾囊性病灶中肾实质性囊肿55例,囊性肾癌2例,肾盂旁囊肿1例,肾盏憩室1例。结论肾囊性病灶虽有共性的表现,但有其某些特征性表现,只要认真分析其征象,多可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肾囊性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1例
16
作者 程功文 江会勇 +3 位作者 张腊喜 向海鸿 黄纪木 高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5-485,共1页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berrant Right Subclavian Artery,ARSA)临床少见,易被误诊误治,正确认识ARSA,对指导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2011年8月我院收治l例ARSA误诊为食管平滑肌瘤,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 ARTERY 食管平滑肌瘤 误诊误治 临床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和64排螺旋CT诊断膝关节外伤的准确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欧阳建龙 《医疗装备》 2017年第15期31-32,共2页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RI)、64排螺旋CT诊断膝关节外伤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膝关节外伤患者,所有患者先后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MRI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为诊断标准,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膝关节外伤的检出情况...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RI)、64排螺旋CT诊断膝关节外伤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膝关节外伤患者,所有患者先后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MRI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为诊断标准,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膝关节外伤的检出情况。结果 MRI对膝关节外伤的检出率(98.8%)明显于高于64排螺旋CT(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64排螺旋CT是临床诊断膝关节外伤的主要方法,其中MRI对膝关节外伤类型的检出情况明显优于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MRI 膝关节外伤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MDCTA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18
作者 向海鸿 周宇元 +2 位作者 陈涛 程功文 胡奇林 《江西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843-845,851,共4页
目的探讨64-MDCTA在A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临床疑诊AMI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行DSA、及64-MDCTA检查,2例行外科肠切除手术,2例肠镜活检。通过DSA、临床及病理结果与64-MDCTA影像对比分析。结果 64-M... 目的探讨64-MDCTA在A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临床疑诊AMI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行DSA、及64-MDCTA检查,2例行外科肠切除手术,2例肠镜活检。通过DSA、临床及病理结果与64-MDCTA影像对比分析。结果 64-MDCTA发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9例,血栓形成8例,肠系膜下动脉栓塞3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23例,肠系膜下动脉狭窄5例,2例肠系膜动静脉未见异常,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4例。64-MDCTA拟诊44例为AMI,18例为CMI,2例正常。根据DSA、临床与手术病理最后确诊40例AMI,24例CMI。64-MDCTA对AMI的诊断敏感性100.00%,特异性83.33%,阳性预测值95.24%,阴性预测值100.00%。结论 64-MDCTA对AMI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AMI D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平滑肌瘤37例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涛 罗鹏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笔者对37例经手术证实的食管平滑肌瘤进行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食管钡餐造影。结果 37例通过其X线征象表现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结论在全面分析病变部位、轮廓改变、软组织肿块及粘膜形态的X线征象基础上,根据其特征性征象进行... 目的笔者对37例经手术证实的食管平滑肌瘤进行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食管钡餐造影。结果 37例通过其X线征象表现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结论在全面分析病变部位、轮廓改变、软组织肿块及粘膜形态的X线征象基础上,根据其特征性征象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平滑肌瘤 X线征象 影像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扭转造影检查分析诊断
20
作者 陈涛 《江西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277-278,共2页
目的总结胃扭转造影检查特点。方法对11例胃扭转患者钡餐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例均发现胃扭转。结论胃扭转钡餐造影检查的X线征象,为临床手法整复及手术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胃扭转 钡餐造影 轴型 X线分析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