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胶乳改性环氧沥青EOGFC混合料柔韧性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封志佼 赵映琴 +1 位作者 封基良 秦国彪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5年第1期113-116,122,共5页
本文通过在环氧沥青B组分中加入天然胶乳(NRL)作为改性剂,经环氧B组分10℃延度、-10℃小梁低温弯曲试验及马歇尔试验综合评价了柔韧性改善效果,确定了NRL的最佳掺量,并评价了最佳掺量下EOGFC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与长期使用性能.结果表明:NR... 本文通过在环氧沥青B组分中加入天然胶乳(NRL)作为改性剂,经环氧B组分10℃延度、-10℃小梁低温弯曲试验及马歇尔试验综合评价了柔韧性改善效果,确定了NRL的最佳掺量,并评价了最佳掺量下EOGFC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与长期使用性能.结果表明:NRL可显著提升环氧沥青B组分10℃延度并改善环氧沥青EOGFC混合料的柔韧性;NRL的最佳掺量为5.0%;最佳掺量下EOGFC混合料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高温稳定性等指标均满足施工规范要求;经加速加载40万次后混合料试件表面较为完整,且最大车辙深度仅为0.22 mm;NRL改性环氧沥青EOGFC混合料在柔韧性得到显著提升的同时仍具备优良的路用性能及长期使用性能,可有效降低混合料铺筑后开裂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胶乳 EOGFC 柔韧性 路用性能 长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纹理特征的钢渣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测试与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俊杰 颜峰 周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7-313,共7页
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快速下降一直是各国学者高度关注的问题。随着表面纹理逐渐磨损,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也持续减弱。为了能更科学地评估和预测路面抗滑性能的衰减,有必要定量地建立起路面纹理和抗滑性能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了小型加... 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快速下降一直是各国学者高度关注的问题。随着表面纹理逐渐磨损,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也持续减弱。为了能更科学地评估和预测路面抗滑性能的衰减,有必要定量地建立起路面纹理和抗滑性能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了小型加速加载设备、高精度三维扫描设备以及数字图像处理来模拟路面纹理的磨损过程。本研究基于三维纹理特征系统评价了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衰减。研究结果显示,英国摆值(BPN)与本研究采用的评价指标三维纹理参数(Sq、Ssk、Vmp、Vmc和Vvc)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加,BPN和三维纹理参数都呈现出相同的衰减趋势。这些三维纹理参数不仅可以作为评估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指标,还能精确地描绘钢渣沥青路面的微观磨损机制。本研究建立的关系将有助于预测路面的抗滑衰减情况,为钢渣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钢渣沥青路面 三维扫描设备 数字图像处理 三维纹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A和MCR的西双版纳州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3
作者 蒋艳玲 付黎涅 +2 位作者 夏既胜 刘丹莹 何士俊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6-378,共13页
构建基于现状的生态安全格局对维护生态安全、提高生境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敏感性4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A)模型和最小累积阻力(M... 构建基于现状的生态安全格局对维护生态安全、提高生境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敏感性4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A)模型和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划分生态安全等级,识别生态源地、廊道和节点,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差异化生态管控措施.结果表明:(1)研究区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0.571,处于一般安全水平.其中,安全等级面积占比为7.43%,较安全为39.23%,一般安全为13.23%,预警为23.64%,危险为16.47%;空间分布上,三县(市)生态安全水平均处于一般安全,且景洪市(0.573)>勐腊县(0.571)>勐海县(0.568),预警等级在景洪市和勐腊县的占比均超过27%.(2)研究区共识别出生态源地7934.91 km^(2);生态廊道132条,长度2188.82 km;生态节点53个.(3)研究区划分出3类生态保护分区.其中,生态保护区需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控制区需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供生态产品;生产活动区需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内开展生态安全保护提供依据,研究探索的基于GRA和MCR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方法可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空间分析 灰色关联法 MCR模型 生态安全格局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中导连拱隧道爆破振动减振对策研究
4
作者 陈焕美 苏文煊 +1 位作者 孟德生 廖明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6期1205-1210,共6页
文中依托云南勐绿高速公路无中导连拱隧道,建立数值模型,分析后行洞爆破开挖的最大单段药量、段间延时、减振材料的布置方式和隔振岩柱厚度对围岩损伤、先行洞振动速度及衬砌位移的影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参数.结果表明:(1)建议... 文中依托云南勐绿高速公路无中导连拱隧道,建立数值模型,分析后行洞爆破开挖的最大单段药量、段间延时、减振材料的布置方式和隔振岩柱厚度对围岩损伤、先行洞振动速度及衬砌位移的影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参数.结果表明:(1)建议后行洞爆破开挖时采用分步序分段爆破方式,最大单段药量控制15 kg以内;(2)为了消除雷管起爆时间存在误差、爆破器材性能和爆破工艺的差异等影响,建议段间延时为100 ms;(3)减振层布置于初支的钢拱架和初喷混凝土之间可以显著降低衬砌振速和位移,建议在现场施工可行的情况下按照此方式布设减振层;(4)随着隔振岩柱厚度的增加,先行洞支护变形逐渐减小,衬砌速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过程,并在岩柱厚度1.5 m时达到最小值,建议隔振岩柱厚度取1.5 m.研究过程和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开展现场施工提供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中导连拱隧道 最大单段药量 段间延时 减振层 隔振岩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路线设计原则及注意要点解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石磊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2期155-157,共3页
为了保证公路行车安全,文章首先分析了公路路线设计的原则,随后以越岭线、沿河线为例,分析了公路选线注意要点。最后,从直线长度、平曲线半径和转角、回旋线长度、纵坡坡度等方面分析了路线平、纵指标选用及组合的注意要点,研究成果可... 为了保证公路行车安全,文章首先分析了公路路线设计的原则,随后以越岭线、沿河线为例,分析了公路选线注意要点。最后,从直线长度、平曲线半径和转角、回旋线长度、纵坡坡度等方面分析了路线平、纵指标选用及组合的注意要点,研究成果可供公路路线设计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路线设计 路线指标 平纵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面板堆石坝筑坝过程应力变形分析
6
作者 胡朝仲 付黎涅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5期42-45,共4页
【目的】面板堆石坝筑坝过程中的应力变形对评估坝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某水库大坝的筑坝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采用分层加载的方式模拟面板堆石坝的施工过程。【结果】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坝体填... 【目的】面板堆石坝筑坝过程中的应力变形对评估坝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某水库大坝的筑坝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采用分层加载的方式模拟面板堆石坝的施工过程。【结果】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坝体填筑层数的增加,其变形量与应力变化量都随之逐渐增大,当坝体填筑完成开始蓄水时应力变化不大。【结论】通过对坝体的应力变形进行分析,对面板堆石坝筑坝过程中的坝体应力变形特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实际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 面板堆石坝 筑坝过程 应力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AMPS-NNDMA/AM二元聚合物顶管润滑泥浆的减阻和流变性能研究
7
作者 周慧慧 杨伟彪 陈艳萍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11期242-246,252,M0023,共7页
顶管泥浆相当于顶管施工的“血液”,其性能的好坏决定着工程能否顺利进行。为此研究了5种聚合物,包括WRA-97、WRA-70、WRA-61(AMPS-NNDMA聚合物)和WRA-104、WRA-116(AMPS-AM聚合物)掺入后对顶管泥浆减阻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顶管泥浆相当于顶管施工的“血液”,其性能的好坏决定着工程能否顺利进行。为此研究了5种聚合物,包括WRA-97、WRA-70、WRA-61(AMPS-NNDMA聚合物)和WRA-104、WRA-116(AMPS-AM聚合物)掺入后对顶管泥浆减阻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WRA聚合物泥浆的基本性能、减阻性能和流变性能均与聚合物类型、相对分子质量及其结构相关;AMPS-NNDMA聚合物的抗滤失性能优于AMPS-AM聚合物,而AMPS-AM聚合物泥浆比AMPS-NNDMA聚合物泥浆具有更优良的润滑减阻性能;WRA聚合物泥浆具有良好的触变性和剪切变稀性,其流变曲线可以采用幂律流体的本构方程来描述,其流变参数的变化规律与漏斗黏度的变化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管 WRA聚合物泥浆 流变性 润滑减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挖降雨作用下边坡抗滑桩主动加固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8
作者 苏文煊 陈焕美 程谞 《交通科技》 2024年第2期32-37,共6页
为研究挖方边坡在抗滑桩主动加固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变形演化规律,以及抗滑桩主动加固的有效性,依托某高速公路边坡开展抗滑桩主动加固条件下的挖方边坡离心模型试验。同时为探讨特殊降雨条件下雨水入渗对孔压变化、坡体变形及支护结构的... 为研究挖方边坡在抗滑桩主动加固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变形演化规律,以及抗滑桩主动加固的有效性,依托某高速公路边坡开展抗滑桩主动加固条件下的挖方边坡离心模型试验。同时为探讨特殊降雨条件下雨水入渗对孔压变化、坡体变形及支护结构的影响,结合雾化喷头和孔压传感器进行了降雨模拟。结果表明,边坡抗滑桩主动加固有效限制了开挖边坡的水平位移,在离心机加载至80g时仍保持较小变形,边坡稳定性显著增加。降雨后边坡不同部位的孔隙水压力响应敏感性不同,坡体中部的孔隙水压力响应最快,坡顶和坡脚的孔隙水压力响应有一定滞后;坡表竖向位移和坡脚水平位移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抗滑桩应变增大,说明降雨对坡体稳定性产生了不利影响,但抗滑桩的存在削弱了这种不利影响。试验结果证实了抗滑桩主动加固能够有效利用坡体自身的抗滑能力,避免了开挖变形造成的岩体强度下降,极大程度地保证坡体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方边坡 降雨入渗 主动加固 稳定性 离心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多聚磷酸改性沥青微观结构分析
9
作者 陈金彪 邓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9期98-102,共5页
本文研究了多聚磷酸(PPA)掺量对90#石油沥青性能的影响。随多聚磷酸掺量增加,沥青的软化点上升,延度、针入度下降。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微观结构和相图进行观察,可以看出沥青微观结构由“蜂型”结构、黑色区域和白色区域三种相组... 本文研究了多聚磷酸(PPA)掺量对90#石油沥青性能的影响。随多聚磷酸掺量增加,沥青的软化点上升,延度、针入度下降。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微观结构和相图进行观察,可以看出沥青微观结构由“蜂型”结构、黑色区域和白色区域三种相组成,随着多聚磷酸的添加,沥青的相图和形貌图都发生明显变化,形貌变得更加粗糙,各相出现明显团聚现象,相互之间过渡区域逐渐减少,分布出现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多聚磷酸 原子力显微镜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钢结构及满堂架施工技术研究
10
作者 胡朝仲 付黎涅 《天津建设科技》 2023年第5期63-65,共3页
考虑施工环境与现场因素对大跨度钢结构安全性和受力状态的影响,以展览馆工程为例,通过施工过程有限元分析模拟,考察荷载转换过程中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变化,采用等效杆端位移法进行临时支撑卸载的数值模拟;提出切割加长大跨度结构滑移施... 考虑施工环境与现场因素对大跨度钢结构安全性和受力状态的影响,以展览馆工程为例,通过施工过程有限元分析模拟,考察荷载转换过程中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变化,采用等效杆端位移法进行临时支撑卸载的数值模拟;提出切割加长大跨度结构滑移施工技术的总体思路和实际关键控制点,成功保证了工程的安全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堂架 钢结构 大跨度 脚手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注浆法在公路桥梁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11
作者 陈焕美 苏文煊 叶沐浪 《土工基础》 2025年第1期35-38,共4页
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桥梁和隧道的建设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桥梁隧道的建设,工程出现了沉降不均、裂缝等病害情况,这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大大影响了公路桥梁隧道的正常使用,为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保证施工质... 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桥梁和隧道的建设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桥梁隧道的建设,工程出现了沉降不均、裂缝等病害情况,这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大大影响了公路桥梁隧道的正常使用,为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保证施工质量,注浆法在桥梁隧道工程的病害防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针对常用于公路桥梁隧道施工的灌浆注浆法,多角度分析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内容和具体措施,总结灌浆注浆法在不同工况下的理论和经验,为桥梁隧道的质量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法 公路桥梁 隧道施工
原文传递
无中导连拱隧道施工引起围岩与结构响应分析
12
作者 苏文煊 陈焕美 毕钛俊 《土工基础》 2024年第4期685-690,共6页
无中导连拱隧道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在公路隧道建设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以云南某连拱隧道为依托,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后行洞施工对先行洞围岩和衬砌的影响,选取若干监测点的应力、位移以及塑性区分布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先行洞... 无中导连拱隧道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在公路隧道建设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以云南某连拱隧道为依托,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后行洞施工对先行洞围岩和衬砌的影响,选取若干监测点的应力、位移以及塑性区分布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先行洞的洞顶、连拱部位及拱底的位移、断面的水平收敛、先行洞支护结构的应力、隧道周围岩体的应力和塑性区分布。通过先行洞开挖前后围岩与衬砌的力学状态进行对比,分析了后行洞开挖对已有先行洞的影响。结果表明:(1)隧道整体竖向位移分布具有非对称性,后行洞开挖加大了先行洞拱顶的沉降,后行洞开挖造成的先行洞拱顶沉降占先行洞总体沉降的15.6%左右;(2)后行洞开挖对先行洞支护结构应力分布造成显著影响:(3)后行洞施工完成后,先行洞监测断面支护结构最大主应力较先行洞施工完成后提高了大约1.4倍;隧道开挖结束,拉应力区主要集中在先行洞靠近后行洞的拱角处。研究结果可为隧道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拱隧道 无中导洞 三维分析 施工过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