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热区玉米反季制种技术
1
作者 赵磊峰 周苏文 +1 位作者 朱永平 李本逊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云南热区 玉米 反季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的云南省水稻主要育成品种(系)的遗传相似性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福荣 董超 +6 位作者 杨文毅 张恩来 汤翠凤 阿新祥 杨雅云 张斐斐 戴陆园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0-708,共9页
利用株高等17个表型性状和48个SSR标记,对云南省18个育种部门(或课题组)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选育的40个品种(系)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基于17个表型性状,40个品种(系)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值平均为0.244,籼型品种间为0.289,粳型为0... 利用株高等17个表型性状和48个SSR标记,对云南省18个育种部门(或课题组)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选育的40个品种(系)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基于17个表型性状,40个品种(系)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值平均为0.244,籼型品种间为0.289,粳型为0.309,籼粳亚种间为0.162;基于48个SSR分子标记,40个品种(系)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值平均为0.383,籼型为0.318,粳型为0.478,籼粳亚种间为0.267;表明表型遗传相似性低于DNA水平。48个SSR分子标记共检测到214个等位基因(Na),每个标记平均为4.458个,变幅为2~8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值为2.8336,变幅为1.1515~5.2981;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6058,变幅为0.2118~0.8816;基因型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1.1328,变幅为0.3768~1.8087;其中RM84、RM249、RM152、RM222和RM528是评价云南省水稻选育品种(系)遗传相似性比较理想的SSR标记。聚类分析显示,云南省水稻主要选育品种(系)表现为亚种间遗传差异明显,亚种内遗传差异较小,粳型品种间遗传相似性高于籼型,表明云南省选育的粳型品种(系)遗传多样性低,尤其是同一育种部门(或课题组)选育的品种间遗传相似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主要选育品种(系) 表型性状 微卫星标记 遗传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番茄细菌性疮痂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防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海燕 张小芳 +3 位作者 刘雅婷 周丽洪 杨云丽 姬广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8-225,共8页
从番茄病叶上分离到7株病原细菌菌株,采用柯赫氏法则确定为该病的病原。经培养性状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Biolog系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以及病原菌的寄主范围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疱斑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 从番茄病叶上分离到7株病原细菌菌株,采用柯赫氏法则确定为该病的病原。经培养性状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Biolog系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以及病原菌的寄主范围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疱斑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vesicatoria(Dye)。依据室内平板抑菌试验初筛选结果,选取7株生防细菌进行温室复筛试验。温室试验中病原菌采用喷雾法接种,生防菌采用喷雾法和浸种法接种。研究测定7株生防细菌对番茄疮痂病的防治效果,同时比较两种接种方式对生防菌防治病害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生防菌菌株C3(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R^2-2(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HY(抗生素溶杆菌Lysobacter antibioticus)对番茄疮痂病的防效较高,两种接种方法处理下对该病的防效始终高于65%;生防菌采用浸种法处理时,生防菌C3对番茄苍痂病的防效最好,为83.36%;生防菌采用喷雾法处理时,生防菌HY对番茄苍痂病的防效最好,为76.18%;两种不同的接种方法对菌株1-7影响最大,对M3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疮痂病 BIOLOG 16S RDNA 生防细菌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方香稻与非香稻遗传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9
4
作者 白现广 程在全 +2 位作者 蔺忠龙 吕广磊 黄兴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04-2406,共3页
[目的]比较云南地方香稻品种与非香稻地方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64对SSR引物检测云南的10个香稻品种、45个非香稻地方栽培品种。[结果]在云南香稻资源中,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12个,平均... [目的]比较云南地方香稻品种与非香稻地方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64对SSR引物检测云南的10个香稻品种、45个非香稻地方栽培品种。[结果]在云南香稻资源中,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12个,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5.44个,平均基因多样性(Hs)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6和0.43;而在云南非香稻栽培品种中,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数2-17个,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7.98个,平均基因多样性(Hs)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7和0.58。[结论]云南非香地方栽培稻资源比香稻资源具有更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地方栽培稻 SSR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统计学》教改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和凤美 朱永平 侯自明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第28期41-41,43,共2页
生物统计学是生物科学.农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该门课的教学特点,提出在教学中应选择合适教材及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 生物统计学是生物科学.农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该门课的教学特点,提出在教学中应选择合适教材及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施以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统计软件的能力,改革考核方式,优化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统计学 课程 探讨 教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病基因定位进展与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研究
6
作者 白现广 程在全 +3 位作者 蔺忠龙 吕广磊 许乔明 黄兴奇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6期92-95,共4页
综述了水稻抗稻瘟病基因、抗白叶枯病基因、抗纹枯病基因、抗黄矮病基因和抗稻曲病基因的定位研究进展,标出了部分连锁分子标记与目的基因间的距离,初步探讨了水稻抗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规律,为选育水稻抗病品种提供相关分子标记数... 综述了水稻抗稻瘟病基因、抗白叶枯病基因、抗纹枯病基因、抗黄矮病基因和抗稻曲病基因的定位研究进展,标出了部分连锁分子标记与目的基因间的距离,初步探讨了水稻抗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规律,为选育水稻抗病品种提供相关分子标记数据。最后就云南地方抗病稻种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抗病基因相关分子标记在云南稻种资源研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 水稻 抗病基因 云南 地方稻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抗药性及生理小种分布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35
7
作者 K.Y.RYU 罗文富 +4 位作者 杨艳丽 国立耘 郭华春 王毅 陈海如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6-131,共6页
从云南省陆良县、建水县和南涧县采集2000年秋播的马铃薯晚疫病标本,分离获得124个致病疫霉菌株,连同1999~2000年分离自昆明、曲靖等地的春播马铃薯晚疫病的10个菌株共134个,采用常规技术对这些菌株进行了交配型、抗药性及生理小种的... 从云南省陆良县、建水县和南涧县采集2000年秋播的马铃薯晚疫病标本,分离获得124个致病疫霉菌株,连同1999~2000年分离自昆明、曲靖等地的春播马铃薯晚疫病的10个菌株共134个,采用常规技术对这些菌株进行了交配型、抗药性及生理小种的研究。交配型测定结果为:陆良县的18个菌株中有3个为A_2交配型,其余15个菌株为A_1交配型,建水县和南涧县的106个菌株及昆明、曲靖1999~2000年的10个菌株都是A_1交配型。测定了83个菌株对瑞毒霉(metalaxyl)和烯酰吗啉(dimethomorph)的抗药性,结果有12.0%的菌株对瑞毒霉表现抗性,16.9%表现中抗,71.1%表现敏感,其中陆良、昆明和曲靖的抗瑞毒霉菌株的比例大于建水和南涧的抗药性菌株的比例;所测定的83个菌株都对烯酰吗啉表现敏感。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云南晚疫病菌为3.4、0、3和4生理小种,分别占鉴定菌株总数的48.0%、32.5%、15.6%和3.9%。但南涧仅发现3.4和0小种,而昆明有0、3、3.4和4小种,陆良有0、3和3.4小种,可见昆明和陆良地区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比南涧地区的生理小种的组成更趋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马铃薯 晚疫病菌 交配型 抗药性 生理小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玉米灰斑病菌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贾建云 张俊祥 +3 位作者 吴毅歆 王永云 毛自朝 何月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14-1018,共5页
采用单孢分离方法,从云南省10个州(市)玉米灰斑病标本上分离到32个菌株,测定其抗紫外辐射能力和孢子大小,并利用SSR标记技术分析了菌株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海拔2000~2300,1800~2000,1600~1800和1000~1600 m采集的菌株,紫外... 采用单孢分离方法,从云南省10个州(市)玉米灰斑病标本上分离到32个菌株,测定其抗紫外辐射能力和孢子大小,并利用SSR标记技术分析了菌株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海拔2000~2300,1800~2000,1600~1800和1000~1600 m采集的菌株,紫外辐射量为7.5 KJ/m2辐照1 h后,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为89.96%、74.15%、66.99%和46.36%;分生孢子长度分别为58.92、54.68、55.69、52.37μm,宽度分别为9.11、7.82、7.13、6.54μm,长×宽为41.78~67.04μm×5.76~9.43μm,菌株采集地海拔与抗紫外辐射能力和分生孢子宽度之间呈极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12(P≤0.01)和0.7485(P≤0.01),但分生孢子长度与海拔间相关性不显著。病菌的遗传背景存在很大差异,但与菌株来源地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灰斑病 病菌 差异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个优良芒果品种在元谋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杨玉皎 段元杰 +4 位作者 孟富宣 希丛芳 何丽 李建宾 刘海刚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69-73,共5页
以8个国内外引进的优良芒果品种为材料,对照本地三年芒,系统研究了其在元谋的物候期、产量等性状表现,评价其在干热河谷(元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R2E2和热农1号生长势强,热农1号单株产量最高,为56.56kg;Mallika和热农2号树势中等,产量中... 以8个国内外引进的优良芒果品种为材料,对照本地三年芒,系统研究了其在元谋的物候期、产量等性状表现,评价其在干热河谷(元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R2E2和热农1号生长势强,热农1号单株产量最高,为56.56kg;Mallika和热农2号树势中等,产量中等;ValenciaPride树势强,果实耐贮藏,是长途运输优选的品种;Keitt树势低矮,晚熟,单株产量21.94kg;Zillate和Banganpalli树势强,但是挂果期受虫害严重.综合评价,以R2E2和热农1号的生物学相关性状优;热农2号、Mallika和Valencia Pride的生物学特性表现良好;其余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表现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引种 适应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向对小粒咖啡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传利 李学俊 +4 位作者 谢纯 陈治华 卢云峰 王步天 葛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27-3537,共11页
【目的】研究小粒咖啡在云南省4个主产区不同坡向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为改进精品小粒咖啡的可持续生产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云南省4个小粒咖啡主产区(德宏、临沧、普洱和保山)南北坡,测定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 【目的】研究小粒咖啡在云南省4个主产区不同坡向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为改进精品小粒咖啡的可持续生产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云南省4个小粒咖啡主产区(德宏、临沧、普洱和保山)南北坡,测定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基于根际土壤微生物16S rRNA和ITS序列,解析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并分析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4个主产区各自南北坡小粒咖啡根际土壤在电导率、水解性氮和速效钾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下同);有机质在德宏和保山各自南北坡的根际土壤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有效磷在德宏、临沧和普洱各自南北坡的根际土壤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相对于4个主产区的南坡,根际土壤营养元素更富集于北坡。检测到小粒咖啡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分别为24和16门,根际土壤细菌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真菌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4个主产区南北坡间相对丰度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细菌和真菌菌门各为13和5个。德宏、临沧和保山主产区各自南北坡的根际土壤间细菌和真菌在α多样性指数上差异明显。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4个主产区小粒咖啡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组成有明显差异,但Anosim和Adonis分析发现,同一地点南北坡的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冗余分析结果表明,pH是影响小粒咖啡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优势菌门群落组成的首要环境因素。【结论】相对于南坡,北坡小粒咖啡根际土壤的营养与细菌和真菌群落α多样性更丰富,更适于小粒咖啡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根际土壤 理化性质 细菌群落 真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贡山县捧当乡地膜马铃薯栽培管理技术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钟金星 《南方农业》 2019年第30期19-20,共2页
马铃薯是云南省贡山县捧当乡主要的经济作物,是当地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基于此,根据捧当乡气候特征,分析地膜马铃薯栽培现状,并对地膜马铃薯综合示范技术要点进行总结,提出地膜马铃薯高产的栽培和管理措施,以期扩大地膜马铃薯栽培面积... 马铃薯是云南省贡山县捧当乡主要的经济作物,是当地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基于此,根据捧当乡气候特征,分析地膜马铃薯栽培现状,并对地膜马铃薯综合示范技术要点进行总结,提出地膜马铃薯高产的栽培和管理措施,以期扩大地膜马铃薯栽培面积,推动捧当乡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地膜覆盖 栽培技术 云南省贡山县捧当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广地区大蒜地方品种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
12
作者 刘文 杨一乐 +4 位作者 陈文娟 许君睿 张平坪 谢秀凤 董斌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1期16-21,共6页
为了分析广东和广西地区大蒜地方品种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以及发掘具有潜在优异性状的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广东和广西12份大蒜地方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6个数量性状和17个质量性状的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 为了分析广东和广西地区大蒜地方品种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以及发掘具有潜在优异性状的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广东和广西12份大蒜地方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6个数量性状和17个质量性状的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种质资源综合评价。形态统计显示,两广地区大蒜品种表现为株型较矮,茎干和鳞茎较小,但变异类型丰富,17个质量性状共有48个变异类型,品种的变异系数为10.03%~32.78%。品种间的相关系数为0.83~0.99,主成分为0.95~0.99,较高的相关性说明地区品种与当地种植定向选择和饮食习惯有一定的相关性。聚类分析将大蒜分为3个类群,第I类群的鳞茎性状表现好,属于鳞茎和青苗兼用型品种;第II类群的地上部分指标表现优异,属于青蒜类型品种;第III类群鳞茎变异类型丰富,且辛辣味浓。两广地区大蒜地方品种株型较小,属于叶用型品种,其表型多样性高,类型丰富,对于南方地区的大蒜特色地方品种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地方品种 表型多样性 种质资源 优异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入热带种质的温带玉米自交系的利用潜力 被引量:43
13
作者 陈洪梅 汪燕芬 +5 位作者 姚文华 罗黎明 李佳莉 徐春霞 番兴明 郭华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85-1793,共9页
用5个热带及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和5个导入热带种质并经连续回交改良的温带玉米自交系,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III杂交,共配制90个杂交组合。2008年和2009年以大面积推广杂交种云瑞6号为对照,对供试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杂种优势及利用潜... 用5个热带及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和5个导入热带种质并经连续回交改良的温带玉米自交系,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III杂交,共配制90个杂交组合。2008年和2009年以大面积推广杂交种云瑞6号为对照,对供试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杂种优势及利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导入热带种质并经连续回交改良的温带玉米自交系YML598、YML58的多数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为极显著正值,在杂交育种中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单株产量配合力效应值与诸多产量影响因素的配合力效应值密切相关,雌雄间隔期、秃尖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而其他性状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产量对照优势H≥10%的组合大多为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温带种质,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为极显著正值的组合均为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温带种质,说明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与经热带种质改良后的温带玉米种质之间仍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且导入热带种质的温带系与热带、亚热带供体系的杂种优势仍然存在,其所属的杂种优势群并未改变。以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为供体,采用连续回交的方法改良温带玉米自交系是利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回交 一般配合力效应 特殊配合力效应 对照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玉米灰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基本特征研究 被引量:37
14
作者 刘庆奎 秦子惠 +7 位作者 张小利 江凯 陈茂功 武小菲 何月秋 王桂清 晋齐鸣 王晓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4044-4057,共14页
【目的】明确引起中国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广泛采集玉米灰斑病发生地区病样,用单孢分离方法获得大量菌株,采用病菌形态学、培养特征和种特异性鉴定技术,准确鉴定中国不同地域的玉米灰斑病致病种。【结果】从黑龙江、吉林... 【目的】明确引起中国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广泛采集玉米灰斑病发生地区病样,用单孢分离方法获得大量菌株,采用病菌形态学、培养特征和种特异性鉴定技术,准确鉴定中国不同地域的玉米灰斑病致病种。【结果】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云南和湖北大量采集的玉米灰斑病病样中分离获得136个菌株,经过系统鉴定,确认其中65个菌株为玉蜀黍尾孢(Cercospora zeae-maydis),71个菌株为玉米尾孢(C.zeina),未发现以往有记载的高粱尾孢玉米变种(C.sorghi var.maydis);引起中国北方地区玉米灰斑病的是玉蜀黍尾孢,而引起云南和湖北玉米灰斑病的是玉米尾孢,但在2008年前分离的云南菌株中有玉蜀黍尾孢。【结论】在中国,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有2个种:玉蜀黍尾孢和玉米尾孢,前者存在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和山东,在云南2008年前也有分布,后者分布在西南玉米区的云南、湖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灰斑病 病原菌 鉴定 尾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对植烟土壤温度和水分及烤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李正风 张晓海 +3 位作者 刘勇 吴伯志 夏玉珍 杨清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11期224-227,共4页
不同覆盖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秸秆与地膜双覆盖能够协调烤烟生长全过程的土壤温度,并且地温日变化幅度小,蓄水保墒作用显著。秸秆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与秸秆和地膜双覆盖相似,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品质较高,但由于在烤烟生长前... 不同覆盖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秸秆与地膜双覆盖能够协调烤烟生长全过程的土壤温度,并且地温日变化幅度小,蓄水保墒作用显著。秸秆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与秸秆和地膜双覆盖相似,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品质较高,但由于在烤烟生长前期不能提高土壤温度,使得烟叶生长速度较慢,产量下降;地膜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不及秸秆单覆盖和秸秆与地膜双覆盖,秸秆和地膜双覆盖使0 ̄20cm土层含水量平均比露地栽培提高16.82%,比秸秆单覆盖提高6.45%,比地膜单覆盖提高5.43%,而且烟叶成分较协调,产量与产值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C/N秸秆 地膜 覆盖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烤烟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杂种优势类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6
作者 姚文华 谭静 +2 位作者 陈洪梅 徐春霞 番兴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34,共5页
杂种优势群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介绍了玉米杂种优势群形成的历史及早期的利用情况,分析了不同杂种优势群划分方法的优缺点、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及其利用、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的必要性。
关键词 玉米 杂种优势群 杂种优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6个农艺性状的QTL定位(英文) 被引量:14
17
作者 童治军 焦芳婵 +7 位作者 吴兴富 王丰青 陈学军 李绪英 高玉龙 张谊寒 肖炳光 吴为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07-1415,共9页
由于烟草的分子标记开发和遗传图谱构建十分困难,迄今烟草中有关数量性状基因座(QTL)的定位研究仍非常有限。本研究利用一个由207个株系组成的烤烟DH群体及基于该群体所构建的含有24个连锁群、611个SSR标记,总长为1882.1cM的遗传图谱... 由于烟草的分子标记开发和遗传图谱构建十分困难,迄今烟草中有关数量性状基因座(QTL)的定位研究仍非常有限。本研究利用一个由207个株系组成的烤烟DH群体及基于该群体所构建的含有24个连锁群、611个SSR标记,总长为1882.1cM的遗传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对株高(PH)、茎围(SG)、节距(IL)、叶片数(LN)、最大腰叶长(LWL)和最大腰叶宽(WWL)6个与叶片产量有关的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69个QTL,大部分QTL的效应值较小,仅有4个具有较大的效应值,可解释大约15%~20%的表型变异。6个性状之间大多彼此相关。与此相符,在基因组中发现存在许多小区域,每个区域包含2个或2个以上紧密连锁的不同性状的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数量性状基因座 遗传作图 加倍单倍体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遮阴条件下3个马铃薯品种耐阴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钟 薛英利 +5 位作者 杨圆满 李建宾 安瞳昕 吴开贤 字淑慧 吴伯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6-574,共9页
本研究以‘会-2’、‘会薯9号’和‘P02-77-10’马铃薯为材料,在不同生育时期采用人工模拟遮阴方法,研究上述3个马铃薯品种叶片抗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块茎膨大期至收获期遮阴,马铃薯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叶绿素a... 本研究以‘会-2’、‘会薯9号’和‘P02-77-10’马铃薯为材料,在不同生育时期采用人工模拟遮阴方法,研究上述3个马铃薯品种叶片抗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块茎膨大期至收获期遮阴,马铃薯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叶绿素a和b的含量、叶绿素a与b的比值(Chla/Chlb)、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都明显升高,而脯氨酸的含量则下降。随着遮阴时间的延长,上述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对马铃薯耐荫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3个马铃薯品种耐荫性从强到弱顺序依次为‘会-2’>‘P02-77-10’>‘会薯9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遮阴 生理生化指标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朗族当前种植稻作地方品种的SSR位点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董超 徐福荣 +5 位作者 杨文毅 张恩来 杨雅云 汤翠凤 阿新祥 戴陆园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5-181,共7页
调查收集了80份布朗族当前仍在种植的稻作地方品种,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72对SSR引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27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3.764个;197个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2.739个;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163~0.... 调查收集了80份布朗族当前仍在种植的稻作地方品种,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72对SSR引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27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3.764个;197个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2.739个;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163~0.827,平均为0.582;稀有等位基因数20个。云南省内3个不同地区布朗族种植的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有差异,表现为勐海县〉双江县〉墨江县。地方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111~0.875,平均为0.411;在相似系数0.266处可以将供试品种分为籼粳两大类,但不能再将布朗族同一集居区的地方品种完全聚成同一亚类,暗示着布朗族不同集居区的条件对地方品种进化的影响还比较有限。最后还就布朗族对地方品种多样性的贡献及可能的原因等进行了讨论分析,对如何防止地方品种收集中同名异种和同种异名问题发生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地方品种 微卫星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苷酸的生成降解机理探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吕东坡 吕广磊 +1 位作者 石振兴 朱仁俊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6-40,共5页
肌苷酸(IMP)是一种风味物质,由于对风味的追求,近年来越来越受人们关注。文章详细介绍了活体中IMP的代谢机理以及动物被屠宰后IMP的生成降解机理,并且简要分析了活体中影响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因素;进一步介绍了IMP生成降解的限速酶和关键... 肌苷酸(IMP)是一种风味物质,由于对风味的追求,近年来越来越受人们关注。文章详细介绍了活体中IMP的代谢机理以及动物被屠宰后IMP的生成降解机理,并且简要分析了活体中影响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因素;进一步介绍了IMP生成降解的限速酶和关键酶: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主要影响补救途径;5'-磷酸核糖-1-焦磷酸酰胺转移酶主要影响合成途径;ATP酶、5'-AMP脱氨酶和IMP降解酶主要影响动物屠宰后IMP的生成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苷酸 代谢机理 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