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马铃薯青枯菌生物型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何云昆 赵志坚 +3 位作者 李云海 张仲凯 李先平 邓纪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8-81,共4页
从云南省曲靖、宣威、开远、峨山、江川、昆明等6 个县、市采集的马铃薯青枯病典型病株中分离到57 个菌株,对番茄和马铃薯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并研究了它们对3 种双糖和3 种己醇的氧化能力和其他一些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初步证明,云南省马... 从云南省曲靖、宣威、开远、峨山、江川、昆明等6 个县、市采集的马铃薯青枯病典型病株中分离到57 个菌株,对番茄和马铃薯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并研究了它们对3 种双糖和3 种己醇的氧化能力和其他一些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初步证明,云南省马铃薯青枯菌存在3 个生物型,供试的大部分菌株属于生物型Ⅲ(17/57)和1 个新生物型(31/57),少数菌株属生物型Ⅴ。首次发现云南省马铃薯青枯菌存在复合侵染的现象,即:不同生物型的青枯菌侵染同一马铃薯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青枯菌 生物型 致病性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电镜技术研究云南家蚕病毒 被引量:1
2
作者 方琦 丁铭 +3 位作者 董占鹏 张仲凯 彭潞波 张丽珍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37-338,共2页
关键词 电镜 家蚕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炸片加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防病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茂林 李树莲 +4 位作者 展康 张开甫 董禄凤 纪家富 周世国 《云南农业科技》 2003年第B12期150-153,共4页
马铃薯品种大西洋来源于美国,由Wauseon与USDAB514l-6(Lenape)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是优质的炸片加工型品种,被国内外薯片加工企业广泛地采用,是市场需求量大,开发前景好的马铃薯品种。在云南省冬季、小春季种植已达几百公顷,但在... 马铃薯品种大西洋来源于美国,由Wauseon与USDAB514l-6(Lenape)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是优质的炸片加工型品种,被国内外薯片加工企业广泛地采用,是市场需求量大,开发前景好的马铃薯品种。在云南省冬季、小春季种植已达几百公顷,但在大春季马铃薯的主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炸片加工型品种 马铃薯 “大西洋” 品种开发 防病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中的昆明华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4
作者 李盛泉 施志庆 段玉云 《云南农业科技》 2003年第3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昆明华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企业 产品 咖啡 茶叶 豆类 农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病毒在云南的发生分布研究初报 被引量:36
5
作者 张仲凯 丁铭 +5 位作者 方琦 张丽珍 李婷婷 彭潞波 苏晓霞 李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B05期163-168,共6页
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形态学及细胞病理特征,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I-ELISA)和双抗体夹心ELISA(DAS-ELISA),部分样品经番茄斑萎病毒(TSWV)核壳体蛋白基因(N-gene)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以及部分样品的生物学回接测定的方法... 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形态学及细胞病理特征,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I-ELISA)和双抗体夹心ELISA(DAS-ELISA),部分样品经番茄斑萎病毒(TSWV)核壳体蛋白基因(N-gene)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以及部分样品的生物学回接测定的方法,对采自云南不同地区20种寄主植物上204份疑似Tospovirus侵染的病株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共有20种寄主作物139份样品中含有Tospovirus分离物,从检出样品的分布看,云南全省均有分布,但在海拔2400m以上的地区其症状表现不明显。Tospovirus云南分离物在血清型、细胞病理特征以及寄主范围方面与国内外报道的同属病毒有共同的特征,同时也有较明显的差异,即云南存在有Tospovirus新的株系或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斑萎病毒属 病毒 云南 细胞病理 血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组织培养的一步成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王玲 李勇军 +1 位作者 房亚南 马继琼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636-638,共3页
以花魔芋顶芽生长点为外植体,经消毒处理,接种在MS+6BA1mg·L-1+NAA1mg·L-1培养基上,约10d左右的诱导培养,材料边诱导愈伤组织边分化幼苗、生根,约28d在同一种培养基中一步成苗,形成完整植株。并且成苗率极高,达95%。苗壮,移... 以花魔芋顶芽生长点为外植体,经消毒处理,接种在MS+6BA1mg·L-1+NAA1mg·L-1培养基上,约10d左右的诱导培养,材料边诱导愈伤组织边分化幼苗、生根,约28d在同一种培养基中一步成苗,形成完整植株。并且成苗率极高,达95%。苗壮,移植入苗床5~6个月就能形成50~100g左右的块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顶端生长点 组织培养 褐变 一步成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晚疫病预测模型与预警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7
作者 孙茂林 李树莲 +2 位作者 赵永昌 李成云 R.J.Hijmans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19,共5页
介绍了马铃薯晚疫病11个预测模型和6个电脑化模型;描述了模型预测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指标,并作了评价提出存在问题;讨论了建立网络化病害预测模型和实现自动预警配套技术;报道了2003年直接应用于田间马铃薯晚疫病监测技术。
关键词 植物病虫害测报 马铃薯晚疫病 预测模型 自动化预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稻种资源的蒸煮食味品质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曾亚文 申时全 +3 位作者 杨忠义 刘家富 文国松 陈于敏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0-413,共4页
用 1 0 1 3份云南地方稻种 9个品质性状进行蒸煮食味品质分析表明 :(1 )籼稻直链淀粉含量呈不连续的变异 ,但软米直链淀粉含量均与粘稻呈连续变异 ,软米特性属于数量性状。 (2 )籼型软米优质基因的表达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3) 9.1 %~... 用 1 0 1 3份云南地方稻种 9个品质性状进行蒸煮食味品质分析表明 :(1 )籼稻直链淀粉含量呈不连续的变异 ,但软米直链淀粉含量均与粘稻呈连续变异 ,软米特性属于数量性状。 (2 )籼型软米优质基因的表达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3) 9.1 %~ 1 5 .0 %的直链淀粉可作为粳型和籼型软米的重要指标 ,糊化温度 (5~ 7级 )和胶稠度 (55mm~ 85mm)则是软米评价的辅助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种 软米 蒸煮食品 食味 品质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野生稻不同染色体组型和外植体材料的离体培养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丁玉梅 程在全 +2 位作者 黄兴奇 王玲仙 吴成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922-1926,共5页
云南野生稻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差别较大。花粉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在0%~11.8%之间,用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其诱导率在18.0%~35.2%之间,茎叶培养则在12.0%~25.0%之间。云南野生稻不同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再分化为绿苗的... 云南野生稻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差别较大。花粉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在0%~11.8%之间,用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其诱导率在18.0%~35.2%之间,茎叶培养则在12.0%~25.0%之间。云南野生稻不同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再分化为绿苗的分化率在8.3%~100.0%之间。疣粒稻组培特性最好,东乡普通野生稻和景洪普通野生稻次之,药用稻最难组培。本文建立了疣粒、东乡、景洪普野3种野生稻的离体无性系,为长期保存云南野生稻资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离体培养 愈伤组织 资源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野生稻离子吸收效率及其动力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玲玲 陈善娜 +1 位作者 程在全 杨明挚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6-410,共5页
分析和检测4种,共6个不同类型的野生稻吸收H2PO4?、K+、Mg2+、NO3?的动力学特征以及培养液pH值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景洪普通野生稻吸收K+较强;药用野生稻和元江普通野生稻次之。小粒野生稻吸收磷的能力最强。元江普通野生稻吸收Mg2+和N... 分析和检测4种,共6个不同类型的野生稻吸收H2PO4?、K+、Mg2+、NO3?的动力学特征以及培养液pH值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景洪普通野生稻吸收K+较强;药用野生稻和元江普通野生稻次之。小粒野生稻吸收磷的能力最强。元江普通野生稻吸收Mg2+和NO3?的能力强。药用野生稻吸收Mg2+较强;直立型景洪普通野生稻有较强的吸收NO3?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吸收动力学参数 H2PO4^- K^+和Mg^2+ NO3^-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芋头种质资源RAPD分子标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龙雯虹 许明辉 张应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74-276,279,共4页
以 10个有代表性的芋属栽培种和野生植株为材料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 :绝大部分扩增产物在供试材料间表现丰富的多态性 ,按类平均法可将 10个材料划分为 4类 ,形态相似的基本上可聚在一起。
关键词 云南 芋头 种质资源 RAPD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普通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组织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尧忠 宋令荣 +3 位作者 赵永昌 戴陆园 鄢波 黄兴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17-19,共3页
利用普通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去壳种子 ,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用N6+ 1mg/L 2 ,4-D液体培养基进行悬浮培养继代。疣粒野生稻愈伤组织生长很快 ,每周至少继代培养 1次 ,有时甚至要继代 2次。疣粒野生稻愈伤组织继代培养 1年后分化能力仍... 利用普通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去壳种子 ,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用N6+ 1mg/L 2 ,4-D液体培养基进行悬浮培养继代。疣粒野生稻愈伤组织生长很快 ,每周至少继代培养 1次 ,有时甚至要继代 2次。疣粒野生稻愈伤组织继代培养 1年后分化能力仍然很强 ;普通野生稻愈伤组织继代 8个月后分化能力开始下降 ,至 10个月后分化能力完全丧失。在所用的 11种培养基中 ,N6+ 1mg/L 6 -BA + 0 5mg/LNAA诱导疣粒野生稻愈伤组织再生绿苗效果最好 ,诱导率为70 %。 1994年采集到的普通野生稻的种子 ,在本实验中 (1997年 )被用来诱导愈伤组织 ,其再生绿苗率平均仅为 4 %,比 1995年用该种子进行原生质体培养的再生率 (平均 2 3%)低 ,这可能与所用的诱导愈伤组织的种子保存时间 (3年 )太长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云南 野生稻 普通野生稻 疣粒野生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花药培养和转基因技术进行油菜遗传改良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根泽 寸守铣 +7 位作者 万萌 和江明 邱仕芳 王敬乔 曾黎琼 陈正华 卢爱兰 张铁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34-135,共2页
用花药培养和转基因技术进行油菜遗传改良的研究李根泽寸守铣万萌和江明邱仕芳王敬乔曾黎琼(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昆明650223)陈正华卢爱兰张铁汉(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油菜优良品种的选育通... 用花药培养和转基因技术进行油菜遗传改良的研究李根泽寸守铣万萌和江明邱仕芳王敬乔曾黎琼(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昆明650223)陈正华卢爱兰张铁汉(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油菜优良品种的选育通常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杂交后代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药培养 遗传改良 甘蓝型油菜 转基因技术 芜菁花叶病毒 花粉胚状体 油菜花粉 双低品种 外壳蛋白基因 测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马铃薯储存条件和抑制发芽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茂林 Enrique Chujoy +1 位作者 李树莲 李先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361-364,共4页
储存云南大春收获的商品马铃薯,通过提高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自然通风,将温度控制在10~14℃,马铃薯块茎平均每周水分损失0 90%,并且块茎较新鲜,按农村常规储存方法,平均每周水分损失2 64%,块茎皱缩明显。采用CIPC抑芽剂戴科25号处理... 储存云南大春收获的商品马铃薯,通过提高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自然通风,将温度控制在10~14℃,马铃薯块茎平均每周水分损失0 90%,并且块茎较新鲜,按农村常规储存方法,平均每周水分损失2 64%,块茎皱缩明显。采用CIPC抑芽剂戴科25号处理商品马铃薯,能够有效地抑制发芽,保鲜165d,重量损失仅3 28%,加工原料马铃薯保持良好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储存条件 抑芽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天星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宗菊 桂明英 +1 位作者 张尧忠 房亚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637-642,共6页
以驯化移栽的满天星试管苗为扦插母本,研究了生长素的种类、浓度、处理方式、处理时间及扦插基质、扦插环境等对满天星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生长素比固体生长素(NAA生根粉)好,而液体中,IBA+NAA(1∶1)最好... 以驯化移栽的满天星试管苗为扦插母本,研究了生长素的种类、浓度、处理方式、处理时间及扦插基质、扦插环境等对满天星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生长素比固体生长素(NAA生根粉)好,而液体中,IBA+NAA(1∶1)最好,IBA次之,NAA较差一些;生长素的浓度以800-1000μg·g-1较合适;生长素的处理以浸渍并结合喷雾,效果较好;在45d以内,随着时间的延长,生根率明显增加;扦插基质可用珍珠岩与草煤土或腐叶土等按1∶1的比例混合;一般扦插还是在大棚中进行为宜,且要保持温度低于30℃,湿度在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天星 扦插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马铃薯病害主要病原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志坚 何云昆 隋启君 《中国马铃薯》 2001年第2期93-95,共3页
晚疫病、青枯病、软腐病和病毒病等是常年危害云南省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 ,每年均引起十分严重的损失。以前对这些病害病原菌的诸多方面缺乏详细的了解。本文论述了马铃薯主要病害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群体组成、分布范围、发生频率等... 晚疫病、青枯病、软腐病和病毒病等是常年危害云南省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 ,每年均引起十分严重的损失。以前对这些病害病原菌的诸多方面缺乏详细的了解。本文论述了马铃薯主要病害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群体组成、分布范围、发生频率等内容研究取得的一些进展。可为云南马铃薯抗病品种的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病害 病原菌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马铃薯病毒种类及脱病毒种苗筛选技术体系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仲凯 丁铭 +4 位作者 方琦 张丽珍 彭潞波 李展 李婷婷 《云南农业科技》 2003年第B12期121-131,共11页
应用电子显微镜(负染色观察、免疫电镜、细胞病理)、血清学(DAS-ELISA、TAS—ELISA)的方法,对采自云南省马铃薯产区的2 000多份马铃薯病毒病样品及试管苗、微型薯样品进行了检测鉴定。检出的病毒种类有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 应用电子显微镜(负染色观察、免疫电镜、细胞病理)、血清学(DAS-ELISA、TAS—ELISA)的方法,对采自云南省马铃薯产区的2 000多份马铃薯病毒病样品及试管苗、微型薯样品进行了检测鉴定。检出的病毒种类有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M病毒(PVM)、番茄斑萎病毒(TSWV)、类烟草脆裂病毒(TRV like)、类马铃薯帚顶病毒(PMTV like)7种,其中PVX、PVY、PLRV是主要毒源。研究了PVY对合作88、PVX对中甸红产量的影响,随着种薯带毒率增加,产量显著下降。应用电子显微镜、TAS—ELISA技术建立了脱病毒核心种苗的检测筛选技术体系。制备了PVY的TAS—ELISA快速检测试剂盒,应用于生产用种苗、种薯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马铃薯 病毒种类 脱病毒种苗筛选技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育种研究与云南马铃薯产业发展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灿辉 龙维彪 +2 位作者 杨仕忠 李云海 隋启君 《云南农业科技》 2003年第B12期95-101,共7页
云南省马铃薯生产和产业开发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初始阶段,然而,包括马铃薯品种资源、育种理论和技术等研究工作的相对滞后,已经明显地成为制约生产和产业进一步顺利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云南省马铃薯生产概况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马铃... 云南省马铃薯生产和产业开发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初始阶段,然而,包括马铃薯品种资源、育种理论和技术等研究工作的相对滞后,已经明显地成为制约生产和产业进一步顺利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云南省马铃薯生产概况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马铃薯育种研究简况、云南省马铃薯育种研究工作状况,及云南师范大学育种研究思路等方面的比较介绍,反映马铃薯育种研究工作对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育种研究 云南 产业发展 品种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丽江海棠果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梅文泉 和承尧 +2 位作者 汪禄祥 刘家富 束继红 《云南农业科技》 2002年第6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云南 丽江 海棠果 开发利用 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马铃薯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隋启君 杨万林 +1 位作者 李先平 吴毅歆 《云南农业科技》 2003年第B12期74-77,共4页
系统总结了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在承担云南省“十五”科技攻关马铃薯育种项目中所取得的一些进展。文章显示,云南省马铃薯育种规模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01~2003年共播种58.1万粒育种用杂交实生种子,30.3万个C1家系块茎,... 系统总结了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在承担云南省“十五”科技攻关马铃薯育种项目中所取得的一些进展。文章显示,云南省马铃薯育种规模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01~2003年共播种58.1万粒育种用杂交实生种子,30.3万个C1家系块茎,入选了16554个单株和部分混选块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马铃薯 育种研究 育种规模 资源创新工作 品种资源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