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云南省高校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
魏红
吴雁江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11
|
|
2
|
论云南方言体标记“掉” |
杨育彬
齐春红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9 |
4
|
|
3
|
中越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调查分析——以昆明和河内大学为例 |
阮氏云英
杨青
|
《全国商情》
|
2010 |
1
|
|
4
|
云南方言古语词的历史流变 |
马志远
|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0 |
0 |
|
5
|
韩国大学中文教学的现状和展望 |
张鹏
王斌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6 |
4
|
|
6
|
解读泰国广告的民族文化特色 |
李雅梅
|
《东南亚研究》
CSSCI
|
2009 |
8
|
|
7
|
美国外语教学语言交际能力培养标准的分析和思考 |
杨丽姣
|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8
|
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课程设置 |
陈青妮
|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19
|
|
9
|
艺术语言产生的认知动因研究 |
齐春红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2
|
|
10
|
泰国博仁大学的中文教育 |
陈萍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7 |
0 |
|
11
|
从词类活用和变异搭配看艺术语言的运用范畴 |
李德鹏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2
|
缅甸汉语教学调查报告 |
吴应辉
杨叶华
|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
2008 |
31
|
|
13
|
汉语结构助词“的”和泰语结构助词t’i:^(41)的对比研究 |
齐春红
卢文娟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14
|
从语气副词的句法分布透视其语用功能 |
齐春红
徐杰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7 |
7
|
|
15
|
方言词“挨”表被动探源 |
齐春红
邱渊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16
|
论越语横声对越南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阴平和去声的干扰 |
杨吉春
杜氏秋恒
|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
2008 |
4
|
|
17
|
汉泰名量词比较研究——从泰国学生偏误谈起 |
袁焱
龙伟华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6 |
5
|
|
18
|
语气副词与句末语气助词的共现规律研究 |
齐春红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7 |
12
|
|
19
|
美国外语教育印象散记 |
杨丽姣
|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20
|
词汇教学的特点及其认知理据 |
齐春红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