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人际关系困扰的大学生的内隐心理活动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奇勇 卢家楣 闫志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98-702,共5页
目的:探索有人际关系困扰(ID)问题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内隐心理活动特点,为ID者的心理辅导与干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329名大学生,使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IRIDQ)将其分成ID组(IRIDQ得分为15~28分,n=43)、普... 目的:探索有人际关系困扰(ID)问题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内隐心理活动特点,为ID者的心理辅导与干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329名大学生,使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IRIDQ)将其分成ID组(IRIDQ得分为15~28分,n=43)、普通组(IRIDQ得分为9~ 12.11分,n=50)和无困扰组(IRIDQ得分为0~3.76分,n=50).采用GNAT (the Go/No-go Association Task)内隐联想范式和情绪STROOP范式测试三组在人际关系上的内隐认知、内隐情绪、内隐社交意向的反应时、击中率与虚报率(用于计算信号辨别率指数d’).结果:方差分析显示,在内隐认知、内隐情绪、内隐行为意向的平均反应时上,组别主效应均显著(均P <0.001),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ID组积极内隐认知反应时长于普通组和无困扰组[(594.2±17.0) ms vs.(533.4±15.5) ms vs.(503.3±13.9) ms;均P<0.01],而消极内隐认知反应时则短于普通组和无困扰组[(554.5±18.5) ms vs.(600.6±28.8) ms vs.(610.4±19.8)ms;均P<0.01];ID组内隐情绪反应时长于普通组和无困扰组[积极情绪词(442.1±18.5) ms vs.(415.6±17.5) msvs.(395.7±12.9) ms;消极情绪词(434.3±17.5) ms vs.(390.1±13.1) ms vs.(389.8±15.5) ms;均P<0.01]; ID组内隐社交意向反应时长于普通组和无困扰组[(593.6±10.7) ms vs.(395.6±12.0) ms vs.(381.2±8.1) ms;均P<0.01],而社交情境d'最短[(0.8±0.6)vs.(1.8±0.8)vs.(2.2±0.6);均P <0.05)].结论:人际关系有困扰者存在消极的自我内隐认知和情绪干扰,人际交往行为有退缩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关系困扰 认知干扰 情绪干扰 内隐认知 内隐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品依赖性研究: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模式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6
2
作者 邓芸菁 张锋 杨宏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8,30,共7页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 药物依赖性 心理学家 毒品 依赖行为 生物学研究 心理学研究 20世纪 焦点问题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交往的当代心理学——心理学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变
3
作者 周宁 刘将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1-22,共2页
主体间性概念的提出,给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转变。心理学研究是一种交往行为,所以其中必然存在主体间的问题。心理学的主体间性存在于交往之中,它表现为主体间的双向度的关系。心理学主体间性的转向就是按照交往理性的要求寻求一种交... 主体间性概念的提出,给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转变。心理学研究是一种交往行为,所以其中必然存在主体间的问题。心理学的主体间性存在于交往之中,它表现为主体间的双向度的关系。心理学主体间性的转向就是按照交往理性的要求寻求一种交往关系,要求建立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研究者之间以及被研究者之间开展交往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主体性 主体间性 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离愁”兼论“诗穷而后工”
4
作者 于世刚 《社会心理科学》 2010年第7期14-19,共6页
文章第一部分从心理学中的情绪情感理论出发分析文学上的离愁,认为离愁与婴儿时期的依恋有关,离愁的本质是恐惧和痛苦,其主观体验与表现形式都是以悲伤为主。第二部分讨论文学上的一种现象:"诗穷而后工",说明"诗穷而后工... 文章第一部分从心理学中的情绪情感理论出发分析文学上的离愁,认为离愁与婴儿时期的依恋有关,离愁的本质是恐惧和痛苦,其主观体验与表现形式都是以悲伤为主。第二部分讨论文学上的一种现象:"诗穷而后工",说明"诗穷而后工"这种文学理念有其深刻的心理基础和生理基础:(1)个体在进行信息加工时存在着心境一致性现象,它是指个体倾向于记忆与当前的心情具有一致性的信息;(2)人类的负性情绪和认知功能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负性情绪需要启用更多的认知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愁 依恋 恐惧 痛苦 悲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洛因依赖性人格概念的建构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殷素梅 张锋 +2 位作者 沈模卫 朱海燕 徐梅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性人格的概念结构,建立海洛因依赖性人格量表。方法:对10 5名海洛因戒除者的海洛因依赖性人格问卷的测试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1)海洛因依赖性人格由海洛因渴求感和戒除效能感两个维度构成,二维模型对样本...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性人格的概念结构,建立海洛因依赖性人格量表。方法:对10 5名海洛因戒除者的海洛因依赖性人格问卷的测试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1)海洛因依赖性人格由海洛因渴求感和戒除效能感两个维度构成,二维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拟合度较好;(2 )海洛因渴求感α=0 .86 6 ,戒断效能感α=0 . 92 3,所有项目与所属因素因子分的相关系数在0. 6 81- 0 . 876之间,P <0 .0 0 1,两个分量表的相关系数r =- 0 4 4 2 ,P <0 . 0 0 1;(3)海洛因渴求感和戒除效能感与自尊、孤独、抑郁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在0 . 2 2 1- 0. 5 11之间,达到显著性水平;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戒断效能感可解释自尊、孤独和抑郁14 . 4 %、10 . 8%和2 6 . 2 %的变异。结论:海洛因依赖性人格的概念的构想合理,其量表具有良好的项目区分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性 心理健康 验证性因素分析 内部一致性信度 建构 相关系数 显著性水平 渴求感 测试数据 人格问卷 样本数据 回归分析 效能 戒除 拟合度 因子分 分量表 绝对值 区分度 戒断 项目 自尊 孤独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概念的构建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海燕 张锋 +1 位作者 沈模卫 徐梅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的概念结构,建立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量表。方法:分别对511名和581名被试基于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问卷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①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由孤... 目的:探讨大学生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的概念结构,建立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量表。方法:分别对511名和581名被试基于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问卷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①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由孤独感、社会参与度、一般抑郁、生活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五个初级因素构成,并可概括为社会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高阶因素。ISHS-CS具有较理想的项目区分度,内部一致性信度、构想效度和区分效度。②互联网使用者的社会-心理健康与使用时间无显著关联,但与上网次数有一定关系。③基于信息获取性动机而使用互联网,其社会-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而基于人际情感性动机而使用互联网,其社会-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结论:大学生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概念的构想合理,其量表可以作为大学生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水平 社会 互联网 验证性因素分析 区分效度 构建 探索性因素 心理健康问卷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命形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构 被引量:8
7
作者 冯维 郑敏 李辉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2-114,共3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直接介入学生心灵世界的课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崇高的使命。建构生命形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课程目标应着眼于开发学生生命潜能的理念,课程内容应着眼于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心...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直接介入学生心灵世界的课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崇高的使命。建构生命形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课程目标应着眼于开发学生生命潜能的理念,课程内容应着眼于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课程实施应着眼于师生的交往互动,课程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生命发展,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对生命的尊重和责任感,提升生命质量,拥有生存的智慧和健全的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形态 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褐斑中医证候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明 李丽琼 +2 位作者 吴志明 李鹏 吴艳霞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黄褐斑中医各证型与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对307例黄褐斑病人进行调查;对各中医证型间心理因素分值进行差异性比较... 目的:探讨黄褐斑中医各证型与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对307例黄褐斑病人进行调查;对各中医证型间心理因素分值进行差异性比较,用SPSS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黄褐斑中医证型以肝气郁结证多见,并且其抑郁、焦虑水平明显高于脾虚湿阻和肾阴不足两型。②黄褐斑中医各证型与本研究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存在相关性。肝气郁结证与焦虑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正性相关,脾虚湿阻证与焦虑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负性相关,肾阴不足证与抑郁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负性相关。结论:黄褐斑各中医证型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证实了情志失调是黄褐斑的主要病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中医证型 社会心理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动机、行为与其社会-心理健康的模型构建 被引量:58
9
作者 张锋 沈模卫 +2 位作者 徐梅 朱海燕 周宁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7-413,共7页
以58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构建了互联网使用动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与其相关社会-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其中,互联网使用动机包括信息获取性动机和人际情感性动机两种模式;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包括上网冲动性、分离... 以58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构建了互联网使用动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与其相关社会-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其中,互联网使用动机包括信息获取性动机和人际情感性动机两种模式;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包括上网冲动性、分离/逃避和网上优越感三个初级因素;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包括孤独感、社会参与度、一般抑郁、生活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五个初级因素,并进一步概括为社会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信息获取性动机而使用互联网有助于相关社会-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基于人际情感性动机而使用互联网更容易导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并由此对使用者的社会-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积极效应大于消极效应,且信息获取性动机对社会健康具有更大的积极效应,而人际情感性动机对对心理健康具有更大的消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互联网使用动机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 社会-心理健康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模式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沈模卫 李鹏 +1 位作者 徐梅 张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70,共8页
基于“在线认知量表” (OCS) ,采用两组大学生被试 ,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探讨了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行为模式 ,编制了“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 (PIUS -CS)。结果发现 :(1)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 基于“在线认知量表” (OCS) ,采用两组大学生被试 ,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探讨了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行为模式 ,编制了“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 (PIUS -CS)。结果发现 :(1)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由上网冲动性、分离 /逃避和网上优越感三个因素构成。量表具有较理想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构想效度和区分效度。 (2 )男大学生的上网冲动性、网上优越感较女大学生更强 ;文科类学生的上网冲动性较理科类学生更强。 (3)上网时间和上网次数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模式只有较弱的正相关 ,不宜作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 在线认知量表(OCS) 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干预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辉 蔺秀云 +2 位作者 施江玉 高俊 胡金莲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4-108,共5页
为了探索有效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昆明市两所普通小学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实验研究,对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教师、家长和学生自身三个子系统进行了多侧面的三维干预。结果表明:(1)实验组学生比对... 为了探索有效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昆明市两所普通小学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实验研究,对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教师、家长和学生自身三个子系统进行了多侧面的三维干预。结果表明:(1)实验组学生比对照组学生的总体一般焦虑水平下降;(2)学习适应性提高;(3)问题行为症候群的学生人数和问题行为比干预前明显减少。验证了教师、家长、学生三维干预结合模式对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心理健康 干预 三维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问题行为 学习适应性 实验研究 焦虑水平 学生人数 结合模式 小学生 昆明市 子系统 对照 教师 家长 学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模式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徐梅 张锋 朱海燕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04年第3期8-11,7,共5页
基于“互联网态度调查表 (IAS)” ,采用两组大学生被试 ,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探讨了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的模式 ,编制了“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量表”(IUMS CS)。结果发现 :(1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由“信息获... 基于“互联网态度调查表 (IAS)” ,采用两组大学生被试 ,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探讨了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的模式 ,编制了“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量表”(IUMS CS)。结果发现 :(1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由“信息获取性动机”和“人际情感性动机”构成。基于IAS形成的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量表具有较理想的项目区分度、内部一致性信度、构想效度和效标效度。 (2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与上网次数的关系不密切 ,但与上网时间有一定关联。 (3 )“人际情感性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互联网使用动机量表” 信息获取性动机人际情感性动机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褐斑患者一般社会特征与抑郁、焦虑水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明 李丽琼 +2 位作者 吴志明 李鹏 吴艳霞 《现代中医药》 CAS 2010年第6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黄褐斑患者一般社会特征概况与抑郁、焦虑水平的关系。方法采集经过确诊的307名黄褐斑患者的一般社会特征资料,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一般社会特征与抑郁和焦虑水平的关系。结果黄褐斑患者主要人群特... 目的探讨黄褐斑患者一般社会特征概况与抑郁、焦虑水平的关系。方法采集经过确诊的307名黄褐斑患者的一般社会特征资料,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一般社会特征与抑郁和焦虑水平的关系。结果黄褐斑患者主要人群特征为:女性,年龄在30—39岁,已婚,具有高等学历,工作不稳定,收入中等。伴随抑郁障碍的黄褐斑患者达80%以上,伴随焦虑障碍的患者则约为1/3。黄褐斑患者的抑郁水平和焦虑水平均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高等学历是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因素,受教育程度越高,患者焦虑水平相对较高(P〈0.05);高收入是患者抑郁水平的影响因素,患者抑郁水平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加重(P〈0.05)。结论抑郁和焦虑是黄褐斑患者的主要情绪障碍,在病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抑郁 焦虑 社会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选民的性格类型特征与其选举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锋 朱金卫 李春茂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05年第2期116-121,共6页
以云南省两个县8个自然村262名选民为被试,采用自编“农村选举行为问卷”和“性格形容词评定量表”探讨了选民性格类型特征及其与选举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农村选民的性格特征可分为积极性格、消极性格和中间性格三种类型;(2)积极性... 以云南省两个县8个自然村262名选民为被试,采用自编“农村选举行为问卷”和“性格形容词评定量表”探讨了选民性格类型特征及其与选举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农村选民的性格特征可分为积极性格、消极性格和中间性格三种类型;(2)积极性格类型的选民对农村选举制度意义的认识端正,并在投票时首先考虑候选人的品德和才能,而消极性格类型的选民对选举意义的认识存在偏差,其投票行为受候选人身份特征和选民自身物质利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选民 性格类型 选举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农民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辉 王倩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第10期1199-1202,共4页
目的深入探讨近30年来的农民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搜集整理有关农民心理健康问题SCL-90量表测评的研究报告,采用元分析的方法对有效的26项研究进行再分析。结果 1与全国成人常模相比,农民的总效应值为0.35,95%的置信区间为(0.30,0.40),有... 目的深入探讨近30年来的农民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搜集整理有关农民心理健康问题SCL-90量表测评的研究报告,采用元分析的方法对有效的26项研究进行再分析。结果 1与全国成人常模相比,农民的总效应值为0.35,95%的置信区间为(0.30,0.40),有统计学意义;2与全国成人常模和全国青年常模比较,青年农民的总效应值分别为0.06和0.01,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05,0.07)和(0.00,0.01);3农民工与在村农民比较的效应值为0.60,95%的置信区间为(0.34,0.86);4男性农民与女性农民比较的效应值为-0.05,95%的置信区间为(-0.05,-0.04)。结论农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重视和研究,特别是农民工和女性农民需要更多心理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心理健康 元分析 症状自评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艾宣传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内隐态度与交往意愿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海燕 宋志一 邓芸菁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3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防艾宣传者对艾滋病患者的内隐态度。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与艾滋病患者交往意愿调查问卷,通过测量获得对艾滋病患者有较高交往意愿的防艾宣传者100名,并随机抽取其中30名作为实验被试,完成了两组内隐联想测验(IAT)。结果... 目的:探讨大学生防艾宣传者对艾滋病患者的内隐态度。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与艾滋病患者交往意愿调查问卷,通过测量获得对艾滋病患者有较高交往意愿的防艾宣传者100名,并随机抽取其中30名作为实验被试,完成了两组内隐联想测验(IAT)。结果:当艾滋病相关词与普通正性词相联以及非艾滋类乙型传染病与普通负性词相联时,其平均反应时低于艾滋病与一般消极性词相联及非艾滋类乙型传染病与普通正性词相联时的反应时;当艾滋病相关词与正性人际词相联以及非艾滋类乙型传染病与负性人际词相联时,其平均反应时与艾滋病和负性人际词相联及非艾滋类乙型传染病与正性人际词相联时的反应时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大学生防艾宣传者对各类传染病患者的内隐交往意愿处于同一水平,但相对于非艾滋类乙型传染病而言,其对艾滋病患者的消极厌恶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乙型传染病 内隐态度 内隐联想测验(I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心理辅导促进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燕辉 李辉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11期1216-1218,共3页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促进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效果。方法同时对2所高校各9名贫困生分别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比辅导前后两组团体成员自尊、抑郁、焦虑、孤独、羞怯量表的得分差异,并在辅导后进行自我主观评价、团体活动反馈和开放性团...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促进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效果。方法同时对2所高校各9名贫困生分别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比辅导前后两组团体成员自尊、抑郁、焦虑、孤独、羞怯量表的得分差异,并在辅导后进行自我主观评价、团体活动反馈和开放性团体效果的评估。结果两组团体成员辅导后各量表平均分均低于辅导前,除某高校团体成员羞怯量表前后测差异不显著外,其余量表前后测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所有成员都认为自己在理解别人、乐于交友、有责任感方面进步最大;团体内容有益有价值;学会了正确认识并应对贫困。结论针对性强、团体气氛好的团体心理辅导对于促进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具有实效性和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 心理健康 团体心理辅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立场大学生恋爱分手归因比较
18
作者 朱海燕 宋志一 +2 位作者 邓芸菁 熊艳 陈蓉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6年第3期154-159,共6页
为探索大学生在不同立场下恋爱分手归因的差异,应用自编情境问卷,要求129名大学生评定影响分手因素的重要性程度。结果表明:(1)男、女生在旁观者立场上的评定不存在显著差异;(2)女方主动分手立场下,分手归因主要为养成因素,而男方被动... 为探索大学生在不同立场下恋爱分手归因的差异,应用自编情境问卷,要求129名大学生评定影响分手因素的重要性程度。结果表明:(1)男、女生在旁观者立场上的评定不存在显著差异;(2)女方主动分手立场下,分手归因主要为养成因素,而男方被动分手立场下,更归因于家庭因素。这说明不同立场下男、女方分手在四个分手归因的重要性评定上存在明显不同,女生更强调养成因素和精神追求的影响,而男生对家庭因素和个人相貌影响力的评定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分手 主动分手 归因偏差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黄芹 陶云 刘哲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生活质量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和生活质量核心调查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QLQ-C30)评估188...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生活质量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和生活质量核心调查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QLQ-C30)评估188例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晚期肿瘤患者SCL-90得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QLQ-C30结果显示晚期肿瘤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疼痛症状与躯体功能表现最明显;SCL-90中强迫、焦虑、精神病性和总均分与QLQ-C30中躯体功能、恶心呕吐症状及整体生活质量存在显著相关。结论晚期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普遍不佳、生活质量不高,且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临床医务工作者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心理学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孤独感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丽 于世刚 《社会心理科学》 2015年第11期28-34,47,共8页
本研究采用Russell等编制的UCLA孤独问卷(第三版)对3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结果进行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了解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并对4名学生进行半结构访谈,剖析孤独感的深层原因。结果显示:大学生孤独感在专业维度上... 本研究采用Russell等编制的UCLA孤独问卷(第三版)对3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结果进行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了解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并对4名学生进行半结构访谈,剖析孤独感的深层原因。结果显示:大学生孤独感在专业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在性别、城乡、是否为学生干部和是否为毕业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研究发现大学生孤独感的深层原因主要是人际、发展性和情感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孤独感 极度自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