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科研项目立项成绩突出
1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自2012年成立以来,科研项目(包括科研平台)立项成绩突出。到今年7月,共获得14个纵向和横向项目立项。其中包括:戴庆厦教授主持的云南省社科重大招标课题“云南跨境语言研究”;余金枝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 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自2012年成立以来,科研项目(包括科研平台)立项成绩突出。到今年7月,共获得14个纵向和横向项目立项。其中包括:戴庆厦教授主持的云南省社科重大招标课题“云南跨境语言研究”;余金枝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东南亚苗语志”;罗骥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重点项目“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关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项目立项 云南师范大学 研究院 汉藏语 成绩 国家社科基金 科研平台 语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云南省汉语研究述评
2
作者 丁玮明 《品位·经典》 2019年第8期30-34,45,共6页
2018年云南省的语言研究论文共计百余篇,按学科方向可分为现代汉语(不含方言)、汉语方言和古代汉语(含汉语史)三个方面,其中有一批值得学界关注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现代汉语(不含方言)领域本体和应用并重,但缺乏语音方面的研究... 2018年云南省的语言研究论文共计百余篇,按学科方向可分为现代汉语(不含方言)、汉语方言和古代汉语(含汉语史)三个方面,其中有一批值得学界关注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现代汉语(不含方言)领域本体和应用并重,但缺乏语音方面的研究;汉语方言领域有对云南方言特有现象的开掘,但是应用研究不足,并且存在选题重复的问题。古代汉语(含汉语史)领域高水平成果最多,且有研究者注意利用云南的民族语言资源,但是这种利用还很不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汉语研究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亚汉语传播历史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0
3
作者 罗骥 钱睿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4年第2期89-92,共4页
汉语国际传播历史在汉语国际教育学科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东南亚是研究汉语国际传播历史的最佳样本之一。但东南亚汉语传播历史的研究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主要体现在学术关注度低、独立的研究范式尚未形成、在教学体系中缺位等。... 汉语国际传播历史在汉语国际教育学科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东南亚是研究汉语国际传播历史的最佳样本之一。但东南亚汉语传播历史的研究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主要体现在学术关注度低、独立的研究范式尚未形成、在教学体系中缺位等。主要原因是学界和管理者不重视、研究难度较大、相近研究可替代的误解等。建议加强跨学科研究,加强各个时期各类传播介质语料的收集处理,加强语言地理分布的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汉语传播历史研究 现状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五以来云南语言类社科项目立项考察并论云南语言研究发展现状 被引量:2
4
作者 罗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7年第4期1-19,共19页
科研立项是评价个人、团队、机构乃至一个地区学科研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我们主要从立项数、立项机构分布和立项学科分布3个方面对十一五以来云南语言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和云南省社科项目3类社科项目立项情况进行考... 科研立项是评价个人、团队、机构乃至一个地区学科研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我们主要从立项数、立项机构分布和立项学科分布3个方面对十一五以来云南语言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和云南省社科项目3类社科项目立项情况进行考察,力求揭示本时期语言类社科项目立项的基本面貌、发展特点和不足,兼及云南语言研究发展现状分析。研究发现本时期云南社科项目立项的特点和不足:总体水平在西南地区处于中等偏上,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甚至可以与本地区语言研究强省一争高下;整体呈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前景看好;在西部项目上具有相对优势;形成民族语言研究等优势学科;在研究机构分布上形成高校占绝对优势,云南师大和云南民大两大核心,昆明圈、滇中圈和滇西带三大空间;本体研究和与应用研究分布比较合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级别项目亟待突破;学科内部发展不平衡,尤其是汉语本体和汉语方言研究发展滞后;学科地位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最后对云南语言研究发展提出3点思考和建议:(1)对云南语言研究机构进行分类管理和指导,促进云南语言研究协调发展,共同发展;(2)扬长补短、合理布局,促进云南语言研究各学科全面发展;(3)相关组织机构发挥各自作用,形成合力,加快云南语言研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科项目立项 机构 学科 分布 思考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藏语隔位数词结构的标记成分
5
作者 彭茹 《百色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9-85,共7页
文章使用语言比较的方法,揭示汉藏语隔位数词结构标记成分的若干特点。文章指出汉藏语隔位数词结构加不加标记存在三种类型;隔位数词结构的标记成分有"零"、连词、动词、方位词、短语等几种;标记成分呈现出一定的演变层次,并... 文章使用语言比较的方法,揭示汉藏语隔位数词结构标记成分的若干特点。文章指出汉藏语隔位数词结构加不加标记存在三种类型;隔位数词结构的标记成分有"零"、连词、动词、方位词、短语等几种;标记成分呈现出一定的演变层次,并进一步构拟出这样一个演变链:无标记>可有可无标记>短语、动词、连词、方位词标记>"零"标记。文章还从表意、韵律和语言接触等方面,分析了汉藏语隔位数词结构需要加标记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语隔位数词结构 标记成分 演变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与南亚语关系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育弘 王育珊 《百色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4-49,共6页
汉语与南亚语的关系问题复杂,历来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文章从两者关系研究的缘起及两者借词关系说、同源关系说、混合关系说三种主要观点的发展以及近期研究动态,回顾了汉语与南亚语关系研究百年来的概况,以期对汉语南亚语关系的研究... 汉语与南亚语的关系问题复杂,历来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文章从两者关系研究的缘起及两者借词关系说、同源关系说、混合关系说三种主要观点的发展以及近期研究动态,回顾了汉语与南亚语关系研究百年来的概况,以期对汉语南亚语关系的研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后来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汉语 南亚语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汉杂居村彝族语言使用状况调查——以云南省广南县南屏镇大牙扫村彝族为例
7
作者 王婷 何应东 《文教资料》 2020年第17期7-8,3,共3页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南屏镇大牙扫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彝汉杂居村寨,该村彝族熟练使用彝语,并兼用汉语。彝语仍然在代际间传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大牙扫村彝族的彝汉双语使用现状随着社会发展发生了变化。本文在描写大牙扫村语言使用现状...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南屏镇大牙扫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彝汉杂居村寨,该村彝族熟练使用彝语,并兼用汉语。彝语仍然在代际间传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大牙扫村彝族的彝汉双语使用现状随着社会发展发生了变化。本文在描写大牙扫村语言使用现状的基础上,从民族认同、对外交往、学校教育等方面探讨彝汉杂居村落彝族语言使用现状发生变化的原因,为提高民族语言活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彝汉双语 大牙扫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和谐与边疆稳定——云南省文山州都龙镇各民族语言关系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戴庆厦 李春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6-180,共5页
本文以云南文山州马关都龙镇各民族的语言生活为例,论述语言和谐是边疆稳定的重要保证之一。分析该镇各民族的语言和谐状况,包括语言和谐的表现、制约因素、历史渊源、存在问题,以及与境外同一民族语言和谐的各种表现及作用。得出的结论... 本文以云南文山州马关都龙镇各民族的语言生活为例,论述语言和谐是边疆稳定的重要保证之一。分析该镇各民族的语言和谐状况,包括语言和谐的表现、制约因素、历史渊源、存在问题,以及与境外同一民族语言和谐的各种表现及作用。得出的结论是,边疆地区的语言和谐是语言和谐中的一种特殊模式,其特点及演变不同于非跨境语言;跨境民族语言相通是连接两地边民的重要纽带,有利于两地语言的保存和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特别是当前实施"一带一路"规划中,实现跨境民族的语言和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关系 语言和谐 边疆稳定 都龙镇 跨境民族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语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被引量:24
9
作者 戴庆厦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共7页
本文在回顾跨境语言研究历史的基础上,依据近年来跨境语言调查的实践经验,分析以下几个面临的问题:"跨境语言"概念的科学定位;跨境语言研究的内容;跨境语言研究的理念、构想。
关键词 跨境语言 历史 现状 内容 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的特点究竟是什么 被引量:23
10
作者 戴庆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4,共7页
本文认为,从宏观上把握汉语的特点,比较切合实际地认识到究竟有哪些特点是汉语独有的,或起关键作用的,这样在汉语的教学、研究中就会减少主观性、片面性、盲目性,防止局部"摸象"或"一叶遮目"。作者通过汉语与非汉... 本文认为,从宏观上把握汉语的特点,比较切合实际地认识到究竟有哪些特点是汉语独有的,或起关键作用的,这样在汉语的教学、研究中就会减少主观性、片面性、盲目性,防止局部"摸象"或"一叶遮目"。作者通过汉语与非汉语的比较,认为汉语在宏观上至少有四大特点值得重视:一是汉语属于超分析性语言;二是汉语属于隐性特征丰富的语言;三是汉语的语义属于具有超强伸张力的语言;四是汉语是特别注重韵律的语言。还认为,准确把握汉语的特点必须进行语言比较,要深入挖掘汉语的微观特点,从汉语本身提取切合语言实际的认识,要防止机械地用非汉语的眼光、标准去套用汉语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非汉语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理智地深入开展濒危语言保护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戴庆厦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57-60,共4页
在濒危语言研究逐渐深入、濒危语言的复杂性不断显现的今天,必须强调"科学、理智"四个字,要正确估量中国濒危语言的国情;要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确定濒危语言的标准;要加强濒危语言结构特点的研究;要将衰变语言保护的研究提上日... 在濒危语言研究逐渐深入、濒危语言的复杂性不断显现的今天,必须强调"科学、理智"四个字,要正确估量中国濒危语言的国情;要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确定濒危语言的标准;要加强濒危语言结构特点的研究;要将衰变语言保护的研究提上日程;要防止"濒危语言扩大化"。中国应根据国情来界定中国濒危语言的标准,制定具体研究方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濒危语言研究理论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语言 濒危语言保护 濒危语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语音习得偏误研究——以佤族学生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育珊 王育弘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4年第2期44-50,共7页
文章运用实验语音学方法,通过对佤族学生汉语普通话语音习得调查研究,归纳了佤族学生普通话语音习得偏误标记,分析了佤语作为母语干扰因素对佤族学生学习普通话语音产生偏误的特点及规律,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对策,认为教学中引进实验语... 文章运用实验语音学方法,通过对佤族学生汉语普通话语音习得调查研究,归纳了佤族学生普通话语音习得偏误标记,分析了佤语作为母语干扰因素对佤族学生学习普通话语音产生偏误的特点及规律,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对策,认为教学中引进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语 普通话 语音 偏误标记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我国语言和谐研究的构想 被引量:10
13
作者 戴庆厦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5,共5页
弄清我国语言和谐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和方法论问题,对于科学地处理我国的民族关系和语言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着重论述以下四个问题:怎样认识语言和谐研究的重要性;怎样划分语言和谐的类型;语言和谐研究涉及哪些理论问题;有关语言和谐研... 弄清我国语言和谐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和方法论问题,对于科学地处理我国的民族关系和语言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着重论述以下四个问题:怎样认识语言和谐研究的重要性;怎样划分语言和谐的类型;语言和谐研究涉及哪些理论问题;有关语言和谐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和谐 研究 构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的“风”与孟高棉语的“风”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育弘 王育珊 《百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70-74,共5页
宋朝孙穆《鸡林类事》记载高丽语"风曰孛缆"曾引起关于汉语"风"之语源的热议。按孟高棉语复辅音演变规律和随韵音变规律,结合汉语"风"的语义,孟高棉语一组"风"的词族与汉语一组"风"... 宋朝孙穆《鸡林类事》记载高丽语"风曰孛缆"曾引起关于汉语"风"之语源的热议。按孟高棉语复辅音演变规律和随韵音变规律,结合汉语"风"的语义,孟高棉语一组"风"的词族与汉语一组"风"的词族存在音义对应关系,以高棉语phlom.为代表的原始孟高棉语"风"的语音可以合理解释汉语"风"字的多音现象以及与"檒"、"梵"、"岚"、"飞廉"及高丽语"孛缆"等词的同源关系,由此推论汉语关于"风"的词族与孟高棉语"风"的词族是一组同源词,为汉语与南亚语关系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高棉语 同源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依语方式副词研究
15
作者 陈娥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52-57,共6页
通过对布依语方式副词进行系统的描写分析,发现布依语方式副词有如下五个特征:多数布依语方式副词前置,部分方式副词后置;多数方式副词只能修饰动词,部分可修饰动态形容词;方式副词中有一定数量的重叠式;同独类方式副词的语义指向句中... 通过对布依语方式副词进行系统的描写分析,发现布依语方式副词有如下五个特征:多数布依语方式副词前置,部分方式副词后置;多数方式副词只能修饰动词,部分可修饰动态形容词;方式副词中有一定数量的重叠式;同独类方式副词的语义指向句中主语或宾语,其它方式副词的语义均指向句中的谓语中心词;部分意义相近的方式副词可同现,共同修饰同一中心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语 方式副词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缅语人称代词格范畴的类型分析——兼以反观上古汉语人称代词格范畴 被引量:3
16
作者 戴庆厦 王洪秀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43,共10页
文章通过34种藏缅语人称代词格范畴的描写分析,指出藏缅语人称代词格范畴大体存在3种类型:分析式;分析式兼屈折式;粘着式。这3种形式中,第二种形式使用最多,反映了藏缅语人称代词格范畴3种类型并存、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并对各种类型进... 文章通过34种藏缅语人称代词格范畴的描写分析,指出藏缅语人称代词格范畴大体存在3种类型:分析式;分析式兼屈折式;粘着式。这3种形式中,第二种形式使用最多,反映了藏缅语人称代词格范畴3种类型并存、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并对各种类型进行定位,指出藏缅语人称代词格范畴在不同语言中发展不平衡,存在层次性的特点,但其类型主要是分析式,兼有屈折式和粘着式,而有的语言的粘着式和屈折式来自词汇的连音音变,是由分析式到屈折式的"逆向演变"。在此基础上,通过藏缅语反观上古汉语,指出上古汉语已经是分析型语言,缺少形态变化,藏缅语北部语言人称代词格范畴保留较多的形态变化,可以看作上古汉语的前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缅语 人称代词 格范畴 类型分析 上古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四年综述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茹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83-88,共6页
文章综述"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提出四年后的研究成果,分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科学保护"是怎么样被提出的;(2)"科学保护"研究已在全国各地兴起;(3)来自田野调查的"科学保护"个案研究... 文章综述"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提出四年后的研究成果,分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科学保护"是怎么样被提出的;(2)"科学保护"研究已在全国各地兴起;(3)来自田野调查的"科学保护"个案研究陆续出现;(4)"科学保护"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深化;(5)"科学保护"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保护 田野调查 个案研究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河白族乡白族纳西族母语活力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余金枝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9-13,24,共6页
九河乡白族、纳西族的母语属于"有活力"这一等级。代际间的母语传承良好,母语使用者具有全民性,对母语有较高的认同。主要成因是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与周边同胞的交流,民族内部的认同,互相尊重各自语言的使用等。由此带来如下启... 九河乡白族、纳西族的母语属于"有活力"这一等级。代际间的母语传承良好,母语使用者具有全民性,对母语有较高的认同。主要成因是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与周边同胞的交流,民族内部的认同,互相尊重各自语言的使用等。由此带来如下启示:人口少的少数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也能保持自己的母语;语言兼用是人口少的少数民族保留自己母语活力的必要手段;文化进步、经济发展未必会引起少数民族语言的濒危;语言结构系统的变化不能算语言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活力 白族 纳西族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山苗语量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露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27-31,38,共6页
文山苗语量词较为发达,通过对文山苗语量词的类别、语义特征、语法功能以及语言接触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文山苗语的量词在汉藏语中属于量词较发达型语言;语义语法功能多样,包括分类功能、个体化功能、定指功能、领属功能、指代功能... 文山苗语量词较为发达,通过对文山苗语量词的类别、语义特征、语法功能以及语言接触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文山苗语的量词在汉藏语中属于量词较发达型语言;语义语法功能多样,包括分类功能、个体化功能、定指功能、领属功能、指代功能、全称量化功能等;受汉语借词现象的影响导致部分本语词被取代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山苗语 量词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语言关系研究的基本构想与框架设计——以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为例
20
作者 罗骥 陈娥 +1 位作者 侬常生 何艳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139,共9页
文章基于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从研究视角、语种选择、田调选点、思路框架调整对跨境语言关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框架进行构建。跨境语言研究实质上是对跨境语言关系的考察,相比语言本体的跨境语言关系,语言功能、语言规划、语言对社会... 文章基于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从研究视角、语种选择、田调选点、思路框架调整对跨境语言关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框架进行构建。跨境语言研究实质上是对跨境语言关系的考察,相比语言本体的跨境语言关系,语言功能、语言规划、语言对社会的影响等领域的跨境语言关系,因其现实及未来的重要意义而具有更大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空间。文章在8对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中筛选出3对跨境语言壮语-岱侬语(包括岱依语和侬语)、布依语-布依语(热依语)、傣语-泰语作为考察语种,主要从社会视角,基于中越两国对应共7个田野点系统深入的田调材料,使用斯波斯基、李宇明的语言规划和语言管理理论、SIL及卡萨德的语言通解度测试理论及方法、黄行和周庆生等的语言认同理论及方法,分别对中越跨境壮侗语族语言的语言管理、语言通解度和语言认同进行考察描写分析,发现揭示其异同及其背后社会各方面的制约因素。意在为课题研究的实施推进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框架基础,同时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个值得借鉴的参考,从而为拓展深化跨境语言研究,为推进中国特色语言学的三大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语言关系 中越跨境壮侗语言 语言管理 语言通解度 语言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