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神经网络在电力设备红外测温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赵李强 张少杰 +5 位作者 周静波 陈国坤 焦宗寒 杨伟 王欣 刘荣海 《云南电力技术》 2024年第2期49-53,共5页
变电站中电力设备发热会对电网运行造成很大隐患,极大地降低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因此有必要在变电站常规巡检中监测变压器、高压开关柜、绝缘子、导线接触点的温度,以确保变电站电气设备正常稳定运行。传统的变电站温度采集方式极为... 变电站中电力设备发热会对电网运行造成很大隐患,极大地降低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因此有必要在变电站常规巡检中监测变压器、高压开关柜、绝缘子、导线接触点的温度,以确保变电站电气设备正常稳定运行。传统的变电站温度采集方式极为费时、费力,并且由于相间及相地电压非常高,使得传统测温方法对人员的安全也有很大的威胁,而且也容易误检、漏检,容易造成人员和资源的浪费。针对这此现象开展无人机巡检红外照片自动测温是保障电气设备稳定运行的有效措施,如何快速且自动地识别无人机红外巡检照片中的设备温度异常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通过人工神经网络近似红外图像像素RGB值到摄氏温度值映射关系的方法,该方法将红外图像像素点的RGB值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网络的输出为摄氏温度值。我们使用变电站常规巡检中获取的红外图像为数据源,对具有三个隐藏层的全连接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测试结果显示该人工神经网络对塔材和绝缘子的拟合程度较好偏差值小于1℃,对树木和天空的拟合能力较差偏差大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巡检 红外测温 近似定理 人工神经网络 多层神经网络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BG测温与热路模型的绕组热点温度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振刚 高立慧 +2 位作者 李川 李英娜 彭庆军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4-300,共7页
为了早期发现油浸式电力变压器长期运行时可能存在的异常温升,需对其热点温度进行监测与判断。利用光纤Bragg光栅(FBG)传感技术的绝缘性与耐高压特性,对变压器绕组与变压器油的温度进行监测。结合热电类比法建立变压器绕组与变压器油... 为了早期发现油浸式电力变压器长期运行时可能存在的异常温升,需对其热点温度进行监测与判断。利用光纤Bragg光栅(FBG)传感技术的绝缘性与耐高压特性,对变压器绕组与变压器油的温度进行监测。结合热电类比法建立变压器绕组与变压器油之间换热的热路模型,对变压器绕组热点位置及其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变压器额定功率工作条件下,绕组热点位于距绕组底部45cm处,热点温度约为66.8℃;而工作在1.3倍额定功率时,热点位于40-45 cm之间,热点温度约为7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浸式变压器 绕组 光纤Bragg光栅(FBG) 热点温度 热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力发电机的矢量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仿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传斌 梁俊宇 +2 位作者 赵明 刘延泉 郑飘飘 《云南电力技术》 2015年第2期22-26,共5页
在对双馈风力发电机建模基础上,为了优化双馈风力发电机的控制策略,在Simulink环境下搭建变流器的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的仿真模型,研究两种控制方法对双馈风力发电机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矢量控制由于其通过解耦控制有功... 在对双馈风力发电机建模基础上,为了优化双馈风力发电机的控制策略,在Simulink环境下搭建变流器的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的仿真模型,研究两种控制方法对双馈风力发电机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矢量控制由于其通过解耦控制有功、无功,其对无功的控制效果较好,而直接转矩控制是对转矩的直接控制,其控制速度较快,故障情况下恢复能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双馈风力发电机 仿真 直接转矩控制 矢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变电站实验仿真测试平台与调试模式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曹敏 沈鑫 +2 位作者 陈晶 李萍 戴太文 《电子设计工程》 2016年第22期168-171,共4页
针对目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集成调试环境搭建工作量大、配合环节多、调试周期长等问题,采用改进的二次系统仿真测试和集成调试模式,设计了智能变电站工程实验仿真测试平台,并详述了该平台的软硬件实现。通过对变电站过程层设备(智能终... 针对目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集成调试环境搭建工作量大、配合环节多、调试周期长等问题,采用改进的二次系统仿真测试和集成调试模式,设计了智能变电站工程实验仿真测试平台,并详述了该平台的软硬件实现。通过对变电站过程层设备(智能终端、MU单元)进行单体测试机系统测试,验证了平台硬件架构的合理性,可支持变电站二次设备的间隔层通信功能,以及过程层、站控层的仿真功能,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集成调试 仿真测试平台 过程层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陶瓷电容绝缘子的能量采集方法
5
作者 黄继盛 刘红文 杨庆 《云南电力技术》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电容分压器原理将陶瓷电容器封装在绝缘体内部并进行在线能量提取的方法。通过现场测试,得分为4 nF/80 nF的陶瓷电容绝缘体可以获得2W的最大输出功率,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搭建10kV电路仿真平台,发现当隔离变压器... 提出了一种利用电容分压器原理将陶瓷电容器封装在绝缘体内部并进行在线能量提取的方法。通过现场测试,得分为4 nF/80 nF的陶瓷电容绝缘体可以获得2W的最大输出功率,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搭建10kV电路仿真平台,发现当隔离变压器二次侧串联电感或两台隔离变压器串联时,输出功率比单台隔离变压器大,隔离变压器串联电感二次侧输出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电容器 隔离变压器 电感 系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建模的光纤电流互感器随机噪声卡尔曼滤波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波 林聪 +2 位作者 刘清蝉 朱全聪 魏广进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88,94,共7页
针对光纤电流互感器(FOCT)随机噪声特性及其对继电保护、电能计量等间隔层设备的影响,建立FOCT随机误差的时序模型,并采用滤波方法有效提高了FOCT测量精确度。首先,预处理和统计检验FOCT原始数据,获取数据随机特征;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 针对光纤电流互感器(FOCT)随机噪声特性及其对继电保护、电能计量等间隔层设备的影响,建立FOCT随机误差的时序模型,并采用滤波方法有效提高了FOCT测量精确度。首先,预处理和统计检验FOCT原始数据,获取数据随机特征;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准则选择时间序列模型的阶次,求出模型系数建立FOCT随机误差的ARMA(2,1)模型,并检验其适用性;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FOCT输出数据进行滤波处理。总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FOCT时序模型经卡尔曼滤波后,随机噪声幅值明显减小,方差值降低了两个数量级,各项随机噪声的误差系数均下降一个数量级,采用的时序建模和卡尔曼滤波方法能有效减小FOCT的随机噪声,提高电流信息的测量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噪声 测量精确度 AIC准则 ARMA模型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测量系统的电容传感器
7
作者 徐鹏 谭向宇 +4 位作者 马仪 伍阳阳 李蕊 张洁 徐雯 《云南电力技术》 2015年第3期25-28,共4页
为满足测量现场VFTO耐压试验的波形要求,就VFTO测量系统所用的电容分压传感器做了理论研究,并提出一些改进方案。
关键词 VFTO 电容传感器 测量 幅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智能化变电站二次系统仿真测试方案 被引量:5
8
作者 沈鑫 曹敏 +2 位作者 李涛 李萍 戴太文 《信息技术》 2017年第1期135-138,共4页
随着我国电力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变电站已成为变电站的发展趋势。但是现有智能化变电站二次系统联调测试周期较长,调试设备和涉及环节较多,工作复杂,对智能化变电站工程的建设效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文中提出了一种新... 随着我国电力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变电站已成为变电站的发展趋势。但是现有智能化变电站二次系统联调测试周期较长,调试设备和涉及环节较多,工作复杂,对智能化变电站工程的建设效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智能化变电站二次设备仿真测试方案,首先分析了系统整体架构;其次,利用等效仿真和仿真测试技术手段,进行了智能化变电站二次设备仿真测试,并且探讨了智能化变电站二次系统仿真测试方案的关键性技术。测试结果证明:该智能化变电站二次系统仿真测试方案完全能够达到保护装置测试要求及预期测试要求,大大地提高了测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变电站 二次系统 仿真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变电站仿真评估实验平台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9
作者 曹敏 沈鑫 +2 位作者 周波 李萍 肖新华 《通讯世界》 2017年第5期180-181,共2页
本文将从智能变电站仿真评估实验平台设计和智能变电站的实现两个角度展开分析,为我国智能电网的深化发展作出努力。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仿真评估实验平台 设计与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变电站间隔层设备仿真系统模块化设计与实现探讨
10
作者 曹敏 沈鑫 +2 位作者 夏永聪 李萍 叶瀚 《通讯世界》 2017年第6期168-169,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智能变电站在电力行业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智能变电站间隔层设备仿真系统模块化的设计,对于实现电能节约,促进变电站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智能变电站间隔层仿真系统模块化设计与实现的探讨,主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智能变电站在电力行业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智能变电站间隔层设备仿真系统模块化的设计,对于实现电能节约,促进变电站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智能变电站间隔层仿真系统模块化设计与实现的探讨,主要研究了一种"ARM+DSP双CPU结构"的设计方案,该结构具有高效快速的处理能力,能够对电能输送进行有效的实施监控,满足供电的实际需要。该结构的研发,以变电站新型通信网络和系统协议IEC61850为基础,将其应用于变电站中,能够使智能变电站系统具有更好的拓展性能,更加适合于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间隔层设备 仿真系统模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