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种子质量分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葛进 魏琼 +4 位作者 曲媛 王承潇 刘迪秋 崔秀明 杨野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16-1520,共5页
目的:建立三七种子统一质量标准。方法:对采收于文山州不同地区、不同生长年限三七所结种子及不同采收批次的三七种子的农艺性进行测量,并对不同生长年限三七所结种子(同为第二批采收)和不同采收批次(同为3年生三七所结种子)三七种子后... 目的:建立三七种子统一质量标准。方法:对采收于文山州不同地区、不同生长年限三七所结种子及不同采收批次的三七种子的农艺性进行测量,并对不同生长年限三七所结种子(同为第二批采收)和不同采收批次(同为3年生三七所结种子)三七种子后熟沙埋过程中可溶性总糖、总蛋白和粗脂肪等营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不同采收批次三七种子的千粒重、三轴和发芽率等指标则表现为第二批>第一批>第三批;不同生长年限三七所结种子的千粒重、含水率、三轴和发芽率表现为3年生>2年生;三七种子后熟过程中营养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不受生长年限和采收批次影响。三七种子的发芽率与三七种子千粒重、种子活力、三轴显著相关。可以将三七种子活力、千粒重、三轴作为分级指标,建立三七种子的分级标准。结论:一级种子千粒重>110g,宽>5.5 mm,厚>5.8 mm,长>6.3 mm,种子活力>95%;二级种子千粒重80~110 g,宽5.0~5.5 mm,厚5.3~5.8 mm,长5.5~6.3 mm,种子活力90%~95%;三级种子千粒重60~80 g,宽4.5~5.0 mm,厚4.5~5.3 mm,长5.0~5.5 mm,种子活力85%~90%;级外种子千粒重<60 g,宽<4.5 mm,厚<4.5 mm,长<5.0 mm,种子活力<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种子 分级标准 生长年限 采收批次 农艺性状 营养物质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文增叶 李定华 +4 位作者 代梦瑶 杨野 崔秀明 杨启良 年洪娟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78-1984,共7页
目的:旨在分离鉴定三七苗期根腐病病原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从而了解该病原菌的发病条件,为该病原菌引起的三七病害的监测和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集三七根腐病幼苗,用PDA培养基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2株真菌。通过... 目的:旨在分离鉴定三七苗期根腐病病原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从而了解该病原菌的发病条件,为该病原菌引起的三七病害的监测和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集三七根腐病幼苗,用PDA培养基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2株真菌。通过对菌落、菌丝和孢子形态观察及ITS序列的比对,对其中1株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温度、pH、光照、碳源及氮源等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该病原菌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将病原菌回接一年生三七植株,发现其有很强的致病性。该病原菌在30℃、pH 5的培养条件下生长最快,可有效利用多种碳和氮源,其中以淀粉、乳糖为最佳碳源,硝酸铵为最适氮源。孢子在30℃、pH 6~7的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结论:明确了三七苗期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确定了该病原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培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根腐病 病原菌 尖孢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病虫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宏伟 郭富贵 +6 位作者 刘洋 石富云 董志祥 张棋麟 林连兵 崔秀明 袁明龙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415-1427,共13页
三七(Panax notoginseng)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材。三七作为云贵高原畜草平衡生态战略的重要经济植物,在云南省文山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三七人工种植面积快速增加,病虫害问... 三七(Panax notoginseng)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材。三七作为云贵高原畜草平衡生态战略的重要经济植物,在云南省文山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三七人工种植面积快速增加,病虫害问题逐渐突显,已成为限制三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已报道的三七病害主要有7种,涉及近20种病原菌;三七害虫至少12种。三七病害中以根腐病发生最为严重,发病率可高达80%;叶螨和蓟马类是三七的重要害虫,严重降低三七的结实率。本文整理了当前三七病虫害已有研究成果,总结了三七主要的病虫害种类、为害特征及防治方法,并对今后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我国三七病虫害的基础及应用研究,为三七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病虫害种类 为害特征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角菌属内生菌对三七总皂苷的生物转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瑞婷 郭从亮 +4 位作者 崔秀明 向巧 邹玉林 曲媛 杨晓艳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55-2158,共4页
目的:研究炭角菌属内生菌对三七总皂苷的转化作用。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RP-18柱层析、半制备等色谱技术对转化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炭角菌属内生菌对三七总皂苷的转化产物中分... 目的:研究炭角菌属内生菌对三七总皂苷的转化作用。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RP-18柱层析、半制备等色谱技术对转化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炭角菌属内生菌对三七总皂苷的转化产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皂苷类成分,分别为:quinquenoside-F1(1)、vina-ginsenoside R13(2)、notoginsenoside J(3)、pseudo-ginsenoside RT4(4)、pseudo-ginsenoside RT5(5)、vina-ginsenoside R10(6)、quinquenoside L16(7)。结论:首次采用炭角菌属内生菌对三七总皂苷进行生物转化,而且从转化产物中得到的7个皂苷成分均为稀有人参皂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角菌属 内生菌 三七总皂苷 生物转化 稀有人参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熏蒸处理对连作三七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欧小宏 刘迪秋 +2 位作者 王麟猛 杨野 崔秀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7期842-849,共8页
目的:探讨氯化苦熏蒸后对连作三七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氯化苦在三七连作障碍防治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选用连续种植2年三七的土壤,设无熏蒸和氯化苦熏蒸两个处理,分别对三七出苗率、存苗率、农艺性状... 目的:探讨氯化苦熏蒸后对连作三七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氯化苦在三七连作障碍防治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选用连续种植2年三七的土壤,设无熏蒸和氯化苦熏蒸两个处理,分别对三七出苗率、存苗率、农艺性状、土壤理化性状、三七药用成分含量及氯化苦在土壤和三七中的残留进行测定。结果:连作三七土壤未经氯化苦熏蒸,三七于移栽一年后全部死亡;氯化苦熏蒸后,移栽一年后的存苗率为68%,第二年为60%;氯化苦熏蒸处理显著提高二年生连作三七的株高、叶片长宽、须根长、剪口长宽、主根长宽及主根生物量等农艺性状,主根鲜重增加了84%,干重增加了111%;与无熏蒸处理相比,熏蒸处理一年后土壤交换性酸、石灰需要量显著降低了56%和15%;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降低了50%、19%和38%。此外,熏蒸对连作三七植株和土壤中均无氯化苦残留,对三七药用有效成分亦无显著影响。结论:氯化苦对三七连作障碍的防治具有良好的效果,建议在生产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苦 连作障碍 三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花玫瑰复合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5
6
作者 梁应忠 崔秀明 +5 位作者 向巧 郭敏 邹玉林 李银飞 邵琳娇 杨晓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28-233,共6页
以三七花、墨红玫瑰花为主要原料,搭配辅料白砂糖、蜂蜜、柠檬酸,研制三七花玫瑰复合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三七花玫瑰复合饮料的配方进行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饮料中的三七花特征性人参皂苷Rb_(1)、Rc、Rb_(2)、Rb_(3... 以三七花、墨红玫瑰花为主要原料,搭配辅料白砂糖、蜂蜜、柠檬酸,研制三七花玫瑰复合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三七花玫瑰复合饮料的配方进行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饮料中的三七花特征性人参皂苷Rb_(1)、Rc、Rb_(2)、Rb_(3)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饮料的最佳配方为三七花浸膏0.03%,白砂糖10.00%,蜂蜜4.50%,墨红玫瑰花提取液7.50%,柠檬酸0.15%(均为质量分数)。饮料成品中三七花特征性人参皂苷Rb_(1)、Rc、Rb_(2)、Rb_(3)的含量分别为4.20、2.25、1.34、1.74 mg/L;三七花玫瑰复合饮料的总酸含量为3.2 g/L,总糖为15%,pH值为2.91,微生物指标合格。该结果为三七花新资源食品的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也为三七饮料相关产品的研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花 墨红玫瑰花 复合饮料 人参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8种三七样品中5种皂苷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瑞婷 娄灯吉 +4 位作者 姚星宇 向巧 邹玉林 崔秀明 杨晓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6期184-187,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8种不同三七样品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e、Rb1、Rd这5种单体皂苷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Welchrom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结果]三七皂...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8种不同三七样品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e、Rb1、Rd这5种单体皂苷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Welchrom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结果]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e、Rb1、Rd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1),方法重复性及回收率均符合要求。[结论]不同三七样品的皂苷含量具有差异显著性,此法可为三七药材质量优劣的判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皂苷成分 HPLC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熏蒸与施加生物炭对三七苗期存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牟苗 吴凤云 +1 位作者 徐武美 官会林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1期35-39,共5页
通过原位试验,以不作任何熏蒸处理仅施用等量梯度生物炭为对照(CK),对比研究了土壤石灰熏蒸(FS)与农药熏蒸处理(FN)后施用不同生物炭量B0、B150、B200、B250(kg/亩)对三七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FS处理平均存活率22.3%,FN处理平均存活率... 通过原位试验,以不作任何熏蒸处理仅施用等量梯度生物炭为对照(CK),对比研究了土壤石灰熏蒸(FS)与农药熏蒸处理(FN)后施用不同生物炭量B0、B150、B200、B250(kg/亩)对三七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FS处理平均存活率22.3%,FN处理平均存活率15.6%,而CK仅为6.8%;2种不同的熏蒸处理,三七幼苗存活率与生物炭量的增加呈正相关,以FS处理优于FN和CK,并以FS+B250处理的存活率最高达3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土壤熏蒸 生物炭 连作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冷冻干燥工艺中天麻干燥特性和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及其质量评价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磊 熊吟 +3 位作者 崔秀明 杨野 曲媛 王承潇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78-1683,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条件下天麻干燥特性和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评价不同干燥条件下冻干天麻样品的质量。方法:分别以干燥速率、单位时间生产率及面积收缩率为干燥特性指标;以天麻素、天麻多糖、对羟基苯甲醇、醇溶性浸出物含... 目的:研究不同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条件下天麻干燥特性和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评价不同干燥条件下冻干天麻样品的质量。方法:分别以干燥速率、单位时间生产率及面积收缩率为干燥特性指标;以天麻素、天麻多糖、对羟基苯甲醇、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指标成分,考察真空压强、隔板温度和切片厚度对天麻干燥特性和活性成分的影响;采用多层次分析结合正交设计优化干燥工艺;并从红外光谱、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及色度三个方面对天麻冻干样品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天麻的干燥特性与真空压强、隔板温度和切片厚度均呈现显著变化规律;天麻的活性成分则无显著变化规律。在优化的工艺条件(真空压强45 Pa,隔板温度55℃,切片厚度5 mm)下,天麻素、天麻多糖、对羟基苯甲醇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分别为0.472%、22.54%、0.292%和31.98%,且质量优于其他干燥样品。结论:天麻的干燥特性参数与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密切相关;成分指标随工艺参数改变无明显趋势;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制备的天麻样品质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真空冷冻干燥 干燥特性 质量评价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褐纹口蘑发酵液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星宇 牛婉蓉 +3 位作者 崔秀明 刘阳 杨晓艳 刘吉开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22-1325,共4页
目的:研究灰褐纹口蘑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反相RP-18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灰褐纹口蘑发酵液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 目的:研究灰褐纹口蘑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反相RP-18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灰褐纹口蘑发酵液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2,6,10-trimethyldodeca-6,11-dien-1,10-diol(1)、6-hydroxy-2,6-dimethyl-7-octenoic acid(2)、(3S)-3,7,11-trimethyldodeca-6,10-dien-1,2,3-triol(3)、4,8-dimethyl-docadiene-4,9-dien-1,8-diol(4)、3,10-epoxy-3,7,11-trimethyldodeca-1,6-dien-11-ol(5)、Cyclo(D)-Pro-(D)-Leu(6)、(22E,24R)-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7)、(22E,24R)-ergosta-5,7,22-trien-3β-ol(8)、(22E,24R)-ergosta-7,22-dien-3β,5α,6β-triol(9)、(22E,24R)-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10)、5-hydroxymethyl-2-furancarboxaldehyde(11)、4-hydroxyphenethyl alcohol(12)。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5为从该属真菌中首次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从该菌中首次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褐纹口蘑 化学成分 2 6 10-trimethyldodeca-6 11-dien-1 10-di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叶蓼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佘亮 刘艺 +2 位作者 潘俊 崔秀明 曲媛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10-2113,共4页
目的:研究齿叶蓼Fallopia denticulata(Huang)A.J.Li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等方法对齿叶蓼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齿叶蓼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 目的:研究齿叶蓼Fallopia denticulata(Huang)A.J.Li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等方法对齿叶蓼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齿叶蓼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ergosta-6,22-diene-3,5,8-triol(2)、水杨酸(3)、没食子酸(4)、epigallocatechin-3-O-(3,5-O-dimethyl)gallate(5)、儿茶素(6)、N-顺式阿魏酰-3-甲氧基酪胺(7)、N-反式阿魏酰-3-甲氧基酪胺(8)、N-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9)、N-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10)、大麻酰胺D(11)、大麻酰胺F(12)。结论:其中,化合物7~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叶蓼 根部 黄酮类 酰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学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汪盼盼 杨野 +2 位作者 刘迪秋 崔秀明 刘源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6-154,共9页
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宏基因组学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是研究植物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植物病害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甚至导致植物死亡。大部分植物病害是由致病微生物或病毒引起。与传统微生物组研究方法相比,宏基因组可通过... 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宏基因组学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是研究植物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植物病害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甚至导致植物死亡。大部分植物病害是由致病微生物或病毒引起。与传统微生物组研究方法相比,宏基因组可通过高通量测序和后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探明样品中的物种组成和功能基因,研究物种多样性。总结并比较了当前宏基因组学的分析策略以及在植物根际微生物和植物病毒研究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宏基因组学在植物病害的相关研究中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学 高通量测序 生物信息学 植物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减毒增效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林雨 佘亮 +3 位作者 魏馨瑶 唐美玲 姜世丹 曲媛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55-1361,共7页
目的:探究黄精九蒸九制过程中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减毒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蒽酮-硫酸法、HPLC法分析黄精炮制过程中多糖、5-羟甲基糠醛、人参皂苷Rb_(1)、薯蓣皂苷含量的变化情况。通过细胞溶血率实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 目的:探究黄精九蒸九制过程中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减毒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蒽酮-硫酸法、HPLC法分析黄精炮制过程中多糖、5-羟甲基糠醛、人参皂苷Rb_(1)、薯蓣皂苷含量的变化情况。通过细胞溶血率实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一氧化氮(NO)为体外模型,评价九蒸九制黄精的减毒作用。采用环磷酰胺致小鼠血虚模型,研究九蒸九制黄精补气增效作用。结果:黄精经过炮制后,多糖、人参皂苷Rb;的含量降低,5-羟甲基糠醛含量显著升高,薯蓣皂苷含量无明显变化。与生黄精相比,九蒸九制熟黄精可显著降低溶血率,减少刺激性。九蒸九制熟黄精甲醇提取物对NO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生黄精(P<0.01),可以有效降低生黄精的炎症刺激性。此外,九蒸九制熟黄精可以显著提高环磷酰胺损伤小鼠的外周血WBC、RBC、HGB、PLT含量及脾脏指数,而生黄精没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黄精经过炮制后成分有显著变化,九蒸九制的黄精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九蒸九制 化学成分 刺激性 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多指标评价优选柠檬真空干燥工艺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磊 崔秀明 +3 位作者 熊吟 杨野 曲媛 王承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7期13-17,共5页
[目的]优选柠檬真空干燥最佳工艺。[方法]以新鲜柠檬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总黄酮、总酚、维生素C及柠檬香精油为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考察真空干燥温度、真空度和柠檬片厚度对真空干燥工艺的影响,优选柠檬有效成分的真空... [目的]优选柠檬真空干燥最佳工艺。[方法]以新鲜柠檬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总黄酮、总酚、维生素C及柠檬香精油为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考察真空干燥温度、真空度和柠檬片厚度对真空干燥工艺的影响,优选柠檬有效成分的真空干燥工艺。[结果]柠檬真空干燥最优工艺条件为温度70℃、真空压0.06 MPa、切片厚度4 mm。按该工艺条件进行3组平行试验,结果显示各指标含量分别为香精油(5.40±0.20)μg/g,维生素C为(598.90±12.60)μg/g,总黄酮为(11.46±0.17)mg/g,总酚为(19.07±0.11)mg/g,与理论值相符。[结论]优选的干燥工艺条件下加工的柠檬片产品外观更佳,且其营养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 营养成分 真空干燥 层次分析法 多指标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黄小薄孔菌发酵液化学成分研究
15
作者 向巧 崔秀明 +4 位作者 邹玉林 郭敏 梁应忠 刘吉开 杨晓艳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94-1896,共3页
目的:研究白黄小薄孔菌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RP-18柱层析、凝胶柱层析等色谱技术对白黄小薄孔菌发酵液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黄小薄孔菌发... 目的:研究白黄小薄孔菌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RP-18柱层析、凝胶柱层析等色谱技术对白黄小薄孔菌发酵液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黄小薄孔菌发酵液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ntroalbone(1)、antrodiellone(2)、coriolin B(3)、(22E,24R)-ergosta-5,7,22-trien-3β-ol(4)、(22E,24R)-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5)。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黄小薄孔菌 发酵液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降解三七茎叶总皂苷生成人参皂苷Rg_5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慧颖 王承潇 +3 位作者 杨野 杨晓艳 崔秀明 曲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3245-3251,共7页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联用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降解三七茎叶总皂苷生成人参皂苷Rg_5的工艺。方法运用微波辅助技术使三七茎叶总皂苷降解生成稀有人参皂苷,HPLC法测定人参皂苷Rg_5含量,以人参皂苷Rg_5降解产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联用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降解三七茎叶总皂苷生成人参皂苷Rg_5的工艺。方法运用微波辅助技术使三七茎叶总皂苷降解生成稀有人参皂苷,HPLC法测定人参皂苷Rg_5含量,以人参皂苷Rg_5降解产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及响应面试验,考察微波温度、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对人参皂苷Rg_5降解产率的影响。结果正交试验与响应面试验中各因素对人参皂苷Rg_5降解产率的影响程度一致,影响次序为微波温度>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00 W、微波温度150℃,微波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人参皂苷Rg_5产率为44.76%;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40 W、微波温度153℃和微波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人参皂苷Rg_5产率为43.07%。结论 2种优化工艺方法各具优势,均对从三七茎叶中制备稀有皂苷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转化 正交试验 响应面法 人参皂苷Rg5 工艺优化 三七 总皂苷 单因素试验
原文传递
三七叶绿体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嘉苓 韩岩 +1 位作者 崔秀明 刘源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42-1349,共8页
该研究采用三七叶绿体全基因组开发分子标记(cpSSR,cpSNP,cpIndel),对来源于云南省9个主要三七产地,共计89份三七个体进行实验验证,以期为后续三七种质资源的评价与筛选提供理论支撑。该研究使用的4个三七叶绿体全基因组下载自NCBI数据... 该研究采用三七叶绿体全基因组开发分子标记(cpSSR,cpSNP,cpIndel),对来源于云南省9个主要三七产地,共计89份三七个体进行实验验证,以期为后续三七种质资源的评价与筛选提供理论支撑。该研究使用的4个三七叶绿体全基因组下载自NCBI数据库,GenBank编号分别为KJ566590,KP036468,KR021381,KT001509。通过序列比对分析,确定多态性位点(SNP与Indel)30个,其中cpSNP 16个,cpIndel 14个;并且cpSNP与cpIndel在基因间区的占比远超基因区。开发的cpSSR 87~89个,重复单元以三碱基为主,占比70%~71%,二碱基最少,占比7%。根据比对分析结果,开发cpDNA分子标记18个,其中cpSSR引物7个,cpIndel引物6个,cpSNP引物5个。该研究采用MatK与ycf1基因为对照。根据DNA凝胶电泳条带分析结果确认引物cpSSR-5,pgcpir019,pncp08可用于区分9个不同三七栽培居群。通过比较分析序列长度、群体π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等指标表明cpSSR-5与pgcpir019可用于区分人参属不同物种,但pncp08仅可用于区分三七不同栽培居群。此外,引物pncp-M(基于MatK基因)区分三七栽培居群效果弱于cpSSR-5,pgcpir019,pncp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cpIndel cpSNP CPSSR
原文传递
氯化苦土壤消毒对三七种植后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烤烟轮作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峰 吕艺 +5 位作者 刘洋 赵娅 肖瑶 王麟猛 崔秀明 林连兵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0-96,共7页
三七为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其土壤连作障碍问题十分突出.目前,氯化苦土壤消毒是防治三七土传病害的有效措施.在本研究中,作者采用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的16S rDNA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氯化苦土壤消毒后三七种植地中细菌群落的多... 三七为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其土壤连作障碍问题十分突出.目前,氯化苦土壤消毒是防治三七土传病害的有效措施.在本研究中,作者采用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的16S rDNA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氯化苦土壤消毒后三七种植地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组成及后续烤烟轮作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氯化苦消毒处理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具有显著的影响.氯化苦消毒后,常见的主要三七致病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细菌占比均出现极大的下降,它们分别从消毒前的2%和14.87%下降到消毒后的0.3%和4.08%;与之相反,对三七生长有益的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细菌占比则出现相对增高,并且发现,采用氯化苦消毒,可以极大地促进三七种植后轮作作物烤烟的生长,这些结果表明氯化苦消毒有助于三七连作障碍的防治及三七种植后土地的自然修复,可以提高当前三七种植后土地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细菌群落 16SrDNA 连作障碍
原文传递
尖孢镰刀菌全基因组测序及其致病相关基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文增叶 李定华 +4 位作者 代梦瑶 杨野 杨启良 崔秀明 年洪娟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05-1112,共8页
尖孢镰刀菌是导致三七根腐病的病原之一。本研究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三七根腐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的基因组扫描测序,并进行了基因组序列分析、基因功能注释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致病相关基因。扫描结... 尖孢镰刀菌是导致三七根腐病的病原之一。本研究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三七根腐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的基因组扫描测序,并进行了基因组序列分析、基因功能注释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致病相关基因。扫描结果表明,基因组大小为48.12 Mb,G+C含量为51.5%,15 746个基因编码区(CDS),其中11 330个基因(71.95%)可以在COG数据库中得到其分类信息,编码有功能的蛋白6 022个。该序列已经提交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SAMN09976373。进一步分析得到细胞壁降解相关基因45个,搜索数据库中F. oxysporum MAPK级联途径组分的基因序列,与酿酒酵母中MAPK级联途径进行比对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尖孢镰刀菌导致三七致病的分子机理,从而进一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根腐病 尖孢镰刀菌 基因组 MAPK途径
原文传递
6种人参属药材体外抗凝血活性与皂苷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舒盼盼 朱鹏飞 +4 位作者 杨鑫龙 李璐茜 于未博 杨野 曲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8-924,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功效的6种人参属药材提取物的体外凝抗血活性差异。方法采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实验,探讨6种人参属药材提取物抗凝血活性的差异性;分析其抗凝血活性与皂苷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目的分析不同功效的6种人参属药材提取物的体外凝抗血活性差异。方法采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实验,探讨6种人参属药材提取物抗凝血活性的差异性;分析其抗凝血活性与皂苷含量的相关性。结果竹节参、珠子参及三七可显著延长PT、APTT,降低FIB水平,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而人参、西洋参及屏边三七无显著变化。竹节参、珠子参提取物的抗凝血活性明显强于三七提取物。6种人参属药材中人参皂苷含量与其抗凝血活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PT与人参皂苷Rb2含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且人参皂苷Rb2可显著延长PT、APTT。结论 6种人参属药材抗凝血活性存在差异,且抗凝血活性与人参皂苷Rb2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属 竹节参 珠子参 三七 人参 西洋参 屏边三七 人参皂苷 抗凝血活性 相关性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