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青稞(裸大麦)品种亲缘关系的SSR标记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建华 杨晓洪 +4 位作者 于亚雄 和忠 和卫泽 李德元 赵洪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43,共9页
为了有效利用云南青稞(裸大麦)种质,用21对SSR引物研究了57份云南及15份国内外青稞(裸大麦)种质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SSR标记共检测到176个等位基因,平均PIC值0.8491,MI值7.1167,H为0.3786,I值0.5584。说明72个青... 为了有效利用云南青稞(裸大麦)种质,用21对SSR引物研究了57份云南及15份国内外青稞(裸大麦)种质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SSR标记共检测到176个等位基因,平均PIC值0.8491,MI值7.1167,H为0.3786,I值0.5584。说明72个青稞(裸大麦)种质之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品种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在0.0597~0.4339之间,平均为0.1917,每代迁移数(Nm)为2.1078,多样性顺序为:滇西南地区〉滇中温暖区〉滇西北冬作区〉滇西北春作区〉滇东北地区〉滇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CIMMYT。(3)72个参试种质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02~0.866,平均0.4890,8个测验品种与64个参试种质的平均遗传距离表现为:9号〉10号〉12号〉4号〉7号〉6号〉1号〉3号。(4)UPGMA聚类分析将72个参试的种质划分为13个遗传类群6个亚群。第Ⅰ、Ⅱ、Ⅲ、Ⅳ、Ⅴ、Ⅶ、Ⅸ、Ⅹ、Ⅻ类群约46.88%的云南种质没有与选定的测验品种聚在一起,67、68、69和71号与8个测验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51以上,这些种质对于开发新的青稞(裸大麦)杂交育种模式具有重要作用。(5)株高、穗粒数、千粒重、冬春性、品种来源等与聚类结果无明显关系。穗棱型被明显分开,二棱青稞(裸大麦)不与六棱聚在一起;约27.50%的四棱与二棱品种聚在一起,62.50%的四棱与六棱品种聚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种质资源 亲缘关系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马铃薯粉痂病的发生与危害调查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彬 刘霞 +9 位作者 丰加文 陈吉 斯纳七皮 张宽华 杨雄 李贵吉 杨俐 和平根 卢春玲 杨艳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0-206,共7页
粉痂病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是我国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为进一步探明马铃薯粉痂病在云南省的发生、分布及危害情况,本研究于2018年-2019年,在云南省内马铃薯不同生态种植区,开展了马铃薯粉痂病的发生与危害... 粉痂病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是我国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为进一步探明马铃薯粉痂病在云南省的发生、分布及危害情况,本研究于2018年-2019年,在云南省内马铃薯不同生态种植区,开展了马铃薯粉痂病的发生与危害情况调查。调查范围涉及19个县(区)、涵盖了19个当地马铃薯主栽品种(系)。调查结果显示:粉痂病在云南发生普遍,发病率在0%~51.72%,平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5.01%和5.32。其中春作区马铃薯粉痂病的发生较为普遍,平均发病率为25.08%,病情指数为8.24。冬作区马铃薯粉痂病在部分产区有发生,平均发病率为4.93%,病情指数为2.39。与2004年-2008年云南省粉痂病调查数据相比,粉痂病发病率下降,病害有所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产区 粉痂病 发病率 病情指数 病害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市优质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浅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和立宣 《中国马铃薯》 2005年第4期247-250,共4页
关键词 马铃薯种薯 繁育基地建设 丽江市 优质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马铃薯产量 马铃薯产业 云南省 种植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市玛咖种植育苗技术 被引量:7
4
作者 彭识 李朝凤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9期109-110,共2页
针对玛咖生长的特性,研究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宜丽江及同类地区玛咖种植的育苗技术,包括种子选择与清毒、苗床准备、育苗方式、苗床管理等内容,以期为丽江玛咖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玛咖 育苗技术 云南丽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魔芋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彭识 和忠 芮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8期383-384,387,共3页
介绍丽江魔芋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阐述其发展前景,并提出丽江魔芋产业发展对策,以为促进丽江魔芋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魔芋 现状 问题 优势 对策 云南丽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市优质魔芋种芋繁殖技术 被引量:5
6
作者 彭识 刘菊 +3 位作者 李朝凤 李玮 李秀芝 李忠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1期142-142,共1页
分析了丽江优质魔芋种芋繁殖技术取得的效益,总结了其技术,主要包括繁殖前准备、播种、肥水管理、中耕除草、收挖与贮藏等内容,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魔芋 种芋 繁殖技术 云南丽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学云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7期184-184,188,共2页
农机安全生产形成农业先进生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适度规模化种植经营,对现代农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丽江市农机安全生产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农机安全生产监理工作措施,以促进丽江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良好开展。
关键词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问题 措施 云南丽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市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基质筛选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菊英 和光宇 +1 位作者 和习琼 王绍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1期73-73,75,共2页
根据丽江地区的气候资源情况,共设了5个基质处理,以从中筛选出一个较好的基质在今后生产中使用。结果表明:山基土在单株结薯数量、单粒重、单株薯块重量上均表现较好,再加上它带有丰富的营养、生产中容易管理、价格比较便宜、可再次在... 根据丽江地区的气候资源情况,共设了5个基质处理,以从中筛选出一个较好的基质在今后生产中使用。结果表明:山基土在单株结薯数量、单粒重、单株薯块重量上均表现较好,再加上它带有丰富的营养、生产中容易管理、价格比较便宜、可再次在其他作物上利用等特点,可作为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优良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马铃薯 原原种 基质筛选 云南丽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麦53在丽江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9
作者 宗兴梅 丁礼云 +4 位作者 和立宣 陈冬梅 刘继学 张雪梅 谢秋兰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9期50-50,52,共2页
介绍了云麦53在丽江市的种植表现及其在丽江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及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及贮藏等内容,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 云麦53 种植表现 高产 栽培技术 云南丽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市夏播油菜规范化高效栽培技术配套农机推广应用
10
作者 彭识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7期97-98,100,共3页
针对丽江市夏播油菜生产存在的问题,总结一套适宜当地夏播油菜种植的规范化高效栽培配套农机应用的技术措施,通过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可大幅提高种植户的收入,提升夏播油菜种植的水平,有效促进了区域夏播油菜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夏播油菜 栽培技术 农机推广 应用 云南丽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市水稻抗旱栽培技术
11
作者 张雪梅 杨洪 +4 位作者 和立宣 李燕萍 陈冬梅 宗兴梅 和忠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9期38-39,共2页
介绍了配套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或高寒粳稻标准化栽培主推技术,从采用拱架薄膜旱育稀播技术、水田旱整或浅旋耕技术、控制灌溉节水技术、科学确定水改旱种植和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技术,可较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介绍了配套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或高寒粳稻标准化栽培主推技术,从采用拱架薄膜旱育稀播技术、水田旱整或浅旋耕技术、控制灌溉节水技术、科学确定水改旱种植和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技术,可较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有效缓解干旱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促进水稻生产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旱 栽培技术 云南丽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叶面积、叶绿素相对质量分数、根系性状及产量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志伟 乔祥梅 +8 位作者 程加省 宗兴梅 丁礼云 和立宣 杨金华 胡银星 程耿 黄锦 于亚雄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15,共6页
旨在阐明高海拔生态条件下小麦品种顶二叶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关系,为高产栽培和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3-2014年在云南丽江以云南省主栽的5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顶二叶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根系性状差异及与籽... 旨在阐明高海拔生态条件下小麦品种顶二叶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关系,为高产栽培和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3-2014年在云南丽江以云南省主栽的5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顶二叶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根系性状差异及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在开花期顶二叶叶面积、开花期和成熟期顶二叶叶绿素SPAD值、根系性状(次生根根数、根长和根干质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倒二叶和顶二叶叶面积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旗叶叶面积与籽粒产量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成熟期旗叶、倒二叶和顶二叶叶绿素SPAD值与籽粒产量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开花期、成熟期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SPAD值与叶面积的乘积和籽粒产量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高海拔生态区次生根根系发达、生育后期顶二叶维持相对较大叶面积和较高叶绿素SPAD值的协调型小麦品种(如云麦53)具有较大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面积 叶绿素相对质量分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蚜虫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符明联 侯树敏 +5 位作者 朱炫 彭识 刘珏 杨和团 雷元宽 文和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287-5289,5458,共4页
[目的]筛选适宜云南主要油菜产区的抗(耐)蚜虫品种及经济有效环保的防治药剂。[方法]对22份云南主推品种、国内新育成品种及核心育种材料进行6种抗蚜虫药剂的药效试验。[结果]云油双1号、花油4号、云花油早熟1号、A35等品种抗蚜性较好,... [目的]筛选适宜云南主要油菜产区的抗(耐)蚜虫品种及经济有效环保的防治药剂。[方法]对22份云南主推品种、国内新育成品种及核心育种材料进行6种抗蚜虫药剂的药效试验。[结果]云油双1号、花油4号、云花油早熟1号、A35等品种抗蚜性较好,播种时施用地蚜灵预防,花角期交替使用烯啶虫胺和吡虫啉等药剂防治。[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蚜虫 抗蚜品种 药剂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云南高海拔粳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14
作者 李贵勇 杨洪 +8 位作者 陈学云 付泽云 张应贵 夏琼梅 龙瑞平 朱海平 邓安凤 杨久 杨从党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3-105,共3页
针对云南高海拔(2700 m)粳稻产量较低的情况,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后移、前控后促施肥、缓控释肥替代、增施穗肥处理的产量分别为6.50、5.98、5.63、5.57 t/hm^(2),比对照分别增产24.05%、14.12%、7... 针对云南高海拔(2700 m)粳稻产量较低的情况,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后移、前控后促施肥、缓控释肥替代、增施穗肥处理的产量分别为6.50、5.98、5.63、5.57 t/hm^(2),比对照分别增产24.05%、14.12%、7.44%、6.30%,增产均达显著水平;氮肥后移处理(基肥施腐熟农家肥7.5 t/hm^(2)和复合肥300 kg/hm^(2),不施分蘖肥,促花肥施尿素45 kg/hm^(2),保花肥施尿素45 kg/hm^(2))能促进二次枝梗数的分化,增加群体颖花量,齐穗期倒3叶、倒4叶SPAD差值小,其LAI大,获得最大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肥 高海拔粳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花木蓝种子硬实与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朝凤 赵小社 +1 位作者 王玉萍 路飞奇 《草业与畜牧》 2007年第12期8-10,共3页
通过不同方法对多花木蓝种子进行处理,测定了吸水率、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提高多花木蓝发芽率的效果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采用98%浓硫酸浸种时间分别为1、2、3、4、5、6、7、8、9、10 min处理中,... 通过不同方法对多花木蓝种子进行处理,测定了吸水率、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提高多花木蓝发芽率的效果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采用98%浓硫酸浸种时间分别为1、2、3、4、5、6、7、8、9、10 min处理中,以6 min处理效果最好,发芽率达95%;采用60℃热水浸种时间分别为5、10、15、20、25、30、35 min处理中,以25 min处理的效果最好,发芽率为7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木蓝 硬实种子 浓硫酸处理 热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西东巴医学中的因“秽”致病理论与“除秽”防病机理的数据整理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建枝 王均琪 +6 位作者 和志华 和学承 和成凤 彭识 赵元孙 刘建勤 李志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第17期1-6,共6页
目的:梳理纳西传统医学中的“秽”及“除秽”的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纳西族通过除秽预防疾病的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旨在促进对环境暴露如何影响人类健康的理解的CTD数据库,获取纳西族除秽主要植物的挥发性成分相应的靶点,... 目的:梳理纳西传统医学中的“秽”及“除秽”的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纳西族通过除秽预防疾病的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旨在促进对环境暴露如何影响人类健康的理解的CTD数据库,获取纳西族除秽主要植物的挥发性成分相应的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Cytoscape软件、DAVID数据库分别构建靶点PPI网络、提取核心PPI网络及关键靶点、对关键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结果:获得挥发性成分关键靶点164个,通路涉及乙型肝炎、病毒致癌、甲型流感、HTLV-I感染、Fox O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结论:除秽实质上是消除细菌病毒、保持环境卫生的活动。除秽植物可能通过多种挥发性成分作用于多靶点抑制病毒、调节炎症反应,发挥消毒杀菌、预防疫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除秽 疫病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杂交实生籽制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绍林 杨继先 +1 位作者 和忠 王忠华 《中国马铃薯》 2007年第1期46-48,共3页
1制种试验经过 从2002年开始,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根据组合筛选结果及引进亲本特性,选择在丽江及云南表现好的组合开展制种试验。
关键词 制种技术 杂交实生籽 马铃薯 农业科学研究所 亲本特性 组合筛选 丽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对彩色马蹄莲玻璃化苗及增殖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春华 王菊英 +1 位作者 王绍林 芮体江 《绿色科技》 2013年第9期121-122,共2页
对彩色马蹄莲组培过程中出现玻璃化苗这一现象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细胞分裂素6-BA和生长素NAA对玻璃化及增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细胞分裂素可提高增殖率,但同时加重了玻璃化现象,在继代培养过程中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生... 对彩色马蹄莲组培过程中出现玻璃化苗这一现象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细胞分裂素6-BA和生长素NAA对玻璃化及增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细胞分裂素可提高增殖率,但同时加重了玻璃化现象,在继代培养过程中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生长素浓度为0.4mg/L不变时,6-BA浓度在0.25~1.0mg/L之间交替使用,或者在细胞分裂素浓度0.5mg/L不变时,NAA浓度在0.2~0.8mg/L之间交替使用,可在提高增殖率的同时,有效避免玻璃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马蹄莲 玻璃化 激素 组织培养 球根花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玛咖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群擎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4期319-319,共1页
针对丽江玛咖产业从无到有、迅猛发展到产业化发展、供过于求至产品烂市的情况,对丽江玛咖产业的发展进程进行客观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玛咖产业 发展现状 建议 云南丽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马铃薯间作模式对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0
作者 赵塔 杨丽娥 +7 位作者 杨晓梦 普晓英 李霞 官秀娇 杨砚斌 杨加珍 和习琼 曾亚文 《中国种业》 2024年第3期82-90,共9页
为探究间作对分蘖期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64个云南大麦品种(系)与紫色马铃薯间作,大麦单作为对照,揭示分蘖期大麦苗不同种植模式、不同棱型、不同用途类型间的大麦苗4个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大麦SOD(1609.31U... 为探究间作对分蘖期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64个云南大麦品种(系)与紫色马铃薯间作,大麦单作为对照,揭示分蘖期大麦苗不同种植模式、不同棱型、不同用途类型间的大麦苗4个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大麦SOD(1609.31U/g)、CAT(159.16U/g)、POD(334.70U/g)、PPO(102.30U/g)活性显著高于单作,且单作、间作下不同品种间4个抗氧化酶活性水平均存在差异;不同棱型间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表现为间作模式下二棱大麦抗氧化酶活性最高,单作模式下多棱大麦抗氧化酶活性最低;不同类型大麦间作模式下啤酒大麦品种抗氧化酶活性最高,青稞品种次之,饲料大麦品种抗氧化酶活性最低。用隶属函数法对间作模式下大麦抗氧化性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云啤麦MF20-5、宽颖大麦、MF20-16等抗氧化性综合评价前10的品种(系),作为与马铃薯间作下抗氧化性强的云南大麦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大麦 抗氧化酶 棱型 用途类型 分蘖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