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云南省临沧市水—食物—能源—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邹永娜 程清平 +1 位作者 任钇潼 金韩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5-195,共11页
[目的]评估云南省临沧市水—食物—能源—生态环境(WFEEc)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构建以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指标为切入点的临沧市WFEEc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实现WFEEc的耦合协调发展提供借鉴。[方法]基于压力... [目的]评估云南省临沧市水—食物—能源—生态环境(WFEEc)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构建以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指标为切入点的临沧市WFEEc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实现WFEEc的耦合协调发展提供借鉴。[方法]基于压力、状态、影响、响应4个特征层构建SDGs指标体系以评估现阶段WFEEc耦合协调水平,同时采用障碍度模型、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揭示WFEEc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①2010—2020年临沧市8个县区WFEEc耦合协调水平表现为上升趋势,由一般协调向良好协调转变(临沧市整体耦合协调度在0.51~0.63之间波动),空间异质性明显。②研究期内临沧市主要障碍因子逐渐减少,但能源子系统障碍度横贯始终,且逐年增大。③临翔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镇康县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凤庆、沧源县人均GDP值,永德、双江县城镇化率,云县人均GDP值、水资源量、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耿马县城镇化率、水资源量是阻碍WFEEc耦合协调的主要因子。[结论]2010—2020年临沧市WFEEc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但耦合协调度值仍较低。各县区仍需积极落实相关针对性措施来不断优化提升WFEEc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同时应将一个县区一个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稳步落实且逐步提升,使临沧市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稳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度 障碍度 可持续发展 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 云南省临沧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际河流开发与地缘合作挑战 被引量:7
2
作者 何大明 李运刚 冯彦 《地理教育》 2013年第7期4-6,共3页
一、国际河流的概念 在国际河流的定义中,存在着“国际河流”(Intemational River)与“国际化河流”(Internationalized River)两种解释。地理上界定的国际河流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指流经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河流,又称跨国... 一、国际河流的概念 在国际河流的定义中,存在着“国际河流”(Intemational River)与“国际化河流”(Internationalized River)两种解释。地理上界定的国际河流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指流经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河流,又称跨国河流或多国河流,如亚洲的澜沧江一湄公河、雅鲁藏布江一布拉马普特拉河,欧洲的莱茵河、多瑙河,非洲的尼罗河、刚果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开发 国际河流 合作 地缘 雅鲁藏布江 国际化 湄公河 澜沧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干旱灾害风险评估 被引量:22
3
作者 何娇楠 李运刚 +1 位作者 李雪 黄江成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45,共9页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利用云南省129个县(市、区)的气象、社会经济和地理信息数据,从干旱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成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选取15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干旱灾害风险进行了...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利用云南省129个县(市、区)的气象、社会经济和地理信息数据,从干旱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成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选取15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干旱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低、次低、中、次高、高等级干旱灾害风险的面积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13.4%,29.8%,28.2%,19.6%和9.1%。干旱灾害风险空间分布比较复杂,大致沿哈巴雪山—点苍山—哀牢山一带,西部地区干旱灾害风险总体较低,东部地区干旱灾害风险相对较高。南盘江流域、红河流域、金沙江下游地区为典型的干旱灾害高风险区;三江并流区及澜沧江下游地区为干旱灾害低风险区。利用近10 a的旱灾受灾面积和总经济损失对评估结果进行了验证,表明构建的评估模型总体能反映云南省干旱灾害风险水平,可为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灾害 风险评估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1961—2012年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4
作者 何娇楠 李运刚 +1 位作者 李雪 黄江成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7,共9页
基于云南省126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逐月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年度和季节干旱强度、干旱频率以及干旱影响范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尺度上干旱强度呈增强的趋势。春季干旱强度减弱,夏、秋季干旱强度增强,... 基于云南省126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逐月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年度和季节干旱强度、干旱频率以及干旱影响范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尺度上干旱强度呈增强的趋势。春季干旱强度减弱,夏、秋季干旱强度增强,冬季变化不明显;82%站点的干旱强度呈增强的趋势,其中滇东地区增强趋势最为显著。2)滇西北、滇中、滇东南及滇西南部分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较高,滇东和滇东北地区易出现极旱。春季干旱主要发生在滇西北、滇西地区;夏季干旱主要发生在滇西、滇西南地区;秋季干旱集中分布在滇西、滇西南、滇中和滇东北地区;而全省大部分地区冬季干旱发生频率都较高。3)近30年来干旱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向区域性、全域性等大范围干旱扩展。从季节变化来看,春季和冬季干旱影响范围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夏季和秋季干旱影响范围则表现出扩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山区粮食气候产量的影响——以云南省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顾治家 白致威 +4 位作者 段兴武 丁剑宏 冯德泰 师小宁 韩絮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7-505,共9页
高原山区土地资源短缺、人地矛盾突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尤为脆弱,探讨高原山区环境因子对粮食气候产量的影响,可为山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云南省各县1985-2012年平均粮食单产数据,采用生物模型Logistic... 高原山区土地资源短缺、人地矛盾突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尤为脆弱,探讨高原山区环境因子对粮食气候产量的影响,可为山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云南省各县1985-2012年平均粮食单产数据,采用生物模型Logistic函数模拟趋势产量,以计算气候产量。提取同时期气候、地形、土壤等17个环境因子,利用相关分析、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等统计分析方法探究环境因子对山区气候产量的定量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多年平均气候产量为-0.15^-0.01t·hm-2,且研究时段内呈降低趋势;气候产量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坡度、坡向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它14个环境因子无显著相关性。RDA分析结果表明,坡度、坡向、土壤碳氮比、气温、土壤pH、土壤全钾含量6个环境变量为最小解释变量组合。坡度是影响山区粮食生产的关键性环境因子之一,与粮食实际产量呈负相关,而与气候产量呈正相关。坡度单因子可解释44.62%的粮食实际产量、26.29%气候产量的变化。从研究结果看,气候产量相对较高的地区通过坡改梯、土壤培肥等手段提高粮食单产是气候变化前提下维持区域粮食生产安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产量 冗余分析(R D A) 环境因子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亚跨境河流平原区水文变化特征:以楚河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志鸿 张合理 +3 位作者 陈峰 Bakhtiyorov Zulfiyor 岳伟鹏 赵晓恩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5-735,共11页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亚各国围绕跨境河流水资源分配问题产生的纷争不断,因此开展中亚跨境河流水文变化研究,对上下游国家合理利用水资源有重要意义.以中亚跨境河流楚河1936—2015年的径流气候数据为基础,揭示了楚河下游平原区径流变化特...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亚各国围绕跨境河流水资源分配问题产生的纷争不断,因此开展中亚跨境河流水文变化研究,对上下游国家合理利用水资源有重要意义.以中亚跨境河流楚河1936—2015年的径流气候数据为基础,揭示了楚河下游平原区径流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①楚河流域在过去80年间气候呈“暖湿”趋势,平原区径流呈显著年代际波动且集中在春、冬两季;②径流变化的第一主周期为26 a,第二主周期为12 a;③气温在1987年发生突变,径流在2001年发生了突变;④降水是楚河平原区径流的主要驱动因子,年径流和上年6月至当年5月降水呈显著正相关(r=0.61,P<0.01),高于与4—7月气温的最佳相关性(r=−0.37,P<0.01).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气温与径流负相关关系增强,气温升高导致蒸发量增加,可能是楚河下游平原区径流下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河 径流变化 气候因子 中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DVI的云南省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邱成 胡金明 杨飞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7312-7322,共11页
保护成效评估是自然保护区管理和优化的重要基础。选取云南省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以SPOT_Vegetation提供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简写NDVI),基于NDVI变化趋势(采用一元线性趋势法)和NDVI变化稳定... 保护成效评估是自然保护区管理和优化的重要基础。选取云南省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以SPOT_Vegetation提供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简写NDVI),基于NDVI变化趋势(采用一元线性趋势法)和NDVI变化稳定性(采用变异系数法),比较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内外的植被生长状况,评估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结果表明:(1)1998—2015年,云南省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外部NDVI总体呈显著增长,内、外部NDVI呈显著增长的自然保护区分别占总数的64.81%、79.63%,体现自然保护区总体具有较好的保护成效,其集中分布于滇中、滇东北及滇东南。(2)云南省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外部NDVI变异系数无显著性差异,51.85%的自然保护区内部植被长势比其外部稳定,具有较好的保护成效,其主要分布在滇西、滇西南、滇东南和滇东北,但未能反映出自然保护区带来的保护成效的内外部明显的分异。(3)云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总体上要好于省级自然保护区。(4)就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而言,森林生态类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较好,野生植物类和野生动物类保护成效一般,湿地生态类较差。该研究能为区域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价方法的探索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可以为云南省自然保护区优化和完善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自然保护区 保护成效 变异系数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县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多尺度多模型模拟对比——以云南省勐腊县为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林丽 樊辉 金缘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0-642,共13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模拟及其尺度效应一直是土地变化科学的研究内容与难点。本文选择西南沿边山区县域——云南省勐腊县为试验区,利用LCM、FLUS、CA-Markov和CLUE-S探究该县域LUCC模拟的最适模型和栅格尺度。结合1994年、2004年两...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模拟及其尺度效应一直是土地变化科学的研究内容与难点。本文选择西南沿边山区县域——云南省勐腊县为试验区,利用LCM、FLUS、CA-Markov和CLUE-S探究该县域LUCC模拟的最适模型和栅格尺度。结合1994年、2004年两期Landsat TM影像分类生成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以及自然与社会经济数据,在60、90、120、150、180、210和240 m七个栅格尺度下模拟该县域2014年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并以同期土地利用/覆被遥感分类数据为参考来评价模型模拟精度,筛选出最适模型和栅格尺度,进而模拟该县域2024年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研究表明:四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该县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Kstandard=0.67~0.84),其中以LCM模型模拟精度最高(Kstandard=0.77~0.84);各模型对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适用性不同,LCM模型模拟林地、园地和耕地效果最好,而FLUS模型模拟建设用地更佳;四种模型模拟LUCC的最适栅格尺度均为120 m,其Kstandard>0.70。整合不同地类的最适模型和栅格尺度模拟结果有利于提高山区县域LUCC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拟 栅格尺度 LCM模型 FLUS模型 CA-Markov模型 CLUE-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水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董徐艳 陈豪 +1 位作者 何开为 陆颖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346-352,370,共8页
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与内涵,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从水资源量、水环境容量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角度,建立云南省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分析了2006-2014年云南省水环境承载力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6-2014... 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与内涵,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从水资源量、水环境容量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角度,建立云南省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分析了2006-2014年云南省水环境承载力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6-2014年云南省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值变化范围为0.23~0.46,其中2013年为最小值,为0.23;2010年为最大值,达0.46,2006-2014年水环境承载力均低于0.5,水环境承载力总体处于脆弱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承载力 指标体系评价模型 层析分析方法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为压力和保护优先生境分析的云南省保护地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金明 杨飞龄 +2 位作者 刘锋 邱成 左潇潇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9-1170,共12页
人为压力是生物多样性系统保护规划和自然保护区设置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确定34个保护优先县基础上,耦合物种分布环境信息,进一步识别了保护优先生境.结合优先县的人为压力指数和保护空缺分析,根据保护优先生境的景观格局分析结果,对云南... 人为压力是生物多样性系统保护规划和自然保护区设置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确定34个保护优先县基础上,耦合物种分布环境信息,进一步识别了保护优先生境.结合优先县的人为压力指数和保护空缺分析,根据保护优先生境的景观格局分析结果,对云南省保护地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34个优先县自然保护区覆盖率为12.04%,其中有14个优先县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小于5%,自然保护区覆盖率总体偏小;优先县内81.75%的保护优先生境面积还未被自然保护区覆盖而未受到保护,保护地体系优化存在较大空间; 34个优先县人为压力指数总体较低,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小于5%的优先县人为压力指数较大;无保护区分布的昆明等4个优先县,以及有保护空缺和IHP值等级低的玉龙等3个优先县均存在未来保护区范围调整的潜在保护优先生境.因此需将更多保护优先生境纳入就地保护体系中,特别应重视以上7个优先县的保护地体系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优先区 人为压力 保护空缺 保护地体系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水环境可持续性时空分布研究
11
作者 杨燕平 何开为 陆颖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7年第4期152-156,共5页
水环境可持续性体现社会发展与水环境的协调现状及趋势,关系到区域水环境安全。基于可持续性概念,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各方面影响因素,构建云南省水环境可持续性多指标评价体系。通过GIS的空间分析技术评价2008-2012年云南省水... 水环境可持续性体现社会发展与水环境的协调现状及趋势,关系到区域水环境安全。基于可持续性概念,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各方面影响因素,构建云南省水环境可持续性多指标评价体系。通过GIS的空间分析技术评价2008-2012年云南省水环境可持续性时空分布情况,结果显示:2008-2012年期间,云南省水环境可持续性逐年下降,5年平均指数为0.616;全省水环境可持续性空间分布不均,迪庆地区可持续性指数为全省最高,昆明市为全省最低;全省水环境可持续性呈东低西高趋势,沿主要河流干流自上而下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水环境 可持续性 空间分析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的国际河流研究综述
12
作者 罗含敏 陆颖 +1 位作者 杨燕平 袁旭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89,共8页
为探究1978—2021年国际河流的研究脉络和特征,该文以Web of Science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可视化工具对国际河流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国际河流研究由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转变,多学科、跨领域特征日益明显,在环境... 为探究1978—2021年国际河流的研究脉络和特征,该文以Web of Science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可视化工具对国际河流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国际河流研究由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转变,多学科、跨领域特征日益明显,在环境科学、水文学等学科主导下,主要关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国际河流径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和跨区域合作管理等;②机构间的合作多以地理位置为纽带开展,影响地缘合作的关键因素是国家利益、文化需求和内部政治需求;③大多国际河流流域缺乏有效、多边、综合的合作机制,部分国际河流流域研究由域外国主导,域内国参与度较低,导致流域国难以在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④国际河流的研究视野由体制完善的发达国家(莱茵河、多瑙河等流域国家)转移至新兴经济体国家(湄公河、恒河、尼罗河等流域国家),研究方向涉及国际河流自然研究、社会治理研究和国际地缘政治研究,模型、遥感等交叉方法备受关注;⑤未来国际河流研究可从多学科融合下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国际河流理化环境的影响探究、生态系统风险评估、跨境区域合作与管理三方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河流 CITESPACE VOSviewer 文献计量学 热点与前沿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云南段)水-气界面氧化亚氮释放通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袁茜 傅开道 +2 位作者 陶雨晨 张年 杨丽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
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氧化亚氮(N_(2)O)作为痕量温室气体,在全球气候变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河流和水库被认为是N_(2)O释放的活跃区域,然而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对单一河流或水库的监测,对大... 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氧化亚氮(N_(2)O)作为痕量温室气体,在全球气候变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河流和水库被认为是N_(2)O释放的活跃区域,然而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对单一河流或水库的监测,对大范围河库系统的N_(2)O研究仍相对欠缺。选取澜沧江(云南段)流域作为考察对象,在2022年4月、8月采用悬浮箱采集24个点位的水-气界面的气体样品,并于实验室通过气象色谱仪检测气样氧化亚氮浓度,探究该流域干支流N_(2)O释放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测定了水体水环境参数,解析其时空差异的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时间尺度上,澜沧江(云南段)旱季N_(2)O通量均值低于雨季。旱季N_(2)O通量均值为0.10 mg·m^(-2)·d^(-1),雨季为0.18 mg·m^(-2)·d^(-1),其中旱季干流均值为0.11 mg·m^(-2)·d^(-1),支流为0.05 mg·m^(-2)·d^(-1);雨季干流均值为0.18 mg·m^(-2)·d^(-1),支流为0.15 mg·m^(-2)·d^(-1)。2)在空间尺度上,N_(2)O通量沿程整体呈现释放量递增的趋势。干流N_(2)O通量均值为0.15 mg·m^(-2)·d^(-1),支流为0.10 mg·m^(-2)·d^(-1),干流N_(2)O通量高于支流。水库坝上N_(2)O通量均值为0.02 mg·m^(-2)·d^(-1),坝下为0.31 mg·m^(-2)·d^(-1),水库坝下N_(2)O通量值是坝上的15.5倍,水库发电下泄高速水流加速了水-气界面N_(2)O释放。3)澜沧江水-气界面N_(2)O通量与水温(WT)(r=0.341,P=0.009)、氨氮(NH4^(+))(r=0.384,P=0.004)和流速(r=0.283,P=0.026)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溶解氧(DO)(r=-0.420,P=0.001)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在高WT、低DO、高NH4^(+)和高流速条件下有利于N_(2)O产生与释放。研究结果揭示澜沧江(云南段)河库系统氧化亚氮释放通量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为流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 氧化亚氮(N_(2)O) 释放通量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水-气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并流”区生态系统供水服务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14
作者 林世伟 武瑞东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8-15,共8页
水源供给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本研究采用In VEST模型,对"三江并流"区的多年平均生态系统供水服务量进行空间分布模拟,揭示该服务在不同地形要素和县域上的分布特征,明晰不同生态系统供水功能。结果表明,本区生态系统多年平均... 水源供给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本研究采用In VEST模型,对"三江并流"区的多年平均生态系统供水服务量进行空间分布模拟,揭示该服务在不同地形要素和县域上的分布特征,明晰不同生态系统供水功能。结果表明,本区生态系统多年平均供水总量达412.3×108m3/a,平均单位面积供水量为620.4 mm/hm2;供水服务量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高值地区集中在海拔2 000-4 000 m、地形陡峭的阴坡地区;单位面积供水量较高的县为泸水县〉兰坪县〉云龙县〉福贡县,较低的为鹤庆县和丽江市古城区。各类生态系统的供水功能:冰雪和冰川〉灌丛〉竹林〉草地〉草甸〉温性针叶林,较小的为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和硬叶常绿阔叶林。气候和特殊的地形是控制本地区生态系统供水服务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人类活动会影响局部地区的生态系统供水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供水服务 InVEST模型 空间分布特征 “三江并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山区水库溃坝洪水及其演进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新有 李自顺 +1 位作者 朱俊 尹炳槐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64,68,共5页
受地形影响,西南山区水源以水库为主,由于大部分水库修建时间较早,在西南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影响下,存在较大的溃坝风险。溃坝洪水突发性与破坏性极强,进行水库溃坝洪水计算及洪水演进分析,是在水库大坝发生突发性安全事故时科学应对的基... 受地形影响,西南山区水源以水库为主,由于大部分水库修建时间较早,在西南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影响下,存在较大的溃坝风险。溃坝洪水突发性与破坏性极强,进行水库溃坝洪水计算及洪水演进分析,是在水库大坝发生突发性安全事故时科学应对的基础。结合西南山区实际,优选溃坝洪水计算与洪水演进模型,并以云南省昌宁县河西水库为例,分析确定相关参数,分析指出了西南山区水库溃坝形态以全溃为主,具有溃坝洪水量极大、洪水演进迅速的特点。研究不仅可为河西水库制定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提供技术支撑,也能为该地区水库溃坝洪水及其演进分析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坝洪水 洪水演进 云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 EVI时序数据的云南高原山地森林物候特征识别 被引量:6
16
作者 樊辉 何大明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23,共8页
基于2000—2011年MOD13Q1产品的EVI时序,借助QA-SDS数据集消除云、阴影和冰雪等的影响后,采用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法进行时序重构,并运用动态阈值法提取云南高原山地典型森林植被的物候特征参数(即生长期开始时间、峰值时间、结束时间和... 基于2000—2011年MOD13Q1产品的EVI时序,借助QA-SDS数据集消除云、阴影和冰雪等的影响后,采用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法进行时序重构,并运用动态阈值法提取云南高原山地典型森林植被的物候特征参数(即生长期开始时间、峰值时间、结束时间和生长期长度),进而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物候期规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从寒温性森林植被到热性森林植被的EVI值呈递增趋势;2.森林植被生长期开始时间、峰值时间和结束时间分别大致发生在3月中旬至4月中下旬、6月中旬至下旬和8月中旬至10月初,生长期长度为135~195 d;3.由寒温性植被向热性植被的生长期高峰时间和生长期结束时间总体呈延迟趋势,且生长期延长,生长期开始时间则由暖性植被向寒温性植被、暖性植被向热性植被双向提前;4.高原山地热量梯度决定了森林植被物候的空间格局,水分条件则主要控制着EVI和物候期的年际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EVI 时序分析 森林物候 高原山地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藤条江河流土壤侵蚀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颖 潘锋 何大明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藤条江是南亚重要国际河流元江-红河的主要支流,流域地处高原山地,土壤侵蚀严重。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藤条江流域的水文过程进行了模拟,采用2年的逐日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径流模拟结果和实测数据相比,模型确定性系数... 藤条江是南亚重要国际河流元江-红河的主要支流,流域地处高原山地,土壤侵蚀严重。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藤条江流域的水文过程进行了模拟,采用2年的逐日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径流模拟结果和实测数据相比,模型确定性系数和效率系数(纳什-克里夫系数)均高于0.75,表明SWAT模型对藤条江径流的模拟结果良好。使用率定好的模型,计算出流域年均土壤侵蚀量为94.39×104t,约47%的流域面积处于中度侵蚀状态,流域的水土流失关键区位于红河断裂带南缘,需优先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行政区域对应云南省金平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藤条江 水文模型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鱼类功能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8
作者 程馨雨 陶捐 +2 位作者 武瑞东 陈礼强 丁城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0-822,共13页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全球生物正经受第六次生物多样性危机。淡水生态系统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淡水鱼类作为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着日趋严重的气候变化、栖息地退化、生物...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全球生物正经受第六次生物多样性危机。淡水生态系统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淡水鱼类作为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着日趋严重的气候变化、栖息地退化、生物入侵和过度捕捞等压力,面临巨大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如何准确评估鱼类种群和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以及鱼类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是淡水鱼类多样性和淡水生态系统保护的关键问题。近年来,淡水鱼类功能生态学的快速发展为解答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框架。系统地介绍了淡水鱼类功能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方法、进展及其应用,并着重介绍了淡水鱼类功能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变化下的功能生态学响应研究。据此提出了淡水鱼类功能生态学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指出了其在鱼类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利用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类 功能生态学 功能特征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云南西北部大果红杉径向生长衰退及其气候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岳伟鹏 陈峰 +3 位作者 袁玉江 喻树龙 高志鸿 赵晓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31-2341,共11页
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发生转变,并减弱了其固碳能力,评估与预测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势在必行。基于采自云南西北部的大果红杉树木年轮样本,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运用相关分析、空间相关、波谱分析等方... 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发生转变,并减弱了其固碳能力,评估与预测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势在必行。基于采自云南西北部的大果红杉树木年轮样本,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运用相关分析、空间相关、波谱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滇西北大果红杉径向生长的主控因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温度是限制滇西北大果红杉树轮径向生长的主要因素,季节性高低温变化交替影响大果红杉树轮径向生长。(2)相对湿度变化与滇西北大果红杉树轮的径向生长紧密关联,对滇西北大果红杉树轮的径向生长起促进作用。(3)波谱分析结果显示滇西北大果红杉径向生长呈周期性变化,受ENSO等外强迫影响显著。(4)气候变暖背景下,滇西北大果红杉的径向生长出现衰退趋势。研究结果为加强云南西北部天然林保护和构建西南绿色生态屏障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 大果红杉 径向生长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河流域TRMM卫星降水数据精度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月圆 李运刚 +1 位作者 季漩 罗贤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2期1-8,共8页
利用红河流域及周边地区45个气象站点1998-2015年实测降水数据,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对TRMM3B43V7卫星降水数据进行精度评价,并分析高程、坡度和坡向对降水数据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年尺度上,TRMM降水数据与站点实测降水数据拟合优度R^2... 利用红河流域及周边地区45个气象站点1998-2015年实测降水数据,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对TRMM3B43V7卫星降水数据进行精度评价,并分析高程、坡度和坡向对降水数据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年尺度上,TRMM降水数据与站点实测降水数据拟合优度R^2为0.75,整体上TRMM降水数据比站点实测降水数据偏高7.73%,月尺度上,TRMM降水数据与站点实测降水数据拟合优度R^2为0.84,两者之间相关性显著,季尺度上,春季降水拟合优度(R^2=0.77)高于其余3个季节,冬季降水拟合优度最差(R^2=0.64);流域尺度上,降水重心移动轨迹表明TRMM降水数据基本能反映降水的空间分布及演变过程,站点尺度上,各站点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4,相对偏差较大的站点主要分布在河谷和盆地地区;TRMM降水数据在海拔大于1 000 m、坡度小于2°以及东南方向上的精度较高;主成分分析方法表明坡度和坡向对TRMM降水数据精度的影响大于高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MM 3B43 降水 时空尺度 演变规律 高程 坡度和坡向 精度评价 红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