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援推动与内源发展——对贫困少数民族实施缓贫与发展扶助的比较案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晓琼 《满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7,共9页
贫困是一种与人类发展进程相伴生的社会现象,是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解决贫困问题因此成为发展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分布于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在接受国家缓贫与发展扶助过程中的不同反应与结果的实地调查与分析,... 贫困是一种与人类发展进程相伴生的社会现象,是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解决贫困问题因此成为发展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分布于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在接受国家缓贫与发展扶助过程中的不同反应与结果的实地调查与分析,论述了贫困并不是单一资源因素短缺造成的,而是能动性机制、发展资源与求变能力等方面的欠缺性因素发生“选择性亲和”互动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缓解贫困、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关键在于如何构建主体发展的能动性机制,以及如何实现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贫 扶助 外援推动 内源发展 能动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扶贫职能的转变与农村有效反贫困治理结构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晓琼 黄欣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3期19-22,共4页
文章结合中国农村贫困实际 ,提出反贫困治理结构及其特点 ;中国农村当前贫困特征及扶贫机制与缺陷 ;
关键词 政府扶贫职能 扶贫机制 反贫困治理结构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关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小龙 李平 王元喜 《经济研究参考》 2007年第2期46-49,共4页
关键词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中国海关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现状 贸易投资便利化 《领导人宣言》 纲领性文件 海关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祜族巫术文化现象探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晓根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7-62,共6页
拉祜族巫术文化现象探析晓根巫术是广泛存在于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巫术文化盛行于拉枯社会,它不仅渗透到该民族的生产、生活、经济等各个领域,伴随于其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而且构成拉枯族原始宗教文化的基本要素... 拉祜族巫术文化现象探析晓根巫术是广泛存在于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巫术文化盛行于拉枯社会,它不仅渗透到该民族的生产、生活、经济等各个领域,伴随于其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而且构成拉枯族原始宗教文化的基本要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拉枯族原始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术文化 巫术活动 拉祜族 现象探析 原始宗教文化 人与自然关系 农业生产 社会功能 社会矛盾 健康长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发效应与社会发展——兼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晓琼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4-37,共4页
后发效应与社会发展——兼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张晓琼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早在十余年前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党的十二大上,就已经十分明确地指出:物质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 后发效应与社会发展——兼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张晓琼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早在十余年前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党的十二大上,就已经十分明确地指出:物质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后发效应 东方国家 经济发展 现代化进程 全面进步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精神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10年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小龙 《东南亚纵横》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34-39,共6页
朱钅容基总理在参加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时 ,提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这一构想必将对未来10年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为中国拓展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带来历史性的难得机遇。本文在描述中国与东... 朱钅容基总理在参加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时 ,提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这一构想必将对未来10年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为中国拓展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带来历史性的难得机遇。本文在描述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发展双边经贸合作的条件和前景的基础上 ,提出了若干相关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经贸关系 经贸合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成因及对策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琼 祝晓菲 杨云宝 《民族工作》 1996年第5期10-14,共5页
关键词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发达地区 发展差距 成因及对策 经济发展 少数民族人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乡镇企业 新的经济增长点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决当代我国民族问题的条件和途径
8
作者 杨云宝 张晓琼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65-70,共6页
解决当代我国民族问题的条件和途径杨云宝,张晓琼一、民族问题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理应受到特别关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历史时期,一也就是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 解决当代我国民族问题的条件和途径杨云宝,张晓琼一、民族问题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理应受到特别关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历史时期,一也就是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决民族问题 民族地区经济 少数民族地区 条件和途径 《民族区域自治法》 多民族国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民族团结 民族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视野中的和平与发展国际战略──关于邓小平时代主题论的一个诠释
9
作者 缪家福 和春华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0年第3期13-16,共4页
在世界格局转换调轨的关键时刻,全面正确地理解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和平与发展主题,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具体阶段性表现形式,而并非是对这一必然趋势的否定。帝国主义的本质并没... 在世界格局转换调轨的关键时刻,全面正确地理解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和平与发展主题,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具体阶段性表现形式,而并非是对这一必然趋势的否定。帝国主义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单极主义妄图独霸世界的危险依然存在。那种以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勃兴,可以导致人类普遍公正和富裕的想法,只能是一种天真的幻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发与发展 全球化 时代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以德治国
10
作者 刘文光 《学术探索》 2002年第4期50-52,共3页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重要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 ,内涵丰富、意蕴深刻。以德治国 ,意义重大而深远。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需要全党全社会提高认识 ,加以认真地研究、贯彻和落实。惟有...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重要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 ,内涵丰富、意蕴深刻。以德治国 ,意义重大而深远。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需要全党全社会提高认识 ,加以认真地研究、贯彻和落实。惟有如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德治国 内涵 意义 实现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变政府行为 把企业推向市场
11
作者 陈一之 《创造》 1993年第5期22-24,共3页
我国经济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经济,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始终是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主体,政府行为不仅在宏观上决定着经济发展全局,而且在微观上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改革的深入,政府经济管理中各种旧模式... 我国经济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经济,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始终是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主体,政府行为不仅在宏观上决定着经济发展全局,而且在微观上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改革的深入,政府经济管理中各种旧模式与政企分开和企业自主经营要求的矛盾目益突出。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转换经营机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政府应该在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理顺产权关系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彻底转变职能,全面调整管理行为和管理方式。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行为 主导型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改革 企业自主经营 政府经济职能 经济发展 管理行为 理顺产权关系 企业破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民自治背景下实现“两委”关系正常化的路径选择
12
作者 刘文光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03年第6期37-39,共3页
实现党的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关系的正常化,是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需要。实现“两委”关系正常化的基本路径:一是“两委”班子成员必须转变思维定势;二是必须按照法律和党章规定,明确“两委”的具体分工;三是必须建立确保“两委”班... 实现党的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关系的正常化,是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需要。实现“两委”关系正常化的基本路径:一是“两委”班子成员必须转变思维定势;二是必须按照法律和党章规定,明确“两委”的具体分工;三是必须建立确保“两委”班子工作关系正常化的协调机制;四是必须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五是必须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领导作用和乡镇政府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制度 村民委员会 教育培训工作 乡镇党委 中国共产党 政治管理体制 干部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探析
13
作者 刘文光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31-33,共3页
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是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其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将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江泽民 “以德治国”思想 形成轨迹 重大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世背景下的我国政府职能定位
14
作者 刘文光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51-54,共4页
政府职能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入世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已经或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客观现实需要我国政府根据WTO的要求和国内发展变化的形势,重点搞好七个方面的职能定位。
关键词 加入WTO 政府职能 发展变化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我国政府管理理念的创新和模式的重塑
15
作者 刘文光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3年第6期52-54,共3页
在入世的背景下,适应WTO的规则进一步改革我国政府的管理体制势在必行。为此,一方面要创新政府管理理念,树立起规则、平等公正、谈判协商、互利互惠、自由贸易、人本、开放、创新和责任等理念,另一方面要重塑政府管理模式,实现其从暗箱... 在入世的背景下,适应WTO的规则进一步改革我国政府的管理体制势在必行。为此,一方面要创新政府管理理念,树立起规则、平等公正、谈判协商、互利互惠、自由贸易、人本、开放、创新和责任等理念,另一方面要重塑政府管理模式,实现其从暗箱管理向透明管理、从任意型管理向法治型管理、从命令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和从低效管理向高效管理的转变。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新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世 WTO 政府管理体制 管理理念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民自治背景下“两委”关系正常化的路径选择
16
作者 刘文光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03年第4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村民自治 “两委”关系 村“两委” 村委会 关系紧张 中国农村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村民自治制度 村党支部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世后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路选择
17
作者 刘文光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2年第6期13-15,共3页
近年来,中国政府的职能转变虽有进展,但在许多方面还有不符合WTO规则要求的地方。为适应已经加入WTO的形势需要,中国必须按照WTO规则要求,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
关键词 世贸组织 中国政府 职能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皇权统治下的少数民族行政管理制度的二元结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根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67-69,共3页
皇权统治下的少数民族行政管理制度的二元结构,其含义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在确立皇权统治条件下,统治阶级以郡县制度为基本组织形式和管理手段对少数民族进行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与此同时,皇权影响又受到时空地域的制约,对于尚不能或尚... 皇权统治下的少数民族行政管理制度的二元结构,其含义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在确立皇权统治条件下,统治阶级以郡县制度为基本组织形式和管理手段对少数民族进行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与此同时,皇权影响又受到时空地域的制约,对于尚不能或尚不宜直接统治和管理的少数民族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行政 行政管理体系 行政管理制度 政治统治 二元结构 土司制度 矛盾对立 郡县制 封建专制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战略思维探析
19
作者 赵长清 马树勋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0年第6期8-14,共7页
邓小平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阐述战略利益的实质和意义,对战略利益的关注,构成邓小平战略思维的本质特征;把握大局,抓住机遇,是邓小平战略思维极为突出的鲜明特色;对改革稳定发展辩证关系的总体性思考,是邓小平战略思维的... 邓小平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阐述战略利益的实质和意义,对战略利益的关注,构成邓小平战略思维的本质特征;把握大局,抓住机遇,是邓小平战略思维极为突出的鲜明特色;对改革稳定发展辩证关系的总体性思考,是邓小平战略思维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战略思维 本质特征 鲜明特色 核心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艰辛探索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联系
20
作者 王文广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6-9,共4页
“历史性飞跃”是指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道路问题,并把党的事业引向胜利。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就潜心于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重大成绩,也有严重失误,为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历史性飞跃”是指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道路问题,并把党的事业引向胜利。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就潜心于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重大成绩,也有严重失误,为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伟大的先驱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续探索和开拓,开始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本文就毛泽东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探索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联系谈点粗浅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性飞跃” 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经济建设 社会基本矛盾 邓小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