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青少年儿童斜视手术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丽 郭立云 +6 位作者 胡竹林 董婧婧 杨扬 王莹婷 王双珠 刘梅 汤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8-883,共6页
目的:分析云南省青少年儿童斜视手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21-12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行斜视手术的青少年儿童患者3 068例的病历资料,分析纳入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构成、斜视类型分布、合并其它眼部疾病等情况。结果:纳入患者中男... 目的:分析云南省青少年儿童斜视手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21-12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行斜视手术的青少年儿童患者3 068例的病历资料,分析纳入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构成、斜视类型分布、合并其它眼部疾病等情况。结果:纳入患者中男性占52.12%,女性占47.88%;学龄前(1~6岁)患者占32.89%,小学生(7~12岁)占45.89%,中学生(13~18岁)占21.22%;外斜视占63.17%,其中以间歇性外斜视最常见,内斜视占19.69%,其中以共同性内斜视最常见,特殊类型斜视占17.14%,其中以A-V综合征和分离性垂直斜视(DVD)最常见;合并屈光不正者占61.02%,合并弱视者占10.89%,少数患者还合并其他眼部疾病。结论:云南省青少年儿童斜视类型以间歇性外斜视最普遍,部分患者合并其他眼部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间歇性外斜视 云南省 青少年儿童 特殊类型斜视 共同性内斜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与眼轴、视网膜及脉络膜改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朱妤(综述) 肖丽波(审校) +1 位作者 徐文荣(审校) 刘丽(审校) 《眼科学报》 2018年第4期283-288,共6页
近视的患病率逐年增长,尤其是在东亚国家的人群中发病率高,现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近视所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随着近视的形成和加重,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网膜和脉络膜的改变及损害。
关键词 近视 眼轴 视网膜改变 脉络膜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混合感染性角膜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玉婷 李妍 +1 位作者 王岚 胡竹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0-234,共5页
微生物混合感染性角膜炎是一种因角膜感染,严重时会致盲的眼表疾病,起病急、发展迅速,严重时会引起角膜穿孔,可致视力下降或视力丧失。建立微生物混合感染性角膜炎动物模型有利于探索其发病机制、预防、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本文对微生物... 微生物混合感染性角膜炎是一种因角膜感染,严重时会致盲的眼表疾病,起病急、发展迅速,严重时会引起角膜穿孔,可致视力下降或视力丧失。建立微生物混合感染性角膜炎动物模型有利于探索其发病机制、预防、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本文对微生物混合感染性角膜炎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及造模感染成功后的鉴定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开发、研究该病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混合感染性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感光神经节细胞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爔烔 朱勤 +1 位作者 胡敏 周圆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9-384,共6页
视网膜感光神经节细胞(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ipRGCs)是哺乳动物视网膜上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节细胞,它能表达一种视网膜色素蛋白即黑视素蛋白,因此具备自主对光产生反应的能力。ipRGCs本质上是光敏细胞... 视网膜感光神经节细胞(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ipRGCs)是哺乳动物视网膜上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节细胞,它能表达一种视网膜色素蛋白即黑视素蛋白,因此具备自主对光产生反应的能力。ipRGCs本质上是光敏细胞,参与成像和非成像视觉过程。本文对ipRGCs的细胞分类、信号转导、中枢投射、生理功能以及其在疾病研究中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感光神经节细胞 黑视素 成像视觉 非成像视觉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V-EGFP标记兔角膜基质细胞体外基质层移植的实验观察
5
作者 张璐 李妍 +4 位作者 李梦怡 王爔烔 李楠钰 孙子雯 胡竹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兔角膜基质细胞(CSCs)体外移植兔角膜后的存活时间。方法:体外培养原代兔CSCs,并行细胞免疫组化鉴定,利用慢病毒载体(LV)携带标记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染兔CSCs,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后细胞生长状态及荧光强度,... 目的:探讨兔角膜基质细胞(CSCs)体外移植兔角膜后的存活时间。方法:体外培养原代兔CSCs,并行细胞免疫组化鉴定,利用慢病毒载体(LV)携带标记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染兔CSCs,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后细胞生长状态及荧光强度,体外动物实验,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行LV-EGFP标记的兔CSCs细胞悬液角膜基质注射,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角膜基质注射,转染后1wk,1mo取材冰冻切片观察移植的CSCs荧光,石蜡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结果:LV-EGFP转染兔CSCs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24h后可见少量荧光,96h和110h荧光较强,转染后的CSCs与正常CSCs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转染后1wk,1mo实验组中角膜基质层中可见绿色荧光,对照组中无绿色荧光;石蜡切片1wk实验组见明显上皮细胞增生及角膜轻微水肿,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转染后1mo实验组上皮细胞增生减弱,未见角膜层水肿;对照组1wk,1mo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LV-EGFP标记的兔CSCs行体外角膜基质移植,可在角膜中至少存活1mo,且与邻近组织相容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基质细胞 慢病毒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刘丽 肖丽波 +4 位作者 俞丹洋 焦康为 李俊 赵洁 胡竹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07-1912,共6页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是指无明显病因发生于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全层组织缺损。目前,随着对IMH认识的逐渐深入及其治疗方式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其治疗技术也呈现成熟化及多样化。研究表明,早期直径较小的IMH可以进行观察随访;奥克纤溶...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是指无明显病因发生于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全层组织缺损。目前,随着对IMH认识的逐渐深入及其治疗方式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其治疗技术也呈现成熟化及多样化。研究表明,早期直径较小的IMH可以进行观察随访;奥克纤溶酶(Ocriplasmin)已被批准用于中小型黄斑裂孔和黄斑粘连(VMA)的患者;内界膜(ILM)剥除可提高解剖闭合率。然而,对于直径<250μm的IMH,尚不确定是否总是需要剥除ILM。本文讨论了IMH的发病机制、分期、分类及当前的治疗方案。基于IMH的特点和患者的差异性,拟提出一种基于循证医学的方法来为个体患者选择最佳和最实际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Ocriplasmin 内界膜剥除术 内界膜瓣翻转技术 自体内界膜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CTA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检测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娟 黎铧 +1 位作者 张利伟 李娟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4-448,共5页
目的观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 目的观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伴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30例(34眼)纳入研究,总结分析其OCTA与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自发荧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OCT等传统影像学对比运用的临床体会。结果12眼FFA存在荧光素渗漏,但形态模糊,不能确定是否伴有CNV,行OCTA则可以清晰显示新生血管影像。8眼FFA未检出CNV,但OCTA清晰显示出新生血管形态。3眼眼底彩色照相及OCT检查高度怀疑CNV的存在,但因荧光素钠皮试阳性,均无法实施FFA,而OCTA则显示出病变区域血流信号,明确了CNV的存在。6眼FFA无明显荧光素渗漏,OCT示无神经上皮层脱离、无色素上皮层脱离,但OCTA提示CNV的存在。5眼通过随访过程中的病情跟踪观察,发现给予患者单一抗VEGF或PDT治疗之后视网膜下积液无明显吸收,而联合治疗后积液明显吸收。结论OCTA在CNV的检查敏感性方面优于传统的检测手段。OCTA可以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眼底影像学检查手段对慢性CSC患者的CNV进行观察,从而指导该类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多模式影像检查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损伤鼠模型中视网膜微循环的结构损伤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娟娟 陈晨 +1 位作者 张利伟 李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研究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鼠模型中视网膜微循环变化的特征及机制。方法选取健康C57BL/6雄性小鼠9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DIR组,每组45只,正常小鼠左眼作为正常对照组,视网膜RIR模型小鼠左眼为RIR组... 目的研究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鼠模型中视网膜微循环变化的特征及机制。方法选取健康C57BL/6雄性小鼠9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DIR组,每组45只,正常小鼠左眼作为正常对照组,视网膜RIR模型小鼠左眼为RIR组。采用生理盐水前房灌注法建立鼠RIR模型。采用视网膜铺片血管染色、FITC造影、组织病理学检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从视网膜不同分级的血管结构、功能方面对微循环的结构损伤进行研究。结果RIR组大鼠视网膜动脉直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0);RIR组大鼠视网膜静脉直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RIR组大鼠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值为0.76±0.03,较正常对照组的0.97±0.01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IR组大鼠实验眼可见毛细血管闭塞、无灌注区等结构改变,并伴随血-视网膜屏障功能损伤。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可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破坏及基底膜增厚。结论RIR主要以毛细血管的损伤为主,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的屏障功能破坏、闭塞、无灌注区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视网膜 微循环 血管造影术 组织病理技术 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脉络膜肿瘤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娟 黎铧 +2 位作者 焦康为 张利伟 李娟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3-356,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脉络膜肿瘤,包括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骨瘤、脉络膜转移癌及脉络膜血管瘤,在OCT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脉络膜肿瘤患者36例(42眼)的临床资料,其中脉络膜黑色素瘤4... 目的观察不同脉络膜肿瘤,包括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骨瘤、脉络膜转移癌及脉络膜血管瘤,在OCT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脉络膜肿瘤患者36例(42眼)的临床资料,其中脉络膜黑色素瘤4例(4眼)、脉络膜血管瘤12例(12眼)、脉络膜转移癌10例(14眼)、脉络膜骨瘤10例(12眼),分析不同肿瘤的OCT影像学特征。结果脉络膜黑色素瘤4眼,OCT均表现为视网膜下多个团状高反射信号,视网膜各层组织被破坏。脉络膜转移癌14眼,OCT表现为脉络膜崎岖不平、波浪状改变,其下隐约可见脉络膜小血管形态,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脱离,视网膜外层组织内可见大量细颗粒状、团状高反射物堆积。脉络膜骨瘤12眼,10眼OCT示脉络膜层次内一个网状反射影像信号,此处结构与周围脉络膜血管结构完全不同,其后组织反光被遮挡。脉络膜血管瘤12眼,OCT均表现为视网膜下脉络膜隆起,表面光滑,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下反射信号均匀。结论OCT可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眼底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不同脉络膜肿瘤形态进行观察,结合其他眼底检查手段可为脉络膜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肿瘤 多模式影像学检查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培养原代树鼩角膜基质细胞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璐 李妍 +2 位作者 孙子雯 李楠钰 胡竹林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115,共7页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易行的体外快速、分离培养树鼩角膜基质细胞(corneal stromal cells, CSCs)的方法。方法实验分为实验组A和实验组B,取树鼩角膜基质层,实验组A剪碎,用1%的Ⅱ型胶原酶消化60 min,离心后重悬接种;实验组B用Ⅱ型胶原酶联...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易行的体外快速、分离培养树鼩角膜基质细胞(corneal stromal cells, CSCs)的方法。方法实验分为实验组A和实验组B,取树鼩角膜基质层,实验组A剪碎,用1%的Ⅱ型胶原酶消化60 min,离心后重悬接种;实验组B用Ⅱ型胶原酶联合中性蛋白酶消化。比较记录原代及传代细胞生长情况、传代时间,细胞行波形蛋白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鉴定。结果胶原酶消化法可成功的获取原代细胞, 9 d后即可进行传代,细胞形态好;传代细胞生长较快,2~3 d即可传一代;双酶消化法获得的CSCs较少, 10 d才可见少量散落细胞,15~20 d可传代;波形蛋白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表达阳性。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成功培养出CSCs,但胶原酶消化法能更容易高效分离培养出大量树鼩C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基质细胞 体外培养 树鼩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影像技术诊断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敏 闵洁 +1 位作者 杨文芝 盛智超 《眼科学报》 2020年第2期130-136,共7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CSC合并(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病例时有报道,我们应用多模式影像技术诊断和随访CSC合并CNV病例1例,讨论多模式影像技术在该...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CSC合并(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病例时有报道,我们应用多模式影像技术诊断和随访CSC合并CNV病例1例,讨论多模式影像技术在该病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多模式影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转染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璐 李妍 胡竹林 《国际眼科纵览》 2018年第4期227-231,共5页
慢病毒作为常见载体转染工具,因其高效、转载基因大、能稳定整合在宿主细胞内等优势,成为眼科疾病基因治疗的研究首选,如应用于动物模型的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视网膜遗传性疾病、青光眼等,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未在临床上使... 慢病毒作为常见载体转染工具,因其高效、转载基因大、能稳定整合在宿主细胞内等优势,成为眼科疾病基因治疗的研究首选,如应用于动物模型的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视网膜遗传性疾病、青光眼等,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未在临床上使用。目前慢病毒在眼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Stargardt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角膜移植等疾病中,为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治疗眼科疾病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基因治疗 眼科
原文传递
急性视网膜坏死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闵洁 张丽珠 +1 位作者 马银燕 李娟娟 《眼科学报》 2020年第2期70-75,共6页
目的:观察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ARN)并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回顾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确诊的ARN合并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患... 目的:观察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ARN)并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回顾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确诊的ARN合并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患者6例(8眼),结合病史、病情发展、转归及影像学检查表现进行分析,并结合以往相关文献报道,对ARN合并视网膜中央动脉这一少见病例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结果:眼底彩色照相及超广角照相可见玻璃体轻至中度混浊,视网膜苍白水肿,以周边视网膜明显,后极部视网膜动脉白线,周边视网膜血管闭塞,伴动脉走行可见大量出血,视网膜大片斑状黄白色渗出;眼底荧光造影可见荧光素充盈不同程度延迟,视网膜散在少许斑状出血遮蔽荧光,视网膜动脉管径细,各方向周边视网膜血管闭塞,大片低荧光无灌注区形成。眼底(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结果显示后极部视网膜水肿增厚,以内层视网膜水肿危重,层次结构欠清晰。部分区域可见神经上皮下液。结论:ARN合并CRAO虽然较为少见,但会进一步严重破坏患者视功能,因此CRAO应该被知晓为一类ARN严重并发症,在对ARN患者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应加强对CRAO的风险认识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rvis ST和Pentacam联合诊断系统测量角膜厚度及眼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跃祖 李俊 +2 位作者 张洁莹 马蓉 梁刚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41-346,共6页
目的比较Corvis ST和Pentacam联合诊断系统(CP组合)、A型超声角膜厚度测量仪、非接触式眼压计在测量角膜中央最薄点厚度和眼压的差异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3~6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角膜屈光手术术前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比较Corvis ST和Pentacam联合诊断系统(CP组合)、A型超声角膜厚度测量仪、非接触式眼压计在测量角膜中央最薄点厚度和眼压的差异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3~6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角膜屈光手术术前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研究被检者77例(154只眼)。角膜厚度值分别纳入CP组合中Corvis ST角膜顶点厚度值,Pentacam中角膜最薄点厚度值,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的中央角膜厚度值。眼压分别纳入Corvis ST中直接测量值(IOP)、修正眼压值(BIOP),非接触式眼压计直接测量值(NCT)、联合Pentacam得出的校正眼压值(校正NCT)。厚度数据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眼压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不同检查方法间一致性采用Bland-Altman分析。结果Corvis ST与Pentacam、A型超声超声角膜厚度测量仪所测角膜厚度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14,P=0.037);IOP与NCT间、BIOP与校正NCT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98,P=0.000;t=-15.893,P=0.000)。BIOP与Corvis ST角膜中央厚度无相关性(r=0.088,P=0.259)。Corvis ST与Pentacam、A型超声测量角膜厚度分别有5.56%(8/144)、6.25%(9/144)位于95%一致性界限范围以外;Corvis ST与NCT测量眼压有3.47%(5/144)位于95%一致性界限以外,其中在95%一致性界限内,差值绝对值最大为5.3 mmHg。结论CP组合中Corvis ST对角膜中央厚度值的测量显著高于Pentacam和A型超声测厚仪,Pentacam提供的角膜厚度信息更有意义;Corvis ST对眼压值的测量高于非接触式眼压计,BIOP更能反映眼压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 Pentacam角膜地形图 A型超声角膜厚度测量仪 非接触式眼压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例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体会
15
作者 方成彦 胡竹林 +1 位作者 刘海 杨忠昆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9年第1期00284-00285,共2页
探讨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眼眶病组2013.3 至2018.3的65例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结果65例中,男23例,占35.4%,女42例,占64.6%;右眼28例,左眼37例;年龄25 ~ 71 岁,平均40.2岁;其... 探讨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眼眶病组2013.3 至2018.3的65例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结果65例中,男23例,占35.4%,女42例,占64.6%;右眼28例,左眼37例;年龄25 ~ 71 岁,平均40.2岁;其中2例为多发性肿瘤;患者多以以眼球突出和缓慢进行性视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T水平及冠状扫描,MRI水平、冠状、矢状+增强扫描。65例患者肿瘤CT及MRI显示病变位于眶尖部,其中23例患者黑三角消失,手术方式均采用外侧开眶顺利摘除肿物,其中32例内外联合开眶。术后病理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结论:眼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术前可对肿瘤作出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及定位,外侧开眶及内外联合开眶是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适宜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尖部 海绵状血管瘤 外侧开眶 内外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的优势及发展现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陆雪丹 李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6期41-44,共4页
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SMILE)作为一种新型角膜屈光手术,因其无瓣、微创、安全、有效、稳定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患者及手术医师的青睐,成为屈光手术的主流术式之一.同时,术中取出的角膜基质透镜被发现可用于治疗圆锥角膜、远视等疾... 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SMILE)作为一种新型角膜屈光手术,因其无瓣、微创、安全、有效、稳定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患者及手术医师的青睐,成为屈光手术的主流术式之一.同时,术中取出的角膜基质透镜被发现可用于治疗圆锥角膜、远视等疾病,还可用于自体角膜透镜植入、板层角膜移植、泪道栓塞等,有其独特的临床扩展.但目前SMILE还具有适用范围较窄、二次手术受限等不足,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其他角膜屈光手术方式,对SMILE治疗近视、散光、远视的优势与不足及发展现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屈光手术 飞秒激光 微创 优势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验案2则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国玲 李永芝 +2 位作者 周志明 杜福生 彭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第9期675-677,共3页
各区域的病变引起动眼神经及其支配组织功能丧失,称为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是由肿瘤、脑血管病变、糖尿病、外伤以及各种炎症引起的眼球内、外肌完全或部分麻痹的一类疾病。数据[1]显示,梅奥医学中心(世界私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各区域的病变引起动眼神经及其支配组织功能丧失,称为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是由肿瘤、脑血管病变、糖尿病、外伤以及各种炎症引起的眼球内、外肌完全或部分麻痹的一类疾病。数据[1]显示,梅奥医学中心(世界私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对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病率进行了评估,约占眼神经麻痹患者的28%。临床主要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外斜,向内、上、下方活动受限,部分瞳孔散大,光反射、调节反射减弱或消失。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复杂多样,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比较少见,绝大多数为单眼发病,其原因为发育异常或产伤所致;后天性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复杂,包括微血管缺血、动脉瘤、头部外伤、肿瘤、梅毒、带状疱疹、脑膜炎、脑炎、血管炎、狼疮、多发性硬化、神经外科介入、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及Paget's病等[2-4]。需根据临床特点仔细检查,以免误诊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针刺 动眼神经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蝶形视网膜色素上皮营养不良患者的多模式眼底影像学特征
18
作者 郑志坤 张娟 +2 位作者 黎铧 李娟娟 张利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3-869,共7页
目的:探讨蝶形视网膜色素上皮营养不良(BPD)患者的多模式眼底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6-01/2019-07经多模式影像检查确诊BPD的患者18例36眼的眼底彩照、红外照相、自发荧光、荧光造影、脉络膜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眼底血流... 目的:探讨蝶形视网膜色素上皮营养不良(BPD)患者的多模式眼底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6-01/2019-07经多模式影像检查确诊BPD的患者18例36眼的眼底彩照、红外照相、自发荧光、荧光造影、脉络膜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眼底血流成像OCT(OCTA)等多模式眼底影像检查。结果:典型的眼底彩色照相可显示色素异常沉着而呈现的蝶翅样病变外观,病变进展后蝶形外观不明显,而相应区域萎缩;红外照相显示BPD患者的眼底黄色病灶,表现为白色高亮影像;自发荧光可有斑片状、点状所勾勒的蝶翅表现,也可有以上特征重叠的表现,当病变进展萎缩明显时,自发荧光不能显示典型的蝶形改变,但可以反映出色素上皮细胞的破坏程度范围;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脉络膜造影除了显示蝶形病变外,能更为精准地显示血管病变情况,尤其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检查;OCT显示病变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之上与光感受器之间。随病变进展,色素上皮表现相应扩大的损伤,继发CNV者可见突破RPE的高反射信号;OCTA显示病变对视网膜深层和浅层损伤不明显,但脉络膜血流信号不同程度丢失,可敏感检出CNV的血流影像。结论:多模式眼底影像技术提供了BPD患者病变发生发展的影像特征,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加深入地认识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图形状营养不良 蝶形 多模式影像 脂褐质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导致的动眼神经麻痹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福生 平洁洁 彭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年第1期53-54,共2页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IA)导致的动眼神经麻痹(oculomotor nerve palsy,OMNP),常规的头颅和眼眶CT、MRI诊断价值有限,易漏诊。对于单眼OMNP的患者,谨防IA,头颈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可快速诊断...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IA)导致的动眼神经麻痹(oculomotor nerve palsy,OMNP),常规的头颅和眼眶CT、MRI诊断价值有限,易漏诊。对于单眼OMNP的患者,谨防IA,头颈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可快速诊断,但极小的IA,也极易漏诊,必要时可直接给予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现报告IA导致的OMNP 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头颈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治疗色素性青光眼的中远期疗效
20
作者 刘晓瑛 沈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80-1383,共4页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治疗色素性青光眼的中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22-09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色素性青光眼患者38例51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144mo,分析纳入患者的眼压、视力及屈光状态,记录并发症...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治疗色素性青光眼的中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22-09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色素性青光眼患者38例51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144mo,分析纳入患者的眼压、视力及屈光状态,记录并发症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纳入患者术前平均使用降眼压药物种类2.90±0.12种,平均眼压18.89±7.40mmHg,术后3d, 1、3、6mo, 1a、末次随访时平均眼压分别为14.68±5.08、13.99±2.95、14.25±2.50、14.36±2.83、14.33±2.66、14.94±1.95mmHg,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期间,纳入患者视力基本保持稳定,均无眼内炎、恶性青光眼发生。末次随访时,手术完全成功率为90%,部分成功率为8%,失败率为2%。结论:小梁切除术治疗色素性青光眼可以解除反向瞳孔阻滞,有效控制眼压、稳定视力,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色素性青光眼 色素播散综合征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 虹膜透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