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董燕鸿 张碧君 杨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年第18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在神经内科病房实施人文关怀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1~9月住院的神经内科患者实施人文关怀。针对神经内科患者的特点,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知识的培训,制定人文关怀护理措施,比较实施人文关怀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在神经内科病房实施人文关怀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1~9月住院的神经内科患者实施人文关怀。针对神经内科患者的特点,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知识的培训,制定人文关怀护理措施,比较实施人文关怀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结果:实施人文护理的患者对治疗配合程度、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好于未实施人文关怀以前,并且医疗纠纷明显。结论:神经内科患者需要人文关怀护理。通过对护士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知识培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转变服务观念,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可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患者 人文关怀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凝血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郑国彬 徐旭 +1 位作者 袁朝明 李佩云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期165-167,共3页
目的分析丁苯酞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凝血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两... 目的分析丁苯酞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凝血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同时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T、APTT、P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FIB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及重建,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阿替普酶 急性重症脑梗死 凝血功能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汉族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MJ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研究
3
作者 张林明 李陶乐 +5 位作者 段尉梅 张玉林 陈玲 戴淑娟 艾青龙 徐忠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7期4-6,共3页
目的通过对云南地区临床诊断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家系进行SCA3基因检测,探讨汉族人群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3,SCA3)患者临床特点与遗传学特征。方法对4个家系26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进行神经系统... 目的通过对云南地区临床诊断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家系进行SCA3基因检测,探讨汉族人群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3,SCA3)患者临床特点与遗传学特征。方法对4个家系26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家系谱调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基因测序等技术进行SCA3基因内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并对异常等位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结果临床表现以共济失调和构音障碍为主,其次表现为锥体束征、眼部症状等,认知功能障碍较少见。检出4个家系(26例患者)为SCA3,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测序证实其异常等位基因CAG重复数目在67~82次之间。结论云南地区汉族的SCAs患者以SCA3型为主,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和构音障碍,基因检测仍是其诊断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 体征和症状 基因型 三核苷酸重复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院前因素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无效再通列线图模型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袁朝明 孟徐 +1 位作者 李佩云 徐旭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15-19,23,共6页
目的 建立基于院前因素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无效再通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择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在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行机械取栓术的1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收集可能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 目的 建立基于院前因素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无效再通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择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在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行机械取栓术的1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收集可能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无效再通相关因素,根据是否出现无效再通将患者分为无效再通组与有效再通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疾病相关因素,以LASSO回归筛选潜在变量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依此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纳入的198例患者中有72例(36.36%)出现无效再通。LASSO回归筛选变量结果显示:共8个因素被筛选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无效再通的潜在影响因素。根据LASSO回归筛选结果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院前脉压差、糖尿病史、院前心房颤动、院前溶栓、醒后卒中、转运时间为独立性院前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48,95%CI为(0.917—0.979),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96.8%。校准曲线斜率为1,截距为0.000,模型曲线与理想模型基本拟合成对角线。H-L拟合优度检验(P>0.05)。临床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当预测概率阈值为0.05—0.90时使用本研究模型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无效再通的净获益最高。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无效再通受年龄、院前脉压差、糖尿病史等因素的影响,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无效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因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无效再通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iR-106a-5p、NINJ1、CI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孙凤琴 郭艳吉 黄微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1354-1359,1364,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06a-5p(miR-106a-5p)、神经损伤诱导蛋白1(NINJ1)、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1例ACI患者作为ACI组,另选择同期6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06a-5p(miR-106a-5p)、神经损伤诱导蛋白1(NINJ1)、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1例ACI患者作为ACI组,另选择同期6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根据静脉溶栓后90 d预后情况将ACI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miR-106a-5p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NINJ1、CIR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06a-5p、NINJ1、CIRP水平对A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I组血清miR-106a-5p、NINJ1、CI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 d,151例ACI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35.10%。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年龄明显增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miR-106a-5p、NINJ1、CI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增加、NIHSS评分升高和血清miR-106a-5p、NINJ1、CIRP水平升高均为AC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miR-106a-5p、NINJ1、CIRP水平联合检测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37,大于血清miR-106a-5p、NINJ1、CIRP水平单独检测预测的0.777、0.773、0.778(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miR-106a-5p、NINJ1、CIRP水平升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miR-106a-5p、NINJ1、CIRP水平联合检测对ACI患者预后不良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微小核糖核酸-106a-5p 神经损伤诱导蛋白1 冷诱导RNA结合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念认知疗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佐菊 董燕鸿 +2 位作者 文健秋 马冰莹 孙语心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916-920,共5页
脑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给患者带来躯体损害的同时,使患者产生焦虑、沮丧、恐惧等心理问题,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心理疗法是改善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的重要手段,正念认知疗法作为一种心理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脑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给患者带来躯体损害的同时,使患者产生焦虑、沮丧、恐惧等心理问题,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心理疗法是改善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的重要手段,正念认知疗法作为一种心理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预防保健及心理健康的促进,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正念认知疗法的起源、具体内容、实施方法、作用机制及其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提出应根据我国脑卒中患者突出且亟须解决的心理问题制订契合脑卒中疾病特点的正念认知疗法干预方案,以期为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正念认知疗法 心理护理 心理健康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疗程中VILIP-1、Annexin A2、sEPCR动态变化及与病情转归相关性
7
作者 李词 戚玲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48-354,共7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疗程中视椎蛋白样蛋白1(visinin like protein-1,VILIP-1)、膜联蛋白A2(Annexin A2)、可溶性血管内皮蛋白C受体(solubleendothelium protein c receptor,sEPCR)动态变化及与病情转归相关性,为临床预测、改善...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疗程中视椎蛋白样蛋白1(visinin like protein-1,VILIP-1)、膜联蛋白A2(Annexin A2)、可溶性血管内皮蛋白C受体(solubleendothelium protein c receptor,sEPCR)动态变化及与病情转归相关性,为临床预测、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以门诊方式随访28 d,根据患者病情转归情况分为良好组、不良组,检测2组溶栓前、溶栓后1 d、3 d的VILIP-1、Annexin A2、sEPCR水平,分析其与mRS评分的相关性,随机森林算法筛选特征变量,并分析病情转归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时间点VILIP-1、Annexin A2、sEPCR及联合预测病情转归价值。结果不良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高于良好组(P<0.05)。2组VILIP-1、sEPCR水平随着溶栓时间的延长而减低,Annexin A2随着溶栓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5);不良组VILIP-1、sEPCR和Annexin A2波动高于良好组(P<0.05)。溶栓后1 d、溶栓后3 d的VILIP-1、sEPCR与mRS评分呈正相关,Annexin A2与mRS评分呈负相关(P<0.05)。选取决策树数量ntree为390颗,得到最优结果,重要性排序前4的变量分别是sEPCR、Annexin A2、NIHSS评分、VILIP-1,均与mRS评分相关(P<0.05);溶栓后3 d三者联合的AUC最大,其预测敏感度为78.79%,特异度为95.83%。结论血清VILIP-1、Annexin A2、sEPCR异常表达与脑梗死患者脑损伤程度、溶栓预后有关,溶栓后3 d联合检测的预后价值较高,可作为脑梗死患者预后预测的重要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视椎蛋白样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8
作者 黄利美 杜朋菊 +3 位作者 杨溢娟 王瑞超 黑泰娟 段永春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8期0115-0117,共3页
探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5月~2023年09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 探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5月~2023年09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实施前,两组的吞咽功能各等级、不良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免疫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实施后,观察组的吞咽等级Ⅰ级40.74%、Ⅴ级1.85%均优于对照组的18.52%、14.81%,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情感功能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IgA水平、IgG水平、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5%)低于对照组(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改善吞咽功能和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脑梗死 不良情绪 免疫功能 吞咽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微 李佩云 +4 位作者 戴萍 孙凤琴 李词 戚玲 李劲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确诊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09例,行双侧颈动脉彩超检查,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分为3组,无斑块组(22例),稳定斑块组(55例)和不稳定斑块组(32例),比较3组之间血脂水...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确诊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09例,行双侧颈动脉彩超检查,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分为3组,无斑块组(22例),稳定斑块组(55例)和不稳定斑块组(32例),比较3组之间血脂水平;然后将所以标本再分为血脂正常组,血脂异常组,比较2组间双侧颈动脉动脉内膜中层(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厚度.结果不稳定斑块组的血脂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高血脂水平组IMT厚度(1.91±0.19)mm,高于血脂水平正常组IMT厚度(1.19±0.17)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随血脂水平的增高而加重;且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对血管性痴呆高血脂患者应尽早干预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血脂 颈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泡单胺转运蛋白2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状态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芳 刘彬 +6 位作者 邢冬梅 杨兴隆 李柯麓 吴崇明 保健见 任惠 徐忠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研究囊泡单胺转运蛋白2(VMAT2)的rs363371和rs363324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中PD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2例汉族帕金森病(PD)患者,通过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将患者分为PD合并抑郁组和PD未合并抑郁组,用连... 目的研究囊泡单胺转运蛋白2(VMAT2)的rs363371和rs363324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中PD患者合并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2例汉族帕金森病(PD)患者,通过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将患者分为PD合并抑郁组和PD未合并抑郁组,用连接酶法对VMAT2的rs363371和rs363324进行了基因型分型,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检验分析PD患者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rs363371的AA基因型降低了PD患者合并抑郁的风险(OR=0.22,59%CI 0.07-0.75,P=0.015)。UP3的高分值增加了PD患者合并抑郁的风险(OR=1.08,59%CI 1.02-1.15,P=0.009)。较长的病程增加了PD患者合并抑郁的风险(OR=1.15,59%CI 1.01-1.31,P=0.038)。rs363324的基因多态性并未增加PD合并抑郁的风险。结论 VMAT2的rs363371的AA基因型降低了汉族人群PD患者合并抑郁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VMAT2基因 抑郁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琪 余化霖 +3 位作者 刘文春 龚会军 黄微 李劲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21-24,52,共5页
目的总结颅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显微镜直视下手术切除10例颅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嗅沟脑膜瘤3例,蝶骨嵴脑膜瘤、中颅窝底脑膜瘤、桥小脑角脑膜瘤各2例,颞叶天摹脑膜瘤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3例.无严重... 目的总结颅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显微镜直视下手术切除10例颅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嗅沟脑膜瘤3例,蝶骨嵴脑膜瘤、中颅窝底脑膜瘤、桥小脑角脑膜瘤各2例,颞叶天摹脑膜瘤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3例.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术后2个月全部病人症状改善.9例获随访、2a脑膜瘤复发1例.结论选择好手术入路和运用好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颅底脑膜瘤的全切率,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颅底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肌球蛋白4通过慢病毒重组体技术应用于脊髓损伤后的作用及机制研究:随机对照实验方案
12
作者 罗夙医 黄薇 +2 位作者 王晶 王玺赟 李劲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7期5573-5579,共7页
背景:前期研究采用2-DE/MALDI-TOF/MS方法,发现原肌球蛋白4在脊髓表达增加,但迄今为止,有关原肌球蛋白4与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和进展的关系仍知之甚少。方法/设计:(1)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建立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模型,通过2-DE双向电泳、氨... 背景:前期研究采用2-DE/MALDI-TOF/MS方法,发现原肌球蛋白4在脊髓表达增加,但迄今为止,有关原肌球蛋白4与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和进展的关系仍知之甚少。方法/设计:(1)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建立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模型,通过2-DE双向电泳、氨基酸系列分析、q-PCR和Western-Blot方法明确脊髓横断损伤3-28 d在损伤脊髓头侧原肌球蛋白4的表达变化。(2)基因水平的机制探索实验:用基于体外慢病毒重组体技术敲除原肌球蛋白4,研究其对体外培养的脊髓神经元树突生长长度的作用;并通过BBB评分法评估原肌球蛋白4敲除对脊髓横断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讨论:实验结果拟为脊髓横断损伤后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治疗提供一种基于慢病毒重组体为载体携带原肌球蛋白4干扰RNA的、新的、有效的分子治疗策略,并阐明其治疗作用机制,为临床脊髓全横断损伤的基因治疗开辟乐观的应用前景。伦理批准:研究经昆明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大鼠的外科操作和术后护理遵循中国实验动物保护和伦理委员会的规定,并与美国国立卫生与健康研究院的指南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原肌球蛋白 基因敲除技术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原肌球蛋白4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ABCD2评分为基础联合应用颈动脉超声及MRA评估TIA预后 被引量:1
13
作者 木崇仙 杨兴隆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1期88-89,91,共3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的ABCD2评分与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病变相关性。方法将148例TIA患者根据临床资料进行ABCD2评分并分组。低危组(0~3分)38例、中危组(4~5分)58例、高危组(6~7分)52例,分析比较各组经颈部血管超声(CUS)及...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的ABCD2评分与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病变相关性。方法将148例TIA患者根据临床资料进行ABCD2评分并分组。低危组(0~3分)38例、中危组(4~5分)58例、高危组(6~7分)52例,分析比较各组经颈部血管超声(CUS)及MRA资料。结果 CUS显示,高危组颈部血管狭窄比例、软斑及混合斑检出者比例、内中膜增厚(IMT)者比例高于中、低危组(P<0.05),而硬斑检出者比例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0.05),MRA显示,高危组患者重度脑动脉狭窄的比例高于低、中危组(P<0.01。)结论 ABCD2评分与颅内动脉狭窄、颈部动脉狭窄、斑块性质、IMT厚度水平相关,ABCD2评分、CUS、MRA联合应用在TIA病因探讨、治疗、病情监测及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ABCD2评分 颈部血管超声 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循环脑梗死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丹 刘伟 +2 位作者 胡月新 黄芩 韦焘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93-896,共4页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 287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剔除资料不全患者,将纳入研究的762例患者的28项可能影响因素先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有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 287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剔除资料不全患者,将纳入研究的762例患者的28项可能影响因素先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自变量中,椎动脉颅外段狭窄(OR=1.982,95%CI:1.120-3.989)、椎动脉颅内段狭窄(OR=2.241,95%CI:1.102-4.890)和大脑后动脉狭窄(OR=1.902,95%CI:1.104-3.531)与后循环脑梗死相关(P〈0.15)。结论椎动脉颅外段狭窄、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大脑后动脉狭窄可能为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脑梗死 危险因素 椎动脉颅外段狭窄 椎动脉颅内段狭窄 基底动脉狭窄 大脑后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震颤误诊为帕金森病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微 陈晶菁 +4 位作者 戴萍 李词 李佩云 戚玲 李劲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150-152,共3页
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也称特发性震颤,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临床上以上肢远端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特点,可伴有头部、口面颌部或声音震颤.30%~50%患者有家族史.ET有相互矛盾的临床本质,一方面这是一种轻微的单症状疾... 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也称特发性震颤,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临床上以上肢远端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特点,可伴有头部、口面颌部或声音震颤.30%~50%患者有家族史.ET有相互矛盾的临床本质,一方面这是一种轻微的单症状疾病,另一方面,又是常见的进行性疾病,有显著的临床变异.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变性为病理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是由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为病理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变性,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造成乙酰胆碱系统功能相对亢进,导致肌张力增高、动作迟缓、静止性震颤等运动症状.二者有发病的共性,也有本质的区别.笔者对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原发性震颤误诊为PD的25例病人进行临床分析,旨在减少误诊率,提高专科医生对此两种疾病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震颤 帕金森病 诊断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与脑梗死并发腹泻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微 李劲涛 戴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并发腹泻的发生率.方法对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期间的147例脑出血患者与142例脑梗死患者发生腹泻者进行发生率的统计,并观察腹泻发生的时间.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生腹泻率为36.05%,脑梗死患者发生腹泻率16.... 目的分析比较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并发腹泻的发生率.方法对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期间的147例脑出血患者与142例脑梗死患者发生腹泻者进行发生率的统计,并观察腹泻发生的时间.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生腹泻率为36.05%,脑梗死患者发生腹泻率16.91%,脑出血并发腹泻率高于脑梗死患者.结论脑出血并发腹泻率高于脑梗死患者,可能是脑出血患者颅高压的因素较脑梗死更显著,引起应急状态下免疫功能下降,再加上卧床易并发感染等并发症,进食障碍致低蛋白血症加重肠粘膜水肿,长期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较脑梗死更显著,故而腹泻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梗死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贾帆 杨志秀 雷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2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城市贫困人口 早期诊断 回顾分析 结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睡眠障碍为首要表现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微 谭琳 +3 位作者 邢冬梅 贾帆 孙凤琴 李劲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初发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方法对95例65~85岁初发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评分,对以上患者同时予MMSE评分、MOCA评分、ADL量表评分、头CT或头MRI检查,随访1... 目的探讨初发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方法对95例65~85岁初发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评分,对以上患者同时予MMSE评分、MOCA评分、ADL量表评分、头CT或头MRI检查,随访1~3a后观察以上指标有无变化.结果以上患者有26例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且患者PQSI分数比初诊时增加2~7分.结论睡眠初发障碍的老年患者可能是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唯一表现,临床医生应重视初发睡眠障碍的老阿尔茨海默病年患者,提高早期该病的诊断率.积极改善睡眠障碍可能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首要表现 阿尔茨海默病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与脑外科紧密配合提高脑卒中抢救成功率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玲 钟林 +3 位作者 王志芳 刑冬梅 瞿冬煜 卢猋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危重脑出血院前转送最短抢救途径.方法用随机转送、回顾性调查分析120转送484例脑卒中资料.结果院前转送脑卒中有87.2%是危重患者;院前与院内CT诊断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内科治疗脑梗好转率为96%;危重脑出血外科好转率82... 目的探讨危重脑出血院前转送最短抢救途径.方法用随机转送、回顾性调查分析120转送484例脑卒中资料.结果院前转送脑卒中有87.2%是危重患者;院前与院内CT诊断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内科治疗脑梗好转率为96%;危重脑出血外科好转率82%显著好于内科治疗(P<0.01).结论 120能起桥梁作用,缩短转送中间滞留时间.危重脑出血手术治疗好于内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脑卒中 神经内科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贾帆 杨志秀 张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7期78-80,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情况。结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在急性期有明显改变,中-重度中毒心肌酶升高发生率明显较轻度中毒组...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情况。结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在急性期有明显改变,中-重度中毒心肌酶升高发生率明显较轻度中毒组高。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除出现神经系统受损外,还可出现血清心肌酶升高,心脏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心肌酶 心肌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