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神经外科治疗与合并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安睿 追风 +1 位作者 施镇江 庄永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5期66-66,76,共2页
目的剖析高压氧+神经外科治疗与单纯神经外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择取2010年7月至2015年1月我科收入的重型颅脑损伤者共68例。以奇偶数字原理为依据分为甲、乙两组,各34例。甲组行高压氧+神经外科治疗,乙组仅行神经外科治疗。... 目的剖析高压氧+神经外科治疗与单纯神经外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择取2010年7月至2015年1月我科收入的重型颅脑损伤者共68例。以奇偶数字原理为依据分为甲、乙两组,各34例。甲组行高压氧+神经外科治疗,乙组仅行神经外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清醒时间与治疗前后的GCS评分。结果甲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明显高于乙组的7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治疗后的GCS评分为(12.1±0.6)分,明显高于乙组的(10.3±0.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清醒时间为(48.6±2.3)h,明显短于乙组的(210.7±3.1)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采用高压氧+神经外科疗法,可取得较显著的治疗成果,其临床应用价值也远高于单纯神经外科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治疗 清醒时间 重型颅脑损伤 高压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5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施镇江 期俊辉 +1 位作者 戴成国 庄永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5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大型听神经瘤5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术,统计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0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45...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大型听神经瘤5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术,统计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0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45例,占90.0%;次全切除5例,占10.0%;面神经保留42例,占84.0%;面神经未保留8例,占16.0%;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吞咽轻度困难1例,占2.0%;发音嘶哑3例,占6.0%;瘤床血肿3例,占6.0%;三叉神经受损1例,占2.0%。经随访,按照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I^II级30例,占60.0%;III^IV级12例,占24.0%;V^VI级8例,占16.0%。结论大型听神经瘤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效果理想,未出现死亡病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大型听神经瘤 乙状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戴成国 《云南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641-642,共2页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由于脑动脉硬化以及长期高血压使脑内小动脉破裂出血,其发病急、病情重,占脑血管疾病的30%~40%,是导致脑出血性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目前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前主要采取开颅手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逐...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由于脑动脉硬化以及长期高血压使脑内小动脉破裂出血,其发病急、病情重,占脑血管疾病的30%~40%,是导致脑出血性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目前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前主要采取开颅手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逐渐进入临床,并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自2012年2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脑外科手术的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开颅手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对脑损伤大鼠神经元的影响及其与Persephin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微 王莹 吴键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年第12期1448-1450,1454,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脑损伤大鼠神经元的影响及其与Persephin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100只健康的SD大鼠,分为健康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丹参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20只.对空白对照组、丹参组大鼠进行脑损伤造模.造模完成...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脑损伤大鼠神经元的影响及其与Persephin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100只健康的SD大鼠,分为健康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丹参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20只.对空白对照组、丹参组大鼠进行脑损伤造模.造模完成后,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低、中及高剂量的丹参注射液,给药方式均为腹腔注射.于给药7d后采集各组大鼠的静脉血,分离处理得到血清样本后检测大鼠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及Persephin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NSE、MDA、SOD及Bcl-2蛋白与Persephin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大鼠相比,空白对照组、丹参组大鼠的NSE、MDA及SOD水平明显升高,Bcl-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且丹参组大鼠NSE、MDA及SOD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Bcl-2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丹参注射液剂量的升高,丹参组大鼠NSE、MDA及SOD水平依次降低,Bcl-2蛋白水平依次升高,组间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丹参组大鼠Persephin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丹参组大鼠Persephin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丹参注射液剂量的升高,丹参组大鼠Persephin水平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Persephin与NSE、MDA、SOD呈负相关性,与Bcl-2蛋白呈正相关性.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降低脑损伤对大鼠神经元的影响,降低NSE、MDA及SOD水平,升高Bcl-2蛋白、Persephin水平.丹参注射液发挥脑保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促进Bel-2蛋白和Persephin的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损伤 神经元 丹参注射液 神经元指标 氧化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血肿钻孔引流治疗分析(附36例报告) 被引量:16
5
作者 期俊辉 庄永辉 +3 位作者 戴国成 雷永德 王磊 陈昱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钻孔引流 尿激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治疗亚急性期颅内血肿 被引量:5
6
作者 戴成国 施镇江 +2 位作者 唐文渊 雷永德 庄永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466-467,共2页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亚急性期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将309例亚急性期颅内血肿病人随机分为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组166例及手术开颅清除血肿组143例,分别对两组血肿清除情况、预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进...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亚急性期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将309例亚急性期颅内血肿病人随机分为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组166例及手术开颅清除血肿组143例,分别对两组血肿清除情况、预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钻孔组病人的血肿清除率与手术开颅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其预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均优于手术开颅组。结论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亚急性期颅内血肿方法简便、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期 颅内血肿 钻孔 引流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机械扩张开通颅内动脉治疗急性脑梗塞 被引量:7
7
作者 谷震 戴成国 +3 位作者 雷永德 王磊 陈昱云 李亚捷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总结急性脑梗塞的动脉接触溶栓和球囊机械开通栓塞血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1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其中栓塞血管为大脑中动脉5例、大脑前动脉2例、颈内动脉主干3例),在发病9 h内进行了超选择动脉接触溶栓,对较难开通的颅内栓... 目的总结急性脑梗塞的动脉接触溶栓和球囊机械开通栓塞血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1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其中栓塞血管为大脑中动脉5例、大脑前动脉2例、颈内动脉主干3例),在发病9 h内进行了超选择动脉接触溶栓,对较难开通的颅内栓塞动脉实施了球囊机械扩张开通。结果治疗的10例脑梗塞患者主要栓塞血管得到100%的开通,全部得到了相对较好的恢复。结论超选择动脉接触溶栓加球囊机械扩张开通技术是安全有效的,明显提高了栓塞动脉的再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溶栓 机械开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被引量:9
8
作者 王磊 李亚捷 +2 位作者 李追风 庄永辉 戴成国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291-294,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微创引流手术(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及尿激酶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对324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根据头颅CT扫描结果,采用局部麻醉下微创血肿腔置入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引流,并... 目的:总结分析微创引流手术(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及尿激酶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对324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根据头颅CT扫描结果,采用局部麻醉下微创血肿腔置入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引流,并分次血肿腔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液引流的方法治疗。并对治愈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总结治疗效果。结果:278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个月,全组患者均取得较满意治疗效果,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57%(31/324),包括急性颅内血肿2例,颅内感染1例,非张力性气颅14例,硬膜下积液7例,低颅压5例。结论:采用微创引流手术(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及尿激酶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能取得较钻孔引流术单纯微创冲洗引流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腔血肿 微创穿刺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路径图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对手术时间和X射线辐射剂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亚捷 王磊 +1 位作者 谷震 陈昱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1104-1107,共4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三维(3D)路径图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手术时间、X射线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 目的研究并探讨三维(3D)路径图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手术时间、X射线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施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二维路径图引导下进行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3D路径图引导下进行介入治疗。两组患者就其路径图图像质量、手术时间、X射线辐射剂量、透视时间、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复发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路径图图像质量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其X射线辐射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两组治疗后的各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的各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介入栓塞治疗中,采用三维路径图进行引导,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透视时间,减少X射线辐射剂量,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其复发,进而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三维路径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新玲 刘雪晴 杨杰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5-198,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病因,习惯上分为早发家族性AD(FAD)和迟发性AD(LOAD)。近年来炎症作为LOAD发病因素备受关注,多种研究表明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LOAD相关。本文介绍了Cpn感染参与LOAD的组织病理学依据、动物模型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病因,习惯上分为早发家族性AD(FAD)和迟发性AD(LOAD)。近年来炎症作为LOAD发病因素备受关注,多种研究表明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LOAD相关。本文介绍了Cpn感染参与LOAD的组织病理学依据、动物模型研究及临床干预实验研究,并探讨Cpn感染导致LOAD可能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衣原体 阿尔茨海默病 感染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昱云 谷震 +1 位作者 王磊 李亚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35-137,15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7例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9例行局部静脉窦溶栓及机械碎栓治疗,5例行局部静脉窦溶栓、碎栓及动...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7例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9例行局部静脉窦溶栓及机械碎栓治疗,5例行局部静脉窦溶栓、碎栓及动脉溶栓治疗,3例行静脉窦取栓、溶栓及动脉溶栓治疗.术后继续抗凝治疗6个月至1a.结果术后1例患者因严重脑出血死亡,14例患者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腰穿压力正常,2例症状好转.其中15例3~18月DSA或MRV随访,静脉窦完全再通12例,部分再通及侧支静脉回流增多3例,无1例血栓再形成.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窦血栓形成 颅内 血管内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引流尿激酶血肿腔注射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6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安睿 庄永辉 +2 位作者 戴成国 李追风 施镇江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微创引流加尿激酶血肿腔注射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12月共有118例患者接受了微创血肿穿刺手术,其中,52例手术后仅保持引流,2007年开始66例手术后接受了1~3次不等的血肿腔尿激酶注射.结果 66例接受了血肿... 目的观察微创引流加尿激酶血肿腔注射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12月共有118例患者接受了微创血肿穿刺手术,其中,52例手术后仅保持引流,2007年开始66例手术后接受了1~3次不等的血肿腔尿激酶注射.结果 66例接受了血肿腔尿激酶注射者,血肿引流干净的平均时间为4.1 d,均无复发;而没有接受尿激酶注射的患者有5例复发,血肿引流干净的平均时间为5.4 d,两者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应首选微创穿刺引流手术,随后在CT监测下向血肿腔注射尿激酶,可以尽可能地清除残留的血块,缩短手术后引流时间,最大程度减少血肿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复发 穿刺 血肿腔注射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皮下埋藏自体骨瓣早期颅骨成形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庄永辉 宋晓斌 +4 位作者 戴成国 李追风 王磊 期俊辉 陈煜云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9年第1期21-21,共1页
介绍26例头皮下埋藏自体骨瓣牵引复位早期颅骨成形术。开颅时形成游离骨瓣和骨折骨瓣整复后埋藏于骨窗旁头皮下。术后2周内行骨瓣复位。复位后3~6个月X线随访,骨瓣复位良好。该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头皮 皮下埋藏 自体骨瓣 颅骨成形术 早期 骨瓣复位 并发症 游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替罗非班动脉灌注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血栓栓塞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亚捷 马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16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动脉灌注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血栓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发生动脉急性血栓栓塞给予动脉内灌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疗效。结果治疗后所...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动脉灌注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血栓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发生动脉急性血栓栓塞给予动脉内灌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疗效。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血栓栓塞段血管均完全再通,均无再出血。术后3、7d复查头颅CT发现有局限性脑梗死8例,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16例,4分2例。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血栓栓塞采用动脉灌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急性血栓栓塞 动脉灌注 盐酸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外伤伴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救治 被引量:3
15
作者 期俊辉 庄永辉 +3 位作者 李追风 王安睿 施镇江 戴成国 《创伤外科杂志》 2005年第5期367-367,共1页
分析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的原因及发生的时间。认为DTIH的直接原因为原发性颅脑伤,但填塞效应的解除、凝血机制的异常以及脑血管硬化等是重要原因。认真观察病情,及时复查CT是发现DTIH的关键。
关键词 颅脑外伤 颅内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28例体会 被引量:4
16
作者 谷震 陈昱云 +1 位作者 王磊 李亚捷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40-141,共2页
颅内宽颈动脉瘤在破裂急性期的治疗是血管内治疗的一大难点.近年来,随着支架技术的广泛应用,宽颈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效果不断提升,支架的辅助成为脑内宽颈动脉瘤的主流手段,但在急性破裂期的超早期栓塞治疗,针对部份病例,采取双导管技术... 颅内宽颈动脉瘤在破裂急性期的治疗是血管内治疗的一大难点.近年来,随着支架技术的广泛应用,宽颈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效果不断提升,支架的辅助成为脑内宽颈动脉瘤的主流手段,但在急性破裂期的超早期栓塞治疗,针对部份病例,采取双导管技术代替支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栓塞 双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昱云 谷震 +1 位作者 王磊 李亚捷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121-123,共3页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s,VADA)最常见且最严重的临床症状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易发生再出血,致死致残率很高.因此对于破裂动脉瘤应积极行手术或介入治疗以避免致命的再出血[1].本文回顾分析云南省第二...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s,VADA)最常见且最严重的临床症状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易发生再出血,致死致残率很高.因此对于破裂动脉瘤应积极行手术或介入治疗以避免致命的再出血[1].本文回顾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4年5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8例,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夹层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手术治疗亚急性期硬膜外血肿54例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亚捷 陈昱云 +2 位作者 王磊 谷震 戴成国 《云南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28-30,共3页
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大脑半球凸面,临床上十分常见,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左右,其中绝大部分属急性血肿(86.2%),其次为亚急性(10.3%),慢性较少(3.5%)。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系外伤第4d^3周内出现... 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大脑半球凸面,临床上十分常见,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左右,其中绝大部分属急性血肿(86.2%),其次为亚急性(10.3%),慢性较少(3.5%)。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系外伤第4d^3周内出现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硬膜外血肿[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 微创穿刺引流术 血肿腔注射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牛云 王磊 +3 位作者 柴汝昌 戴成国 苏云杉 谷震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110-115,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怀疑颅内血管瘤的病例共53例患者,行3D-CTA检查(时间在发病后4h到3d).并行数字减影...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CTA)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怀疑颅内血管瘤的病例共53例患者,行3D-CTA检查(时间在发病后4h到3d).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经3D-CTA、DSA和手术共同证实发现44例共49个动脉瘤.在44例动脉瘤患者中,3D-CTA发现42例47个动脉瘤.DSA发现43例48个动脉瘤.动脉瘤的瘤体最大径及瘤颈最大径3D-CTA测量值与DSA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和t=0.49,均为P>0.05).表明3D-CTA所显示颅内动脉瘤位置、大小、数量等结果与DSA检查基本相符.53例病情轻重不一患者在行3D-CTA检查过程中,病情无加重或无其他意外发生.结论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率高,可精确显示动脉瘤的三维空间形态率,与DSA检查互补可得到颅内动脉瘤更完整的信息其有快捷、经济、安全和微创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颅内动脉瘤 三维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与巨噬细胞、载脂蛋白及弹力蛋白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追风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与巨噬细胞、载脂蛋白以及弹力蛋白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n=32,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和未出血组(n=96,体检或检查偶然发现颅...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与巨噬细胞、载脂蛋白以及弹力蛋白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n=32,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和未出血组(n=96,体检或检查偶然发现颅内动脉瘤,但未破裂)。采用单因素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血清弹力蛋白、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金属基质蛋白-9(MMP-9)、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实验室指标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Pearson法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出血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ApoB、TNF-α、MMP-9以及弹力蛋白水平高于未出血组,ApoA1水平低于未出血组(P<0.05)。对上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oA1、ApoB、TNF-1、MMP-9、弹力蛋白以及发生脑动脉硬化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ApoB、TNF-α、MMP-9以及弹力蛋白水平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呈现正相关,血清ApoA1水平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与巨噬细胞相关因子、ApoB及弹力蛋白水平呈现正相关,与ApoA1水平呈负相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巨噬细胞 载脂蛋白 弹力蛋白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