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雄飞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6期108-109,112,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该院在2016年4月—2017年10月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85例患者作为该文的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抽样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共有患者42例,在接受...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该院在2016年4月—2017年10月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85例患者作为该文的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抽样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共有患者42例,在接受常规及介入治疗的同时使用盐酸替罗非班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共有患者43例,实施常规及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出血情况以及心血管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术后TIMI血流2级和3级的患者有41例,灌注成功率为97.62%,对照组术后TIMI血流2级和3级的患者有34例,灌注成功率为79.07%;治疗后实验组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对照组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8%,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2 5、6.155 6, P=0.008 0、0.006 2<0.05);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出血的情况,并且两组患者血小板减少率(χ~2=0.182 4、P=0.669 3)及轻微出血率的差异较小(χ~2=0.188 3、P=0.664 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盐酸替罗非班应用至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可对患者TIMI血流分级情况进行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应用价值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抗心衰治疗后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分布及影响因素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雄飞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经过抗心衰治疗后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50例该院所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以及50名在该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作为该研究的时间范围,对这些患者的...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经过抗心衰治疗后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50例该院所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以及50名在该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作为该研究的时间范围,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参照组,观察组患者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参照组为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肺淤血、肺动脉高压以及左室射血分数。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抗心衰治疗前后的BNP水平,由此来判断抗心衰的治疗效果以及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经过抗心衰治疗后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肺淤血例数、肺动脉高压以及左室射血分数[(129.20±17.73)mmHg,(61.27±6.44)mmHg,12例,(37.25±8.24)mmHg,(34.68±10.22)%]相比于参照组数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2、6.144、5.488、6.108,χ~2=13.636,P<0.05)。观察组患者在抗心衰治疗前后[(653.79±131.47)ng/L vs(512.68±128.34)ng/L]的BNP水平变化较大,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0,P<0.05)。结论抗心衰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BNP水平,收缩压、肺淤血等因素是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 抗心衰治疗 血浆脑利钠肽水平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索洛尔联合依那普利、螺内酯治疗风湿性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锐 《系统医学》 2021年第18期83-85,93,共4页
目的探究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比索洛尔联合依那普利、螺内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该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进行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130例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表法的形式,将所有的患者分... 目的探究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比索洛尔联合依那普利、螺内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该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进行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130例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表法的形式,将所有的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65例。参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比索洛尔联合依那普利、螺内酯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指标,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77%高于参照组的7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2,P=0.011)。治疗之前,研究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1.62±8.57)mm、左室收缩末内径(58.82±9.80)mm、左室射血分数(36.98±6.75)%和参照组(51.50±8.52)mm、(59.20±9.82)mm、(37.20±6.7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0、0.221、0.186,P>0.05);治疗之后,研究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1.85±6.66)mm、左室收缩末内径(48.75±8.20)mm均低于参照组(48.97±6.95)mm、(56.54±9.55)mm,且研究组的左室射血分数(46.92±5.40)%高于参照组(42.05±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3、4.990、5.118,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为95.38%高于参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7,P=0.007)。结论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采用比索洛尔联合依那普利、螺内酯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心衰得到有效的改善,且有利于心脏重构逆转,患者的满意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大范围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索洛尔 依那普利 螺内酯 风湿性心脏病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