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大姚县青石棉污染区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致瘤性猿猴病毒SV40的关联研究
1
作者 刘如爱 王播勇 +6 位作者 陈欣 普元倩 自加吉 梅雯 张也频 邱璐 熊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5-532,共8页
背景我国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5%地表散布蓝色青石棉,是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的高发区。致瘤性猿猴病毒SV40(simian virus 40,SV40)是一种小型环状双链DNA多瘤病毒,可使人和动物多种组织类型的正... 背景我国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5%地表散布蓝色青石棉,是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的高发区。致瘤性猿猴病毒SV40(simian virus 40,SV40)是一种小型环状双链DNA多瘤病毒,可使人和动物多种组织类型的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促进肿瘤生长。早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姚县青石棉污染区恶性间皮瘤发病率高出一般人群几十倍,该地区MPM的发生是否与致瘤性SV40相关尚未见报道。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致瘤性猿猴病毒SV40是否与云南省大姚县青石棉污染区MPM的发生相关。方法收集大理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楚雄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和大姚县人民医院胸外科2014年1月-2019年12月诊治的51例(其中40例有石棉暴露史)MPM患者的肿瘤组织和12例非MPM患者的胸膜组织(包括肺大疱、肺结核等疾病)。同时,体外培养人正常胸膜间皮细胞LP9、Met5A(SV40转化的间皮细胞)和MPM细胞系NCI-H28(上皮型)、NCI-H2052(肉瘤型)、NCI-H2452(双相混合型)。提取各组细胞和组织基因组DNA后,用3组低污染风险引物(SVINT、SVfor2和SVTA1)对SV40大T抗原(TAg)的基因片段分别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检测,用两种SV40 TAg相关抗体(PAb101和PAb416)分别进行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PM肿瘤组织和MPM细胞系中是否存在SV40 TAg蛋白表达。结果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均显示Met5A细胞系中SV40为阳性,含有SV40 TAg基因和蛋白质。而各种MPM细胞系NCI-H28、NCI-H2052和NCI-H2452中SV40均为阴性。在12例非MPM组织和51例MPM组织中,3组低污染风险引物的PCR反应均为阴性。在12例非MPM组织和51例MPM组织中,两种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均未检测出SV40 TAg。结论云南省青石棉污染区MPM的发生与SV40病毒感染的关系可能不密切,青石棉暴露可能才是导致MPM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膜间皮瘤 青石棉 猿猴病毒SV40 聚合酶链式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熊伟 张钰哲 +2 位作者 普元倩 左绍远 周静华 《文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5-60,共6页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医药类专业的必修基础医学课程,其课程思政元素非常丰富,能为思政教育实践提供可借鉴和使用的优秀案例素材。然而,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课程思政开展程度较低、思政功能较为缺失的现状...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医药类专业的必修基础医学课程,其课程思政元素非常丰富,能为思政教育实践提供可借鉴和使用的优秀案例素材。然而,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课程思政开展程度较低、思政功能较为缺失的现状。因此,根据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特点,尝试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爱国爱党、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有机融入到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中,使医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经过近年来的课程思政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课程思政形式喜闻乐见,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并真正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实现了价值引领。将课程思政融入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能够促进基础医学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对增强医药类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培育和践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价值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XL1和LOXL2基因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彬 杨娜 +5 位作者 李素芬 普元倩 张态 自加吉 李正亮 熊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目的 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1(LOXL1)和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OXL2)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表达差异及其预后价值尚不明确。文中旨在探讨LOXL1和LOXL2基因mRNA在MPM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大理... 目的 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1(LOXL1)和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OXL2)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表达差异及其预后价值尚不明确。文中旨在探讨LOXL1和LOXL2基因mRNA在MPM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12例MPM患者的癌组织和配对相邻正常胸膜组织。采用RT-qPCR检测MPM组织及配对正常胸膜组织中LOXL1和LOXL2基因mRNA表达量。通过Oncomine数据库对非瘤组织与MPM组织中LOXL1和LOXL2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通过R4.0.2软件对TCGA数据库中LOXL1和LOXL2基因mRNA表达量与MPM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构建Kaplan-Meier模型分别探讨LOXL1和LOXL2基因mRNA表达量对MPM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GEPIA)分别对LOXL1和LOXL2与MPM肿瘤标志物基因和LOX家族其他成员基因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RT-qPCR检测显示,与正常胸膜组织比较,MPM组织中LOXL1和LOXL2基因mRNA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LOXL1基因和LOXL2基因的高表达是导致MPM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上皮样型MPM预示着MPM患者预后良好(P<0.05)。LOXL1基因表达与EFEMP1(r=-0.25,P=0.021)、MSLN(r=-0.35,P<0.001)、CALB2(r=-0.36,P<0.001)、THBS2(r=0.32,P=0.003)和CDH11基因(r=0.25,P=0.018)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LOXL1基因表达与LOXL2(r=0.22,P=0.041)、LOXL4(r=0.3,P=0.004)基因具有显著正相关;LOXL2基因表达与LOX(r=0.65,P<0.001)、LOXL1(r=0.22,P=0.041)和LOXL4(r=0.37,P<0.001)基因表达具有显著正相关。结论 LOXL1和LOXL2基因在MPM组织中均呈现显著高表达,其基因表达量是评估MPM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1 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 RT-QPCR 恶性胸膜间皮瘤 数据挖掘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胸膜间皮瘤中间皮素表达的临床病理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彬 李素芬 +3 位作者 王唯斯 杨娜 自加吉 熊伟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2期50-55,共6页
通过探讨间皮素(MSLN)与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采用R 3.6.3对美国公共癌症基因数据库(TCGA)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利用Oncomine数据库对非癌组织与癌组织中MSLN的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G... 通过探讨间皮素(MSLN)与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采用R 3.6.3对美国公共癌症基因数据库(TCGA)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利用Oncomine数据库对非癌组织与癌组织中MSLN的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GEPIA)构建Kaplan-Meier生存模型探究MSLN表达量对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预后的影响,使用cBioportal进行MSLN基因相关性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MSLN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恶性胸膜间皮瘤组织中高表达;MSLN的表达水平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肿瘤类型及组织学诊断类型相关;在MPM患者中,MSLN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率显著高于MSLN低表达的患者。因此,间皮素有望作为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或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膜间皮瘤 间皮素 数据挖掘 预后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相关的血清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素芬 李彬 +2 位作者 自加吉 王晓蓉 熊伟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20年第4期486-490,共5页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与石棉接触相关的恶性肿瘤,呈弥漫型生长,临床较为少见。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预后较差,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病的诊断“金标准”为经胸腔镜活检。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发展,患者血清标志物检验对确...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与石棉接触相关的恶性肿瘤,呈弥漫型生长,临床较为少见。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预后较差,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病的诊断“金标准”为经胸腔镜活检。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发展,患者血清标志物检验对确诊恶性胸膜间皮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综述了恶性胸膜间皮瘤相关血清检验标志物骨桥蛋白、血清间皮素相关蛋白、纤维蛋白3、巨核细胞促进因子和透明质酸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膜间皮瘤 骨桥蛋白 血清间皮素相关蛋白 纤维蛋白3 透明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胸膜间皮瘤中EFEMP1基因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6
作者 杨娜 李彬 +3 位作者 李素芬 王唯斯 自加吉 熊伟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20年第4期455-460,共6页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含纤蛋白样胞外基质蛋白1(EFEMP1)基因mRNA表达量与恶性胸膜间皮瘤(MPM)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对非肿瘤组织与MPM组织中EFEMP1基因的mRNA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采用R3.6.3软...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含纤蛋白样胞外基质蛋白1(EFEMP1)基因mRNA表达量与恶性胸膜间皮瘤(MPM)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对非肿瘤组织与MPM组织中EFEMP1基因的mRNA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采用R3.6.3软件下载美国公共癌症基因数据库(TCGA)中MPM数据集并分析EFEMP1基因mRNA表达的病理相关性;采用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GEPIA)构建Kaplan-Meier生存模型,探究EFEMP1基因mRNA表达量对MPM患者预后的影响;使用cBioportal进行EFEMP1基因相关性的可视化分析。结果:EFEMP1基因mRNA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在MPM组织中高表达;EFEMP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MPM的T分期(P=0.046)、病理类型(P=0.031)及组织学诊断类型(P=0.031)具有显著相关性;在MPM患者中,EFEMP1基因mRNA表达量与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均无显著相关性(logrank P>0.05)。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UGP2、RRAS2、ANXA3、UPK1B、ADH6、XPC与EFEMP1基因表达量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TCF4、NFATC4、SMTN与EFEMP1基因表达量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结论:EFEMP1基因有望作为MPM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但EFEMP1基因mRNA表达量不是判断MPM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膜间皮瘤 人表皮生长因子含纤蛋白样胞外基质蛋白1(EFEMP1)基因 纤蛋白3 数据挖掘 病理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AB相关蛋白1(KAP1)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心萌 林亚茹 +1 位作者 李锦松 熊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733-1740,共8页
KRAB相关蛋白1(KRAB-associated protein 1,KAP1)是最早于1996年通过亲合色谱分离并克隆得到的一种转录辅因子,因能与含KRAB结构域的锌指蛋白家族(zinc family proteins,ZFPs)成员结合而得名。KAP1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蛋白质,它参与组蛋... KRAB相关蛋白1(KRAB-associated protein 1,KAP1)是最早于1996年通过亲合色谱分离并克隆得到的一种转录辅因子,因能与含KRAB结构域的锌指蛋白家族(zinc family proteins,ZFPs)成员结合而得名。KAP1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蛋白质,它参与组蛋白修饰与染色质重塑、调节DNA甲基化、作为转录共调控因子参与基因调控、参与DNA损伤反应等,并存在磷酸化、乙酰化等多种翻译后修饰。KAP1的表达水平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影响肿瘤预后。因此,KAP1有望成为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志物或治疗新靶点。本文主要综述KAP1的结构、功能及其与人类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KAP1在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1 恶性肿瘤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组织中MTERF3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8
作者 林亚茹 刘如爱 +5 位作者 自加吉 普元倩 陈莹 戴莉萍 余敏 熊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43-450,共8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3(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termination factor 3,MTERF3)基因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MTERF3基因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SP... 目的:研究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3(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termination factor 3,MTERF3)基因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MTERF3基因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28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及10例非肿瘤脑组织中MTERF3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利用R语言软件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522例胶质瘤组织及10例非肿瘤脑组织中MTERF3基因mRNA表达量、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资料,探讨人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与MTERF3 mRNA表达量之间的联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MTERF3 mRNA表达量与人脑胶质瘤患者累积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 DFS)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cBioportal分析脑胶质瘤中MTERF3基因与脑胶质瘤分子标志物基因mRNA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TERF3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人脑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29%,且在高级别的脑胶质瘤中MTERF3阳性表达率(81.25%)高于其低级别的阳性表达率(41.67%)。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非瘤脑组织相比,MTERF3 mRNA和蛋白质在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GA数据集分析表明,在脑胶质瘤组织中MTERF3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瘤脑组织(P<0.01),且MTERF3 mRNA表达量与病理类型、患者年龄、WHO分级有关(均P<0.05),而与性别、发病部位、样本类型无关。Kaplan-Meier分析发现,MTERF3高表达患者的OS和DFS均显著低于MTERF3低表达的患者(Log-rank P<0.01)。Cox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和病理类型均是导致脑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脑胶质瘤中MTERF3基因与IDH1、 TP53、MKI67基因mRNA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性(均P<0.01,r>0),而与PTEN、RBFOX3、BRAF基因mRNA的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性(均P<0.01,r<0)。结论:MTERF3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增高,且与恶性程度及其预后相关,提示其可成为胶质瘤患者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3 脑胶质瘤 免疫组化 TCGA数据集 预后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4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丹 刘如爱 +5 位作者 庄琼珍 李汉伟 自加吉 普元倩 熊伟 罗辉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6-57,共12页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人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4(1ysyl-oxidase like 4,LOXL4)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HCC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基于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和人类蛋...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人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4(1ysyl-oxidase like 4,LOXL4)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HCC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基于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和人类蛋白表达图谱(thehumanproteinatlas,HPA)数据库分析LOXL4在HCC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LOXL4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GEPIA数据库及构建Cox回归模型分析LOXL4表达与患者预后关系;分析LOXL4与HCC肿瘤标志物基因的相关性;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LOXL4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TIMER数据库分析LOXL4基因与肿瘤免疫浸润的关系。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LOXL4在HCC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LOXL4表达与HCC患者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显示LOXL4高表达提示HCC患者预后较差。HCC中TRPV4、INHBE、ITGB5和BCL7A与LOXL4的表达呈正相关,SOD1、ADI1、HINT2和HAGH与LOXL4的表达呈负相关。LOXL4与HCC肿瘤标志物GPC3和CK19的表达呈正相关,与ARG1和CD10的表达呈负相关。LOXL4与LOX、BMP1、TLL1等10种蛋白质存在相互作用。LOXL4表达与肿瘤细胞纯度及多种免疫细胞浸润具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揭示了LOXL4在HCC中表达上调且与HCC患者预后不良、免疫浸润及多种HCC诊断标志物密切相关,其有望成为HCC的早期筛查、诊断及预后评估的重要生物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赖氨酰氧化酶4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UHRF1基因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10
作者 王播勇 刘如爱 +5 位作者 李汉伟 李锦松 李彬 普元倩 余敏 熊伟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5-64,共10页
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泛素样含PHD和环指结构域蛋白1(UHRF1)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PM)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基于TCGA数据库和GTEx数据库差异表达分析UHRF1 m RNA在MPM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使用R软件分析UHRF1 mRNA表达量... 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泛素样含PHD和环指结构域蛋白1(UHRF1)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PM)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基于TCGA数据库和GTEx数据库差异表达分析UHRF1 m RNA在MPM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使用R软件分析UHRF1 mRNA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构建Kaplan-Meier模型和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UHRF1基因在MPM中的预后;利用TIMER2.0数据库分析UHRF1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GSEA分析UHRF1基因发挥功能的主要富集通路。选取8例MPM组织及4例非MPM胸膜组织,通过RT-q PCR的方法验证UHRF1在MPM与非MPM胸膜组织的表达情况。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肺组织相比,UHRF1 m RNA在MPM组织中高表达;UHRF1高表达患者提示MPM患者预后不良;UHRF1基因表达量与CD4^(+)辅助型T细胞2、CD4^(+)效应记忆性T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且显著影响MPM患者的预后。功能富集分析显示,UHRF1主要在DNA复制、蛋白酶体、同源重组等通路中起作用。在收集到的病例样本中,与非MPM胸膜组织相比,UHRF1 mRNA在MPM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01)。UHRF1在MPM组织中高表达,可能通过调节DNA甲基化和免疫细胞浸润来影响MPM患者预后,有望成为MPM治疗和预后评估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膜间皮瘤 泛素样含PHD和环指域蛋白1 生物信息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在胸膜间皮瘤耐药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心萌 李锦松 +4 位作者 林亚茹 唐洗敏 普元倩 自加吉 熊伟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832-2836,共5页
胸膜间皮瘤(PM)是来源于胸膜的一种罕见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患者总体生存率低。微RNA(miRNA)作为肿瘤表观遗传修饰的关键调节因子,与PM耐药性之间有着彼此交错的互作网络。PM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机制包括增加药物外流、减... 胸膜间皮瘤(PM)是来源于胸膜的一种罕见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患者总体生存率低。微RNA(miRNA)作为肿瘤表观遗传修饰的关键调节因子,与PM耐药性之间有着彼此交错的互作网络。PM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机制包括增加药物外流、减少药物摄取、增强DNA修复、改变药物靶点等;对靶向治疗药物的耐药机制则包括激活替代的信号通路、建立有利的肿瘤微环境、触发上皮-间充质转化等。miRNA在上述耐药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miRNA可增强癌细胞的药物敏感性,但部分miRNA则具有增强耐药性的作用。鉴于这些关键调控作用,通过使用miRNA拮抗剂或miRNA模拟物靶向纠正耐药形成过程中内源性miRNA的表达失调,可能是逆转PM耐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 胸膜间皮瘤 靶向治疗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相关基因5在人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2
作者 刘如爱 王播勇 +3 位作者 李锦松 普元倩 余敏 熊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73-679,共7页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5(ATG5)在人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ATG5与MPM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实时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人胸膜间皮细胞和MPM细胞、非MPM胸膜间皮组织和MPM...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5(ATG5)在人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ATG5与MPM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实时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人胸膜间皮细胞和MPM细胞、非MPM胸膜间皮组织和MPM组织中ATG5的表达差异。应用TCGA数据库分析ATG5与MP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构建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MPM患者预后的因素。GEPIA数据库评估ATG5与MPM肿瘤标志物和新型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TIMER数据库分析ATG5与MPM免疫细胞浸润和关键免疫调节基因的相关性。结果ATG5在MPM细胞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与MPM患者的肿瘤分期呈正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ATG5高表达组MPM患者的预后更差,肿瘤病理类型可能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ATG5与多种MPM肿瘤标志物(MTAP、SETD2、NF2、FIB3)和新型血清标志物(HMGB1、SMPR、THBS2、KRAS)显著相关(P<0.05)。ATG5表达与MPM中免疫细胞浸润(B细胞、CD4^(+)T细胞和巨噬细胞)和免疫相关基因(CD28、CUL48B、CD166、MMP14)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ATG5在MPM中表达上调,且与患者不良预后和免疫浸润水平相关,有望成为MPM早期筛查、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膜间皮瘤 自噬相关基因5 自噬 预后 免疫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1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13
作者 林亚茹 王心萌 +4 位作者 普元倩 刘如爱 自加吉 余敏 熊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4-747,共4页
人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1(mitochondrial single-strand DNA-binding protein 1, mtSSBP1)是定位于线粒体中的单链DNA结合蛋白,参与线粒体DNA(mtDNA)的复制、转录和修复,在维持线粒体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功能等发挥重要作用。mtSSBP1与肿... 人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1(mitochondrial single-strand DNA-binding protein 1, mtSSBP1)是定位于线粒体中的单链DNA结合蛋白,参与线粒体DNA(mtDNA)的复制、转录和修复,在维持线粒体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功能等发挥重要作用。mtSSBP1与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其与肿瘤组织浸润加深、分化能力减弱、肿瘤增大和临床分期增加均相关。该文现对mtSSBP1的结构、功能及其在不同类型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旨在为mtSSBP1与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1 生物学标志物 预后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SSBP1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预后
14
作者 林亚茹 杨玺 +5 位作者 李锦松 刘如爱 普元倩 李建康 余敏 熊伟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46-152,共7页
目的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研究SSBP1基因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SSBP1基因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基于TCGA数据库提取374例HCC组织及50例正常肝组织中SSBP1基因表达量数据、患者的临... 目的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研究SSBP1基因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SSBP1基因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基于TCGA数据库提取374例HCC组织及50例正常肝组织中SSBP1基因表达量数据、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资料,利用R 4.1.2分析SSBP1在H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H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通过基于基因表达水平值的交互式分析平台(GEPIA)数据库和R 4.1.2联合分析SSBP1在HCC各临床病理分期间的表达差异,利用TIMER数据库分析SSBP1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通过R软件pROC程序包制作ROC生存曲线评估SSBP1表达量对HCC的诊断效果。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表明,无论是配对样本还是非配对样本,SSBP1 mRN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肝组织(P均<0.001),且表达水平与性别和M分期有关(P均<0.05),与年龄、T分期、AJCC分期等无关(P均>0.05)。进一步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SSBP1高表达是影响HCC患者总生存期(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13,P=0.016)。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发现,HCC组织中SSBP1表达与幼稚B细胞浸润水平呈负相关,而与记忆B细胞和巨噬细胞呈正相关(|r|>0.2,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SBP1 mRNA表达水平对HC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均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AUC>0.50)。结论SSBP1 mRNA在HCC中的表达增高,且高表达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SSBP1对HCC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成为HCC患者预后判断一种潜在的分子标志物以及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 癌症基因组图谱 肝细胞癌 生物标志物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心萌 熊伟 自加吉 《右江医学》 2024年第7期647-650,共4页
炎症性疾病的特征是炎症介质和细胞的失衡[1]。炎症性疾病很常见,而且患病率正在上升,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纤维化疾病是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为特征,纤维化是指过量的结缔组织形成,实质细胞... 炎症性疾病的特征是炎症介质和细胞的失衡[1]。炎症性疾病很常见,而且患病率正在上升,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纤维化疾病是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为特征,纤维化是指过量的结缔组织形成,实质细胞部分减少,可发生于全身多种组织器官当中,在肺、肝脏和肾脏最为常见,可致脏器结构的破坏及功能减退,严重时甚至可威胁生命。然而由于纤维化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的防治策略非常有限,深入探究其发病机制,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肺纤维化 肝纤维化 肾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GA数据分析NEK2基因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16
作者 李锦松 李彬 +4 位作者 刘如爱 普元倩 自加吉 余敏 熊伟 《右江医学》 2024年第2期103-111,共9页
目的 分析永不有丝分裂基因A相关激酶2(NEK2)基因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PM)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 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MPM基因表达数据、临床病理数据和生存状态数据;使用perl软件和R语言的limma、timeROC等程序包作NEK2基... 目的 分析永不有丝分裂基因A相关激酶2(NEK2)基因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PM)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 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MPM基因表达数据、临床病理数据和生存状态数据;使用perl软件和R语言的limma、timeROC等程序包作NEK2基因在MPM中的差异分析、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及基因富集分析,并绘制ROC曲线;利用TIMER2.0数据库分析MPM中NEK2表达与常见的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选取12例MPM组织和6例非MPM胸膜组织,通过RT-qPCR的方法验证NEK2基因在MPM与非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肺组织相比,NEK2在MPM组织中高表达(P<0.001)。NEK2基因mRNA表达量与MPM淋巴结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NEK2高表达与MPM患者预后不良相关(P<0.001);NEK2基因表达与MPM中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浸润水平呈正相关(P<0.05),并在细胞周期、DNA复制、剪接体、mRNA监测等通路显著富集。在收集到的病例样本中,与非MPM胸膜组织相比,NEK2基因在MPM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结论 NEK2在MPM组织中高表达,且NEK2在MPM中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可能成为治疗MPM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膜间皮瘤 永不有丝分裂基因A相关激酶2 癌症基因组图谱 预后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性肝癌中线粒体转录延伸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素芬 李彬 +5 位作者 普元倩 杨娜 王唯斯 自加吉 余敏 熊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11-916,共6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转录延伸因子(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elongation factor,TEFM)在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正常肝细胞(THLE-2)和6种HCC细胞中TEFM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线粒体转录延伸因子(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elongation factor,TEFM)在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正常肝细胞(THLE-2)和6种HCC细胞中TEFM蛋白的表达差异。对HCC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在70例HCC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中检测TEFM表达量和细胞阳性率的差异,分析TEFM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EFM蛋白在6种HCC细胞与人正常肝细胞(THLE-2)相比,其TEFM蛋白均显著上调[(1.803±0.275)倍](P<0.05);HCC组与对应的癌旁组织相比,TEFM蛋白表达量增高,其细胞阳性率也增高(P<0.05)。TEFM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量与患者AFP含量有相关性(P=0.002),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HBV感染、肝硬化、血管侵犯、肿瘤数量、肿瘤大小、肿瘤包膜完整性和肿瘤复发无相关性(P均>0.05)。TEFM蛋白表达量与HCC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瘤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无相关性。结论TEFM蛋白在HCC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增高,且与HCC患者的血清AFP含量呈正相关。TEFM蛋白表达量与HCC患者预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线粒体转录延伸因子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7基因mRNA在人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彬 杨娜 +5 位作者 周崇熙 自加吉 普元倩 邱璐 赵一 熊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94-1401,共8页
目的:分析CD47基因mRNA在MPM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价其与MP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qPCR分析人正常胸膜间皮LP9细胞系和MPM细胞系NCI-H28(上皮样型)、NCI-H2052(肉瘤样型)、NCI-H2452(双相混合型)中CD47基因mRN... 目的:分析CD47基因mRNA在MPM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价其与MP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qPCR分析人正常胸膜间皮LP9细胞系和MPM细胞系NCI-H28(上皮样型)、NCI-H2052(肉瘤样型)、NCI-H2452(双相混合型)中CD47基因mRNA表达量;采用RT-qPCR检测12例MPM组织及配对正常胸膜组织中CD47基因mRNA表达量。通过Oncomine数据库对非瘤组织与MPM组织中CD47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利用TCGA数据库对CD47基因mRNA表达量与MPM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构建Kaplan-Meier模型探讨CD47基因mRNA表达量对MPM患者预后的影响。利用cBioportal在线工具对CD47与MPM肿瘤标志物基因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T-qPCR检测和Oncomine数据库检索发现,与配对正常胸膜细胞和组织相比,MPM细胞和组织中CD47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呈现显著的增加(P<0.01)。CD47基因表达量与MPM患者肿瘤类型相关(P<0.05)。CD47基因表达量与MPM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均无显著关联(Logrank P> 0.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非上皮性型肿瘤是导致MPM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D47基因表达与EFEMP1、MSLN和CALB2基因的表达具有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CD47基因mRNA在MPM细胞和组织中均呈现显著增高,其表达量与MPM患者的肿瘤类型相关,但CD47基因mRNA表达量与MPM患者预后之间无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膜间皮瘤 CD47 RT-QPCR 数据挖掘 预后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线粒体DNA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熊伟 刘如爱 +3 位作者 李彬 张本斯 姜北 余敏 《大理大学学报》 2022年第8期46-54,共9页
线粒体是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的主要产生部位,同时参与调节细胞凋亡、钙稳态和先天免疫反应。线粒体功能紊乱在许多人类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推动了线粒体转录过程及调控机制的生化研究。线粒体基因的表达调控是非常独特... 线粒体是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的主要产生部位,同时参与调节细胞凋亡、钙稳态和先天免疫反应。线粒体功能紊乱在许多人类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推动了线粒体转录过程及调控机制的生化研究。线粒体基因的表达调控是非常独特的,因为其受到线粒体DNA(mtDNA)和核基因组的双重调节。对哺乳动物mtDNA的结构、转录过程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作综述,重点介绍影响mtDNA转录的多种直接和间接因素,并对这一医学研究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转录调控 线粒体转录因子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胸膜间皮瘤中LOX基因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自加吉 李彬 +5 位作者 杨娜 普元倩 李素芬 王唯斯 张态 熊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9-706,共8页
目的探讨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基因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析人胸膜间皮细胞系MeT-5A和MPM细胞系NCI-H28、NCI-H2052、NCI-... 目的探讨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基因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析人胸膜间皮细胞系MeT-5A和MPM细胞系NCI-H28、NCI-H2052、NCI-H2452中LO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qPCR检测9例MPM组织及配对正常胸膜组织中LOX基因mRNA表达量;通过Oncomine数据库对非肿瘤组织与MPM组织中LOX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通过R 3.6.3对TCGA数据库中LOX mRNA表达量与MPM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GEPIA)构建Kaplan-Meier模型探究LOX mRNA表达量对MPM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别对LOX基因与MPM肿瘤标志物基因和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1~4(LOXL1~4)基因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MeT-5A细胞相比,3种人MPM细胞中LOX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提高(P<0.05)。RT-qPCR检测发现,与正常胸膜组织相比,MPM组织中LOX mRNA的表达量增加(P<0.05)。LOX基因表达量与MPM患者T分期相关(P<0.05)。LOX基因高表达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低于LOX基因低表达者(P<0.05)。MPM肿瘤标志物间皮素(MSLN)、钙结合蛋白2(CALB2)基因与LOX基因表达呈负相关(P<0.05),而血小板反应蛋白2(THBS2)基因与LOX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LOXL2和LOXL4基因与LOX基因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LOX基因在MPM细胞和组织中高表达,LOX基因高表达提示MPM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膜间皮瘤 LOX 数据挖掘 预后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