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美育与艺术教育、完人教育关系问题的若干思考 |
孙伟科
|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
2000 |
0 |
|
2
|
苏珊·朗格的舞蹈美学思想 |
孙伟科
周倩旎
|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
2001 |
5
|
|
3
|
论西方悲剧意识的哲学基础 |
王卫东
熊美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4
|
体育本质问题的再认识 |
郝森林
陈敏
|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0 |
6
|
|
5
|
从“郑声淫”看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音乐的文化学研究之三 |
王卫东
张谛
|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1 |
1
|
|
6
|
夸父原型新探——远古祈雨文化研究 |
王卫东
|
《惠州大学学报》
|
2001 |
3
|
|
7
|
高等教育产业化讨论中几个需要澄清的问题 |
郝森林
贾玉梅
|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
2000 |
0 |
|
8
|
论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的土地思想 |
红帆
|
《昆明学院学报》
|
1990 |
0 |
|
9
|
重释哈姆雷特——兼及莎士比亚评价中的是是非非 |
孙伟科
|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
2000 |
0 |
|
10
|
“美本质”的思辨——兼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美学的变革意义 |
孙伟科
|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
2000 |
2
|
|
11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
邵维庆
李豫凤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
1999 |
3
|
|
12
|
“劳动”、“人”、“教育的起源”——辨析与探新 |
郝森林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0 |
0 |
|
13
|
“大德育”概念中的人格研究理念 |
邵维庆
李豫凤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0 |
0 |
|
14
|
高校知识者的生存透视——简论黄玲的高校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
谢轶群
|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2 |
0 |
|
15
|
艺术教育的内在矛盾简析 |
王卫东
赵兰芳
|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2002 |
0 |
|
16
|
审美现代性与《红楼梦》的意蕴阐释 |
孙伟科
张云
|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17
|
宝黛爱情悲剧的一次预演——《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的分析 |
孙伟科
|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8
|
历史缘起与功过得失——五六十年代马克思主义方法在《红楼梦》研究中的应用 |
孙伟科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
2001 |
0 |
|
19
|
胡适与他的文学观和美学观 |
孙伟科
|
《东方丛刊》
|
2002 |
0 |
|
20
|
寻找新的表达方式——论先锋小说的叙事策略 |
曹静漪
|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
200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