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洪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44-145,共2页
由于云南产业结构存在许多弊端,导致综合经济效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只有坚持突出重点和协调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云南的资源优势,因势利导,按科学规律办事,大力发展四大支柱产业,才能实现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 由于云南产业结构存在许多弊端,导致综合经济效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只有坚持突出重点和协调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云南的资源优势,因势利导,按科学规律办事,大力发展四大支柱产业,才能实现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化、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调整 遵循的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共权力与利益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迪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40,共3页
公共权力与利益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权力都与利益相伴随,但是并非所有利益都有权力之争,而权力之争必然是为了利益。利益是行使权力的目标;权力是创造利益、获取利益的有效的手段。公共权力的本质是为社会大众谋取公共利益,但... 公共权力与利益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权力都与利益相伴随,但是并非所有利益都有权力之争,而权力之争必然是为了利益。利益是行使权力的目标;权力是创造利益、获取利益的有效的手段。公共权力的本质是为社会大众谋取公共利益,但是,许多时候并非如此,这就导致公共权力异化——腐败的发生。正确处理权力与利益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权力 利益 腐败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类文化精神的时代性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昆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44,共4页
文化精神是渗透在一个社会物质、制度和精神中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而文化精 神从历史发展的共性上又经历了宗教的、哲学的和科学的时代。因此,认识人类文化精神的 三个时代就是认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文化精神 宗教文化 哲学文化 科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互动的主体客体关系——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关系问题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迪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10-113,共4页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教育影响为中介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影响 ,受教育者能动地接受教育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互推动———双向互动的过程 ,...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教育影响为中介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影响 ,受教育者能动地接受教育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互推动———双向互动的过程 ,即 :主体积极的教育过程中客体能动的受教育过程的统一 ,亦即 :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过程的统一的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 客体 双向互动 高校 中国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密问题”:作为“问题”如何不可能 被引量:2
5
作者 方新民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32-35,共4页
所谓“斯密问题” ,其实是由 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发现和提出的 ;在斯密的时代及对斯密本人来说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因此 ,任何探讨“现代经济与伦理问题”的尝试 ,都不宜因袭历史学派关于“斯密问题”的提法或烙... 所谓“斯密问题” ,其实是由 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发现和提出的 ;在斯密的时代及对斯密本人来说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因此 ,任何探讨“现代经济与伦理问题”的尝试 ,都不宜因袭历史学派关于“斯密问题”的提法或烙守由“斯密问题”衍生而来的“斯密信条”去进行。而是需另想办法 ,致力于辟出一个构筑“现代经济伦理”或“现代伦理经济”理论的全新论域 ,以便经济学与伦理学有一个消除隔膜、共话彼此的同一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密问题” “问题” 经济学研究 现代伦理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文明、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致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迪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2年第S1期56-58,共3页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加强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的着力点正是社会主...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加强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的着力点正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道德建设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同的功能 ,对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明 先进文化 道德建设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的重大政治课题——正确认识和处理现阶段的人民内部矛盾
7
作者 张迪 毛禹忠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0年第S1期173-175,共3页
新时期条件下 ,正确认识和努力解决大量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 ,是关系到社会稳定 ,关系到改革开放顺利进行 ,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前提和基础。由于改革开放使人们的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 ,从而导致现阶段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特... 新时期条件下 ,正确认识和努力解决大量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 ,是关系到社会稳定 ,关系到改革开放顺利进行 ,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前提和基础。由于改革开放使人们的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 ,从而导致现阶段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特有的表现形式。有效地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最根本的是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各种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建设 人民内部矛盾 社会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往实践: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理论的再认识
8
作者 张迪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33-34,共2页
实践作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不仅表现在人与自然彼此间的联系,还表现在人们彼此间的交往。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并互换其活动,这才形成一定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人类的实践不仅表现在能够能动地改造外部自... 实践作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不仅表现在人与自然彼此间的联系,还表现在人们彼此间的交往。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并互换其活动,这才形成一定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人类的实践不仅表现在能够能动地改造外部自然环境的生产活动,而且还表现在人们所进行的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中。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交往本身也成为人类新的需要和能力的源泉。在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中,各民族或国家间文明的借鉴、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促进了文明成果在实践范围上的扩展。我国的对外开放以及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体现了当代国际间的交往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交往 发展 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取向
9
作者 李昆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62-64,共3页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在经济上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相当的社会,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大众的小康社会,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为此,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众化价值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在经济上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相当的社会,一个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大众的小康社会,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为此,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众化价值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小康 人民大众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10
作者 张迪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14-115,共2页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的,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物质文明的发展给...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的,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物质文明的发展给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及其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人的全面发展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教育观的伦理意义探要
11
作者 方新民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93-96,共4页
经过建国 50多年来的建设 ,特别是近 2 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 ,社会主义中国无论是在生产方式还是在交换方式上 ,都极大地摆脱了旧中国留下的那种“只是表示为人类的地方性发展和对自然的崇拜”的局限 ,开始逐步融入国际社会并向发展... 经过建国 50多年来的建设 ,特别是近 2 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 ,社会主义中国无论是在生产方式还是在交换方式上 ,都极大地摆脱了旧中国留下的那种“只是表示为人类的地方性发展和对自然的崇拜”的局限 ,开始逐步融入国际社会并向发展为“世界 (性 )国家”的目标靠拢 ,与此相适应 ,我们当今教育的任务 ,就应当是努力去培育能胜任现代化建设需要和能对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才。为此 ,我们在教育领域施行诸如“教育产业化”等举措时应十分慎重地考虑 ;无论如何不能诱使教育偏离正确轨道而堕落为“实利的下贱侍女”和“追逐欲望的工具” ;在任何条件下 ,我们都应力图使受教育者能自由而全面发展其身心 ;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希波克拉底誓言”所倡导的知识分子理应向世人作出的庄严承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人 邓小平教育观 全面发展教育 三个面向 教育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与学双方的三重理想境界
12
作者 李昆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15-117,共3页
在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教学活动中 ,存在着教学双方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求真是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是对才智的建构 ;求善是对人文价值的认识 ,是对人的理解 ;而求美则是对真和善的统一 ,是把人与才的两方面进行完美结合的结果。因此 ... 在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教学活动中 ,存在着教学双方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求真是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是对才智的建构 ;求善是对人文价值的认识 ,是对人的理解 ;而求美则是对真和善的统一 ,是把人与才的两方面进行完美结合的结果。因此 ,教与学的理想境界就是“真、善、美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学习 真善美 人文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化精神的发展意义
13
作者 李昆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94-97,共4页
文化精神就是一个社会物质、制度和精神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即实践和思想的核心。而文化精神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不知道文化精神的发展意义就不懂得民族的先进与落后。因此,认识文化精神的发展本质就是认识先进文化的方向。
关键词 文化精神 文化核心 文化发展 先进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实事求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14
作者 牟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41-43,共3页
本文对"实事求是"这一文化传统作了历史与现状的分析,以利于对中国共产党的这条思想路线更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 实事求是 传统文化 经世致用 毛泽东 邓小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15
作者 袁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28-30,共3页
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对如何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及其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作了具体的阐释。
关键词 价值 毛泽东思想 历史渊源 邓小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O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尚卫红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2年第6期51-53,共3页
我国加入WT0,不仅要求经济领域产生重大变革,还将对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做了大量的改革开放工作,但实际上仍处于一个半封闭的箱体之中,通过确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含义,探讨离等教育国际... 我国加入WT0,不仅要求经济领域产生重大变革,还将对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做了大量的改革开放工作,但实际上仍处于一个半封闭的箱体之中,通过确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含义,探讨离等教育国际化与经挤全球一体化的内在联系,提出通过加速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促进我国高等数育在短时间内实现蹄越式发展,是赶上或接近国际高等敏育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 经济一体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
原文传递
实践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伦理分析
17
作者 方新民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2年第12期37-39,共3页
与推进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适应的教育,理应是朝“三个面向”发展的教育;因为只有这种教育才能培养受教育者深切关怀中华民族利益与整个人类命运的高尚情操或价值观;因此,无论对教育施行怎样的改革,我们都必须在大局观上... 与推进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适应的教育,理应是朝“三个面向”发展的教育;因为只有这种教育才能培养受教育者深切关怀中华民族利益与整个人类命运的高尚情操或价值观;因此,无论对教育施行怎样的改革,我们都必须在大局观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把淡化功利和倡导“为民服务’作为每个知识分子“应为之献身的理想”来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世纪人才 “教育产业化”的害处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