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足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及下肢动脉病变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钟子敏 刘飞 +3 位作者 吴日强 黄嘉鸿 李天龙 林凤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0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及下肢动脉病变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糖尿病足创面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严重程度的糖尿病足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及下肢动脉病变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糖尿病足创面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严重程度的糖尿病足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通过血管彩超或血管CTA(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检查患者下肢动脉闭塞或狭窄的情况。结果糖尿病足创面主要发生在足底及足趾。创面中检出率最高的细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鲍氏不动杆菌。轻度糖尿病足的创面中,革兰阳性菌检出率最高,占比20.00%;中度糖尿病足的创面中,革兰阳性菌、阴性菌检出率差别不大;重度糖尿病足的创面中,革兰阴性菌检出率最高,占比32.50%。细菌培养检出的多重耐药菌株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足背动脉闭塞发生率最高,腓动脉以及腘动脉狭窄率≥50%的发生率相对较低;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股浅动脉狭窄率≥50%的发生率较高。结论糖尿病足的下肢动脉病变中,足背动脉闭塞发生率最高,胫后动脉、胫前动脉及股浅动脉狭窄率≥50%的发生率较高。对于Wagner分级较高的糖尿病足,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是必要的,能对糖尿病足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感染 细菌 下肢动脉病变 糖尿病足感染 混合感染 细菌学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引流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感染创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钟子敏 刘飞 +1 位作者 黄嘉鸿 吴日强 《黑龙江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882-885,共4页
目的:研究存在感染创面的患者采用负压引流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存在感染创面的患者18例,将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10例)和治疗组(8例)。对照组采用负压引流联合生理盐水间断灌洗治疗,治疗... 目的:研究存在感染创面的患者采用负压引流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存在感染创面的患者18例,将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10例)和治疗组(8例)。对照组采用负压引流联合生理盐水间断灌洗治疗,治疗组采用负压引流联合康复新液间断灌洗治疗。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仅出现1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4例;感染创面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对创面处理方案的满意度达到87.50%,高于对照组的60.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存在感染创面的患者采用负压引流联合康复新液间断灌洗的方法治疗,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疼痛,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创面 负压引流 康复新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清创减压联合负压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观察
3
作者 刘飞 钟子敏 +1 位作者 吴日强 李天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3期91-92,共2页
目的研究早期清创减压联合负压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负压技术治疗,观察组再联合早期清创治疗.对比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血流灌注量、疼痛评分、创面缩... 目的研究早期清创减压联合负压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负压技术治疗,观察组再联合早期清创治疗.对比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血流灌注量、疼痛评分、创面缩小率、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流灌注量为(0.98±0.15)PU,高于对照组的(0.79±0.18)PU,疼痛评分为(2.01±0.54)分,低于对照组的(3.41±0.8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缩小率为(84.25±11.36)%,高于对照组的(50.37±10.47)%,创面愈合时间为(15.02±9.05)d、换药次数为(8.92±1.76)次,均优于对照组的(30.05±0.54)d、(20.07±1.39)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足患者中使用早期清创减压联合负压技术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情况及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早期清创 负压技术 疼痛 愈合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新液与聚维酮碘乳膏治疗感染创面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钟子敏 刘飞 吴日强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第9期1368-1369,共2页
目的:康复新液与聚维酮碘乳膏治疗感染创面的疗效分析。方法:某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35例创面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新液组以及聚维酮碘组,比较两组患者创口愈合情况。结果: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创面恢复情况,其中康复新液组患者临... 目的:康复新液与聚维酮碘乳膏治疗感染创面的疗效分析。方法:某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35例创面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新液组以及聚维酮碘组,比较两组患者创口愈合情况。结果: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创面恢复情况,其中康复新液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聚维酮碘组(100.0%vs 85.0%),康复新液组治疗1周后创面分泌物的量明显少于聚维酮碘组,康复新液组患者感染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聚维酮碘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面感染患者给予康复新液治疗可有效促进个体创面的恢复,促进肉芽的生长,从而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聚维酮碘乳膏 感染创面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2例 被引量:17
5
作者 吴日强 刘飞 +2 位作者 钟子敏 黄彬 黄嘉鸿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2例,创面面积6cm×5cm~14cm×7cm,切取皮瓣面积7cm×6cm~15cm×... 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2例,创面面积6cm×5cm~14cm×7cm,切取皮瓣面积7cm×6cm~15cm×8cm。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仅1例皮瓣远端小部分皮肤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有弹性,受区外观良好,供区愈合良好,患肢功能良好。结论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