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饮片行业成本核算及管控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坤 《国际商务财会》 2021年第18期52-54,58,共4页
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瑰宝,至今已传承了几千年。中药饮片作为中药产业三大支柱之一,已成为现在中医临床防病、治病的重要治疗药品,充分显示了先辈们的辛劳和智慧。文章根据各中药饮片不同的生产加工工艺,结合中药饮片合规的生产批次要求... 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瑰宝,至今已传承了几千年。中药饮片作为中药产业三大支柱之一,已成为现在中医临床防病、治病的重要治疗药品,充分显示了先辈们的辛劳和智慧。文章根据各中药饮片不同的生产加工工艺,结合中药饮片合规的生产批次要求,提出了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饮片成本 成本核算 成本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营现金流管理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坤 《当代会计》 2021年第23期133-135,共3页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越发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各企业都力求通过财务管理工作的持续优化,保障企业各项资金的合理支出,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经营现金流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营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越发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各企业都力求通过财务管理工作的持续优化,保障企业各项资金的合理支出,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经营现金流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营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经营现金流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探讨了经营现金流管理工作的目标和具体内容,并就如何有效落实经营现金流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经营 经营现金流 重要性 现金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名方中大枣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27
3
作者 钱锦秀 孟武威 +11 位作者 刘晖晖 陈世彬 赵佳琛 王艺涵 金艳 张卫 彭华胜 蔡秋杰 李兵 杨洪军 张华敏 詹志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96-305,共10页
笔者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经史等文献,对古代经典名方中所用大枣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为经典名方开发中涉及该药材的取样及研究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大枣名称众多... 笔者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经史等文献,对古代经典名方中所用大枣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变迁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为经典名方开发中涉及该药材的取样及研究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大枣名称众多,多以性状特征或产地命名,入药统称为大枣。历代本草中大枣的主流品种一直为枣Ziziphus jujuba,无刺枣(变种)Z.jujuba var.inemmis也有使用,考虑到两者差异不明显,现代可将大枣的基原定为枣Z.jujuba及无刺枣(变种)Z.jujuba var.inemmis。我国大枣的种质资源丰富,全国各地多有分布,历代本草中记载青州(今山东)、晋州(今山西)、绛州(今山西)、蒲州(今山西)的大枣质优,尤其以山东大枣为优。21世纪初,新疆种植大枣逐渐发展起来,目前市场认可度较高,成为优质大枣的新兴产区。大枣采收期多为8月,与现今基本一致。古今炮制方法均以简单净制后干燥为主。通过考证,建议经典名方使用的大枣药材以山东、山西等传统优质大枣产区为主,加工炮制方法遵循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进行简单净制干燥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大枣 基原 产地 采收加工 炮制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紫苏类药材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5
4
作者 钱锦秀 孟武威 +11 位作者 刘晖晖 陈世彬 赵佳琛 王艺涵 金艳 张卫 彭华胜 蔡秋杰 李兵 杨洪军 张华敏 詹志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5-67,共13页
以历代本草、医籍、方书为基础,笔者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紫苏类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采收、加工及炮制等方面进行了本草考证,厘清古今关系,为相关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历代本草所载紫苏的主流基原为紫苏(原变种)Pe... 以历代本草、医籍、方书为基础,笔者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紫苏类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采收、加工及炮制等方面进行了本草考证,厘清古今关系,为相关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历代本草所载紫苏的主流基原为紫苏(原变种)Perilla frutescens var.frutescens(紫色叶型),其次是野生紫苏P.frutescens var.acuta(紫色叶型),均不选用“白苏”这一类型。现代化学成分研究也多表明紫苏和白苏具有明显差异,为历代区分使用色紫气香的“紫苏”和绿色无香的“白苏”提供了科学依据。虽然植物分类上常将二者作一种处理,但经典名方开发过程中建议选用紫苏(原变种)P.frutescens var.frutescens(紫色叶型),避免选用“白苏”。紫苏分布广泛,但历代本草中多不记载紫苏产区,或以“今处处有之”描述其产地。紫苏的入药部位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包括茎、叶、子,明代医家开始重视其叶、梗、子的区分用药。历代采收加工炮制方法与今接近,紫苏子多“炒研入药”,紫苏梗、紫苏叶主要是简单的净制,在实际生产中参考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紫苏 基原 产地 药用部位 炮制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厚朴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5
5
作者 钱锦秀 孟武威 +11 位作者 刘晖晖 陈世彬 赵佳琛 王艺涵 金艳 张卫 彭华胜 蔡秋杰 李兵 杨洪军 张华敏 詹志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06-317,共12页
以历代本草、医籍、方书为基础,笔者拟对经典名方中所用厚朴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采收、加工及炮制等进行系统考证,厘清该药材不同历史时期的基原、炮制等各环节信息,为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与依据。考证结果表明,厚... 以历代本草、医籍、方书为基础,笔者拟对经典名方中所用厚朴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采收、加工及炮制等进行系统考证,厘清该药材不同历史时期的基原、炮制等各环节信息,为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与依据。考证结果表明,厚朴历代主流品种为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或凹叶厚朴M.officinalis var.biloba;主产区为湖北、四川、重庆等地,形成“川厚朴”知名道地药材;历代炮制方法主要为净制和姜制,经典名方中有注明姜制的建议选用姜厚朴;没有明确标注的可根据需要采用生品或姜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厚朴 基原 产地 采收加工 炮制方法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覆盆子本草考证 被引量:15
6
作者 廖天月 詹志来 +5 位作者 徐瑾 王开元 万晶琼 魏渊 孟武威 欧阳臻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07-2616,共10页
覆盆子为常用中药,《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覆盆子基原为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Rubus chingii的干燥果实。历代本草对覆盆子的品种记载有所差异,为正本清源,该文以历代本草为基础结合植物形态和调查研究,对其基原、产地、品质评价、... 覆盆子为常用中药,《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覆盆子基原为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Rubus chingii的干燥果实。历代本草对覆盆子的品种记载有所差异,为正本清源,该文以历代本草为基础结合植物形态和调查研究,对其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与炮制、性味功效等方面进行系统考证。结果发现,古代本草记载的覆盆子品种比较复杂,有插田泡R.coreanus、蓬蘽R.hirsutus、山莓R.corchorifolius、灰毛果莓R.foliolosus等多种混用品。多数学者考证认为《中国药典》记载的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R.chingii品种在历代本草中未有记载,但经该文考证,华东覆盆子早在明代《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古本草记载覆盆子主要产于湖北、山东、陕西、江苏等地,现代华东覆盆子主产区为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品质古本草多以"于麦田中五月采收者为优",而华东覆盆子以个大、饱满、粒整、结实、色黄绿、味酸、无杂质者为优。采收炮制及性味功效古今记载基本相同。以上为覆盆子正确用药及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盆子 本草考证 基原 产地 品质评价 加工炮制 性味功效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马勃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4
7
作者 毕雅琼 王爱祥 +4 位作者 包海鹰 孟武威 张春红 李旻辉 詹志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33,共11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马勃的名称、基原、近代学名考订沿革、产地、品质评价、药用部位、采收加工与炮制、功效主治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考证。结果表明马勃始载于《名医别录》,历代皆以“马勃”为正...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马勃的名称、基原、近代学名考订沿革、产地、品质评价、药用部位、采收加工与炮制、功效主治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考证。结果表明马勃始载于《名医别录》,历代皆以“马勃”为正名;宋代以前马勃的基原为紫色马勃Calvatia lilacina,宋代之后扩展,出现大马勃C.gigantea、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长根静灰球Bovistella radicata等品种,直至近代,又增加了网纹马勃Lycoperdon perlatum、梨形马勃L.pyriforme等,1975年后各法规与学术专著等收录的马勃基原趋于一致,为紫色马勃、脱皮马勃和大马勃3种;马勃在我国分布广泛,均为野生资源;从古至今其药用部位均为子实体,夏秋采收,其炮制方法古代为取粉或取末用,现代则多为剪块使用;近代总结其品质以个大、皮薄、完整、饱满、松泡、有弹性者为佳;其药用功效从“傅诸疮甚良”不断发展,明清以后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致,具有清肺、利咽、解热、止血的功效,主治咳嗽失音、喉痹咽痛、吐血、衄血、咯血,外治疮肿及刀伤出血等。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中马勃基原首选紫色马勃C.lilacina,将其炮制加工成块状或粉末状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药用马勃 本草考证 基原 学名沿革 中药炮制 功能主治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黄芩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24
8
作者 钱锦秀 孟武威 +3 位作者 赵佳琛 王艺涵 金艳 詹志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93,共10页
通过梳理历代本草、医籍、方书、方志和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拟对经典名方中所用黄芩药材的名称、基原、商品规格、产地、采收加工及炮制等方面按照历史发展脉络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以期为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黄芩最早有... 通过梳理历代本草、医籍、方书、方志和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拟对经典名方中所用黄芩药材的名称、基原、商品规格、产地、采收加工及炮制等方面按照历史发展脉络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以期为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黄芩最早有“黔”“菳”等名,历代本草皆以黄芩为正名,还有“腐肠”“黄文”“妒妇”等别名;历代所用黄芩的主流基原为Scutellaria baicalensis,同属其他种植物在不同时期亦有作为黄芩使用的情况;历代药用部位均为根,自南北朝以来,根据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结合性状特征分成子芩和枯芩2个功效不同的规格,并延续至今,但受栽培成本、指标性成分含量要求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市场上多为子芩;历代本草记载的黄芩产区较广且逐渐从长江流域向北扩展,近代以来一度推崇河北承德所产,奉为道地,现黄芩栽培产地较广,遍及华北、东北。黄芩早期多用生品,明代出现多种炮制品,发展延续至今主要为生品、酒制品2种。根据考证结论,建议经典名方中黄芩以S. baicalensis入药,其商品规格及炮制品的选择可依据原方要求、临床作用综合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黄芩 基原 产地 商品规格 炮制方法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海桐皮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4
9
作者 孟武威 詹志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4798-4804,共7页
历代本草关于海桐皮的植物来源记载较多,且描述较简,加之各地习用品较多,导致海桐皮商品较为混乱,有必要开展深入的本草考证,正本清源,规范海桐皮用药。该文对历代本草所记载的海桐皮,按照植物的形态特征、产地、生境、药图、功效进行... 历代本草关于海桐皮的植物来源记载较多,且描述较简,加之各地习用品较多,导致海桐皮商品较为混乱,有必要开展深入的本草考证,正本清源,规范海桐皮用药。该文对历代本草所记载的海桐皮,按照植物的形态特征、产地、生境、药图、功效进行详细考证分析,得出历代本草中所载的正品海桐皮应为木棉科木棉Bombax malabaricum的干燥树皮,即为现广东省地方标准所收载并至今沿用的广海桐皮。而《中国药典》1977年版所收载的豆科刺桐Erythrina varlegata var.orientalis.或乔木刺桐E.arborescens的干燥树皮在古代应为刺桐。该文通过对海桐皮历代基原变迁、产地变迁、品质评价进行了系统详细总结,为海桐皮的正确用药和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桐皮 本草考证 基原 品质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