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打造系列融媒体产品,拓宽主流价值影响力——以人民日报“家国梦”系列融媒体产品为例 |
郭雪岩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2
|
践行主流媒体责任担当 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以人民日报经济新闻版为例 |
吕钟正
|
《全媒体探索》
|
2025 |
|
|
3
|
人民日报社的“侠客岛”何以名动微信公众号“江湖”? |
林琳
|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4
|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如何创新经济报道——以人民日报《感受》为例 |
林琳
|
《新闻战线》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5
|
辟谣,也要看到谣言背后的情绪——《人民日报》“求证”栏目的辟谣经验与思考 |
韩晓丽
孟辉
罗彦
|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6
|
擦亮版面的眼睛——从《人民日报》政治新闻版的实践谈努力提高栏目效应 |
胡果
|
《新闻战线》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7
|
让传统文化报道深下去美起来——人民日报“二十四节气”系列报道创作谈 |
孟扬
唐中科
曹怡晴
|
《新闻战线》
|
2023 |
5
|
|
8
|
寻找党报的新闻优势——人民日报编采分开实践回眸(上) |
朱竞若
|
《新闻战线》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9
|
改革创新的“四个效应”——《人民日报》2008年两会报道特色 |
张铁
|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0
|
人民日报的“记者文库” |
喻权域
|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11
|
管理调整与版面创新——人民日报编采分开实践回眸(下) |
朱竞若
|
《新闻战线》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2
|
记者的编辑意识 |
沈兴耕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
1995 |
0 |
|
13
|
走向传播的共同体,还是信息茧房? |
智春丽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4
|
人工智能,内容生产者的敌人还是伙伴? |
智春丽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5
|
金台夕照何处寻 |
张必忠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2002 |
1
|
|
16
|
党代会报道政治话语的解释力和表达力 |
许诺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7
|
我为党报献青春 |
熊建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8
|
当两会报道遇到人工智能 |
智春丽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9
|
北京市政府为何招“牛人”挂职? |
苏显龙
|
《中国报道》
|
2015 |
0 |
|
20
|
从结构感、逻辑感、视觉感看新闻小标题制作 |
肖潘潘
|
《新闻实践》
|
201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