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女性卵子颗粒细胞转录组的数据分析
1
作者 秦立峰 王加强 朱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4069-4075,共7页
背景:颗粒细胞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卵母细胞的质量。随着高龄女性在辅助生殖中占比不断增多,为了能更好地评估卵母细胞的质量,此研究在转录水平对不同年龄段患者来源的颗粒细胞进行了检测。目的:探究低龄和高龄患者颗粒细胞mRNA及长链... 背景:颗粒细胞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卵母细胞的质量。随着高龄女性在辅助生殖中占比不断增多,为了能更好地评估卵母细胞的质量,此研究在转录水平对不同年龄段患者来源的颗粒细胞进行了检测。目的:探究低龄和高龄患者颗粒细胞mRNA及长链非编码RNA表达变化。方法:在辅助生殖治疗周期中收集患者取卵时获得的废弃卵丘颗粒细胞,其中低龄组患者年龄为25-35周岁,高龄组患者年龄为38-45周岁。对低龄和高龄女性颗粒细胞进行RNA-seq分析,每组3个重复。结果与结论:①RNA-seq分析结果显示,样本平均测序量超过14 G,质控后的数据质量Q30超过93%,数据平均比对率为98.4%,表明数据质量较好;②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组和低龄组样本间基因表达水平具有明显差异;③差异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低龄组,高龄组颗粒细胞中共有410个差异表达的mRNA,其中上调基因167个,下调基因243个,GO分析结果显示下调基因主要富集到胞吐作用调节、激素代谢过程等,GSEA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组颗粒细胞中与分泌相关的通路表达下调;④相对于低龄组,高龄组共检测到662个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这部分长链非编码RNA直接调控的蛋白质编码基因为1772个,其中与差异表达基因交集59个。结果表明:高龄组颗粒细胞中与分泌相关的基因及通路表达下调,从而影响卵母细胞质量,同时这些表达下调的基因受到长链非编码RNA调控,因此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达可能与年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颗粒细胞 卵母细胞 全转录组 差异基因 长链非编码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子DNA损伤对胚胎卵裂模式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朱家红 高洋 +4 位作者 付涛 邹佳益 魏彪 韩伟 黄国宁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41-446,共6页
目的探讨精子DNA损伤对胚胎早期卵裂模式及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不孕不育症治疗的432对不孕不育夫妇的临床资料,共432个取卵周期(其中224个周期行鲜胚移植)。将纳入... 目的探讨精子DNA损伤对胚胎早期卵裂模式及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不孕不育症治疗的432对不孕不育夫妇的临床资料,共432个取卵周期(其中224个周期行鲜胚移植)。将纳入患者根据授精方式不同分为IVF组和ICSI组,每组又按照精子DNA碎片指数(DFI)不同分为DFI<15%和DFI≥15%亚组,即ICSI DFI<15%组(83例)、ICSI DFI≥15%组(105例)和IVF DFI<15%组(153例)、IVF DFI≥15%组(91例)。比较各组的一般资料、精液参数、胚胎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1)ICSI和IVF周期中DFI亚组间女方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抗苗勒管激素(AMH)、FSH、LH水平及Gn用量和天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DFI<15%亚组精子总活力和浓度均显著高于DFI≥15%亚组(P<0.05)。(2)胚胎发育方面,ICSI和IVF周期中DFI亚组间获卵数、MⅡ卵数、2PN受精率、D3可利用胚胎数、正常卵裂模式胚胎率及优质囊胚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囊胚形成率在DFI<15%组均显著高于DFI≥15%组(ICSI周期69.57%vs.61.09%;IVF周期65.58%vs.57.28%;P<0.05)。(3)鲜胚移植结局方面,ICSI和IVF周期中DFI亚组间平均移植胚胎数、平均移植优质胚胎数及正常卵裂模式胚胎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4)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精子DFI与正常卵裂模式胚胎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囊胚形成率呈显著负相关(r=-0.562,P=0.029)。结论精子DFI高低与男性的精子浓度和活力相关;胚胎的早期卵裂模式可能不会受到精子DFI的影响,而囊胚形成率降低与高DFI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DNA碎片指数 卵裂模式 2PN受精率 囊胚形成率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胚冷冻周期胚胎复苏后空泡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家红 武丽红 +2 位作者 熊顺 高洋 黄国宁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132-1136,共5页
目的探讨控制性卵巢刺激(COS)全胚冷冻周期第3天(D3)胚胎冷冻复苏后隔夜培养移植过程中空泡出现时机以及空泡卵裂球比例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遗传与生殖研究所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行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控制性卵巢刺激(COS)全胚冷冻周期第3天(D3)胚胎冷冻复苏后隔夜培养移植过程中空泡出现时机以及空泡卵裂球比例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遗传与生殖研究所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行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528个周期纳入研究。根据空泡出现的时机分为3组:解冻时空泡组312个周期,隔夜培养后空泡组(培养后空泡组)601个周期;无空泡组2615个周期;根据空泡卵裂球数目占胚胎卵裂球总数的比例分为2组:<30%组679个周期;≥30%组234个周期。比较各组之间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解冻时空泡组种植率(41.38%)显著低于培养后空泡组(45.63%)和无空泡组(45.54%)(P<0.05);解冻时空泡组FET日空泡卵裂球胚胎比例显著高于培养后空泡组[(30.71±21.99)%vs.(24.51±18.31)%,P<0.05];3组间流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空泡卵裂球胚胎比例组间比较结果显示,≥30%组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9.78%和54.70%)均显著低于<30%组(分别为45.69%和65.24%)和无空泡组(分别为45.54%和64.89%)(P<0.05);<30%组与无空泡组相比,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解冻时胚胎中存在的空泡经隔夜培养后空泡卵裂球比例会显著增多,且当空泡卵裂球比例≥30%时会显著影响胚胎的种植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泡 解冻复苏 临床妊娠率 种植率 流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胚期玻璃化二次冷冻对小鼠胚胎组蛋白表观修饰及多能性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建武 赵艳华 +1 位作者 李竞宇 王加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1期5047-5052,共6页
背景:在辅助生殖工作中,玻璃化二次冷冻可以有效提高胚胎利用率。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发育时期的玻璃化二次冷冻显著影响胚胎发育,但其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玻璃化二次冷冻影响胚胎发育潜力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IC... 背景:在辅助生殖工作中,玻璃化二次冷冻可以有效提高胚胎利用率。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发育时期的玻璃化二次冷冻显著影响胚胎发育,但其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玻璃化二次冷冻影响胚胎发育潜力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ICR小鼠体内受精的2-细胞胚胎并进行体外培养,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8-细胞冷冻一次组(8C)、8-细胞冷冻一次解冻后于8-细胞期(8C-8C)或培养至囊胚期(8C-BL)再次冷冻。利用免疫荧光分析囊胚期H3K4me3、H3K9me2及H3K9AC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多能性基因Cdx2、Oct4及Sox2的转录水平。结果与结论:①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一次和二次冷冻均会导致囊胚期H3K9me2(P<0.01)及H3K9AC水平显著上升(P<0.0001);②一次冷冻不影响H3K4me3水平,但二次冷冻组H3K4me3水平显著下降,且在8C-BL组下降尤为严重(P<0.0001);③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一次冷冻及8-细胞期二次冷冻不会影响胚胎多能性基因Cdx2、Oct4和Sox2的表达水平,但8C-BL组胚胎多能性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改变,Oct4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Cdx2(P<0.001)和Sox2(P<0.01)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④结果表明,玻璃化二次冷冻对小鼠胚胎的表观遗传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且囊胚期二次冷冻显著影响H3K4me3修饰及多能性相关基因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胚胎 二次冷冻 小鼠 辅助生殖 组蛋白表观遗传 多能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见原核胚胎的移植价值
5
作者 王江 韩伟 +1 位作者 熊顺 黄国宁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比较未见原核来源胚胎与双原核(2PN)胚胎临床结局,探讨未见原核胚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IVF-ET),比较移植2PN来源第2天4细胞,第3天8细胞(4-8细胞)胚... 目的:比较未见原核来源胚胎与双原核(2PN)胚胎临床结局,探讨未见原核胚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IVF-ET),比较移植2PN来源第2天4细胞,第3天8细胞(4-8细胞)胚胎和非4-8细胞胚胎以及未见原核来源4-8细胞胚胎临床结局。结果:2PN来源4-8细胞与未见原核来源4-8细胞胚胎的种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29%vs 44.44%,P>0.05),2PN来源非4-8细胞胚胎种植率明显低于未见原核来源4-8细胞胚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86%vs 44.44%,P<0.05)。结论:在IVF-ET周期中无2PN来源4-8细胞移植胚胎选择时,未见原核4-8细胞模式卵裂胚胎可考虑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未见原核胚胎 种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超数排卵对小鼠和人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崇 沈小力 +4 位作者 杨静薇 郭晶 谢娟 黄国宁 李竞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018-3023,共6页
背景:超数排卵是辅助生殖技术中常见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一些患者需要经过多次超数排卵怀孕。目的:探讨多次超数排卵对小鼠和人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动物实验和临床回顾性研究。动物实验选择90只SPF级ICR 8周龄雌性... 背景:超数排卵是辅助生殖技术中常见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一些患者需要经过多次超数排卵怀孕。目的:探讨多次超数排卵对小鼠和人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动物实验和临床回顾性研究。动物实验选择90只SPF级ICR 8周龄雌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1次、3次和5次超数排卵。在临床研究中共纳入306例接受3个体外受精周期的患者,比较不同周期的获卵数和胚胎发育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在动物实验中,多次超数排卵不影响小鼠胚胎的发育率和发育速度,且对小鼠囊胚细胞凋亡、DNA损伤、内细胞团和滋养外胚层的形成均无显著影响(P>0.05);②在临床研究中,3个周期内获得的卵母细胞数(8.60±5.04,8.58±4.87及8.38±4.63,P=0.81)和可移植胚胎数(2.42±1.99,2.40±1.92及2.64±2.00,P=0.26)均无显著差异;③对于年轻组(<35岁)和高龄组(≥35岁),胚胎质量不受超数排卵次数的影响(P>0.05);④结果显示:多次超数排卵不影响小鼠和人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超数排卵 体外受精 卵母细胞 发育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性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沈梦婕 陈科 +3 位作者 童珂雅 陈宏蕊 杨松玲 张孝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81-1187,共7页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75例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和CMA结果。结果:(1)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84%和11....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75例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和CMA结果。结果:(1)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84%和11.68%,联合应用2种方法异常检出率为13.65%;(2)核型分析正常样本中,超声结构异常、超声软指标(ultrasound soft markers,USM)提示和超声未见异常病例,致病性和可能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检出率分别为3.03%、1.54%和1.10%。结论:在产前诊断中联合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可有效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尤其是超声结构异常人群。嵌合体病例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检测技术和样本。特殊微结构变异位点应当进行长期有效的病例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产前诊断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5囊胚解冻后培养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军霞 熊顺 +2 位作者 韩伟 武丽红 黄国宁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545-1550,共6页
目的探讨D5玻璃化冷冻的囊胚解冻后体外培养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优化囊胚冻融周期移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1571例年龄小于38岁患者的D5冻融优质囊胚移植周期的资料。根据解冻后培养时间分为A组(培养2~4... 目的探讨D5玻璃化冷冻的囊胚解冻后体外培养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优化囊胚冻融周期移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1571例年龄小于38岁患者的D5冻融优质囊胚移植周期的资料。根据解冻后培养时间分为A组(培养2~4 h)和B组(过夜培养16~20 h);各组根据移植囊胚数目再进一步细分为两个亚组,即移植2枚囊胚的A2组(n=459)和B2组(n=658),以及移植1枚囊胚的A1组(n=218)和B1组(n=236)。比较不同组间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继续妊娠率等。结果双囊胚移植:A2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继续妊娠率均显著高于B2组(分别为62.96%vs.49.47%;81.26%vs.70.82%;74.94%vs.61.25%)(P<0.05),且A2组流产率显著降低(6.17%vs.10.94%,P<0.05)。单囊胚移植,A1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继续妊娠率均显著高于B1组(分别为71.10%vs.60.17%;71.10%vs.60.17%;65.14%vs.50.8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囊胚解冻后是否过夜培养与临床妊娠率[OR=0.581,95%CI(0.459,0.734)]及流产率[OR=1.894,95%CI(1.179,3.041)]显著相关(P<0.05),过夜培养与临床妊娠率呈负相关,与流产率呈正相关。结论与过夜培养比较,D5囊胚解冻后培养2~4 h移植可以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继续妊娠率并降低流产率,是优化的冻融囊胚周期移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胚移植 冻融囊胚 体外培养时间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致病性拷贝数变异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童珂雅 何瑶 +2 位作者 陈科 姜柯安 刘东云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83-789,共7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产前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行羊膜腔穿刺术且要求行CMA检测的单胎妊娠孕妇共4430例。根据羊水穿刺的临床指征分为6组:A组:单...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产前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行羊膜腔穿刺术且要求行CMA检测的单胎妊娠孕妇共4430例。根据羊水穿刺的临床指征分为6组:A组:单一高龄组;B组:单一唐氏筛查高风险组;C组:单一超声检查异常组;D组:单一无创产前检测(NIPT)高风险组;E组:超声检查异常合并高龄/唐氏筛查高风险/NIPT高风险两个或两个以上指征,F组:NIPT高风险合并高龄/唐氏筛查高风险/超声异常两个或两个以上指征;G组:其他组。结果:(1)4430例中CMA检测胎儿异常率11.74%,其中非整倍体异常119例(2.69%),CNVs 381例(8.60%),包含致病性拷贝数变异(pCNVs)77例。(2)不同临床指征的羊水CMA检测结果提示,单一临床指征中D组染色体异常总检出率(33.20%),CNVs检出率(19.31%),非整倍体率(10.89%),包括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率(6.93%)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C组的总检出率仅次于D组。E、F组总检出率(19.76%,55.00%),包括非整倍体率(11.01%,42.50%)均显著高于C、D组(P<0.05)。(3)77例pCNVs中,31例为染色体大片段缺失和(或)重复,其中8例遗传自平衡易位的父母。46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包括23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性pCNVs和23例神经发育障碍的易感性CNVs。结论:CMA检测是产前遗传学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NIPT和超声检查是筛查羊水染色体异常的有效手段,针对不同种类的胎儿pCNVs,应合理建议核型分析或家系CMA验证的方法确定pCNVs来源和致病性,再结合超声检查、胎儿CMA结果以及双亲表型,为妊娠提供合理的指导意见,并对出生后的胎儿定期做随访,为产前胎儿评估积累更多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无创产前检测 超声检查 致病性拷贝数变异 出生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诊断完全性14-三体嵌合体综合征胎儿1例及相关病例分析
10
作者 李雪齐 雷玲 +2 位作者 陈宏蕊 杨松玲 陈科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61-64,共4页
胚胎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早期胚胎停育、自然流产最主要的原因,三体型是染色体数目异常最常见的类型,主要是由于胚胎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分离或姐妹染色单体过早分离导致,有丝分裂中染色体错误分离导致至少存在两种细胞... 胚胎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早期胚胎停育、自然流产最主要的原因,三体型是染色体数目异常最常见的类型,主要是由于胚胎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分离或姐妹染色单体过早分离导致,有丝分裂中染色体错误分离导致至少存在两种细胞系而形成嵌合体。嵌合体的临床表型通常取决于嵌合体形成的早晚、异常细胞系在不同组织、器官中所占比例的大小。临床常见的常染色体三体包括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并由此引发的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发育迟缓 平素月经规律 尿道下裂 心胸比 侧脑室增宽 磁共振成像 心脏彩超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异常卵裂不影响囊胚染色体整倍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江 熊顺 +5 位作者 韩伟 付涛 魏彪 梁延峰 邹佳益 黄国宁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1146-1151,共6页
目的分析囊胚早期异常卵裂与整倍性的关系,探讨异常卵裂胚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治疗的患者资料。采用延时成像技术监测胚胎卵裂模式并依据卵裂模式将活检囊... 目的分析囊胚早期异常卵裂与整倍性的关系,探讨异常卵裂胚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治疗的患者资料。采用延时成像技术监测胚胎卵裂模式并依据卵裂模式将活检囊胚分为正常卵裂、异常卵裂;异常卵裂中,直接卵裂又分为快速直接卵裂、多极直接卵裂。分析比较不同卵裂模式囊胚的整倍性及临床结局。结果收集了993枚有效活检胚胎相关信息,其中83.18%(826/993)活检囊胚早期卵裂正常,16.82%(167/993)活检囊胚早期卵裂异常。正常卵裂和异常卵裂囊胚的整倍体率无统计学差异(38.14%vs.44.31%,P=0.25);异常卵裂囊胚中快速直接卵裂、多极直接卵裂的构成比分别是52.10%(87/167)、24.55%(41/167),两种直接卵裂囊胚的整倍性也无统计学差异(45.98%vs.43.90%,P=0.88)。与正常卵裂囊胚比较,异常卵裂整倍体囊胚解冻移植后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异常卵裂不影响囊胚整倍体率及发育潜能。因此异常卵裂胚胎可行囊胚培养后应用,提高其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时摄像 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卵裂模式 整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下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护理探讨
12
作者 周桃羽 《益寿宝典》 2020年第16期69-69,共1页
讨论宫腔镜下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乳腺癌患者100例,将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n=50),常规组(n=50),研究组对近端不通或通而不畅的患者给予抗炎治疗后宫腔镜下疏... 讨论宫腔镜下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乳腺癌患者100例,将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n=50),常规组(n=50),研究组对近端不通或通而不畅的患者给予抗炎治疗后宫腔镜下疏通术治疗,参照组患者给予同期输卵管通液术治疗。结果: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通畅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疏通术治疗不孕症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疏通术 不孕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不育症与继发不育症辅助生殖结局分析
13
作者 周咏 《家庭生活指南(下旬刊)》 2020年第5期193-193,共1页
分析原发不育症与继发不育症辅助生殖结局。方法:分析 2015 年 7 月 -2017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 910 例产妇资料,按病史将其分为原发不育症组以及继发不育症患者,两组患者均采取辅助生殖技术进行治疗。结果:与继发不育症患者相比,原发不... 分析原发不育症与继发不育症辅助生殖结局。方法:分析 2015 年 7 月 -2017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 910 例产妇资料,按病史将其分为原发不育症组以及继发不育症患者,两组患者均采取辅助生殖技术进行治疗。结果:与继发不育症患者相比,原发不育症患者中的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发生率更高,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平均优质胚胎数、平均胚胎数以及妊娠率比较,原发不育症组各指标均高于继发不育症组,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继发不育症患者应及早采取治疗,避免增加生育的风险,对产妇及胎儿的生命造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不育症 继发不育症 辅助生殖 结局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附睾或睾丸穿刺取精术的临床护理配合研究
14
作者 周桃羽 《益寿宝典》 2020年第17期93-93,共1页
讨论经皮附睾或睾丸穿刺取精术的临床护理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 2019 年 11 月 ~2020 年 5 月期间收治 60例男性不育患者,行经皮附睾或睾丸穿刺取精术,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围手术期护理等,研究临床效果。 结果:37 例无精子症... 讨论经皮附睾或睾丸穿刺取精术的临床护理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 2019 年 11 月 ~2020 年 5 月期间收治 60例男性不育患者,行经皮附睾或睾丸穿刺取精术,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围手术期护理等,研究临床效果。 结果:37 例无精子症患者采取 10 次经皮附睾穿刺后均获得了精子;14 例无精子症患者先行经皮附睾穿刺,未获得精子后再行睾丸穿刺,10例患者获得精子;9 例无精子症患者行睾丸穿刺,其中 6 例患者获得精子。 结论:经皮附睾或睾丸穿刺取精术可以有效治疗患者无精子症,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睾 睾丸穿刺取精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倍体胚胎形态动力学参数对单囊胚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家红 熊顺 +3 位作者 武丽红 韩伟 黄国宁 刘军霞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98-903,共6页
目的探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动力学参数对整倍体单囊胚移植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整倍体囊胚解冻复苏移植治疗的39... 目的探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动力学参数对整倍体单囊胚移植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整倍体囊胚解冻复苏移植治疗的394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未着床组(n=153)、临床流产组(n=16)和活产组(n=225)。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胚胎质量及形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未着床组女性的年龄[(32.51±4.08)岁]大于活产组患者[(31.34±4.23)岁,P=0.025],优质胚胎率[26.80%(41/153)]低于活产组[42.22%(95/225),P=0.007]。与临床流产组相比,未着床组的体质量指数、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的形态动力学参数原核出现时间(time to pronuclei appearance,tPNa)、原核消失时间(time to PN fading,tPNf)、2-细胞时间(time to 2-cell,t2)、t3、t4及t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着床组胚胎的桑椹胚融合时间(timing of compacted morula,tM)[(86.96±7.59)h]、开始形成囊胚腔的时间[(96.73±7.20)h)]均显著高于活产组[(85.00±7.00)h,P=0.010;(95.14±7.30)h,P=0.037]和临床流产组[(82.89±6.33)h,P=0.040;(93.02±6.10)h,P=0.048]。校正年龄和胚胎质量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形态动力学参数对着床和活产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动力学参数不影响整倍体单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不能用于预测整倍体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结局 形态动力学参数 整倍体囊胚 胚胎质量
原文传递
时差成像培养系统对小鼠胚胎发育潜能及组蛋白修饰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竞宇 李崇 黄国宁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6-282,共7页
目的评估时差成像培养系统(time-lapse imaging,TLI)对小鼠胚胎发育潜能及组蛋白表观修饰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雌性ICR小鼠,促排卵后取成熟MⅡ卵子进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获取成功受精的合子,分别在TLI和常规培养体... 目的评估时差成像培养系统(time-lapse imaging,TLI)对小鼠胚胎发育潜能及组蛋白表观修饰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雌性ICR小鼠,促排卵后取成熟MⅡ卵子进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获取成功受精的合子,分别在TLI和常规培养体系(standard incubators,SI)中进行体外培养,记录两组胚胎的2-细胞率、4-细胞率、8-细胞率、桑葚胚率、囊胚率和孵出率。通过Hoechst、OCT4及CDX2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统计囊胚细胞总数、内细胞团数和滋养外胚层细胞数。两组囊胚移植入第2.5天代孕母鼠子宫,统计植入率及活胎率。通过对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3K4me3)、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二甲基化(H3K9me2)和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乙酰化(H3K9ac)的免疫荧光染色,评估两组胚胎组蛋白表观修饰情况。结果TLI组和SI组的早期胚胎发育情况、内细胞团和滋养外胚层细胞数、植入率和活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囊胚的组蛋白H3K4me3、H3K9me2和H3K9ac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用TLI体外培养不会影响胚胎的发育潜能以及组蛋白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发育 时差成像培养系统 植入率 活胎率 组蛋白修饰
原文传递
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对染色体核型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丁晓燕 沈梦婕 +3 位作者 李岚 景鹏伟 黄国宁 叶虹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16期2853-2855,2865,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对人类染色体核型识别的可行性。方法将已标记的1652例人类染色体图片分为3组,1000例训练深度神经网络,300例测试神经网络的收敛效果,352例验证训练后的神经网络的分类所需时间及其正确率。结果人工智... 目的探讨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对人类染色体核型识别的可行性。方法将已标记的1652例人类染色体图片分为3组,1000例训练深度神经网络,300例测试神经网络的收敛效果,352例验证训练后的神经网络的分类所需时间及其正确率。结果人工智能深度神经网络对随机分布的染色体准确识别率达到96.0%,识别时间短,与全自动染色体分析仪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度神经网络能够以较高准确率快速识别人类染色体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 人工智能 深度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差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静薇 张孝东 +2 位作者 韩伟 韩树标 黄国宁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3-547,共5页
随着对体外胚胎形态学参数、时差动力学参数的认知,时差成像技术(time-lapse technology,TLT)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TLT能实时连续记录胚胎从受精、卵裂、囊胚形成的各项细节图像并发现传统观察胚胎技术不能发现的细节,为胚胎... 随着对体外胚胎形态学参数、时差动力学参数的认知,时差成像技术(time-lapse technology,TLT)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TLT能实时连续记录胚胎从受精、卵裂、囊胚形成的各项细节图像并发现传统观察胚胎技术不能发现的细节,为胚胎筛选提供依据。此外,TLT还能在临床应用、实验室质量控制中发挥作用。与此同时,TLT在体外胚胎发育分析、人工智能开发中也存在问题,本文将对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差成像技术 临床应用 胚胎发育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后首次IVF-ET的治疗结局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琦 周锋 +4 位作者 李岚 郭小妮 杨静薇 韩树标 张孝东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97,共7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对腹腔镜手术后首次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年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观察研究,收集重庆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首次行IVF-ET治疗的内异症腹腔镜术后患者(394例,内异症组)...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对腹腔镜手术后首次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年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观察研究,收集重庆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首次行IVF-ET治疗的内异症腹腔镜术后患者(394例,内异症组)和单纯盆腔输卵管因素导致的不孕症患者(3242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线资料、获卵情况、胚胎发育情况、临床妊娠、早期流产和活产情况;采用1∶2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分析内异症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PSM匹配前,与对照组相比,内异症组患者的双原核(2PN)受精卵数[分别为(9.7±4.8)、(9.0±4.4)个]、第3天可用胚胎数[分别为(6.2±3.6)、(5.5±3.4)个]和第3天可用胚胎率(分别为64.0%、60.8%)均明显降低,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SM匹配后,内异症组有394例,对照组有787例;与对照组相比,内异症组的2PN受精卵数[分别为(9.7±4.9)、(9.0±4.4)个]、2PN受精率(分别为77.1%、75.3%)、第3天可用胚胎数[分别为(6.2±3.6)、(5.5±3.4)个]和第3天可用胚胎率(分别为63.8%、60.8%)均明显降低,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SM匹配前、匹配后,两组患者之间胚胎着床率(内异症组为49.7%)、临床妊娠率(内异症组为65.3%)、异位妊娠率(内异症组为2.3%)、早期流产率(内异症组为6.1%)、活产率(内异症组为58.2%)和早产率(内异症组为13.3%)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内异症可能影响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的年轻内异症患者首次IVF-ET时卵母细胞和胚胎的发育,获得高质量胚胎可能是改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生殖预后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检查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西南地区男性不育患者染色体异常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姜柯安 景鹏伟 +4 位作者 李道云 陈霞 向叶舟 童珂雅 陈科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研究西南地区男性不育患者的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和类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男性不育患者3657例,根据患者精液检查结果分为无精子症组1488例、严重少精子症组724例、少精子... 目的研究西南地区男性不育患者的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和类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男性不育患者3657例,根据患者精液检查结果分为无精子症组1488例、严重少精子症组724例、少精子症组452例和正常对照组993例,所有患者同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结果在2664例精子数异常的患者中共检出染色体核型异常242例(9.08%),其中性染色体异常189例(7.10%),常染色体异常53例(1.99%);检出染色体多态性核型131例(4.92%);检出率最高的类型为47,XXY,共145例(5.44%)。精子数异常患者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多态性检出率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2664例精子数异常的患者中检出Y染色体微缺失177例(6.64%),正常对照组未检出;检出率最高的类型为AZFc,其次为AZFbc。在177例Y染色体微缺失的患者中共检测到32例(18.08%)合并染色体核型异常或多态性,均涉及性染色体。结论对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Y染色体微缺失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是非常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染色体核型分析 Y染色体微缺失 遗传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