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东查阅权穿越制度的法律障碍与规制
1
作者 刘晟晗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95-103,共9页
在股权平等的理论模式下,对股东权益的保护是研究者们长期以来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现代公司的发展进程中,以母子公司形式的管理模式也越来越多。在传统的查阅权模式下,母公司股东是无权对与其投资存在紧密关联的子公司行使查阅权的,... 在股权平等的理论模式下,对股东权益的保护是研究者们长期以来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现代公司的发展进程中,以母子公司形式的管理模式也越来越多。在传统的查阅权模式下,母公司股东是无权对与其投资存在紧密关联的子公司行使查阅权的,但如果母子公司出现法人人格混同的情况,母子公司之间存在的法律障碍也许会限制了母公司股东在决策和监督子公司事务方面的能力。这样,则相当于间接地侵害了母公司股东的权利,不符合公司法理论中最基本的保障股权平等的基本理论要求。因此,基于对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为研究核心,针对我国目前立法对查阅权相关问题的矛盾疏漏,本文对股东查阅权穿越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望完善对相关理论的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东查阅权 穿越制度 少数股东权 法人人格否认 母子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子公司框架下引入双重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理论证成
2
作者 刘晟晗 《特区经济》 2024年第4期106-110,共5页
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中通过扩大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等范围的方式对双重股东代表诉讼进行了规定。侧面反映出我国对该制度引入的趋向性。但在母子公司运营模式已经常态化的今天,在法律层面上... 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中通过扩大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等范围的方式对双重股东代表诉讼进行了规定。侧面反映出我国对该制度引入的趋向性。但在母子公司运营模式已经常态化的今天,在法律层面上仍然缺乏与其匹配的制度,同样,在实务中也仍存在诸多法律适用的困境。因此,研究双重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具有理论和实务上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引入双重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已成为目前争议焦点为背景,进一步探讨如何构建本土化的双重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以期待从制度层面上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公司 子公司 股东 双重股东代表诉讼 少数股东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规制维持转售价格行为的新近发展与启示——从本身违法规则到合理规则的转向
3
作者 陈兵 金汉信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7年第3期155-167,共13页
维持转售价格行为(RPM)在韩国《垄断规制法》上一度被简单理解为"单独行为"——现在对其性质主流观点为纵向协议行为说,但是仍有部分支持单独行为说,其违法性认定规则从严格文义解释的角度,原则上采纳了"本身违法规则&qu... 维持转售价格行为(RPM)在韩国《垄断规制法》上一度被简单理解为"单独行为"——现在对其性质主流观点为纵向协议行为说,但是仍有部分支持单独行为说,其违法性认定规则从严格文义解释的角度,原则上采纳了"本身违法规则"。然而,在美国Leegin案以后,联邦最高法院对最低RPM违法性认定规则作出了采纳"合理规则"的解释,并阐明了限制竞争性基准在RPM违法性认定中的意义与识别因素,由此引发了在全球主要竞争法区域内的讨论,韩国亦不例外。以韩美药品案为标志,韩国大法院在现有立法框架内所做的创新解释,对RPM行为性质的澄清有积极意义,从限制竞争性基准的维度,有力地解释了对最低RPM适用合理规则的正当性与可操作性,并在随后的东洋制药案、Callaway案等案件中坚持适用合理规则作为识别最低RPM合法性的基本规则。然而,在立法解释层面和理论层面仍然存留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垄断规制法》 维持转售价格 本身违法规则 合理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人人格权体系的再检讨
4
作者 刘晟晗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76-83,共8页
我国《民法典》中,人格权已然单独成篇,但有关法人人格权的立法界定还不甚明晰。关于法人能否成为人格权的主体,并非毫无争议。虽然我国《民法典》中已经确定了法人也是人格权的主体,但在学术理论上仍然存在“法人人格肯定说”和“法人... 我国《民法典》中,人格权已然单独成篇,但有关法人人格权的立法界定还不甚明晰。关于法人能否成为人格权的主体,并非毫无争议。虽然我国《民法典》中已经确定了法人也是人格权的主体,但在学术理论上仍然存在“法人人格肯定说”和“法人人格否定说”的对立。在如今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下,允许法人具备特殊的人格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外很多国家都以不同的法律形式规定了法人人格权。此外,在人格权篇中,对法人人格权并没有像自然人权利一般加以独立列举,而只是在具体的人格权条款下加以补充性说明,此种依附性立法模式给法人人格权的内容及其在实施上的保障也造成了许多问题。在建立法人人格权制度的过程中,应当分别着眼于作为主体的法人以及人格权进行范围上的限定,避免如今的派生性立法方式,以期构建更加完善的法人人格权立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体人格权 法人人格权 名称权 荣誉权 名誉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