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身体-事件”语境下建筑系馆的空间意义——以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系馆BK City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孙磊磊 朱峰极 敬莉萍 《新建筑》 2021年第2期68-73,共6页
建筑系馆作为建筑学教育实际启蒙的场所空间,在当代学科发展背景下日趋多元。文章追溯时空线索,描摹建筑系馆的演进轮廓,讨论各时期典例空间理念,引发对系馆空间"当代性"的再思考。研究将身体的"体验与感知"作为空... 建筑系馆作为建筑学教育实际启蒙的场所空间,在当代学科发展背景下日趋多元。文章追溯时空线索,描摹建筑系馆的演进轮廓,讨论各时期典例空间理念,引发对系馆空间"当代性"的再思考。研究将身体的"体验与感知"作为空间和事件的交互媒介,建构"空间-身体-事件"的关联性分析方法;并通过对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系馆BK City的样本详析,从空间存在、身体感知、事件现象三个维度探讨建筑系馆的空间意义、学科意义及其未来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身体-事件” 建筑教育空间 身体感知 空间事件 空间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景观设计与研究之代尔夫特方法——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斯特芬·奈豪斯博士专访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博雅(受访) 熊亮(校对)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1期42-49,共8页
本文中的代尔夫特方法特指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与建成环境学院自1947年以来所发展的一种用于理解和设计城市景观的风景园林学手段(图1~2)。代尔夫特方法受到典型的荷兰地理环境和空间规划传统的影响,将城市景观看作在不同尺度上的... 本文中的代尔夫特方法特指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与建成环境学院自1947年以来所发展的一种用于理解和设计城市景观的风景园林学手段(图1~2)。代尔夫特方法受到典型的荷兰地理环境和空间规划传统的影响,将城市景观看作在不同尺度上的连续体,以"针对设计的研究和通过设计的研究"为主要的教学和研究策略,以绘图和图析(mapping)(1)作为重要的思考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 风景园林学 空间规划 通过设计的研究 代尔夫特 斯特芬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连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宋时期建筑形体组合中的挟屋初探
3
作者 周妍 李路珂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3期136-152,共17页
立足于文献、实物、图像,纵向梳理挟屋建筑形体组合相关词汇的源流和发展,横向探讨两宋时期挟屋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空间类型,定位、阐释两宋时期挟屋这一形体组合类型的创新性、丰富性与特殊性。
关键词 两宋时期 挟屋 形体组合 附属建筑 建筑形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叙事机制探究:程序设计在OMA建筑中的表现和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戴天晨 吕力 《建筑师》 2020年第1期14-21,共8页
本文从空间叙事与程序设计的理论思考切入,论证了程序设计之于空间叙事的意义,并将程序设计视作空间叙事的核心途径和手段,探讨了程序设计在OMA建筑中的表现和意义。其表现包括水平和垂直空间秩序的叙事重构、时间秩序的叙事重构,以及... 本文从空间叙事与程序设计的理论思考切入,论证了程序设计之于空间叙事的意义,并将程序设计视作空间叙事的核心途径和手段,探讨了程序设计在OMA建筑中的表现和意义。其表现包括水平和垂直空间秩序的叙事重构、时间秩序的叙事重构,以及多重时间语境和多重功能类型语境的叠加。通过对空间叙事程序的精心设计,OMA为其建筑赋予了具有批判性的身份感和时空体验丰富的场所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A 空间叙事 程序设计 秩序重构 语境叠加 批判性的身份感 场所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之鸟与牢笼:二战后十年间荷兰建筑期刊考 被引量:2
5
作者 潘一婷(译) 《建筑师》 2020年第1期47-55,共9页
本文追溯了二战后十年间《建造周刊》《论坛》《天主教建筑期刊》等重要期刊的创立(重建)与发展的历史,管窥战后荷兰专业建筑期刊业的全貌。文章讨论了展现在战后荷兰建筑期刊中的多元思想——米拉斯所代表的中间路线,J·B·巴... 本文追溯了二战后十年间《建造周刊》《论坛》《天主教建筑期刊》等重要期刊的创立(重建)与发展的历史,管窥战后荷兰专业建筑期刊业的全貌。文章讨论了展现在战后荷兰建筑期刊中的多元思想——米拉斯所代表的中间路线,J·B·巴克马、J·H·凡·登·布鲁克、A·E·凡·艾克代表的新一代先锋思潮,J·朗普雷·莫里哀领导下的战后传统主义,巴克马对"自由"的解读等。本文是一篇呈现荷兰战后建筑界思想发展驱动力与思想交锋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 建筑期刊 荷兰建筑 战后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的遗产策略:文化、经济、历史维度下的荷兰建筑遗产改造实践 被引量:8
6
作者 朱恺奕 孙磊磊 《建筑师》 2020年第1期22-31,共10页
动态的遗产策略是应对现代"纪念物悖论"而产生的时代选择。遗产是一个高度可塑的概念,无论概念本身,还是与之相关的保护实践都在不断变化中被讨论、批判和逐步认可。荷兰作为典型宽容社会,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和随之产生的动... 动态的遗产策略是应对现代"纪念物悖论"而产生的时代选择。遗产是一个高度可塑的概念,无论概念本身,还是与之相关的保护实践都在不断变化中被讨论、批判和逐步认可。荷兰作为典型宽容社会,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和随之产生的动态身份,针对遗产保护和区域空间规划提出了"通过发展进行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本文基于建筑师的立场,从文化、经济、历史三个维度讨论遗产保护改造策略的动态性,结合案例从整体策略和具体方法的层面进行剖析,阐释该种动态的荷兰模式对于历史区域整体性保护的积极影响,为现代遗产改造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 遗产策略 荷兰模式 现代遗产 整体性 适应性改造 现代纪念物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环境社交空间分区探究——基于“多种空间分区理论”视角的实证研究
7
作者 于佩冉 陆诗亮 《城市建筑》 2018年第35期105-108,共4页
本篇意在研究宜居城市概念下居住环境与社会交往之间的关系,以北京地区居住空间环境为例,研究我国文化认知背景下的社交空间分区的模式及加强环境影响社交活动的空间可能性。理论回顾表明空间的"领域性"及"领域"的&... 本篇意在研究宜居城市概念下居住环境与社会交往之间的关系,以北京地区居住空间环境为例,研究我国文化认知背景下的社交空间分区的模式及加强环境影响社交活动的空间可能性。理论回顾表明空间的"领域性"及"领域"的"可读性"是影响社会交往的两种重要空间品质。据此,从"多种空间分区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社交空间分区的分析,研究北京地区四类居住环境中空间作用于社会交往的模式;进而利用类型学分析,比较四类居住环境中"领域性"及"可读性"的空间表现;最后探讨通过空间设计帮助使用者"控制"其社交关系的可能策略。研究结论表明,多空间分区的"领域"划分模式和强调"领域"边界的界定方式有助于提升居住环境中使用者对其社交关系的"控制感",即加强居住环境与社会交往之间的联系。在北京地区居住环境中的具体空间表现为:嵌套式路网结构,公共到私密领域的过渡空间,对应社会关系亲密程度的多层级空间分区,以及能够被清晰认知的"领域"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交往 领域性 可读性 空间认知 居住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红色文化遗产空间价值评估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苗 吴征忆 +2 位作者 林嘉玥 张瀚文 许涛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红色文化遗产空间是近年来城市遗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以天津为例,通过收集、整理天津市域范围内159处红色文化遗产空间的数字信息,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定量化地评估红色文化遗产... 红色文化遗产空间是近年来城市遗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以天津为例,通过收集、整理天津市域范围内159处红色文化遗产空间的数字信息,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定量化地评估红色文化遗产空间的开发利用价值,并将评估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研究表明天津市红色文化遗产空间具有类型多元和保护状况较好的特征,但未形成有序的空间序列,在群众认知中价值差异较大。研究成果可为天津市红色文化遗产空间未来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遗产空间 层次分析法 地理信息系统 价值评估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译者 Kees Kaan访谈录
9
作者 KEES KAAN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19年第1期105-106,105,共2页
id+c:能否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以及KAAN Architecten的组织架构?Kees Kaan:KAAN Architecten由我和Vincent Panhuysen en Dikkie Scipio共同创建于2014年。除了运营建筑事务所之外,我目前也是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综合项目系... id+c:能否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以及KAAN Architecten的组织架构?Kees Kaan:KAAN Architecten由我和Vincent Panhuysen en Dikkie Scipio共同创建于2014年。除了运营建筑事务所之外,我目前也是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综合项目系主任,我的研究重点是大规模的综合项目,不同项目的落成见证着目前全球城市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事务所 组织架构 建筑学院 全球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蓝色空间设计:将接触感知蓝色空间的健康效益转化为设计实践的方法论框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皓翔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47,共9页
【目的】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以水为核心的蓝色空间一直以来不断塑造着城市,提供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服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接触感知蓝色空间能够为城市居民带来显著的健康效益。因此,在响应健康城市建设及可持续发展... 【目的】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以水为核心的蓝色空间一直以来不断塑造着城市,提供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服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接触感知蓝色空间能够为城市居民带来显著的健康效益。因此,在响应健康城市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背景下,有必要探讨将接触感知蓝色空间产生的健康效益纳入空间设计实践的可能性。【方法】基于对核心文献的检索和筛选,系统梳理接触感知蓝色空间以促进人类健康的主要路径,提出将健康证据转译为设计实践的方法论框架。【结果】基于3种蓝色空间接触感知类型,归纳出4条联系蓝色空间接触感知和公共健康的主要路径:1)促进体力活动;2)降低有害暴露;3)提供心理效益;4)鼓励社会交往。提出了一个将健康证据转译为设计知识的四步方法论框架并结合已有证据和案例进行说明:1)收集主要健康证据;2)提炼关键设计概念;3)划分核心设计要素;4)转译设计原则、空间模式、评估方法。【结论】根据“分析—综合—评估”设计范式,探讨了从健康证据转化出的设计知识在设计迭代中的应用潜力,反思了方法论框架的双向互动优势,指出实践能够作为启发设计知识和提供健康证据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蓝色空间 接触感知 健康效益 证据转译 空间设计 数字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性城市景观保护的适应性再利用方法——立面主义的演变与作用
11
作者 朱恺奕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9-57,共9页
【目的】立面主义作为历史建筑适应性再利用方法,在被批判的同时也在广泛的应用和演变中逐渐向遗产保护原则靠近,对大都市发展中的历史景观保护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方法】基于理论研究,通过分析21世纪以来加拿大多伦多央街的立... 【目的】立面主义作为历史建筑适应性再利用方法,在被批判的同时也在广泛的应用和演变中逐渐向遗产保护原则靠近,对大都市发展中的历史景观保护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方法】基于理论研究,通过分析21世纪以来加拿大多伦多央街的立面主义实践,揭示立面主义作为多伦多城市发展中默认的遗产策略的原因及其在公众讨论、市政决策中的影响。【结果】将立面主义设计策略归纳为纸片墙、基座裙楼和附属物3种模式,通过对比多伦多与上海的实践,探讨了立面主义对遗产价值、城市发展及真实性界限的影响,强调其独特性、全球适用性以及被中国引入的理论合理性和必要性。【结论】中国的城市更新可引入更多实用主义导向的适应性再利用理念,防止利益相关者对保护理念的混用与滥用,并维护遗产保护原则的纯粹性,从而跳脱出单一建筑再利用和保护的框架,从历史性城市景观完整性和真实性的角度,思考立面主义在当代城市更新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历史性城市景观 遗产真实性 适应性再利用 立面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DAR点云的中国传统园林视觉空间定量分析方法——以寄畅园为例
12
作者 张冠亭 彭予洋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114,共7页
【目的】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复杂多变,传统的分析方法难以深入探索传统园林复杂的三维视觉空间特征。三维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点云技术在传统园林空间研究方面具有精度高、信息全等优势,借助LiDAR点云技术深入探... 【目的】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复杂多变,传统的分析方法难以深入探索传统园林复杂的三维视觉空间特征。三维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点云技术在传统园林空间研究方面具有精度高、信息全等优势,借助LiDAR点云技术深入探索中国传统园林视觉空间特征,可为现代人居环境空间营造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基于LiDAR点云技术提出一套适用于中国传统园林视觉空间分析的方法,并以三维可视性、视野舒展度及景物视野占比3项指标量化描述视觉空间。【结果】以寄畅园为例,构建了寄畅园LiDAR点云体素模型,利用提出的方法对锦汇漪西侧滨水步道11个视点的视觉空间进行了量化分析,解析了寄畅园的视觉空间特征,并探究了该步道的空间感知序列。【结论】证实了利用LiDAR点云技术展开传统园林视觉空间研究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提出的方法可应用于其他传统园林视觉空间的分析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园林 LIDAR点云 空间视觉感知 景观视觉特征 视觉量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风险空间管控研究--以池州杏花村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敏 周梦洁 +1 位作者 宋岩 王云才 《南方建筑》 2018年第6期66-72,共7页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亟待破解由此带来的复杂的生态冲击以及如何平衡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之间关系的发展谜题。摈弃传统的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发展途径,选取中国安徽省池州市杏花村作为研究区域,通...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亟待破解由此带来的复杂的生态冲击以及如何平衡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之间关系的发展谜题。摈弃传统的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发展途径,选取中国安徽省池州市杏花村作为研究区域,通过生态要素识别、生态敏感度评价、生态脆弱性分析、生态干扰分析,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提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基础上的生态空间区划与发展引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优化、旅游发展空间单元开发控制等空间管控策略,旨在探讨以生态风险评价作为准入机制的乡村旅游发展空间管控的技术路线与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生态风险评价 空间管控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开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法与私法配合视角下的城市更新制度——荷兰乌特勒支中央火车站地区更新过程的启示 被引量:3
14
作者 戚冬瑾 弗雷德·霍马 +2 位作者 熊亮 周剑云 萧靖童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102,共11页
分析荷兰乌特勒支中央火车站地区公私合作的更新改造历程,指出公法建立了弹性动态的规划管控模式;私法通过开发协议促进政企合作。公法与私法并行运作推动规划主动实施,公私合作的开发协议贯穿项目开发全过程管理,提升了项目的创造力和... 分析荷兰乌特勒支中央火车站地区公私合作的更新改造历程,指出公法建立了弹性动态的规划管控模式;私法通过开发协议促进政企合作。公法与私法并行运作推动规划主动实施,公私合作的开发协议贯穿项目开发全过程管理,提升了项目的创造力和可持续性。公私法的相互融合是现代法律制度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推动市场主体参与城市更新的重要制度背景。建议在公法角度建立具有适应性和弹性的详细规划制度,完善规划许可的类型与程序;在私法角度重视各类协议的作用和地位,发挥公私合作的潜力,保障土地增值的公共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法 私法 公私合作 城市更新 乌特勒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之观念:新芽体系的人本内涵与衍生启示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磊磊 赵萍萍 徐清清 《新建筑》 2019年第1期86-91,共6页
论文试图综合性探讨新芽体系面向未来的"轻质"建筑观可能引发重型建构的传统建筑学怎样的审思。在对"轻"技术的极致追求之上,朱竞翔及其团队对轻质建造的本质性观念日臻成熟。文章梳理新芽体系的发展历程,探析"... 论文试图综合性探讨新芽体系面向未来的"轻质"建筑观可能引发重型建构的传统建筑学怎样的审思。在对"轻"技术的极致追求之上,朱竞翔及其团队对轻质建造的本质性观念日臻成熟。文章梳理新芽体系的发展历程,探析"轻质"的人文内涵,比对日本建筑师坂茂在类似实践中体现出的异同——从而描绘新芽作为一种立足于人本主义的新型建造观念及其"自治、进化、衍生"的系统性生命力。新芽体系"轻为重用"的构想和追求,将为当下建筑学的边际拓展和建筑师的跨域转向提示出更多元的可能与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芽体系 建造观念 人本主义 自治衍生 朱竞翔 坂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宅适老化改造近20年国际研究进展——基于WoS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栋 王瑶 《住宅科技》 2023年第8期8-16,共9页
文章以住宅适老化改造为主题检索WoS核心数据库,整理得到2001—2020年间发表的论文321篇。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关于住宅适老化改造国际研究的高频共被引文献集中在康复医学作业治疗专业,出现在美国、澳大利亚和瑞典等国... 文章以住宅适老化改造为主题检索WoS核心数据库,整理得到2001—2020年间发表的论文321篇。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关于住宅适老化改造国际研究的高频共被引文献集中在康复医学作业治疗专业,出现在美国、澳大利亚和瑞典等国家间的合作研究网络,共现的关键词和主题词包括失能、健康、照护、跌倒和作业治疗;近5年研究热点包括独立生活、体验、预防跌倒项目、死亡率和绩效等。纵观20年国际研究,住宅适老化改造的前沿聚焦于有效性实验、定制研究、跌倒预防、作业治疗等四大方向。通过与作业治疗合作,设立预防跌倒的核心目标,以定制研究为实践支撑,并对改造成果展开有效性实验,未来住宅适老化改造在老龄福祉领域将继续发挥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适老化改造 有效性实验 定制研究 跌倒预防 作业治疗 CiteSpace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求导向的住宅养老科技创新路径研究--欧洲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瑶 姚栋 倪梦竹 《新建筑》 2022年第6期6-11,共6页
养老科技对老年人具有增强活动能力、提供环境支持和促进健康的作用,住宅是其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将养老科技与老年人需求匹配是提升技术适用性和减少技术回避的关键。在文献回顾养老科技概念发展和住宅养老科技应用分类的基础上,剖析欧... 养老科技对老年人具有增强活动能力、提供环境支持和促进健康的作用,住宅是其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将养老科技与老年人需求匹配是提升技术适用性和减少技术回避的关键。在文献回顾养老科技概念发展和住宅养老科技应用分类的基础上,剖析欧洲民众需求为纲的老年居住环境创新路径。从政策、科研和市场三个视角分析住宅养老科技发展的驱动力、技术要点和应用机制,解析典型案例中前期建立需求价值共识、过程中应用需求获取工具、后端实施需求响应评估的具体策略和实践成果,进而总结出搭建利益相关者网络、发挥老年人主体作用和提供协作工具库的欧洲经验,以期为我国养老科技在住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科技 住宅 需求导向 用户参与 认证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三角洲地区规划转型的新理念 被引量:6
18
作者 戴伟 孙一民 《风景园林》 2019年第9期83-92,共10页
三角洲地区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长期积累的生态问题也更加突出,暴露出的空间脆弱性问题日益显著。面对自然基底脆弱、自然灾害扰动趋势增强等因素在时空上的高度叠合,迫切需要提升三角洲地区... 三角洲地区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长期积累的生态问题也更加突出,暴露出的空间脆弱性问题日益显著。面对自然基底脆弱、自然灾害扰动趋势增强等因素在时空上的高度叠合,迫切需要提升三角洲地区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扰动的能力。首先从景观角度分析三角洲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提出韧性规划是对现有三角洲地区规划转型的论点,认为鲁棒性、适应性、学习—转化能力是三角洲地区韧性规划的核心能力,系统性、协同性、底线性、预判性是三角洲地区韧性规划的主要思维特征。其次,进一步从优化整体格局、构建流动性载体、加强对韧性技术策略的研究和应用、重视跨尺度协作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格局—连通—关键点”的韧性规划框架。最后,阐述韧性规划作为三角洲地区规划转型的新理念,应用于具体案例的空间布局时须以人为本,依托自然环境,以自然流动性为规划导向;须基于预判式过程,充分构想能够应对不同情景的预案;须整合生态智慧与现代技术,明晰兼顾鲁棒性与适应性的功能分区管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韧性 三角洲地区 空间格局 复杂系统 规划理论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洲适应性转型——基于景观的区域设计方法 被引量:14
19
作者 熊亮 《风景园林》 2019年第9期8-22,共15页
针对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对富饶的三角洲地区带来的洪涝风险、生态、社会—文化价值流失等威胁,提出将三角洲城市化进程视为一系列具有独立动态特征和速率变化的复杂社会—生态系统(子系统),急需为保障该类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战略... 针对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对富饶的三角洲地区带来的洪涝风险、生态、社会—文化价值流失等威胁,提出将三角洲城市化进程视为一系列具有独立动态特征和速率变化的复杂社会—生态系统(子系统),急需为保障该类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战略,以协助修复系统漏洞并增强应对自然和人工威胁的能力,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针对城市化进程中三角洲区域的适应性城市转型,提出基于景观的区域设计方法。通过对自然和城市景观要素转型性循环的各类动态变化进行评估,得到生态动力型区域设计战略,为城市化进程中的自然和社会—文化发展提供更多机遇。提出保障水安全和全纳性社会—生态设计的适应性转型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韧性城市规划及管理 区域景观设计 水敏性设计 转型视角 适应性城市规划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傲慢与轻蔑——荷兰在制造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莹 《建筑师》 2021年第2期79-89,共11页
文章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荷兰建筑发展的穿针引脉,是有态度地对发展历程中知名建筑师、建筑作品、出版物的评点。文章以独特的线索和视角,透过传统与现代、延续与新生、重塑与激活、竞争与策略、宣传与销售、时代与发展之间的博弈和角... 文章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荷兰建筑发展的穿针引脉,是有态度地对发展历程中知名建筑师、建筑作品、出版物的评点。文章以独特的线索和视角,透过传统与现代、延续与新生、重塑与激活、竞争与策略、宣传与销售、时代与发展之间的博弈和角力,解析现象背后的文化特质和历史特性,更是在纷繁复杂时代背景下,对荷兰战后的建筑思潮与作品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精彩盘点和犀利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建筑 荷兰建筑师 建筑创作 建筑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