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山市南海区内院外急救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严建威 周丽英 +2 位作者 曾凡源 周凯 郑少红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902-904,共3页
目的 了解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院外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整群收集2013年5月~2014年5月南海区人民医院、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及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急救车出车院外急救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共出车9 976次,空载523次(5.24%),... 目的 了解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院外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整群收集2013年5月~2014年5月南海区人民医院、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及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急救车出车院外急救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共出车9 976次,空载523次(5.24%),接诊患者9 453人,发生院外死亡548人(5.79%).男性患者为5 808人,女性为3 645人,男女比例为1.59∶1.年龄高峰段为(20~29)岁组、(40~49)岁组和≥70岁组.时间分布中全天以16:00~17:59时间段为高峰期.院外急救时间平均为(20.18.28) min,急救前五位疾病为交通事故(32.26%)、工业意外(18.36%)、心血管系统疾病(16.82%)、神经系统疾病(15.42%)和酒精中毒(8.21%).院外死因前4位为猝死或原因不明(43.19%)、外伤(18.12%)、心血管系统疾病(16.42%)和神经系统疾病(13.11%).结论 南海区医疗急救系统在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和应急处理能力方面优于其他地区.中青年和老年人是院外急救的高发人群.院外急救病种与国内其他地区类似,但交通事故率偏高.院外死亡率亦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急救 流行病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山市南海区群众院前急救知识、态度与行为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骆建文 吴国新 +3 位作者 邓纯 蔡阳林 关紫云 吴智鑫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0期174-176,181,共4页
目的探讨佛山市南海区群众院前急救知识、态度与行为的现状。方法以整群抽样方式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南海区的967名群众,经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参与调查者的院前急救知识、态度与行为的现状。结果967名南海区群众的院前急救知识知晓率... 目的探讨佛山市南海区群众院前急救知识、态度与行为的现状。方法以整群抽样方式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南海区的967名群众,经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参与调查者的院前急救知识、态度与行为的现状。结果967名南海区群众的院前急救知识知晓率为72.80%,其中>30~50岁、医务工作者、警察以及大专以上学历人群对院前急救的知识知晓率较高。院前急救态度与行为评分分别为(33.32±2.65)、(26.49±2.09)分;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人群的院前急救态度及行为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40岁人群的院前急救态度、行为评分最高,其次为>20~30岁和>40~50岁;医务工作者、警察院前急救态度、行为评分最高,而农民、工人院前急救态度、行为评分较低;博士研究生院前急救态度、行为评分最高,其次为本科、硕士研究生,小学学历院前急救态度、行为评分最低。结论南海区群众对院前急救知识的知晓率较高,态度相对积极且参与院前急救行为相对主动,其中农村地区、文化程度较低且年龄较小者院前急救知识、态度与行为偏差,需广泛开展院前急救知识普及和相关技能培训,并出台相关法律对施救者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知识 态度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山市南海区“四台合一”创伤救治模式的现况研究
3
作者 张松平 高立华 +1 位作者 孙辉 臧学慧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12期24-25,共2页
目的分析"四台合一"的新型模式下创伤救治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佛山市南海区二级甲等以上医院4个,收集由"110"通知而急诊出车接收的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符合要求的创伤患者,分析急诊出车急救半径分布、平均应急反应... 目的分析"四台合一"的新型模式下创伤救治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佛山市南海区二级甲等以上医院4个,收集由"110"通知而急诊出车接收的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符合要求的创伤患者,分析急诊出车急救半径分布、平均应急反应时间分布情况。结果急诊出车急救半径≤10km最多,占60.35%,平均应急反应时间大多在l0min以内。结论 "四台合一"的新型模式,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创伤急救网络模式,提高突发事件急救的组织能力和伤员救治的成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急救医疗服务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急诊科的建设和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关紫云 吕绮微 张宗绵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6年第5期386-387,共2页
目的:探讨适合基层医院急诊科的发展方向。方法:发展自主型、通科均衡发展的急诊模式,积极推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加强监护三环一体化建设。结果:本科在本区急诊界处于领先地位,在多次灾害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的:探讨适合基层医院急诊科的发展方向。方法:发展自主型、通科均衡发展的急诊模式,积极推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加强监护三环一体化建设。结果:本科在本区急诊界处于领先地位,在多次灾害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室业务取得迅猛发展。结论:基层医院急诊科的发展方向是“首诊负责,独立自主,通科医疗,一专多能,三环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建设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级化形式在培训南海区社区急救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蔡阳林 关紫云 +5 位作者 李庆坚 叶镱 梁燕萍 周丽英 陈瑞敏 邓泳秋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3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层级化形式在南海区内培训社区急救员的效果。方法:第一层由资深急诊医学工作者组成师资导师团,共同制定培训方案;第二层由师资导师团以学习班形式对由各镇医院选送的医护人员组成的师资团进行统一规范培训;第三层由师资... 目的:探讨应用层级化形式在南海区内培训社区急救员的效果。方法:第一层由资深急诊医学工作者组成师资导师团,共同制定培训方案;第二层由师资导师团以学习班形式对由各镇医院选送的医护人员组成的师资团进行统一规范培训;第三层由师资团成员分批对所属镇社区公众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基本救护概念、心肺复苏术及气道异物梗阻处理。培训时间8小时,其中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培训时间比为1:7。培训后进行考核。结果:举行了2期师资成员学习班,157名医护人员考核合格,并聘为师资成员:对社区公众进行12期培训,共培训503人,一次考核合格率93.04%,最终合格率97.81%。结论:层级化形式培训社区急救员可有效整合行政和医疗资源,有望在本区内形成一套长期、可行、有效的CPR培训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社区急救员 层级化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心肺复苏138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蔡阳林 关紫云 叶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11期92-93,共2页
目的通过对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反映本院心肺复苏水平,并探讨影响复苏的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在本院急诊科诊断为心脏骤停的138例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病例138例,经急诊抢救后成功36例,成功率23.09%,... 目的通过对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反映本院心肺复苏水平,并探讨影响复苏的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在本院急诊科诊断为心脏骤停的138例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病例138例,经急诊抢救后成功36例,成功率23.09%,经ICU抢救后成功10例,成功率27.78%,总出院率:7.25%(10/138);不同年龄段存活率存在差异,20~59岁者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从发病到医生开始CPR的时间<5min组较≥5min组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肺复苏生命链各个环节的紧密结合才能整体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护士分诊时初筛胸痛患者心电图的应用及其诊断作用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余杨 谢晨颐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35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分诊时初筛胸痛患者心电图的应用及其在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诊断的124例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在...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分诊时初筛胸痛患者心电图的应用及其在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诊断的124例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在分诊时给予常规分诊,急诊科护士对患者不进行心电图初筛,研究组患者在分诊时,急诊科护士对患者先进行心电图初筛,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分诊。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检出率,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急诊治疗时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对胸痛患者进行分诊时对其使用心电图初筛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检出率,进一步降低急诊时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医疗纠纷发生风险,以达到早期诊断、正确分流以及科学救治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初筛 胸痛 分诊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周丽英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6年第1期29-31,47,共4页
目的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PDCA循环引入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工作中,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ek)、处理(Action)的具体措施的实施,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结果:采用PDCA循... 目的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PDCA循环引入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工作中,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ek)、处理(Action)的具体措施的实施,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的实验组,在理论知识、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护理工作能力分别与采用传统方法培训的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有效地提高低年资护士急诊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护理工作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法 急诊科 低年资护士 护理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内快速顺序插管在脑外伤及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叶镱 关紫云 +2 位作者 蔡阳林 周丽英 陈瑞敏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498-1501,共4页
目的:观察快速顺序插管(RSI)技术在脑外伤及脑卒中患者急诊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98例脑外伤及脑卒中符合研究入选标准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各49例,试验组行RSI,对照组行部分镇静表面麻醉下经口气管... 目的:观察快速顺序插管(RSI)技术在脑外伤及脑卒中患者急诊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98例脑外伤及脑卒中符合研究入选标准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各49例,试验组行RSI,对照组行部分镇静表面麻醉下经口气管内插管,观察记录喉部显露的C/L(Cormack-Lehane)分级、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血压变化、心率变化、SPO2的最低下降值及并发症;计算IDS评分及比较总体有效率。结果:两组插管时间试验组(20.05±5.50)s比对照组(31.58±9.34)s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声门显露的C/L分级、插管次数、插管过程中收缩压、心率波动及SPO2的最低下降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其IDS评分及总体有效率(93.87%)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RSI应用于脑外伤及脑卒中患者急诊气管插管安全迅速有效,对比部分镇静表面麻醉下经口气管内插管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顺序气管插管 脑卒中 脑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护士急救技能系统化培训的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戴美芬 邱翠竹 +1 位作者 区晓敏 梁燕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9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急救技能系统化培训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急诊科护士30名,建立急救技能系统化培训及考核小组,并通过制定培训目标,集中授课,急救流程、急救仪器操作培训以及相关对实...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急救技能系统化培训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急诊科护士30名,建立急救技能系统化培训及考核小组,并通过制定培训目标,集中授课,急救流程、急救仪器操作培训以及相关对实际模拟演练等系统化的急救技能培训措施,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评价系统化培训的实施效果及可行性。结果:急诊护理人员经急救技能的系统化培训后,急救知识、急救设备的操作技术及相应的急救技能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加强对其急诊护士急救技能的系统化培训,可极大提高护士的急救技能水平,进而进一步提升医院急诊护理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急诊护士 急救技能 系统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识法在急诊急救物品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少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6期109-111,共3页
目的 :探讨标识法在急救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标识法应用前后的急救物品管理质量相关指标,应用前后过期物品件数、物品取用耗时、物品检查耗时、物品使用速度。结果:应用后的过期物品件数、物品取用耗时、物品检查耗时、物... 目的 :探讨标识法在急救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比较标识法应用前后的急救物品管理质量相关指标,应用前后过期物品件数、物品取用耗时、物品检查耗时、物品使用速度。结果:应用后的过期物品件数、物品取用耗时、物品检查耗时、物品使用速度均低于应用前(P<0.05),应用后的用药准确率以及护理缺陷、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潜在隐患发生率高于标识法应用前(P<0.05)。标识法应用后的护理缺陷、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潜在隐患的发生率均低于应用前(P<0.05)。结论:标识法应用于急诊急救物品管理中,可以提高急救物品的管理质量,保障急救物品的安全与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而有助于抢救工作的成功实施,防止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避免护理风险与护理缺陷的发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急救 物品管理 标识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绿色通道对抢救外伤性脾破裂的体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明道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9期226-227,共2页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创伤管理模式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救治的89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采用绿色通道创伤管理模式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管理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创伤管理模式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救治的89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采用绿色通道创伤管理模式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管理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仅给予常规管理模式指导下进行医疗干预,而B组患者则接受绿色通道创伤管理模式指导下进行医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时间、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家属对医务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B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患者家属对医务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救治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低于A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色通道创伤管理模式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管理后能够明显缩短其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患者家属对医务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通道 创伤管理模式 外伤性脾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口服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伟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1期45-45,48,共2页
目的了解我院急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药物利用指数法,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急诊处方中口服抗高血压药的品种、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DDs排序靠前的主要包括钙拮抗药、血管紧... 目的了解我院急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药物利用指数法,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急诊处方中口服抗高血压药的品种、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DDs排序靠前的主要包括钙拮抗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断剂。结论我院急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的使用与当前常用于降压的药物基本相符,但需扩大应用品种,尤其是长效降压药,坚持个体化给药,关注药品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口服抗高血压药 用药频度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山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男性患者生殖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14
作者 袁晓文 袁诗韵 +3 位作者 邱铨 吴国新 吴智鑫 关紫云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3期200-202,225,共4页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男性感染生殖支原体(Mg)和沙眼衣原体(CT)的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就诊于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皮肤科和男性专科的602例NGU的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于佛...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男性感染生殖支原体(Mg)和沙眼衣原体(CT)的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就诊于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皮肤科和男性专科的602例NGU的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于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查体的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运用SAT-RNA检测技术对佛山地区男性NGU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泌尿道分泌物进行Mg和CT核酸检测。比较两组的Mg和CT感染率情况,同时比较病例组患者各年龄段的Mg和CT感染率,分析Mg、CT感染与男性NGU的关系。结果病例组的Mg和CT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40岁组的Mg、CT感染率最高。不同年龄段患者的Mg和CT感染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生殖道Mg、CT感染与男性NGU呈正相关性(r=0.14、0.16,P<0.05)。结论男性NGU与Mg、CT的感染相关,临床医生应引起重视,Mg和CT作为泌尿道感染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对发现男性NGU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支原体 非淋菌性尿道炎 沙眼衣原体 感染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景模拟训练在低年资急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15
作者 钟丽君 冯家豪 +1 位作者 余杨 钟丽珍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3期38-40,105,共4页
目的探究情景模拟训练在低年资急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8月我院低年资急诊护士24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24名低年资急诊护士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全程训练时长8个月,培训标准参考相关教材,设计... 目的探究情景模拟训练在低年资急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8月我院低年资急诊护士24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24名低年资急诊护士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全程训练时长8个月,培训标准参考相关教材,设计有机磷中毒、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失血性休克三个情景模式,将低年资急诊护士培训前、后的医生满意度、单项急救操作成绩以及理论考核、综合操作时间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情景模拟训练后低年资急诊护士的医生满意度及急救操作成绩显著高于情景模拟训练前(P <0.05),理论考核成绩、综合操作时间成绩也显著高于情景模拟训练前(P <0.05)。结论情景模拟训练在低年资急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得到了很好的反馈,情景模拟训练能培养低年资急诊护士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与医生的配合度,有效的提高低年资急诊护士的工作能力,因此应当在实际培训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训练 低年资急诊护士 急救技能培训 应用 临床价值 急救操作成绩 工作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静脉溶栓中团队工作模式的应用对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国新 关紫云 +1 位作者 吴智鑫 冯垣波 《中外医疗》 2021年第8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静脉溶栓中团队工作模式的应用对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12月佛山市中医院ICU收治的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两组均应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实施...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静脉溶栓中团队工作模式的应用对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12月佛山市中医院ICU收治的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两组均应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救治流程模式,研究组应用团队工作模式,对比两种不同模式对患者就诊至报告出具、就诊至静脉溶栓的时间影响,同时对比致残率及临床满意率。结果研究组就诊至CT报告出具时间(10.58±2.08)min、就诊至血常规报告出具时间(16.03±3.21)min、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51.16±10.56)min均短于对照组就诊至CT报告出具时间(37.64±5.11)min、就诊至血常规报告出具时间(36.85±6.74)min、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80.84±21.5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57、19.114、19.856,P<0.05);研究组60 min内静脉溶栓率72.9%高于对照组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42,P<0.05),研究组致残率37.5%低于对照组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5,P<0.05);研究组满意率95.8%高于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5,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治疗中,实施团队工作模式取得满意的效果,能够降低就诊至各项报告出具、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进而保证患者足够的溶栓时间,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诊 静脉溶栓中 团队工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ART评分模型联合简易床旁心脏超声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家成 麦丽逢 +2 位作者 何迪平 关紫云 吴智鑫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8期126-127,共2页
目的评估HEART评分模型联合简易床旁心脏超声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急诊科就诊的非创性胸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就诊时的HEART评分、简易床旁心脏超声结果和随后的临床终点。结果HEART... 目的评估HEART评分模型联合简易床旁心脏超声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急诊科就诊的非创性胸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就诊时的HEART评分、简易床旁心脏超声结果和随后的临床终点。结果HEART评分模型联合简易床旁心脏超声组与第一终点和第二终点的关联值分别高于单纯HEART评分模型组与第一终点和第二终点的关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ART评分模型联合简易床旁心脏超声更有利于急诊科医生对胸痛患者鉴别诊断,患者可得到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RT 简易床旁心脏超声 胸痛 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码管理系统在急诊医疗仪器培训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杨 周丽英 吴国新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二维码管理系统在急诊医疗仪器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在职的4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培训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8名应用传统培训模式,观察组27名应... 目的探讨二维码管理系统在急诊医疗仪器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在职的4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培训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8名应用传统培训模式,观察组27名应用二维码系统培训模式。观察分析病区护士使用不同培训模式后的考核成绩、培训方式满意度、仪器不良事件、维修次数及维修费用等。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以及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培训方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仪器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维修次数及维修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医疗仪器培训中应用二维码系统培训模式可有效提升使用人员的仪器相关知识和使用操作水平,有助于使用者正确、有效地使用医疗仪器,降低科室医疗成本,从而使医疗仪器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保障医疗安全。本培训模式进一步应用可使仪器故障及维修次数进一步缩减,降低仪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士满意度,其综合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码管理系统 急诊医疗仪器 满意度 不良事件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联合EBM教学方法在急诊卒中中心实习中的教学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家成 麦丽逢 +2 位作者 吴国新 关紫云 吴智鑫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4期181-183,共3页
目的研究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教学模式在急诊胸卒中中心实习生中的教学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和2018年来本院急诊卒中中心实习的临床实习生9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实... 目的研究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教学模式在急诊胸卒中中心实习生中的教学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和2018年来本院急诊卒中中心实习的临床实习生9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实习生为对照组[n=44,施以传统授课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2018年实习生为观察组(n=46,施以PBL+EBM教学模式)。对两组实习生进行考核和课后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实习生对授课内容的兴趣、理解更优,更能掌握查找文献的能力。结论PBL+EBM教学模式可提高实习生在急诊卒中中心的学习效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EBM LBL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机值”护理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黎景静 陈美宜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0期168-170,共3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危机值"护理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 目的研究并探讨"危机值"护理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危机值"护理,并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作比较。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危机值"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值”护理 急诊 护理安全管理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