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源食品防腐剂在调味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
作者 孙启星 侯杰 +1 位作者 周其洋 童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6-200,共5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绿色食品,因此探索天然产物作为食品防腐剂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根据调味品行业天然防腐剂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论述了3种常见微生物源食品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聚赖氨酸和纳他霉素)的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绿色食品,因此探索天然产物作为食品防腐剂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根据调味品行业天然防腐剂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论述了3种常见微生物源食品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聚赖氨酸和纳他霉素)的理化性质、抑菌机制和抑菌特性。同时,分析了3种微生物源食品防腐剂在调味品中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在调味品行业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其可能成为调味品行业天然防腐剂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链球菌素 聚赖氨酸 纳他霉素 防腐剂 调味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等调味品中大肠杆菌存活与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文彪 缪素娜 +4 位作者 邓少雅 邹敏娟 钟佛生 潘思轶 严守雷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1-163,共3页
分析大肠杆菌在酱油中的存活特性,为酱油等调味品的卫生控制和检测提供技术指导。将购置的标准大肠杆菌菌株和从酱料中分离的野生型大肠杆菌人工接到大肠杆菌阴性的不同品种和厂家的瓶装酱油中,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定期检测大肠杆菌的个数... 分析大肠杆菌在酱油中的存活特性,为酱油等调味品的卫生控制和检测提供技术指导。将购置的标准大肠杆菌菌株和从酱料中分离的野生型大肠杆菌人工接到大肠杆菌阴性的不同品种和厂家的瓶装酱油中,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定期检测大肠杆菌的个数,计算大肠杆菌的存活时间,对大肠杆菌在不同品种和不同厂家酱油中的时间的存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大肠杆菌在酱油中存活时间不同,同种大肠杆菌在老抽系列酱油中的存活时间长于在生抽酱油的存活时间,时间长2 d^4 d,而在生抽中存活时间为1 d,存活时间短于以前的报道。同时普查了大肠杆菌在国内其他厂家酱油中的存活时间,发现存活时间多为1 d^2 d,并且不同种类存活时间存在差异。大肠杆菌在酱油中致死现象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分析,该研究为当前控制酱油中大肠杆菌的污染问题提出了新的证据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大肠杆菌 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的丙酸本底含量及产生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瑞 何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4-108,共5页
国标规定,丙酸及其盐类作为食品防腐剂可用于面包、糕点、酱油、醋等食品中。由于这些标准的原因,在某些食品或食物中检测到丙酸受到法律的监管。实际上,丙酸可天然存在于多种动物、植物及发酵食品中。为了正确认识食品中存在的丙酸,为... 国标规定,丙酸及其盐类作为食品防腐剂可用于面包、糕点、酱油、醋等食品中。由于这些标准的原因,在某些食品或食物中检测到丙酸受到法律的监管。实际上,丙酸可天然存在于多种动物、植物及发酵食品中。为了正确认识食品中存在的丙酸,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对食品中丙酸的可能来源、本底含量和产生机理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酸 食品 含量 产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官评价在调味品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富军 楚炎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5-117,共3页
合理的感官评价不但能够缩短研发时间,提高研发效率,提升新产品开发成功率,而且还有助于市场调研、营销诉求和品质控制。食品的食用特性及所能带给消费者的愉悦性各不相同,所对应的感官评价指标体系也大不一样。重点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 合理的感官评价不但能够缩短研发时间,提高研发效率,提升新产品开发成功率,而且还有助于市场调研、营销诉求和品质控制。食品的食用特性及所能带给消费者的愉悦性各不相同,所对应的感官评价指标体系也大不一样。重点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感官评价实验的实施两方面,阐述了感官评价体系在调味品中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并结合仪器分析完善调味品的质量标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味品 感官评价体系 应用原则 注意事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采购中农产品食品安全控制探讨
5
作者 陈敏 《食品安全导刊》 2018年第36期121-122,124,共3页
本文以原料采购中农产品食品安全控制为切入点,初步讨论了影响农产品食品安全的危害类型及原因,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农产品采购食品安全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农产品采购追溯机制、农产品风险评估机制及农产品采购供应商管理制度。
关键词 农产品 食品安全 追溯机制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团二级公司设立模式探讨
6
作者 张丽贞 《中国外资》 2012年第16期166-167,共2页
企业发展壮大,面临集团二级公司设立模式选择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模式将影响企业的运作方式、效率和效益。文章通过比较集团二级公司子公司与分公司两种模式的概念、区别,探讨两种模式的不同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两种模式的会计核算与税收处... 企业发展壮大,面临集团二级公司设立模式选择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模式将影响企业的运作方式、效率和效益。文章通过比较集团二级公司子公司与分公司两种模式的概念、区别,探讨两种模式的不同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两种模式的会计核算与税收处理的差异,为企业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团二级公司 子公司 分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味品用变性淀粉的筛选特性研究
7
作者 陈敏 《现代食品》 2019年第2期77-81,共5页
本文结合调味品的酸、咸特性和生产过程的剪切操作,选取4种变性淀粉,从耐酸、耐盐和抗剪切3个方面开展了变性淀粉的糊化特性变化研究。结果选出适宜调味品应用的变性淀粉B01粉和C01粉,其具有较低的糊化开始温度、稳定的耐酸、耐盐和抗... 本文结合调味品的酸、咸特性和生产过程的剪切操作,选取4种变性淀粉,从耐酸、耐盐和抗剪切3个方面开展了变性淀粉的糊化特性变化研究。结果选出适宜调味品应用的变性淀粉B01粉和C01粉,其具有较低的糊化开始温度、稳定的耐酸、耐盐和抗剪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味品 变性淀粉 糊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杀菌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源 侯真真 《现代食品》 2018年第3期131-134,共4页
本文阐述了几种安全高效的新型杀菌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并对未来新型杀菌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新型杀菌技术 食品工业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前后牡蛎肉风味变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洪林欣 童星 +5 位作者 孙乐常 吴昌正 尹开平 刘康 林端权 张凌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20-128,共9页
该研究以牡蛎(Ostreae concha)为研究对象,蛋白酶与淀粉酶复合反应制备牡蛎肉酶解液,结合感官评价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牡蛎肉酶解前后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规律,解析牡蛎肉及其酶解液的关键风味化合物及主要腥味成... 该研究以牡蛎(Ostreae concha)为研究对象,蛋白酶与淀粉酶复合反应制备牡蛎肉酶解液,结合感官评价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牡蛎肉酶解前后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规律,解析牡蛎肉及其酶解液的关键风味化合物及主要腥味成分。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来量化评价各组分对牡蛎肉酶解液风味的贡献程度。添加淀粉酶将牡蛎肉中的糖原分解成小分子单糖,并在一定温度下促使酶解液发生美拉德反应,进而产生具有愉快风味的化合物以遮盖牡蛎的腥味。结果表明,酶解后呈现腥味、哈喇味的(E,E)-2,4-庚二烯醛、己醛、庚醛和壬醛等物质的含量降低,酶解脱除了牡蛎肉中的腥味,生成了具有浓郁果香味和青草味的2-戊基呋喃、苯甲醛和十六醛等物质,在多种挥发性化合物共同作用下,整体香气协调,风味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酶解 风味 挥发性化合物 相对气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升温发酵工艺对不同盐分稀态发酵酱油微生物变化和风味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心智 刘希 +4 位作者 徐新玉 周其洋 吴昌正 童星 欧仕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114,共9页
本文以12%和18%(w/v)两种盐分浓度的稀态发酵酱醪为研究对象,探究梯度升温(15℃-20℃-25℃-30℃)工艺对发酵酱醪微生物计数和风味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梯度升温工艺的低盐分酱醪样品(TC12)的酵母计数在发酵到期时比恒温(30℃)对照... 本文以12%和18%(w/v)两种盐分浓度的稀态发酵酱醪为研究对象,探究梯度升温(15℃-20℃-25℃-30℃)工艺对发酵酱醪微生物计数和风味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梯度升温工艺的低盐分酱醪样品(TC12)的酵母计数在发酵到期时比恒温(30℃)对照组(C12)要高1.0 log CFU/g左右,这表明酵母在梯度升温工艺中维持生长代谢时间较长。这或与发酵前期较低的温度限制了酵母过快的繁殖有关。其中,TC12的发酵到期原油的氨基酸态氮高达1.14 g/100 g,达到我国规定的特级酿造酱油标准。同时,TC12中的鲜味(19.03 g/L)和甜味氨基酸(19.32 g/L)含量较高,共占氨基酸总量约60%,呈现较好的鲜甜滋味。挥发性物质检测数据显示,TC12中的乙醇、苯乙酸乙酯、棕榈酸乙酯、3-甲硫基丙醛和苯甲醛等含量较高,样品整体呈现“水果甜香和酯香”。另一方面,高盐组梯度升温样品(TC18)则测得更多的愈创木酚和甲基麦芽酚,呈现“烟熏香和酱香”。感官鉴评数据显示,低盐分梯度升温发酵样品TC12相比恒温发酵组C12具有更高的香气和滋味得分,综合口感更优。综上所述,梯度升温工艺有利于限制低盐分(12%)发酵酱醪中酵母在前期的过快生长,保持其在发酵后期的活性细胞计数,使其能持续发酵生成更多风味物质,提升低盐发酵原油的整体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升温 低盐发酵酱油 酵母 氨基酸态氮 游离氨基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路径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城 《中国市场》 2024年第6期195-198,共4页
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生存和持续性发展,必然要增强企业的各项规范化管理能力与内部控制水平。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核算则是会计工作中的基本职能,也是一项核心内容。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健全和完善,通... 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生存和持续性发展,必然要增强企业的各项规范化管理能力与内部控制水平。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核算则是会计工作中的基本职能,也是一项核心内容。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健全和完善,通过对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来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然而,现代企业在财务管理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文章从企业的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入手,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完善会计核算体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企业 会计核算 规范化 管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海带的脱腥效果与机理研究
12
作者 戚伟鹏 梁羽彤 +1 位作者 童星 欧仕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77-86,共10页
海带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药食同源原料因其天然的腥味而在食品加工中受到限制。该研究以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对海带进行发酵,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挥发性化合物,利用气味活度值筛选出发酵脱... 海带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药食同源原料因其天然的腥味而在食品加工中受到限制。该研究以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对海带进行发酵,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挥发性化合物,利用气味活度值筛选出发酵脱除的腥味化合物。为了进一步研究发酵脱腥的机理,该研究选取了代表性的腥味化合物1-辛烯-3-酮和(E,E)-2,4-癸二烯醛作为对象,研究了两者在地衣芽孢杆菌发酵后的产物,并初步探究了相应腥味化合物脱除的机理。结果表明,海带主要的醛类、酮类及醇类等腥味化合物含量在接种量5%、发酵时间72 h、发酵温度37℃下发酵后均出现显著下降,部分成分下降至未检出。同时,在发酵组中可检出含量增加或新增的香气化合物,如反式-β-紫罗兰酮、2,4-二叔丁基苯酚、2,3-丁二酮、乙偶姻、芳樟醇、吡嗪类等,进一步对海带的香气进行了修饰与掩盖。同时,通过分析1-辛烯-3-酮和(E,E)-2,4-癸二烯醛的发酵产物,确认了2条潜在的代谢通路:醛酮还原酶催化的醛类加氢还原成醇,烯酮还原酶催化的烯酮类物质中的双键加氢还原。该研究报道了以芽孢杆菌为基础的生物发酵脱腥,并同时研究了该发酵过程中的脱腥机理,对未来的海带深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地衣芽孢杆菌 发酵 脱腥 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曲霉蛋白酶基因与酶学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日帮 陈晨 +1 位作者 方博文 周其洋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3,共6页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是酱油酿造中的关键微生物,其分泌的蛋白酶参与了原料蛋白质向氨基酸、呈味肽转化的过程,既为酵母、乳酸菌等微生物生长发酵提供养分,又为其他风味物质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因此,蛋白酶是酱油发酵菌种选育中...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是酱油酿造中的关键微生物,其分泌的蛋白酶参与了原料蛋白质向氨基酸、呈味肽转化的过程,既为酵母、乳酸菌等微生物生长发酵提供养分,又为其他风味物质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因此,蛋白酶是酱油发酵菌种选育中的重要指标。随着米曲霉全基因组测序的发展,从基因水平分析米曲霉的蛋白酶成为新型蛋白酶资源挖掘的重要途径,同时从酶学特性的角度分析蛋白酶的互作以及与风味形成之间的关系,可以为酱油酿造用米曲霉菌种的迭代提供指导。该文从米曲霉基因组数据角度分析米曲霉蛋白酶资源基因挖掘现状,并对已知的米曲霉蛋白酶(分泌型内肽酶、分泌型外肽酶)酶学特性进行综述,为新的米曲霉蛋白酶资源挖掘及新菌种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 蛋白酶 基因组 酶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制备核酸酶P1及其性质和应用
14
作者 胡洋 万吉林 +2 位作者 侯莎 吴昌正 童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6-220,共5页
核酸酶P1又名5′-磷酸二酯酶,是酶法制备5′-核苷酸的关键酶类。文章对核酸酶P1的结构、性质、发酵工艺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核酸酶P1 性质 发酵 固定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食肉制品中分离的科氏葡萄球菌科氏亚种HT-26及其快速检测分子标识筛选
15
作者 钱澄倩 杜宇辉 +2 位作者 纪耀勇 黄艳蒙 李贤信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7-161,175,共6页
科氏葡萄球菌是一种皮肤共生菌,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引起炎症和疾病,常分布于人类、畜牧动物、食品等环境中。该研究从市售即食肉制品中分离得到一株科氏葡萄球菌HT-26,经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科氏葡萄球菌科氏亚种(SCC)。由于SCC与其近源... 科氏葡萄球菌是一种皮肤共生菌,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引起炎症和疾病,常分布于人类、畜牧动物、食品等环境中。该研究从市售即食肉制品中分离得到一株科氏葡萄球菌HT-26,经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科氏葡萄球菌科氏亚种(SCC)。由于SCC与其近源菌种的基因组序列相似度高,因此SCC的快速特异性检测存在一定困难。该研究基于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找到4段SCC特异性序列,并筛选和验证得到一对高效特异性检测引物,可实现最低27 CFU/mL浓度的SCC检测,且可有效应用于即食肉制品中,最低检测限可达115 CFU/g。对即食肉制品或其他食品实行SCC的快速特异性检测可加强调味品中微生物污染防治监控,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氏葡萄球菌 科氏葡萄球菌科氏亚种 SCC QRT-PCR 即食肉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曲霉混合发酵提升酱油品质的研究
16
作者 洪钦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5-260,共6页
该研究采用两个不同特性的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分别进行制曲,再进行混合发酵,以获得一款感官质量更优的酿造酱油。结果表明,米曲霉HT.AS1202和HT.AS1205按1∶1混合发酵,发挥了两个菌种在蛋白酶、果胶酶、谷氨酰胺酶等酶系互补的... 该研究采用两个不同特性的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分别进行制曲,再进行混合发酵,以获得一款感官质量更优的酿造酱油。结果表明,米曲霉HT.AS1202和HT.AS1205按1∶1混合发酵,发挥了两个菌种在蛋白酶、果胶酶、谷氨酰胺酶等酶系互补的作用,获得的酱油与单菌发酵酱油相比,总酸含量(1.94 g/100 m L)低、总糖含量(5.6 g/100 m L)高,全氮含量(1.80 g/100 m L)、氨基酸态氮含量(1.08 g/100 m L)均达到特级酱油国标要求,谷氨酸含量高,口感上呈现鲜味较突出,酸味协调,咸味适中的特点;香气成分种类85种,相对两个单菌株发酵酱油(79种、81种)均有增加,既保留了酱香的特点,还带有轻快的花果芳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菌种 混合发酵 酿造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原料对酱油制曲酶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徐宁 孙娟 +3 位作者 赵丽云 洪钦辉 陈福生 黄文彪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9-82,共4页
为了研究面粉和炒小麦2种酱油酿造淀粉原料对制曲成曲酶系的影响,分析了制曲过程24h^44h间曲料中性蛋白酶、氨肽酶、α-淀粉酶、糖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6种关键酶的活力变化,结果显示,淀粉配料的不同对蛋白酶系中的中性蛋白酶和氨... 为了研究面粉和炒小麦2种酱油酿造淀粉原料对制曲成曲酶系的影响,分析了制曲过程24h^44h间曲料中性蛋白酶、氨肽酶、α-淀粉酶、糖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6种关键酶的活力变化,结果显示,淀粉配料的不同对蛋白酶系中的中性蛋白酶和氨肽酶活力无影响;淀粉酶和糖化酶影响明显,面粉配料2种酶活分别是炒小麦配料的1.5~2倍和2~4倍。果胶酶活力炒小麦配料是面粉配料约2倍,纤维素酶活力两者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米曲霉 淀粉 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超滤澄清除菌技术在酱油开发及产业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万印华 黄文彪 +3 位作者 杭晓风 罗建泉 宋伟杰 苏仪 《生物产业技术》 2011年第5期48-52,共5页
一、背景酱油是始创于我国,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调味品。目前我国酱油年产量达500万吨,占世界年产量的60%以上,年总产值超过200亿元。虽然我国采用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生产的酱油的部分理化指标还优于日本和韩国产品,但由于我国... 一、背景酱油是始创于我国,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调味品。目前我国酱油年产量达500万吨,占世界年产量的60%以上,年总产值超过200亿元。虽然我国采用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生产的酱油的部分理化指标还优于日本和韩国产品,但由于我国调味品加工技术落后,长期以来市场上中、高档酱油产品一直由日本、韩国等国外产品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产品 加工技术 超滤澄清 产业化 应用 开发 除菌 韩国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化增香曲对高盐稀态酱油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文彪 李丹 赵谋明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1年第5期490-494,共5页
本文通过添加糖化增香曲混合制曲(KG)生产高盐稀态酱油,对比纯种米曲霉制曲(KP),研究糖化增香曲对高盐稀态酱油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糖化增香曲混合制曲可显著提高高盐稀态酱油的还原糖和可溶性无盐固形物... 本文通过添加糖化增香曲混合制曲(KG)生产高盐稀态酱油,对比纯种米曲霉制曲(KP),研究糖化增香曲对高盐稀态酱油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糖化增香曲混合制曲可显著提高高盐稀态酱油的还原糖和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含量,发酵90 d时分别较纯种制曲提高47%和7%;也可显著提高发酵初期曲料中各类物质的溶出速率;发酵1~60 d时KG的氨其酸态氮和色泽较KP均有较高的优势,但发酵90 d结果显示,添加糖化增香曲对于高盐稀态酱油原料利用率、氨基酸转化率和色泽作用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糖化增香曲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测定酱油曲中蛋白酶活力方法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缪素娜 邓少雅 +3 位作者 谭丽贤 黄文彪 刘纪红 严守雷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2期37-41,共5页
以底物Suc-Ala-Ala-Pro-Leu-pNA(琥珀酰-丙氨酰-丙氨酰-脯氨酰-亮氨酰-对硝基苯胺)在蛋白酶催化下生成显色基团对硝基苯胺为基础,结合多功能酶标仪检测显色基团对硝基苯胺(pNA)含量,建立酱油曲中蛋白酶活力的新检测方法。在单因素试验... 以底物Suc-Ala-Ala-Pro-Leu-pNA(琥珀酰-丙氨酰-丙氨酰-脯氨酰-亮氨酰-对硝基苯胺)在蛋白酶催化下生成显色基团对硝基苯胺为基础,结合多功能酶标仪检测显色基团对硝基苯胺(pNA)含量,建立酱油曲中蛋白酶活力的新检测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定底物浓度、反应pH值、反应温度3个因素的3个水平进行中心组合试验,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出酶活测定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底物浓度、反应温度对酶活有显著影响,酶活测定的最佳条件为:底物浓度2.23mmol/mL,反应温度40.6℃,反应pH值为8.7。同时与GB/T23527-2009《蛋白酶活力的测定福林法》的方法进行了比对,新建立方法与国家标准方法检测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R2=0.9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曲 蛋白酶 Suc-Ala-Ala-Pro-Leu-pNA 多功能酶标仪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