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序贯肠内营养治疗对老年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效果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艳鸿 黎婉明 陈丽珠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41-344,共4页
目的:观察以短肽、短肽与整蛋白混合、整蛋白配方序贯调整的肠内营养(EN)方案对老年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将94例老年危重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5例,采用整蛋白配方,浓度、剂量、滴速均按常规方法逐渐调整增加... 目的:观察以短肽、短肽与整蛋白混合、整蛋白配方序贯调整的肠内营养(EN)方案对老年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将94例老年危重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5例,采用整蛋白配方,浓度、剂量、滴速均按常规方法逐渐调整增加;研究组49例,第1、2天给予短肽配方百普素,3d后给予短肽与整蛋白混合液(百普素与能全力),持续几天后逐渐过渡至完全整蛋白配方。两组必要时均以肠外营养(PN)补充以达到目标供给量。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4天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营养状况、C-反应蛋白(CRP)、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评分以及14~28d内的病死率等。结果:研究组病人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治疗14d时,两组病人的前清蛋白、转铁蛋白、CRP、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评分等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研究组病人治疗7d时前清蛋白较对照组显著升高,14d时差异更加明显。研究组病人治疗14d时转铁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治疗7d时CR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治疗14d时差异更加明显。研究组病人治疗14d时,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病死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结论:以短肽、短肽与整蛋白混合、整蛋白配方序贯调整的EN方案,能显著地改善ICU老年危重症病人的营养状况和胃肠功能,有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序贯治疗 老年人 危重症 胃肠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性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志坚 何琼芳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4期5339-5340,共2页
目的:观察序贯性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48例重度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序贯性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 目的:观察序贯性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48例重度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序贯性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76%(22/24),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2.50%(15/24);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性通气可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显著提高抢救重症急性左心衰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性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 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动脉弹性指导重症肺炎休克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袁满涓 霍保善 +1 位作者 吴冠褀 黄永光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探索动态动脉弹性(Eadyn)对重症肺炎休克患者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机及剂量的指导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8例行机械通气且计划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的重... 目的探索动态动脉弹性(Eadyn)对重症肺炎休克患者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时机及剂量的指导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8例行机械通气且计划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的重症肺炎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27~77岁(58.60±8.72岁)。根据是否使用Eadyn监测技术,将患者分为监测组(n=32)和对照组(n=36)。监测组患者使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技术持续监测,据检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计算Eadyn,随时调整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对照组患者予有创血压监测,以平衡盐溶液进行早期液体复苏目标导向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开始复苏升压治疗12 h后,监测组病情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4 h后,呼吸、循环功能相关指标,监测组优于对照组;监测组各时间段的CVP、BNP低于对照组(P<0.05)。96 h胸部CT影像比较,对照组肺部渗出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9.47±2.7 d,对照组为14.42±2.9 d;监测组ICU住院时间11.31±3.2 d,对照组为20±2.9 d;从28 d统计来看,监测组死亡4例,病死率12.5%;对照组死亡8例,病死率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预后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时Eadyn可以指导重症肺炎休克患者加用去加甲上腺素的时机和剂量,根据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数据指导升压方案更加个体化,能够减轻脏器负荷,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动脉弹性 重症肺炎 休克 去甲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用于重症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霍保善 袁满涓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3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用于重症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需要行纤支镜检查治疗的重症患者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P组)和对照组(L组),每组33例。L组在检查治疗前先给予2%利多卡因1-2 m... 目的探讨丙泊酚用于重症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需要行纤支镜检查治疗的重症患者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P组)和对照组(L组),每组33例。L组在检查治疗前先给予2%利多卡因1-2 mL气管内表麻后静脉推注0.9%氯化钠2-5 mL,1 min后进镜行纤支镜检查治疗;P组在给予2%利多卡因1-2 mL气管内表麻后静脉推注丙泊酚(阿斯特拉捷利康公司)0.3-1.0 mg/kg(约2-5 mL),1 min后进镜行纤支镜检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基础值、操作前、操作过程中、结束后10 min各个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呛咳、憋气、肢体扭动等指标。结果 P组在检查治疗中的SBP、DBP、HR,与L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出现咳嗽、憋气、肢体扭动的也较少,其发生率分别为P组15.2%、6.1%、3%,L组90.9%、72.7%、6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应用于重症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能减轻或消除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所引起的剧烈呛咳、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应激反应,增强患者检查治疗的安全性及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重症医学科 纤维支气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动脉弹性对重症肺炎休克患者扩容后血压变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吴冠祺 袁满涓 龚燊鑫 《临床肺科杂志》 2020年第5期719-723,729,共6页
目的探讨基线动态动脉弹性(Dynamic arterial elasticity,Eadyn)对重症肺炎所致感染性休克患者快速扩容后血压反应的预测价值,同时探索该类患者通过基线Eadyn来调整优化升压治疗的方案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入住佛山市... 目的探讨基线动态动脉弹性(Dynamic arterial elasticity,Eadyn)对重症肺炎所致感染性休克患者快速扩容后血压反应的预测价值,同时探索该类患者通过基线Eadyn来调整优化升压治疗的方案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入住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症肺炎休克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快速扩容后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升高的程度分为MAP有反应组(≥15%)和MAP无反应组(<15%),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快速扩容前后Eadyn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无差异;另外,将Eadyn<0.89分为分为增加去甲肾上腺素(NE增加组),和维持原有NE的使用不变组(NE不变组),快速扩容后予以患者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复苏达标率、复苏所用平衡盐溶液量、EVLW、PVPI等预后相关指标。结果MAP有反应组扩容前Eadyn(0.91±0.22)明显高于MAP无反应组(0.70±0.28)(P<0.05);基线Eadyn对重症肺炎休克患者快速扩容后MAP有反应的AUC值高达0.89,其灵敏度90.15%,特异度89.23%,cutoff值为0.84;NE增加组其3 h EGDT达标率明显高于NE不变组(84.21%vs68.42%,P<0.05);NE增加组患者3 h内补液量显著低于NE不变组(1415.4±420.7 mL vs2178.9±399.6 mL,P<0.05);同时,NE增加组其EVLW明显低于NE不变组(7.21±1.68 mL/kg vs10.12±2.33 mL/kg,P<0.05)。结论基线Eadyn可有效预测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患者快速扩容后的血压改变,另外基线Eadyn值可用于指导对患者单纯快速扩容还是尽早联合应用升压药物之间的治疗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动脉弹性 重症肺炎 休克 扩容 去甲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预防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谢小美 李俭欢 +1 位作者 刘影 李碧清 《当代医学》 2022年第33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重症监护室(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预防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重症监护室(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预防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氧合指数、肺通气量)、肺部感染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氧合指数、肺通气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氧合指数为(158.75±20.32)mmHg,肺通气量为(6.20±1.23)L/min,均低于对照组的(169.11±20.83)mmHg、(8.87±2.07)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7.50%(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预防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脑出血 肺部感染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29
7
作者 许建强 李永鸿 +2 位作者 霍保善 梁爱霞 吴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273-2275,共3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抑制及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U组53例与C组53例。U组在尿激酶溶栓前半小时予以乌司他丁30万单位静脉滴注,术后予以乌司他丁10万单位静脉滴注,每8 h 1次,...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抑制及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U组53例与C组53例。U组在尿激酶溶栓前半小时予以乌司他丁30万单位静脉滴注,术后予以乌司他丁10万单位静脉滴注,每8 h 1次,连续7 d;C组在尿激酶溶栓前、后均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乌司他丁。两组患者分别于溶栓术前1 h,术后24 h、第3天、第5天、第7天抽取血标本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NEU)、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化验检查;在溶栓术前1 h,术后24 h、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采用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结果尿激酶溶栓后两组患者血清IL-6、NEU、hs-CRP水平均升高,但U组升高幅度均低于C组(P<0.05),两组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有改善(P<0.05),但U组明显优于C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前、后使用乌司他丁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时产生的炎症反应,改善神经损伤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 乌司他丁 炎症抑制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脑出血患者神经细胞保护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赵世军 李银宏 +1 位作者 刘磊 霍保善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9-832,共4页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脑出血患者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分析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构建继发性神经细胞损伤模型后,分为对照组(C组)、实验组(FeCl_(2)组)和DEX干预组(FeCl_(2)+DEX组)。应用...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脑出血患者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分析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构建继发性神经细胞损伤模型后,分为对照组(C组)、实验组(FeCl_(2)组)和DEX干预组(FeCl_(2)+DEX组)。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活力,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miR-146a的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S100B蛋白(S100B)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选择76例脑出血行开颅手术的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在麻醉诱导后应用DEX持续输注30 min,对照组(38例)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应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TCI)全凭麻醉。于麻醉前、术中、术毕、术后第1天、第2天及第3天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中BDNF、S100B、SOD和miR-146a的水平。观察患者术后3 d内谵妄发生率。结果 FeCl_(2)组细胞活性明显低于C组,BDNF和PCNA表达明显低于C组,S100B和miR-146a表达明显高于C组,FeCl_(2)+DEX组能逆转上述改变。观察组术后3 d内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中、术毕、术后第1、2天时BDNF、S100B、SOD和miR-146a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EX能对脑出血神经细胞有保护功能,可以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患者应用DEX后谵妄发生率低,血清学指标趋势于稳定,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麻醉 右美托咪定 神经细胞保护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白介素-6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诊断及支链氨基酸给药方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袁满涓 霍保善 黄永光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97-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白介素-6(IL-6)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诊断及支链氨基酸给药方式对SAE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8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有无脑病分为SA...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白介素-6(IL-6)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诊断及支链氨基酸给药方式对SAE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8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有无脑病分为SAE组(52例)和非SAE组(脓毒症未合并脑病组,16例)。检测两组患者第1、3天血清NSE、IL-6水平。分析血清NSE、IL-6诊断SAE的界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将52例SA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口服及静脉滴注支链氨基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7 d和14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血清NSE、IL-6指标、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SAE组第1、3天NSE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非SAE组(P<0.05)。SAE组第3天NSE水平为16.98μg/L时,诊断SAE的敏感度为63.5%,特异度为87.5%;第3天IL-6水平为88.50 mg/L时,诊断SAE的敏感度为69.2%,特异度为62.5%;第3天NSE联合IL-6诊断SA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95%CI:0.793~0.957)。支链氨基酸静脉滴注组GCS评分高于口服组,血清NSE、IL-6水平均低于口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第3天血清NSE联合IL-6检测更能有效诊断SAE。静脉滴注支链氨基酸对SAE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口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支链氨基酸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代谢指标评估脓毒症早期急性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袁满涓 霍保善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23期10-13,20,共5页
目的探讨氧代谢指标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Pv-aCO2/Ca-vO2)对脓毒症早期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 目的探讨氧代谢指标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Pv-aCO2/Ca-vO2)对脓毒症早期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行机械通气患者48例,根据复苏24 h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n=31)和非AKI组(n=17)。分别收集患者复苏0、12、24 h后的毛细血管再填充时间(CRT)、乳酸(Lac)、Pv-aCO2、Ca-vO2。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KI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指标的敏感度与特异性。结果入院时AKI组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24 h后,AKI组Lac水平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12、24 h后,AKI组CRT长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0、12、24 h后,AKI组Pv-aCO2/Ca-vO2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苏24 h后Pv-aCO2/Ca-vO2值(β=2.579,OR=13.181,95%CI=1.048~165.708,P=0.046)是脓毒症患者早期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复苏24 h后的Pv-aCO2/Ca-vO2值预测AKI进展的曲线下面积最高,其临界值为1.625,敏感度为83.9%,特异性为76.5%。结论氧代谢评估对脓毒症患者复苏时早期AKI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中Pv-aCO2/Ca-vO2对AKI病情进展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微循环与氧代谢评估 毛细血管再填充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肠康复治疗机械通气的脓毒症伴急性胃肠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4例前瞻性、随机对照、先导试验 被引量:23
11
作者 刘丹蕾 许卓谦 +10 位作者 瞿长春 霍保善 赖汉齐 黎阳 刘斌 邓火金 王倩文 李杜娟 常平 李沙 王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98-1304,共7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肠康复治疗机械通气的脓毒症伴急性胃肠损伤(AG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开放设计,对康复评定人设盲。筛选2017年5月~2018年3月在广州市一家三级甲等教学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 目的探讨早期胃肠康复治疗机械通气的脓毒症伴急性胃肠损伤(AG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开放设计,对康复评定人设盲。筛选2017年5月~2018年3月在广州市一家三级甲等教学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的脓毒症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则招募入组。以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为平衡因素,区组随机化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脓毒症标准方案治疗,干预组增加早期胃肠康复。主要研究终点为AGI治愈;次要研究终点包括ICU住院病死率、机械通气预后、ICU住院天数等。数据采集时间点定为入组、呼吸机脱机、转出ICU共3个。结果共招募60例患者,34例完成研究。干预组16例,对照组18例。结果显示,康复治疗后,干预组和对照组AGI治愈例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康复治疗前后两组AGI评分的下降值,分别为(-1.9±2.1)分和(0.9±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胃肠康复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无器官损伤或意外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两组在ICU住院病死率、机械通气预后、ICU住院天数等指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肠康复不能降低AGI患病率,但降低AGI评分,改善胃肠道症状,安全性好,但需在设计更为合理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中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机械通气 急性胃肠损伤 早期胃肠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卒中后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冠祺 霍保善 +1 位作者 梁爱霞 巫青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224-2226,共3页
目的 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卒中后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收集76例ICU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按卒中后7 d内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别于入院第1、3、5、7天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PCT和CRP水平。... 目的 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卒中后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收集76例ICU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按卒中后7 d内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别于入院第1、3、5、7天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 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以第3-7天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血清CRP水平在第5-7天明显高于非感染组,而在第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对卒中后感染的早期识别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感染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急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对ICU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碧清 全宇莉 +2 位作者 李俭欢 徐志旺 谢小美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年第4期167-168,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7月—12月的100份护理文书的书写缺陷,根据《广东省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的书写标准及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要求的护理文书书写标准,...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7月—12月的100份护理文书的书写缺陷,根据《广东省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的书写标准及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要求的护理文书书写标准,对2018年1月—6月本科室100例住院患者的护理文书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和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结果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后,各种护理文书书写缺陷发生率均低于质改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有效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文书 ICU 书写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钠林格液和生理盐水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冠祺 袁满涓 霍保善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3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乳酸钠林格液与生理盐水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乳酸钠林格液治疗.比较两组组织灌注状况、序贯器官衰... 目的探讨乳酸钠林格液与生理盐水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乳酸钠林格液治疗.比较两组组织灌注状况、序贯器官衰竭估计系统(SOFA)及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量表(APACHEⅡ)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及中心静脉压(CVP)水平分别为(74.21±8.56)mm Hg(1 mm Hg=0.133 kPa)、(75.28±8.12)%、(10.12±1.64)mm Hg,均高于对照组的(67.49±8.32)mm Hg、(70.25±8.04)%、(8.65±1.29)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0.31±1.25)、(17.69±3.2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2.56±1.37)、(21.58±4.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低于对照组的4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纳林格液治疗脓毒性休克可提高患者ScvO2水平,加快患者组织灌注恢复,降低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利于减轻机体多器官损伤,安全性更高,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乳酸钠林格液 生理盐水 生命体征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在俯卧位通气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碧清 全宇莉 +6 位作者 李俭欢 徐志旺 谢小美 路海云 陈美秀 袁满涓 罗威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俯卧位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60例俯卧位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实施品管圈活动。观察并比较两组俯卧位前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不同时间段的...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俯卧位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60例俯卧位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实施品管圈活动。观察并比较两组俯卧位前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不同时间段的通气指标情况和护士综合能力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并发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俯卧位前各项通气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和组间前后各项指标比较,除酸碱度均其它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综合能力满意度比较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降低俯卧位通气不良反应发生率,规范俯卧位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素质,并且还赢得医患的好评和提高了科室的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俯卧位通气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16
作者 徐志旺 罗秀文 +3 位作者 陈玉芳 马会 蹇祥玉 路海云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4期190-192,共3页
本文总结了1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实施以呼吸支持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密切监测病情,针对性观察血氧饱和度、血常规和胸部CT影像学特征,适时给予氧疗,补充液体和维生素等。还应重点加强患者呼吸道管理,开展... 本文总结了1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实施以呼吸支持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密切监测病情,针对性观察血氧饱和度、血常规和胸部CT影像学特征,适时给予氧疗,补充液体和维生素等。还应重点加强患者呼吸道管理,开展俯卧位通气和呼吸康复训练指导,给予心理护理等,促进肺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氧疗 呼吸康复训练 重症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腹部严重多发伤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
17
作者 吴冠祺 霍保善 +1 位作者 黄永光 梁爱霞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年第5期461-462,共2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腹部严重多发伤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腹部严重多发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予积极处理原发病,循环、呼吸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连续静脉滴注7 d。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腹部严重多发伤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腹部严重多发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予积极处理原发病,循环、呼吸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连续静脉滴注7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均有所降低(P<0.05或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下降幅度更大(P<0.01);观察组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抑制腹部严重多发伤患者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并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严重多发伤 炎症因子 住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